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积水并存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郭旭;韩莹波;王莹莹;李金秋

关键词:脑积水, 糖尿病, 围术期, 临床护理
摘要:脑积水并存糖尿病患者手术耐受力相对较差,两者相互影响可加重病情。为避免和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前应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血糖控制护理,做好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常规辅助检查、配血、皮试、备皮等准备工作;术后应做好体位护理、病情监护理、血糖监测护理、维持呼吸道通畅护理和饮食护理,观察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控制血糖在适当范围内,使病人顺利渡过围术期,促使其早日康复。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胰腺癌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探讨胰腺癌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为胰腺癌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98例糖尿病和96例胰腺癌患者的病情特点,研究胰腺癌与糖尿病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T2DM患者胰腺癌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且发生胰腺癌后,糖尿病并无明显加重。结论糖尿病可能是是胰腺癌的病因之一,对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定期对腹部做B超检查,以增加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马尊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消渴方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临床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中药消渴方配合西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到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2例,随机将其等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增加中药消渴方用药,评估两组的临床总疗效,同时对比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用药安全性等。结果施治后,观察组取得了88.89%的临床总疗效,要显著性较对照组的6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指标值对比相仿(P>0.05),经治疗后均出现改善,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施治期间,两组均有患者出现不适,观察组是2.78%,对照组是5.56%,差异对比相仿(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中药消渴方配合西药进行治疗,疗效更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体内血糖水平,且安全性可靠,值得普及应用。

    作者:张朝霞;宫海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3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3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该院急诊内科治疗的3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中严格执行医嘱,根据病情的变化、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制定了整体急诊护理措施,分析护理重点,观察护理12 h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11%;非常满意23例,满意10例,一般4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为97.37%。结论经过系统周密的急诊护理,能够增进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配合度,解除心理包袱,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鄢洪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研究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及其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及其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50例糖尿病合并妊娠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面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胎动异常和胎心率异常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胎动异常率为24%、宫缩间隙的胎心率异常率为16%,明显低于对照组(60%、32%)。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妊娠产妇使用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胎儿窘迫率,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程琪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HbAl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3年8月6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组为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糖尿病肾病组为糖尿病肾病患者(20例),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血清C肽等指标变化。结果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HbA1c、FBG、餐后2 h血糖对比对照组均明显上升,血清C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糖尿病肾病组患者FBG、餐后2 h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HbA1C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血清C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bAlc与FBG具有正相关性,与C肽未负相关性。结论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46例糖尿病合并无呼吸道症状老年性肺炎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无呼吸道症状老年性肺炎的临床诊疗的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无呼吸道症状老年性肺炎患者4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回顾性分析后发现,44例患者经过该院的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患者由于多种脏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5豫。结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会出现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的情况,容易产生肺炎的情况,再加上老年人体质的固有缺点,肺炎的发生几率更高。糖尿病合并肺炎现象在临床中无明显的症状,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的现象发生,因此,需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严密的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王翠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尿病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人们在饮食上没有过多的注意,因此,许多人换上了糖尿病。为了使糖尿病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的饮食上多多注意,从而减少发病,下面将简单介绍糖尿病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作者:王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使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0年-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38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随机分为参考组和对照组各19例,其中对参考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患者使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值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在两组患者均治疗15 d~3个月之后,患者的血糖值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参考组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的时间要多于对照组的患者,而且在对照组患者出院之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与家人朋友的相处方面的能力要高于参考组的患者,对照组后期出现疾病并发症的例数为要明显低于参考组。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有效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而且还能够帮助患者有效的控制疾病,更好的帮助患者的健康,值得临床上使用。

    作者:刘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一对一”全程助产在糖尿病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了解糖尿病产妇接受“一对一冶全程助产对其分娩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应用“一对一冶全程助产护理干预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血糖控制、新生儿健康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更具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现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等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对一冶全程助产护理干预对于孕妇在孕期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愉快心情有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李明;苏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98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运用芪明颗粒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8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在进行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的同时对照组服用复方血栓通片,治疗组服用芪明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对照组总有效率6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明颗粒对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标本兼治的功效,提高视力改善视野,阻止单纯性病变向增殖性病变发展。

