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手术在宫外孕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价值

陈钊;田丽;王燕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手术, 宫外孕合并糖尿病, 开腹手术, 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在宫外孕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优势和价值。方法以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入院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186例宫外孕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即平均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治疗组腹腔镜微创手术,给予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发热、血糖的变化,以及手术后对胰岛素的使用情况。结果治疗组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胰岛素使用等均少于对照组,且两组术后即时血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腹腔镜微创手术在宫外孕合并糖尿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210例糖尿病孕妇血糖检验研究

    目的:研究讨糖尿病孕妇血糖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妇产科接受孕前检查的糖尿病孕妇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空腹血糖值和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查,分析孕妇的血糖水平,对确诊为糖尿病的孕妇给予积极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参与调查研究的210例糖尿病孕妇中,89例空腹血糖值异常,占42.3%;137例1 h血糖异常,占65.2%;131例2 h血糖异常,占62.4%,40例3 h血糖异常,占19.0%,38例患者同时合并两项及两项以上血糖异常,占18.1%。经综合治疗,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安全分娩。结论通过饮食、运动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进行血糖控制是预防和避免围术期不良母婴结局的有效途径,而孕妇血糖水平的检测对于妊娠糖尿病的及早发现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例糖尿病合并重症胰腺炎的护理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对20例糖尿病合并重症胰腺炎的患者进行护理后的疗效分析。方法对该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例糖尿病合并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有效的控制血糖治疗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饮食护理。结果20例糖尿病合并重症胰腺炎的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后都好转出院,患者在复查胰腺 CT 时显示正常19例,1例胰腺炎复发住院。结论糖尿病合并重症胰腺炎要及时诊断断,早治疗,配合规范血糖监测、正确的饮食习惯及合理的用药等护理措施,提高其的治疗效果。

    作者:笪继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胃大部切除不同重建术式对糖尿病影响探讨

    目的:对胃大部切除不同重建术式对糖尿病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5月该院50例进行胃大部切除术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BillrothⅡ式重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Billroth I式重建术进行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探讨胃大部切除不同重建术式对糖尿病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行重建术后的3个月和6个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96.00%,对照组患者建术后的3个月和6个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6.00%和44.0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胃大部切除后行Billroth I式重建术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不大,无明显的治疗效果,胃大部切除后行BillrothⅡ式重建术对糖尿病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糖尿病症状。

    作者:邓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三花接骨散治疗糖尿病合并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三花接骨散治疗糖尿病合并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选取该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和20例非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将其分别作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都采用三花接骨散实施治疗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BGP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1.13±6.62)周,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1.44±13.41)周,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采用三花接骨散开展治疗过程,治疗效果更加显著,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但是由于该次研究中病例较少,因此需要进一步加以考证。

    作者:张洪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胰岛素泵治疗全孕期1型糖尿病11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全孕期1型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该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1例胰岛素泵治疗全孕期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综合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血糖水平。结果所有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恢复正常,平均血糖达标时间(7.3+2.1)d,低血糖发生率为18.18%;所有患者均顺利分娩,新生儿均健康。结论通过综合护理,能够促进胰岛素泵治疗全孕期1型糖尿病的规范应用,增进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泳;张春萍;王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9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整体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2个月后血糖达标率、肺结核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为91.67%、85.42%、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66.67%、81.25%(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加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程度,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武玉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形成患者中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形成的病者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加行心理护理干预手法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2月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形成的126例病人,无差别均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护理组则另外加上心理干预,对比临床症状,分析结果。结果护理组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心理状况评析等方面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栓临床上加行心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病情、调整心理状况,为医院护理方式提供新的参考。

