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宏
目的:探讨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预防PICC导管感染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4例,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的发生几率。结果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显效的有5例,有效的有3例,无效的有4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66.67豫;观察组患者显效的有8例,有效的有4例,无效的有0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100豫。在感染情况方面,对照组患者5例发生感染,感染的几率为41.67豫,观察组患者1例发生感染情况,感染的几率为8.33豫,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实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具有极强的临床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洪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常用药物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抽取该院收治的115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整理和分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发症情况进行全面统计。结果53(46.08%)例患者仅应用1种降糖药物,48(41.73%)例患者应用2种降糖药物,14(12.17%)例患者应用3种及3种以上降糖药物,8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需要对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安全用药进行高度的重视,在各级医疗机构积极配合的情况下,逐步形成合理的用药体系。
作者:张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门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控制血糖,对照组采用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控制血糖,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空服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组有明显下降,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无增加。结论2型糖尿病使用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杨俊;李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采用降糖胶囊与西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把所收治的60例DPN病患分成参考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参考组选择常规的西医治疗,主要采用维生素B1与B12分别为100 mg与500μg,每天给予患者肌肉注射1次;而治疗组在参考组的基础上加通脉降糖胶囊口服治疗,3粒/次,3次/d。两组治疗疗程为2个月,1个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96.66%,而参考组为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DPN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通脉降糖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作者:郝桂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低血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临床预防方法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3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对其开展血糖控制以及血压控制,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科学的饮食护理,并加以适当的健康教育。结果30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病亡率显著降低。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科学、完善的疾病防控措施,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避免病情恶化,提高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爱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脑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6例糖尿病合并脑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为研究对象,对其并发症进行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此次研究中共发现2例脑血管痉挛、3例应激性胃溃疡、3例肺部感染以及2例穿刺点局部出血。所有患者均通过有针对性护理后转好出院。结论糖尿病合并脑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术后,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监视、观察,通常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病几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冯连桂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血脂检验于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择取该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接收的50例糖尿病病患将其设定为实验组,再择取50名健康者将其设定为参照组,将两组病患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参照组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都低于实验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比实验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病患的相关指标都比正常人高,因而血脂检验于临床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殿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TC、TG、LDL-C、HDL-C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能够很好的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紊乱,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和翠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的情况,以及对其护理的价值研究。方法该院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受治疗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通过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抑郁调查,并对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调查分析后发现,9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存在抑郁表现,其发生率为22.22%。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使患者的自我<束能力加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因此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病患者进行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运动强度和方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主要为有节律的等张的连续性有氧运动,直至患者完全掌握,观察患者运动治疗后的血糖和血脂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在责任医护人员的指导下4~7d内基本掌握了运动方法,在原有治疗情况不变的情况下,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住院时间亦有明显缩短。结论运动治疗简单安全,可重复性强,能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辅助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潘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并和体检者进行CysC、U-mAlb和HbALc检测、比较。结果DN组的CysC、U-mAlb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Lc检测结果也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HbALc和U-mAlb三项联合检测,对判断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蒿会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措施和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73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选择综合护理,对照组33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并发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通过综合护理,能够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减少并发症,促使妊娠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观察围手术期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69例。针对所有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研究有效方法加以围手术期治疗。观察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均成功度过围手术期,未表现出心脑血管意外的情况。患者未表现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情况。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7~62 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3.2依1.9)d。结论针对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针对其围手术期治疗需要给予高度重视,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的情况,避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终显著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张景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对2型糖尿病上尿路结石患者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对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发生并发症65例,出血占12.1%,感染占12.9%,腹腔积液占2.9%,液体或尿外渗占5.7%,胸膜损伤占0.7%,丢失皮肾通道占5.7%,水电解质紊乱占1.4%。结论对2型糖尿病上尿路结石患者采取MPCNL进行治疗,安全有效,还应结合临床继续改进方案,减少并发症。
作者:闫若东;朴仁京;符丽雪;孙少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对ICU危重患者应用微量泵注入胰岛素时的观察与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应用微量泵注入胰岛素治疗的ICU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评价指标为两组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血糖的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均较护理前降低;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及血糖的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雅峰;龚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微创手术在治疗宫外孕合并糖尿病之后对患者受孕率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140例宫外孕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即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血糖、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时间等,并通过随访对比分析两组输卵管再通率及受孕率。结果观察组输卵管畅通率为91.4%,宫内妊娠率为79.2%,宫外孕再发率为4.9%;对照组输卵管畅通率为68.6%,宫内妊娠率为48.5%,宫外孕再发率为7.8%。观察组血糖波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在治疗宫外孕合并糖尿病中有显著的疗效,对患者血糖水平影响小,术后输卵管通畅率与宫内妊娠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燕;陈钊;田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临床护理及其护理指导应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将积极的治疗和护理紧密结合。应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运动护理等基础护理措施,做好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应用的护理,进行皮肤护理和生活护理,按要求做好血糖、尿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工作,不断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系统治疗,维持血糖在一定范围,纠正代谢紊乱,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倪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ERCP围手术期加强血糖控制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接收的治疗性ERCP的糖尿病患者52例,对其进行围手术期加强血糖控制的护理干预,然后观察并对比其入院时、围手术期及出院时的血糖情况。结果52例患者经围手术期加强血糖控制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出院时的各项血糖指标均明显优于入院时及围手术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ERCP治疗,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结论对糖尿病患者ERCP围手术期治疗加强血糖控制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情况,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宁媛;姜丹;屈丹;李秀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诱导初诊糖尿病患者并且缓解期(蜜月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观察各项指标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祁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分析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寻找其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1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病人,设置为A组,同期选取10例糖尿病病人为B组,10例病毒性肝炎病人为C组,对比并分析三种病人病毒感染类型、性别、临床特征以及年龄等信息。结果三组病人在年龄分布及性别分布情况方面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年龄段主要分布于40~60岁之间。结论四十岁以上的男性肝硬化病例和慢性乙肝病例都容易并发糖尿病,对于这些人群,除了予以糖耐量实验之外,还需予以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
作者:李彩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