    作者:吴伟琳;赵清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包括心理指导、健康宣教、饮食调护与运动锻炼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40%)与对照组(27.27%)比较相对较低,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中应用健康教育能够增强患者的保健能力,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出现,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彭尧;史景璐;邓淑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医学影像改变及治疗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医学影像改变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性骨关节病患者共60例,60例患者均采用了GE Pioneer DR X线机行X线片检查,足部位置以正斜位拍摄为主,其他位置采用正侧位拍摄。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其中有32例患者日常生活中饮食量多、尿液多、容易感到疲劳、身体素质较差;1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脚趾肿胀;7例患者脚趾根部位置出现黑块和坏疽;8例患者较低出现较低溃烂和分泌物;5例患者出现脚背动脉脉搏明显减弱;28例患者下肢出现麻木以及迟钝等问题;12例患者患有糖尿病肾病及蛋白血症。结论临床上在探讨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医学影像时,可以采用GE Pioneer DR X线机行X线片检查,足部位置以正斜位拍摄为主,其他位置采用正侧位拍摄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1]。

    作者:田晓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意识及健康习惯影响,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12月在该科住院患者中58名糖尿病患者作为参考对象,通过询问和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通过糖尿病知识讲座、医师答疑解惑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针对性的一对一交谈经验和感想,评价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通过健康教育联合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饮食与运动习惯、并发症知识掌握程度均得到显著提升,护理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意识,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黄倩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69例围手术期治疗

    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观察围手术期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69例。针对所有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研究有效方法加以围手术期治疗。观察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均成功度过围手术期,未表现出心脑血管意外的情况。患者未表现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情况。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7~62 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3.2依1.9)d。结论针对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针对其围手术期治疗需要给予高度重视,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的情况,避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终显著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张景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尿病全关节置换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老龄化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老人的健康问题。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将对社会人群的健康问题造成严重的威胁,该研究基于糖尿病患者进行全关节置换的问题展开论述,对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的思考,为相关人士的研究和工作提供一个科学的参考。

    作者:纪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接收的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58例,对其进行血糖、血脂及CT等检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采取对症方法进行治疗。结果58例患者中,痊愈出院的共57例,治愈率达98.3%。结论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血淀粉酶、血脂、血糖、CT和B超等检查,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权;邹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临床路径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针对糖尿病的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选取在该院接受临床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20例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在患者与家属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例,研究组采取临床路径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选择常规式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不同的护理方法产生的效果,进而评价临床路径的护理价值。结果针对糖尿病的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有助于维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患者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针对糖尿病的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方法进行护理,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并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整体的满意度普遍提升,有助于和谐稳定护患双方关系,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普及应用。

    作者:杨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血清酶检验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1、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清酶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者26例、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及非糖尿病患者50例,总共192例病患,将其分别作为1型组、2型组及对照组。对3组病患的血糖值(GLU)、血清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HDL-C)及(LDL-C)、载脂蛋白A (ApoA)、B (ApoB)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将1型组病患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表明,1型组病患的GLU、BUN、LDL-C、ALT、ApoB指标值较高,而HDL-C、ApoA值较低(P<0.05)。将2型组与对照组对比,其 GLU、BUN、LDL-C、TG、ALT、AST及ApoB较高,HDL-C、ApoA值较低(P<0.05)。将两种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表明,1型组病患的GLU、BUN、HDL-C指标值略高于2型组(P<0.05)。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要高于2型病患,而两种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表现出异常状况,2型病患出现冠心病的风险要略高于1型病患。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着重关注脂代谢异常及其脏器受损问题。

    作者:李世亮;张新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肾损伤时血清CysC、HbALc和U-mAlb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并和体检者进行CysC、U-mAlb和HbALc检测、比较。结果DN组的CysC、U-mAlb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Lc检测结果也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HbALc和U-mAlb三项联合检测,对判断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蒿会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对2型糖尿病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该院门诊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DD分析法对该组患者2年内DDDs(药物使用频度)、DDC(药品限定日费用)等情况进行分析,并按照顺序排列。结果格列齐特、阿卡波糖、格瑞列奈片、格列吡嗪以及格列美脲、格列喹酮、二甲双瓜是门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药物种类包括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第二代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等,阿卡波糖、格瑞列奈片、格列齐特使用排名情况变化不大,格列吡嗪变化大,其他药物两年之内的变化情况并不明显。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选择给药方案应根据患者实际血糖水平、胰岛素功能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选择针对性阶梯治疗方案。

    作者:梁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