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异常的临床研究

李晓晶

关键词:糖尿病, 心功能, 心率异常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引起的心脏损伤对心功能及心率异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8例,通过分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5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左室厚度与室间隔明显增大,并且其EF明显降低,E峰具有明显的下降,A峰具有明显的上升,LVESV及LVEDV具有明显的增大,A/E值明显增大(P<0.05)。通过分析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平均心率、小心率均有显著增加,HRVI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组织有明显改变,心肌受损严重,这对于患者的左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并会导致患者心率的变异性降低,使得患者心脏整体的受损比较严重,植物神经受累也越严重。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研究超声检查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超声检查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现状,着重于寻找提升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诊断价值与有效性的检测方案。方法笔者随机选择该院医技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取并予以超声诊断的40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同期选择40名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均予以超声检查,通过观察2组检查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几率,同时予以比较。结果结果发现实验组中有37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照组中有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中发现斑块数量100处,对照组中发现斑块数量19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予以超声检查可及早对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状况进行判断,有助于病患接受早期治疗,有助于提升病患生存质量,可推广。

    作者:邓建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和探讨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2年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共11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一般性护理,而对于观察组,则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同时,实行整体护理。在治疗一个月后,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对不同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和80.36%,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7.826, 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4.64%(53/56),明显高于对照组(69.64%,39/56),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6.895,P<0.05)。结论在急诊中采用综合整体护理,对于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方法,有着良好的护理效果,并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治疗时机和母婴预后之间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时机与母婴预后间的关系。方法以11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5例均于孕34周前确诊并予以治疗,观察组55例于孕34周后才进行诊治,对比两组母婴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36%;观察组婴儿出生状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母婴预后情况有不同影响,尽早诊治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常淑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小儿肺炎并糖尿病的整体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合并糖尿病患儿给予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4例小儿肺炎并1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接受整体护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26/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20/2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等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满意度为77.78%,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合并1型糖尿病患儿治疗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效果,且患儿家属对整体护理满意度较高,应推广使用该护理模式。

    作者:郑兴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体重变化对妊娠糖尿病分娩与围产儿的影响

    目的:分析体重变化对妊娠糖尿病分娩与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于该院接受分娩妊娠糖尿病产妇96例,按照体重变化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孕妇体重正常,观察组44例产妇体重超重,均予以饮食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早产、产后出血等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围生儿巨大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产妇体重增长过多,则会提高产妇妊娠结局危险性,危及围生儿生命安全。

    作者:刘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文题

    文题应以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使用标点和缩略语。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高血糖对6-OHDA诱导的P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在建立糖尿病SD大鼠模型的基础上,6-OHDA单侧毁损法建立高血糖-PD大鼠模型,探讨高血糖对P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10),糖尿病组(n=20),PD组(n=20)及高血糖-PD组(n=35)。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高血糖SD大鼠以6-OHDA立体定向两点单侧注射至右侧黑质致密部(SNc)和中脑腹侧被盖(VTA),制备高血糖-PD大鼠模型。术后不同时间点(第七、十四、二十一、二十八天)进行行为学分析(自发行为不对称性,姿势不对称性,僵直实验,旋转实验)。结果PD组及高血糖-PD组自发行为不对称性,姿势不对称性及僵直实验,旋转实验中各项实验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糖-PD组在自发行为运动评分,僵直实验的指标与PD组相比有显著差异;随时间延长,PD组及高血糖-PD组自发行为不对称评分逐渐增大,旋转圈数逐渐增加;高血糖对PD大鼠旋转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高血糖可加重PD大鼠的运动不协调能力,随时间延长,高血糖对PD大鼠行为学影响会逐渐加重。

    作者:买尔哈巴;孙景兰;杨新玲;贾玉敏;耿飞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糖观察探讨

    目的:观察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糖水平。方法选取从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0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高血糖组病死率为20.00%,无高血糖组为5.00%,高血糖组明显高于无高血糖组(P<0.05)。高血糖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4.33±1.67)d,无高血糖组为(9.67±1.26)d,高血糖组明显长于无高血糖组(P<0.05)。呼吸、心力衰竭组空腹高血糖、餐后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3.68%、39.47%,无呼吸、心力衰竭组分别为6.45%、16.13%,呼吸、心力衰竭组明显高于无呼吸、心力衰竭组(P<0.05)。结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可能会发生高血糖,高血糖会对病程、预后产生影响,注意观察血糖水平,并采取积极治疗。

    作者:王漫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引起的心脏损伤对心功能及心率异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8例,通过分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5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左室厚度与室间隔明显增大,并且其EF明显降低,E峰具有明显的下降,A峰具有明显的上升,LVESV及LVEDV具有明显的增大,A/E值明显增大(P<0.05)。通过分析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平均心率、小心率均有显著增加,HRVI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组织有明显改变,心肌受损严重,这对于患者的左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并会导致患者心率的变异性降低,使得患者心脏整体的受损比较严重,植物神经受累也越严重。

