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东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后新生儿喂养与血糖管理方法。方法将该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给予纯母乳喂养,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喂婴儿配方奶粉,统计两组新生儿出生24 h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血糖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出生24 h时实验组血糖水平平均为(4.62依0.33)mmol/L,低血糖发生率为2.0%,与对照组的(3.44依0.62)mmol/L、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易出现低血糖,给予护理干预及合理喂养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李华;韩云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与管理。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该组4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监测,监测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适,未对患者的日常活动造成影响,未出现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监测结果显示,有233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共计315例次,发生时间长持续5 h,发作时间主要为晚上10点至第二天凌晨6点。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好的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在应用过程中需加强管理,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作者:韩竺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并和体检者进行CysC、U-mAlb和HbALc检测、比较。结果DN组的CysC、U-mAlb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Lc检测结果也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HbALc和U-mAlb三项联合检测,对判断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蒿会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提高规范性胰岛素注射率。方法由内二科的11名护士共同组建品管圈,选定主题后调查现状、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组织实施、确认效果并采取措施。结果与活动开展前相比,医护人员对注射胰岛素的规范率逐渐提高,并使患者更好地掌握丁对规性胰岛素注射的方法尺注意事项,实现了活动预期的目标。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利于医护人员规范化注射胰岛素,并且使圈员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
作者:刘玲;邓沛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人们在饮食上没有过多的注意,因此,许多人换上了糖尿病。为了使糖尿病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的饮食上多多注意,从而减少发病,下面将简单介绍糖尿病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作者:王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诱导初诊糖尿病患者并且缓解期(蜜月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观察各项指标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祁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外科特色技术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8月-2014年8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153例,给予全身整体治疗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循环及分期辨证论治等临床治疗措施,局部治疗采用中医外治法,给予敷贴、箍围、切开、引流、灌注、湿敷、拖线等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该研究纳入的糖尿病足153例患者,痊愈78例,显效19例,有效38例,无效1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88.1%,患者的截肢率为61.5%。结论在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中,中医外科特色技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在促进糖尿病足创面的愈合,降低康复的疗程,以及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截肢率。
作者:刘培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等,以提升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36例COPD合并D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102例单纯COPD患者、160例单纯DM患者进行对比。结果COPD合并DM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COPD合并DM组比单纯COPD组更易感染致病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动脉血氧分压都比单纯COPD组低,在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的几率上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COPD合并DM与单纯DM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胰岛素使用率都明显较高。结论COPD合并DM具有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且该病治疗困难,治疗周期长,应积极采取措施尽早加强对该病的防治。
作者:王晓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浅谈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行性。方法从该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其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从同期收治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抽取29例为对照组,给予其常规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残余尿量均有所减少,但研究组减少的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丽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老龄化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老人的健康问题。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将对社会人群的健康问题造成严重的威胁,该研究基于糖尿病患者进行全关节置换的问题展开论述,对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的思考,为相关人士的研究和工作提供一个科学的参考。
作者:纪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血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1天两组患者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不仅能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通痹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进行肌注甲钴胺、维生素B1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益气活血通痹汤进行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效果非常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兴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和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性癫痫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和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癫痫发作的次数,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宋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于该院就诊或住院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2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片,实验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结果实验组:显效21例(69.44%),有效10例(27.78%),无效1例(2.78%);对照组:显效15例(38.88%),有效16例(44.44%),无效6例(1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具有显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帮助患者视力恢复,视力检查后比治疗前测试视力表至少提高两行,视网膜出血、黄斑、水肿等情况明显被吸收,获得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长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褥疮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35例糖尿病合并褥疮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实行控制血糖、加强营养摄入、强化基础护理干预等护理措施,并根据患者褥疮分期进行褥疮护理。结果通过对35例糖尿病合并褥疮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患者血糖控制平稳,褥疮位置肉芽组织恢复良好。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褥疮的概率较高,有效控制血糖、加强营养摄入,并根据褥疮分期实施对症护理,可促进患者创面愈合。
作者:王芝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糖尿病(DM)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将导致多种器官的的损害,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尤为重要。该文对糖尿病的实验室检验指标及意义作了进一步的简要概述,以增强人们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由继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患者病情特点之后对其进行护理。结果通过护理,30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结论在充分了解患者临床特征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护理,能够有助于患者病情得到缓解,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40例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时的血糖安全范围,防范并发症的发生与合并症的加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骨科手术治疗中,利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范围,同时对手术、预后、并发症均有着良好的效果,在预防感染、骨不愈合上有着积极作用。结果40例患者均没有发生感染,骨愈合情况良好,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将血糖控制在9.0mmol/L以下是较为安全的,在临床治疗中,有效控制围手术期的血糖水平,是确保糖尿病患者安全接受骨科手术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孙青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与牙列缺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对某社区的老年人进行口腔检查,选取其中的100例老年人,包括50例非糖尿病老年人与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比两者的牙周炎与牙列缺损情况。结果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炎的概率为71.2%,牙列缺损的概率为91.3%,与50例非糖尿病老年人相比发病率较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牙周炎与牙列缺损的发病率较高,需要积极采取口腔疾病的防治措施来降低发病率。
作者:王新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饮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4年1-10月接收治疗的4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方案。结果通过该院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家属对护理治疗的满意程度为100%,护理显效率为95.6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2性糖尿病患者采取科学的饮食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