周云彩
目的 研讨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影响.方法 将2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左心衰)住院患者患者作为对照组,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抗血小板药、β受体阻滞剂、降脂药等口服药物治疗.将4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左心衰)住院患者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治疗的基础上用丹红注射液静滴治疗,治疗周期20 d,治疗前及治疗后做超声检测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左心室前后径)数值,做心电图观察心肌缺血的改善程度.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LVEF均<40.0%,属收缩型心衰;LV值男性均>55 mm,女性均>50 mm.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能明显缓解左心室心力衰竭症状,反应左心功能的LVEF有明显改善,反应左心形态的LV有一定修复作用.
作者:焦传军;杨海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分析胰岛素泵治疗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 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妊娠糖尿病患者中,选取68例患者纳入此研究领域中,按照入院顺序,单号作为对照组(n=34),双号作为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将临床治疗效果纳入结果 中.结果观察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羊水过少、妊高症、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儿呼吸窘迫、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孕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艳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应用于住院糖尿病患者发生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行常规护理的57例设为对照组,将行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的67例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压疮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住院糖尿病患者行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可有效减少压疮的发生,并改善其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华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干预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医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因护理模式不同可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51例)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并对两组血糖水平、疾病知识掌握状况、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比对.结果 研究组血糖水平、疾病知识掌握状况、生存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降低血糖水平,提高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与生存质量.
作者:杨丽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ICU无糖尿病史高血糖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ICU收治的无糖尿病史高血糖危重病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对症支持与胰岛素治疗.对照组血糖控制目标为9.0~11.9 mmol/L,研究组以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目标为4.4~6.1 mmol/L.结果 研究组胰岛素应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多器官功能衰竭、院内感染及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4.44%、2.22%、2.22%,均低于对照组17.78%、17.78%、17.78%(P<0.05).研究组低血糖的发生率17.78%,高于对照组4.44%(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有效改善ICU无糖尿病史高血糖危重病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保证预后效果,但其所致的低血糖问题,临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龙碧;董涛;王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 检测并记录12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尿病组)与96例单纯性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ST-T变化以及HRV时域4项指标.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缺血性ST-T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能引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加重,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
作者:王微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对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00例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观察组予以围手术期治疗,对照组予以妇科手术疗法.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治疗,可通过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建召;李维芝;李鹛;刘容源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妊娠期糖尿病中糖化血红蛋白和糖耐量试验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该院2016年1—10月门诊产检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观察组)和90名正常孕妇(对照组)均进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耐量试验检查,比较观察组不同期别孕妇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和糖耐量试验的检查情况.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1级和A2级孕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1 h和2 h血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产妇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低龄产妇组(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耐量试验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翟翰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振动感觉阈值能够有效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常在中老年群体中并发,但高血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否有影响,尚不完全明确.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合并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采用大样本量,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TN+T2D)和单独2型糖尿病患者(T2D)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和尿肌酐清除率)和振动感觉阈值进行分析,评估合并高血压对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结果 HTN+T2D患者一般资料和左右下肢振动感觉阈值与T2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高血压或不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赵红侠;张玉凤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影响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进展和缓解的因素.方法 纳入尿蛋白定量30~300 mg/24 h,血清肌酐<110μ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年龄、体重指数、腰围、糖尿病病程等),临床指标(血糖、HbA1c、血脂、血压、尿酸、肾功能、24 h尿白蛋白定量等).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影响因素.结果 108例患者中失访18例,MAU进展组22例(24.44%),MAU稳定组40例(44.45%),MAU转阴/缓解组28例(31.11%).MAU转阴/缓解组患者基线尿白蛋白定量显著低于稳定组和进展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和进展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总胆固醇、ACEI/ARB使用是MAU转阴/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临床表现MAU的DN患者基线临床指标能够预测MAU进展与缓解.
作者:冯颖倩;韩雪梅;吕思清;南静;李婷;王梦君;贺娓利;张海雄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强化降糖治疗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饮食控制、改善生活方式等干预和常规抗结核强化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增加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常规使用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效果、达到理想标准时间及抗结核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标水平和达到理想标准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结核治疗总有效率为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强化降糖治疗,血糖控制效果较为理想,且有助于提高抗结核治疗效果,临床疗效可靠,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魏锁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2 hPG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8.33%,较对照组29.17%明显降低(P<0.05).结论 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比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更具有优势.
作者:肖国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该医院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各项指标,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肌酐、尿微量蛋白等均出现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值、尿微量蛋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因素比较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强化危险因素防治,对控制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唐涵锋;赖慈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白芦藜醇对糖尿病小鼠肾脏组织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8周龄C57bl/6小鼠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未治疗组和糖尿病白芦藜醇治疗组.建模5个月后取肾脏组织行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内质网应激通路关键分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与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GRP78)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脏组织CHOP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白芦藜醇治疗组CHOP和GRP78表达水平相比糖尿病未治疗组明显减少(P<0.05),但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肾脏内质网应激水平.
作者:于中飞;刘鲁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索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与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有6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无缝隙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96.35±1.01)分、满意率(98.33%)、餐后2 h血糖值(7.58±1.05)mmol/L、空腹血糖值(4.01±1.05)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效果显著,不仅可改善患者血糖值,还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了解度.
作者:陈静;林金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股动脉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的颈动脉及股动脉进行检查,分析其内膜-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管腔狭窄情况.结果 ①109例患者中,颈动脉IMT增厚68例(62.4%),股动脉IMT增厚53例(48.6%),颈动脉IM T增厚的发生率高于股动脉(P<0.05);②35例(32.1%)患者颈动脉有斑块形成,而股动脉斑块形成的50例(45.9%),股动脉斑块的发生率高于颈动脉(P<0.05);③颈动脉与股动脉发生狭窄的患者分别是13例和11例,两者狭窄率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正确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大动脉的损伤程度,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作者:尹海辉;冼晓菊;曹衡玉;孟莉娟;欧阳征仁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64排CT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64排CT检查,对照组给予数字减影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 扫描时间以及诊断结果 .结果观察组的扫描时间(4.10±0.90)s与对照组的扫描时间(8.00±1.00)s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的敏感性(95.00%)、 特异性(97.51%)、 准确性(95.00%)以及图像质量等级评分(4.83±0.70)分与对照组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2.50±0.60)分以及敏感性(67.50%)、特异性(72.50%)、准确性(70.00%)相比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64排CT可更加准确地作出判断,改善其图像质量,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永红;赖发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急性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特点与治疗.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5月期间到该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针对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研究组,联合中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对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俊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新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2月,入选社区糖尿病患者1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奇数90例入选对照组,偶数94例入选干预组,分别采用常规社区疾病管理,对照组采用新的社区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组内对比干预HbAlc、FBG、2 hFBG低于干预前,组间对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用药、适量运动、低盐低脂饮食、定期血糖检测、定期血压检测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改善患者依从性.
作者:石爱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终点事件急诊分布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救治策略.方法 从2014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病患中随机选取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患入院的年份进行分组.其中从2014年4月—2015年3月入院的病患为组1,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入院的病患为组2.对两组病患的诊断资料和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终点事件的种数以及所占百分比的情况,并对各项终点事件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结果经过回顾对比发现,两组病患中出现脑血管疾病所占的比率为23.5%,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比率为21.5%,出现心血管病的比率为20.3%,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比率为18.7%,出现糖尿病足的比率为16.0%.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终点事件的急诊分布情况中,所占比率大的是脑血管疾病,其次是肾功能不全,接着是心血管病,剩下的是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在临床的治疗中要根据病患呈现的不同终点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对症治疗.
作者:许家艳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