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华
目的:研究以病人为中心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284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采用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病人为中心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2011年0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就诊并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3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时机分为三组,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及孕晚期组。孕早期组在孕18周以内、孕中期组在孕18周-32周、孕晚期组在孕32周以后确诊并且进行降糖治疗。对所有患者利用饮食调理、运动指导、个体给药等综合进行治疗,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且治疗过程中,对各产妇进行孕期监护。检测3组分娩前后血糖,观察孕妇围产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3组孕妇在分娩前及分娩后检测血糖,孕晚期组患者血糖水平高,孕中期组次之,孕早期组患者低,P<0.05;3组孕妇围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孕晚期患者高(52.6%),孕中期次之(42.9%),孕早期患者低(20.9%),P<0.05;3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孕晚期组高(44.7%),孕中期次之(30.6%),孕早期组低(14.0%),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时机影响妊娠结局,治疗时机越早,干预效果越好,早期干预治疗可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李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处理与围产儿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确诊为GMD的患者96例作为实验组,同期的非糖尿病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血糖控制治疗,观察GMD对母体和围产儿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和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会威胁到母体的身体健康,对围产儿易产生不良影响,产科应该加强孕期管理,及时饮食控制或者胰岛素治疗,尽量减少围产儿的并发症。
作者:李涛;徐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病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加以观察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住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病例86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施以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常规护理,试验组施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入选者干预后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治疗依从性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组研究对象干预后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入选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病例施以综合护理,对改善该类病例的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积极有效。
作者:卜文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妊娠糖尿病对妇女出现生殖道感染情况的关联。方法从本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治疗的生殖道感染病人中选出15例并划分为研究组,这些病人都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同时抽取15例体质正常未患任何病症的妊娠妇女归纳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让体质健康以及患病的孕妇共同接受引导检查,把不同组别孕妇的检查数据整理起来并进行对照探究。结果怀孕期间,对照组孕妇中,只有2例生殖道受到感染,概率是13.33%,而研究组孕妇有8例出现生殖道感染情况,概率是53.33%,两个概率数据存在明显的区别P<0.05。在尿糖检验方面,血糖指数偏高的患病孕妇比指数较低的患病孕妇更可能出现生殖道感染P<0.05。结论相对体质正常的健康孕妇而言,罹患糖尿病的孕妇出现生殖道细菌感染情况的可能性更大,同时生殖道受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与血糖的检查指数呈现正向关联,所以医院应优化孕妇的膳食、做好卫生工作,使孕妇不受生殖道感染的侵害。
作者:胡景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下呼吸道感染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威胁患者健康的重要疾病,本文结合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三年间收治的45例糖尿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痰液和肠道分泌物中病原菌耐药性的检测和分析,重点探讨造成糖尿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并观察该类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应的治疗效果。通过回顾性的临床资料分析,本文笔者得出糖尿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咳嗽、胸闷、发热、恶心以及血压升高等症状,患者痰液和肠道分泌物中所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我院采取口服丁胺卡那抗生素以及万古霉素抗生素治疗方法,治疗周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3至6周,45例患者之中有效治愈的患者为24例,症状明显减轻的为18例,无效病例为3例,总治愈率达到了93.33%。
作者:邢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15例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血钾、肌酐以及24h尿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h尿蛋白为(825.7±120.6)mg,显著低于对照组(1225.4±125.6) m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酐为(57.1±7.8)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64.1±8.4)mmol/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可降低患者醛固酮水平,对肾损伤进行延缓,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志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案管理分析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方法:本次在2014年1-12月针对我院糖尿病病例100例,应用病案管理分析系统,就数据库建立,对比管理前100例糖尿病患者诊治情况。结果:相较管理前,管理后内容输入的准确性明显提高,诊治满意度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应用病案管理分析系统,可提高相关内容输入的准确性,确保获得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并通过对然险因素的检出,加强防范,对降低不良事件率意义重大。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矛;何迪;吴红宇;陈紫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强化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方法分析130例糖尿病患者,分析对患者进行强化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在患者入院时给予强化教育,出院时及时跟踪随访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行为。结论通过强化健康教育你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郭璐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基层医院于妊娠合并糖尿病中的临床诊疗体会进行总结。方法择取该院的妇产科于2013年至2014年接收的60例患有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对其临床资料作出回顾性的分析,将其作为实验组,以其发病孕周和相关的病症为依据,行以饮食与运动等方面的治疗。再择取60例患有妊娠合并糖尿病,但不接收治疗的孕妇,将其作为参照组,对这两组孕妇妊娠的结果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做出比较。