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娟
目的:探究如何在术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护理,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32例在该院接受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其实施有效护理,以使患者内瘘能够在短时间内成熟,同时降低其感染及栓塞等情况的出现。结果32例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经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服务,其内瘘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成熟并投入使用,没有出现栓塞等并发症情况的产生。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能够使内瘘在较短时间内成熟并投入使用,同时还能极大的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在疾病的临床护理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卢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该院2013—2014年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口服二甲双胍250~500 mg,每天3次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清TNF-α和可溶性细胞内粘附分子等数据变化。结果治疗后NMD明显改善,HOMA-IR出现降低趋势,空腹血糖、血胰岛素、血清以及sICAM-I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针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不仅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降低心血管发生概率,而且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心肌重构、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作者:胡颜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岛功能的作用。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经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8例为初诊患者,30例磺脲类药物治疗有效患者,另外42例为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 AUCCP30、AUC-CP120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该组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AUCCP30、AUCCP120水平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提高胰岛素分泌量,并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作者:李洪彦;武君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重点探索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造成的影响。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2月1日—2014年2月1日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给予41例观察组糖尿病干预治疗,41例对照组未接受干预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产妇的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高达24.39%。观察组产妇的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低至7.32%。观察组的产妇的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高至29.27%。观察组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低至7.32%。观察组围产儿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促进母婴的健康安全。
作者:王建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30例。在治疗后,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其病症、体征、血糖情况等,记录两组致残率和致死率。结果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致残率10.00%、致死率6.67%低于对照组的致残率26.67%、致死率20.00%,两组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的患者对比护理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的患者并予以护理配合,能更好的帮助患者康复。
作者:刘秀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全程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接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人员,按随机法平均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果。结果临床干预结果显示,经相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均发生明显性变化,干预组患者变化程度和常规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尹胜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位于该院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47例患者,给其采取降糖类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血糖、TSH、FT3、FT4等情况。结果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观察出患者的血糖、FT3、FT4情况有所下降,TSH情况有所上升,故此,患者对比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患者,需要尽快采取治疗手段,才能真正达到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高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高龄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到该院进行治疗的20例高龄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并总结其效果。结果20高龄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患者中,其中18例(90%)完全康复出院,1例(5%)手术后患者截肢断端发生感染;1例(5%)由于严重感染死亡。结论给高龄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及早恢复健康,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作者:邱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通过研究新生儿糖尿病在治疗中应用磺脲类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在2007年6月—2013年6月进行糖尿病治疗的24例新生儿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例,对照组中的新生儿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口服格列苯尿并逐渐减少胰岛素的用量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这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结果观察组中新生儿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疗效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糖尿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磺脲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具有明显疗效性,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作者:吴振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饮食干预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2年6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饮食干预,并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FPG、2 hP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干预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段林;纪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糖尿病在血脂、血糖、血压控制不良的情况下,与心血管病具有相同的风险性。罗格列酮降糖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降糖同时使心血管大收益。但是,仍要考虑对心血管的不良影响。严格掌握适应症,提示该研究应该进一步关注降糖药的心血管安全性。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糖尿病足2级患者的换药方法。方法选取该院1例具有代表性的糖尿病足2级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和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综合治疗护理效果较好。结论科学的对糖尿病足2级患者进行换药和指导,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代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方法从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选取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尿酮体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血糖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护理中,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存活几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伟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不同血糖控制方法对腹部手术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该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2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CSII方法进行血糖控制的患者在低血糖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明显低于MSII组。结论在围手术期应用CSII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朱铁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技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前来该院门诊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102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对其进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技术进行根治并且观察患者的大尿流量、术后患者前列腺情况及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术后发生2例低血糖,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积极抢救血糖控制<10 mmol/L,术后随访3个月,预后良好,血糖控制稳定;相比于患者治疗前与后的检查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结论加强控制良性前列腺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血糖水平,有助于提高手术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刘文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综合治疗的临床治疗体会。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的总有效率72.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6项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6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组为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合并组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30例),并选取同时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对比3组血脂结果。结果合并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对比单纯糖尿病组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1(Apo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种血脂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血脂水平存在较为显著异常性,对其予以合理检测,能够有效评估冠心病发生风险。
作者:陈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探索糖尿病昏迷发生规律以及诊断治疗相关因素,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该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住院并接受治疗的64例糖尿病昏迷患者进行相应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该研究的64例糖尿病昏迷患者中低血糖昏迷患者为2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18例、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昏迷7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昏迷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昏迷8例,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18例,其余均为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引起的昏迷多是由于胰岛素使用不合理引发,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感染诱发昏迷,可通过补糖或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性静滴、补液以及对症治疗。结论糖尿病所诱发的各种昏迷均为其急性并发症,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才能够终实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作者:周智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并慢性胰腺炎的循证进行分析,寻找较为良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通过计算机对相关资料进行检索,以此来对该院于2013年7月—2014年2月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并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就目前状况来看,并没有治疗糖尿病患者并慢性胰腺炎的诊疗方法,糖尿病患者并慢性胰腺炎与其他种类的糖尿病存在一致性的治疗目标。其中糖尿病中的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某些分歧,其中强化胰岛素极易加大了胰腺癌的发病并,然而二甲双胍的出现则减少此种现象的发生。结论糖尿病患者并慢性胰腺炎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其患者依赖血糖的检测,以免产生低血糖现象,与此同时,需要对早期胰腺肿瘤进行检测。
作者:吕平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8月来该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停用降糖药,并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于餐前30 min注射诺和灵30 R,观察组患者于每日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并于餐前15 min口服瑞格列奈。疗程4个月,观察指标有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BMI,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 hPBG,HbA1C指标有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A1C指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11.1%,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hPBG指标变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付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