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佰皓
目的:探讨采用内科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6例,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43例,采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复发人数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体质量、血脂情况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且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医内科治疗方法为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王彬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体重变化对妊娠糖尿病分娩与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于该院接受分娩妊娠糖尿病产妇96例,按照体重变化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孕妇体重正常,观察组44例产妇体重超重,均予以饮食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早产、产后出血等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围生儿巨大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产妇体重增长过多,则会提高产妇妊娠结局危险性,危及围生儿生命安全。
作者:刘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多样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常规组和多样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多样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多样性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多样组总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常规组(7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依从性方面,多样组优良率(93.3%)显著高于常规组(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多样性护理,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多样性护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淑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糖水平。方法选取从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0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高血糖组病死率为20.00%,无高血糖组为5.00%,高血糖组明显高于无高血糖组(P<0.05)。高血糖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4.33±1.67)d,无高血糖组为(9.67±1.26)d,高血糖组明显长于无高血糖组(P<0.05)。呼吸、心力衰竭组空腹高血糖、餐后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3.68%、39.47%,无呼吸、心力衰竭组分别为6.45%、16.13%,呼吸、心力衰竭组明显高于无呼吸、心力衰竭组(P<0.05)。结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可能会发生高血糖,高血糖会对病程、预后产生影响,注意观察血糖水平,并采取积极治疗。
作者:王漫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引起的心脏损伤对心功能及心率异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8例,通过分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5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左室厚度与室间隔明显增大,并且其EF明显降低,E峰具有明显的下降,A峰具有明显的上升,LVESV及LVEDV具有明显的增大,A/E值明显增大(P<0.05)。通过分析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平均心率、小心率均有显著增加,HRVI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组织有明显改变,心肌受损严重,这对于患者的左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并会导致患者心率的变异性降低,使得患者心脏整体的受损比较严重,植物神经受累也越严重。
作者:李晓晶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死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MRI临床资料。结果3例大面积脑梗死(6.00%),47例腔隙性脑梗死(94.00%)。45例梗死部位位于脑干、小脑、半卵圆中心、丘脑以及双侧基底节区(90.00%);5例位于脑叶、侧脑室周围(10.00%)。40例多发性腔隙脑梗死病灶(80.00%),10例单发腔隙梗死病灶(20.00%)。轻型组与重型组病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主要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血糖水平有着紧密联系。
作者:陈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4月入住该院的糖尿病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组成均为8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中成药治疗:消渴丸和降糖甲片。对治疗组采取中医辨证法进行分型,分为阴虚热盛型、燥热炽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内阻型六种。根据患者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再服用相应方药。结果对照组显效33例(38.83%),总有效率为68.24%;治疗组52例(61.18%),总有效率为91.77%。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糖尿病具有能够做到对症下药,具有显著的成效。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将中医辨证治疗法进行推广。
作者:刘丹妮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度洛西汀在糖尿病老年患者周围神经痛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老年患者周围神经痛患者6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控制血糖治疗,在常规控制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阿米替林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度洛西汀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1周、2周、4周的疼痛视觉评分同治疗前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疼痛视觉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度洛西汀应用到糖尿病老年患者周围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肖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主要探讨并分析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超声检查结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糖尿病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选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比较两组脂肪肝患病率在性别及不同年龄阶段的比例脂肪肝患病率、性别比以及不同年龄分段的比例。结果通过分析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脂肪肝有51例(51%),且男性为40例(78.4%),女性12例(23.5%),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80例(80%)被检查出脂肪肝,其中男42例(52.5%),女38例(47.5%),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可比性。上述结果表明,糖尿病组患者的脂肪肝发生率(80%)显著高于对照组(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糖尿病组患者患脂肪肝的比例,在不同年龄分段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可以明确将其和肥胖型脂肪肝区分开,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更好的为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奚瑞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泮托拉唑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87例,均采取泮托拉唑治疗,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3.3%,胃灼痛、上腹痛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泮托拉唑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期间采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作者:邢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40例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进一步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及疗效进行对比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蛋白、C-反应蛋白及肾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使患者肾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进而为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边丽云;蔡国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选择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35例):临床选择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法实施治疗。