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分子药理学研究进展

王克金

关键词:糖尿病, 分子药理学, 胰岛素, 胰岛素受体
摘要:胰岛素与其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特异性的结合,通过受体的信号传导,激活靶细胞对葡萄糖的合成代谢是体内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主要途径。胰岛素数量、活性、与受体亲合力及受体的数量、功能是降糖途径的关键因素。解决糖尿病的根本途径,就是提高胰岛素和受体的数量,提高它们之间的亲合力和彼此的活力。本文将重点阐述这方面工作的分子药理学研究进展。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达美康缓释片和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服用达美康缓释片和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T2DM的疗效和体会。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分别采用达美康缓释片和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T2DM各35例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6周后将两组的FBG、HbA1c、血糖正常率和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脂水平和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T2DM,安全有效、经济方便、调血脂作用明显,临床治疗价值不亚于达美康缓释片。

    作者:陈德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眼部动脉与颈内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眼部动脉与颈内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该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02例2型糖尿病(DM)患者的眼部动脉和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多个参数的差异。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颈内动脉血流参数显示,Vmax和V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in、RI和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眼部动脉血流参数显示,Vmax、Vmin和V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和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眼部动脉与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已有明显改变,可以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依据。

    作者:郭玉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血糖水平中机体各项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与机体各项生化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实验组,患者为68例,对该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科学的控制;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有67例,对该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不予以控制。对所有患者进行空腹采血,并测定其各项生化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测定结果差异和生化指标差异。结果经比较2组患者的测定结果差异和生化指标差异,可以得出:对照组患者在总胆固醇、体脂肪含量、体质量方面均要明显高于实验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量的水平变化会影响机体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可以有效的控制其患者的总胆固醇、体脂肪含量及体质量的变化。

    作者:周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西医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患者均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护理前后血压血糖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患者血压血糖比护理前明显改善(P<0.05);且护理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中西医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血糖指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孟凡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龄伴糖尿病产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伴糖尿病产妇的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9月—2014年10月接收的高龄糖尿病产妇32例,对其均采用饮食控制、药物治疗、产后护理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之后观察其疗效。结果32例患者中有26例血糖控制良好,并均控制在(6.9±1.3)mmol/L之间,有效率为81.25%;有6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结论对高龄糖尿病产妇采用饮食控制、药物治疗、产后护理、心理疏导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剂量氯胺酮对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2010年该院行椎管内麻醉阻滞不全的60例糖尿病产妇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组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后行剖宫产,局麻组为0.5%利多卡因逐层浸润麻醉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应用氯胺酮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局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毕呼之即醒,无恶心呕吐幻觉及谵妄者发生。结论小剂量氯胺酮用于糖尿病产妇剖宫产的辅助用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并且不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金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88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生化组,每组44例。对常规组实施常规检验法,对生化组实施生化检验法。对比分析两组的诊断有效率。结果生化组诊断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检验相对于常规检验能提高糖尿病诊断率,更有临床意义。结论相对于常规组来说,生化组诊断有效率更高,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洪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研究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诊救治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8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查看其急诊救治方法和疗效。结果经治疗,48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在1~5 d后痊愈出院,有2例患者痴呆,1例患者成植物人,另外5例患者因有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对其血糖进行监控,做好降糖药物调整工作,预防低血糖昏迷情况发生。

    作者:许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38例妇科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妇科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接收的妇科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38例,均采用术前、术中及术后等围手术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之后观察其疗效。结果38例患者经围手术期治疗后,在Ⅰ期愈合的有35例(92.11%);在Ⅱ期愈合的有3例(7.89%),总愈合率为100.00%,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等并发症。结论对妇科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方法进行治疗,在良好控制患者血糖的情况下,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阙海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对糖尿病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控制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3例,采取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43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在经过护理后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进行干预护理后,患者糖尿病并发症控制有效率为88.4%,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后,并发症控制有效率为46.7%,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对于控制并发症的产生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曹长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行硫辛酸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DPN行硫辛酸联合GM1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自该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DPN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予GM1治疗,观察组70例加用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NCV。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比对照组57.14%高,且治疗后NCV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GM1显著提高DPN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其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娇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健康宣教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总结分析健康宣教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是由该院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内收治的,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人数5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对对照组的患者则只给予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完全配合治疗的有40例、基本配合治疗的有8例、不配合治疗的有2例,各占总数的80%、16%、4%;对照组患者中完全配合治疗的有25例、基本配合治疗的有14例、不配合治疗的有11例,各占总数的50%、28%、22%;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空腹血糖控制正常的有44例、基本控制正常的有5例、控制不正常的有1例,各占总数的88%、10%、2%;对照组患者中空腹血糖控制正常的有28例、基本控制正常的有15例、控制不正常的有7例,各占总数的56%、30%、14%;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情况,对治疗糖尿病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张锦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压氧联合复方甲硝唑膜治疗糖尿病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高压氧配合复方甲硝唑膜治疗糖尿病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来院就诊的糖尿病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复方甲硝唑膜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压氧联合复方甲硝唑膜给予治疗。以现有的客观和主观指标判断疗效,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2.00%)和显效率(58.6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3%,显效率为38.66%),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复方甲硝唑膜相比于单纯复方甲硝唑膜治疗糖尿病牙周炎效果更好,临床推广前景较好。

    作者:朱立敏;张庆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究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34例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操作,对其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34例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实施,没有出现死亡病例,同时在围手术期给予了科学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病发症状。结论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前后实施科学护理操作,能够保证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叶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丹参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该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共90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结果治疗结果比较,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P<0.05);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变比较,实验组ST段上升(0.098±0.073)mV,T波改变(0.124±0.045)mV;对照组ST段上升(0.063±0.057)mV,T波改变(0.068±0.049)mV(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恶心等临床症状,且见效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晓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探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自我护理意识以及体重指数的变化,找出其病发的原因。结果经比较分析显示,患者在治疗后自我护理意识及体重指数依次为(47.54±3.16)、(26.47±1.92),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随时监测血糖值变化,合理使用降糖药,正确控制饮食以及合理安排运动可以有效地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力。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韩玉;杨梅;施伟;刘晓波;赵金胜;王丽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6月该院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的降糖药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分析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过程大力推广和实践。

    作者:葛庆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合并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合并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56例糖尿病合并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滴甲钴胺配合常规的降糖以及活血化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经过10 d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6.43%;耳鸣消失27例,眩晕缓解26例,耳闷消失27例。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8.57%;耳鸣消失18例,眩晕缓解15例,耳闷消失17例。结论联用前列地尔和高压氧治疗糖尿病合并突发性聋效果显著,患者耳鸣、眩晕、耳闷等症状消失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苗忠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9例抢救体会

    目的:探讨和研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过程中的诊治方法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该急诊科自2005—2010年间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39例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包括临床表现、发病诱因、用药方案,比较分析治疗前后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指标。全部患者均采用胰岛素静脉滴注、大量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结果39例患者经过治疗后,37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死亡率为5.1%。结论对于酮症酸中毒患者而言,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十分重要,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胰岛素静脉滴注、大量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东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82例补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分析补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有效性。方法随机从该院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性便秘患者中随机抽取164例,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补气活血法辩证施治,并分析两组治疗的有效性。结果治疗后,两组SP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VIP及SS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SP上升程度和VIP及SS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12%,与对照组82.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璐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