    作者:崔亚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该院2013—2014年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口服二甲双胍250~500 mg,每天3次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清TNF-α和可溶性细胞内粘附分子等数据变化。结果治疗后NMD明显改善,HOMA-IR出现降低趋势,空腹血糖、血胰岛素、血清以及sICAM-I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针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不仅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降低心血管发生概率,而且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心肌重构、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作者:胡颜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治疗2型糖病尿口服药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糖尿病在血脂、血糖、血压控制不良的情况下,与心血管病具有相同的风险性。罗格列酮降糖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降糖同时使心血管大收益。但是,仍要考虑对心血管的不良影响。严格掌握适应症,提示该研究应该进一步关注降糖药的心血管安全性。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益本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益本活血方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治疗过程中的相关临床特点及诊疗效果。方法对于9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用以益本活血方治疗,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病征、空腹血糖值、餐后一天的尿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和治疗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空腹血糖值、餐后1d尿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参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本活血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疗效显著,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风红;闫金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临床内科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临床内科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探讨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6月该院7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组,70例无大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性的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其治疗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吸烟史、低血糖情况均优于研究组患者。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欠佳,是导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努力改变患者的不良习惯,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石昌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关于1型糖尿病患儿应用胰岛素泵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T1DM患儿使用CSII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在该院接受CSII治疗的58例T1DM患儿分成甲乙两组各29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两组DSQL评分与SF-36差异显著,且乙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甲组。结论给予T1DM患儿必要的CSII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孙莉莉;李宜萍;滕亮亮;张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卡维地洛对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卡维地洛对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总有效率63.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功能分析、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确切,且不会对胰岛素抵抗指数产生影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俊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析益气养阴、润肠通便法用于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有效性

    目的:该文主要研究益气养阴、润肠通便法用于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有效性。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性便秘患者5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对于患者原有的控制血糖治疗的方案保持不变,在血糖控制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润肠通便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显效23例(46.00%);有效25例(50.00%);无效2例(4.00%)。结论益气养阴、润肠通便法用于治疗糖尿病性便秘具有良好的效果,患者均进行一个疗程治疗后,得到了显著改善,促进了患者排便次数、天数正常以及排便困难,其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姚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将磷酸西格列汀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体会。方法2013年2月—2014年8月,该院应用磷酸西格列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为期12个周,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饱腹血糖、血压、肌酐、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等。结果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高血糖素明显下降(P<0.01)。患者的血压、体重指数、肌酐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对于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王素红;巩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并慢性胰腺炎的循证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并慢性胰腺炎的循证进行分析,寻找较为良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通过计算机对相关资料进行检索,以此来对该院于2013年7月—2014年2月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并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就目前状况来看,并没有治疗糖尿病患者并慢性胰腺炎的诊疗方法,糖尿病患者并慢性胰腺炎与其他种类的糖尿病存在一致性的治疗目标。其中糖尿病中的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某些分歧,其中强化胰岛素极易加大了胰腺癌的发病并,然而二甲双胍的出现则减少此种现象的发生。结论糖尿病患者并慢性胰腺炎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其患者依赖血糖的检测,以免产生低血糖现象,与此同时,需要对早期胰腺肿瘤进行检测。

    作者:吕平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评价湿毒清胶囊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湿毒清胶囊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病症处涂尿素霜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氯丙嗪,观察组患者口服湿毒清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瘙痒的频率、瘙痒程度和瘙痒持续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更好,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毒清胶囊在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方面具有减少瘙痒情况,降低瘙痒频率,安全性能高的特点,极具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毕俊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儿童糖尿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儿童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能有效促进糖尿病患儿的健康成长,为糖尿病患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选择该院自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36例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1)通过相关护理后,对照组36例,依从性好19例,一般3例,差14例,观察组36例,依从性好26例,一般5例,差5例,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治疗结束后,对空腹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住院天数3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儿血糖,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祖全花;孙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频彩超对糖尿病颈总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糖尿病颈总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附属医院就诊的糖尿病(DM)患者作为DM组,60例性别、身高、体重相匹配的非DM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糖尿病颈总动脉CCAD、IMT和RI的差异。结果 DM组得出糖尿病颈总动脉CCAD、IMT、RI均高于对照组,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能直观了解糖尿病颈总动脉血管病变程度,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检查的重要方法。

    作者:焦晓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诊抢救糖尿病昏迷64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探索糖尿病昏迷发生规律以及诊断治疗相关因素,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该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住院并接受治疗的64例糖尿病昏迷患者进行相应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该研究的64例糖尿病昏迷患者中低血糖昏迷患者为2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18例、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昏迷7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昏迷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昏迷8例,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18例,其余均为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引起的昏迷多是由于胰岛素使用不合理引发,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感染诱发昏迷,可通过补糖或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性静滴、补液以及对症治疗。结论糖尿病所诱发的各种昏迷均为其急性并发症,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才能够终实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作者:周智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