C1组(观察组35例):临床选择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治疗后在相关指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治疗后,在HbAlc水平方面,C1组明显优于C2组2型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选择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进行治疗,针对患者的血糖稳定性能够有效进行维持,将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能够有效降低,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凸显两种药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疾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余晓慧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方法及作用。方法选择该院辖区4个社区5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为全部患者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对照组不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由社区医生及护士给予系统化培训,并给予健康教育宣传。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相对于医院门诊对糖尿病患者管理更有优势,有效的社区管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控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康莹辉;姜宏娜;姜宏伟;刘蓓蓓;李金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就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接受诊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和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人员,分成研究组(糖尿病患组)和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接受血脂检测、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生化检验,对生化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对比,就生化检验所得结果在诊断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展开研究分析。结果研究组HbA1c(7.6±0.5)%、FPG(7.8±0.6)mmol/L、OGTT 2 h值(12.1±1.6)mmol/L相较于对照组(4.9±0.3)%、(4.3±0.2)mmol/L、(5.9±1.1)mmol/L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G(4.1±0.5)mmol/L、TC(6.3±1.1)mmol/L、HDL-C(3.6±0.7)mmol/L相较于对照组(2.3±0.3)、(4.2±0.8)、(2.7±0.5)mmol/L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检测、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均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糖尿病患者病情发生发展与诸多生化指标相关联,临床应当及时开展针对的控制、降糖调脂治疗。
作者:申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2年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共11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一般性护理,而对于观察组,则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同时,实行整体护理。在治疗一个月后,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对不同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和80.36%,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7.826, 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4.64%(53/56),明显高于对照组(69.64%,39/56),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6.895,P<0.05)。结论在急诊中采用综合整体护理,对于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方法,有着良好的护理效果,并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主要想要探讨在临床急诊过程中如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实施抢救措施先挽救病人的生命以及进行什么样的护理才能使病人逐渐好转、恢复健康。方法回顾、分析于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来该院临床急诊科室就诊的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资料共计36例次,对本次研究中36例次的临床急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施临床补液、酸碱平衡失调、胰岛素治疗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的抢救和治疗的方案,在抢救的过程中及其后进行一定程度方法的护理。结果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来该院临床急诊科就诊的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资料共计36例次,其中这里面男性患者占有26例次,女性患者占有10例次,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在41.2岁左右。36例次患者在临床急诊接诊够都进行了及时的抢救,其中有1例次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他35例次患者在抢救后都恢复了生命体征,抢救结束后对这些患者实施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有24例次患者首先痊愈出院,有11例次的患者恢复的较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也好转出院,总有效率达到了97.1%。结论在接诊过程中遇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一定要积极的实施抢救方案,采用恰当的抢救方法,及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姚维娜;安洪春;淑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vsd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应用。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0月在该院进行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1例给予vsd负压吸引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消毒、换药包扎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换药次数、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给予vsd负压吸引治疗后,治疗有效率95.1%,换药次数为(20.32±4.73)次,溃疡愈合时间为(21.37±4.26)d,住院时间为(24.46±3.42)d,对照组给予常规消毒、换药包扎治疗后,治疗有效率68.3%,换药次数为(36.47±6.57)次,溃疡愈合时间为(57.83±7.48)d,住院时间为(60.14±3.8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效果满意,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足部溃疡的血液循环,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纪祥;于旭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精神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9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血糖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玉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以到该院口腔科就诊的258例因各种原因所致根尖周炎合并糖尿病患者(326颗牙)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常规降糖治疗和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观察随访1年和2年时的疗效,并比较其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结果应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258例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326颗牙,经过1~2年随访观察,共计复查315颗牙。1年复查的治疗效果为:268颗符合显效标准,20颗符合有效标准,27颗符合无效标准,总有效率91.43%;2年复查的治疗效果为:163颗符合显效标准,18颗符合有效标准,34颗符合无效标准,总有效率89.21%,随访1年和2年后疗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61,P>0.05),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字2=0.44,P>0.05)。结论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效果较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亚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1-2013年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且对以上患者进行二甲双胍的口服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以上6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的血糖得到较为理想的控制,占比60%;还有20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良好的控制,占比33.3%。所以,该次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3.3%。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上,二甲双胍的治疗可以达到比较明显的效果,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慧勇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