结果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容易致使病患出现母婴羊水过多,或产后出血等各种并发症,经由积极的治疗,将实验组病患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参照组病患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容易使患者出现母婴并发症,故而于早期应对其行以积极检查、诊断与治疗,由此减小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葛庆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利用综合方法治疗糖尿病患者干眼所得到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干眼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中患者接受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所得到临床效果。结果在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观察组中患者所得到临床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中患者所得到临床总有效率为76.4%;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分泌增长值,观察组中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所存在差异显著。结论利用综合疗法对糖尿病干眼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得到理想临床效果,所取得临床总有效率比较高,能够使患者的泪液分泌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减轻患者痛苦,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干眼的一种理想方法,可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聂巍巍;左文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尿病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门诊2014年1月-12月间接诊的30例Ⅰ型糖尿病患者(A组)和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B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C组),以CLIA法、RIA法测定、比较3组血清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的存在情况。结果3组血清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的存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A组>B组>C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对糖尿病分型、选择用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展秀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的拔除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接收的糖尿病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对照组采用劈冠法进行拔除治疗,对观察组采用涡轮机钻法进行治疗,之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对比中,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采用涡轮机钻法拔除治疗,效果显著,并具有创伤性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社区糖尿病管理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社区2011年4月-2012年4月的糖尿病患者资料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给予社区糖尿病管理,B组不做其他干预,只定期随访,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生命质量指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A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管理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血糖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李凤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到2013年医院收治的51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加强生命体征和血糖的监测、日常生活护理,降糖药物应用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对51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显效29例,占57%,好转17例,占33%,无效5例,占10%。总有效率90.2%。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患者,因其病情复杂,有针对性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病情,降低该病的致残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崔生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在2012年06月至2013年06月期间治疗的9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信息资料,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与B组。A组行常规护理,B组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 B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经针对性护理后的病情好转率高于A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好转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发展。
作者:田爱华;高辉;迟敬;关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的足部护理以及足病预防方面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足高危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研究组予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糖尿病足认知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足认知评分、HAMA评分、SD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三项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行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并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作者:邵晓梅;李会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观察。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30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剂量胰岛素,观察组采用小剂量胰岛素,均给予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糖、酮体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酮体转阴时间无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血糖下降速度较对照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易发生低血糖。
作者:谷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抗糖尿病类药物的应用情况,以此为临床对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提高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计算机药品数据系统中西药门诊处方及住院部处方的1822例次,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其药品名称、用药频度及药物使用指数等进行筛选、统计和分析,并观察其数据指标及排列情况。结果降糖类药物的应用中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及二甲双胍排在前三位。胰岛素的应用中诺和灵30R笔芯的使用量多,次之是诺和灵50R笔芯。结论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降糖类药物的应用为多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胰岛素是一类具有高效控制血糖的药物,临床可加强其使用的推广。
作者:杜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糖尿病坏疽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的患者为内分泌科的糖尿病合并使用抗生素治疗坏疽的住院患者的病例,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种类、用法、用量和疗程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患者局部外用抗生素和全身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局部和全身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将病源微生物覆盖,联合使用药物较为合理。但是全身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所需要的疗程过长,此外,局部使用抗生素存在一次性使用的情况。结论局部使用抗生素还需要进行规范,全身使用需要临床证据的支持。
作者:杨欢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