    作者:李晓晶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超声检查分析

    目的:主要探讨并分析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超声检查结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糖尿病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选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比较两组脂肪肝患病率在性别及不同年龄阶段的比例脂肪肝患病率、性别比以及不同年龄分段的比例。结果通过分析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脂肪肝有51例(51%),且男性为40例(78.4%),女性12例(23.5%),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80例(80%)被检查出脂肪肝,其中男42例(52.5%),女38例(47.5%),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可比性。上述结果表明,糖尿病组患者的脂肪肝发生率(80%)显著高于对照组(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糖尿病组患者患脂肪肝的比例,在不同年龄分段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可以明确将其和肥胖型脂肪肝区分开,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更好的为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奚瑞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诊治的14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73例予以阿卡波糖治疗,研究组73例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生理学指标变化以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HbAlc、24hPBG检测值均低于治疗前,但研究组FBG、HbAlc、24hPBG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的QSOL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平均体重指数(23.95±2.64)kg/m2低于对照组的(25.13±2.7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行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其生存质量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体重,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王光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单纯高血压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的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37.2±4.9)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13.7±2.4)mmHg;对照组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27.5±3.7)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08.3±4.4)mmHg。实验组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日间脉压差(70.3±3.5)mmHg、24 h平均脉压差(76.2±2.7) mmHg;对照组患者日间脉压差(61.4±5.4)mmHg、24 h平均脉压差(72.7±2.5) mmHg,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患者日间收缩压标准差9.36、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6.6,24 h收缩压标准差7.42;对照患者日间收缩压标准差4.09、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2.9,24 h收缩压标准差3.7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增大,心血管功能出现异常,糖代谢异常状况的改善是减少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关键。

    作者:盛毓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采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术后采用胰岛素治疗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106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乳腺癌术后引流量、伤口感染、发热、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胸壁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和发热I级45例、II级7例、III级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和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7%、1.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刘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检验项目的应用评价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我国人民的日常饮食逐渐失去了平衡,导致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虽然我国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却没有很好的方法彻底的治疗糖尿病,只能够针对一些病情不是很严重的患者采用保守的治疗,因此,为了促进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人员研究出了许多的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检验方法,可是,却没有取得很大的效果,该文主要对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检验项目的应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促进糖尿病治疗技术的发展。

    作者:王芳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MRI特征研究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死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MRI临床资料。结果3例大面积脑梗死(6.00%),47例腔隙性脑梗死(94.00%)。45例梗死部位位于脑干、小脑、半卵圆中心、丘脑以及双侧基底节区(90.00%);5例位于脑叶、侧脑室周围(10.00%)。40例多发性腔隙脑梗死病灶(80.00%),10例单发腔隙梗死病灶(20.00%)。轻型组与重型组病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主要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血糖水平有着紧密联系。

    作者:陈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CGMS联合胰岛素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

    目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的血糖控制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实施治疗的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对患者实施72 h血糖监测之后,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并采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对患者血糖变化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后,采用CGMS对患者凌晨2:00血糖、三餐后血糖、晚22:00血糖以及空腹血糖进行监测发现,和治疗前相比,之后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均现在显著偏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对其实施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能够对患者血糖实施有效控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曹凯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治疗并同意配合观察的8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教育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自测血糖、用药安全等。对照组单用胰岛素诺和灵30R皮下注射,观察组给予诺和灵30R+盐酸二甲双胍口服联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以及血脂、体重指数等均有下降(P<0.05),但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但能有效控制血糖;安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特别适用于基层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俊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新生儿低血糖发病风险的关系探究

    目的:分析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风险。方法选择自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在该院分娩的7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HbA1c水平分组:<5.5%为a组;5.5%~6.5%为b组;>6.5%为c组。3组产妇的新生儿娩出0.5 h后,开始血糖监测,比较3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和各时段血糖检测情况。结果3组75例患者中,新生儿低血糖总发生率为19.9%。 a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与b、c组比较,组间差异P<0.05;c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与a、b组比较,组间差异P<0.05。出生后各组正常新生儿血糖水平(mmol/L)检测:出生0.5 h后,a组新生儿血糖水平显著高于c组,组间差异P<0.05;c组新生儿各时段血糖水平,均低于a、b组,a、b、c3组血糖水平呈依次下降趋势。出生后低血糖患儿血糖水平检测:c组与a、b两组相比,各时段血糖水平均较低,组间差异P<0.05;a、b、c 3组患儿各时段血糖水平均呈依次下降趋势。3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c组早产发生率高,与a、b两组比较,组间差异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产妇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病风险随HbA1c水平越高而增加,产前HbA1c>6.5%,新生儿低血糖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作者:罗文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目的: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主要想要探讨在临床急诊过程中如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实施抢救措施先挽救病人的生命以及进行什么样的护理才能使病人逐渐好转、恢复健康。方法回顾、分析于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来该院临床急诊科室就诊的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资料共计36例次,对本次研究中36例次的临床急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施临床补液、酸碱平衡失调、胰岛素治疗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的抢救和治疗的方案,在抢救的过程中及其后进行一定程度方法的护理。结果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来该院临床急诊科就诊的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资料共计36例次,其中这里面男性患者占有26例次,女性患者占有10例次,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在41.2岁左右。36例次患者在临床急诊接诊够都进行了及时的抢救,其中有1例次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他35例次患者在抢救后都恢复了生命体征,抢救结束后对这些患者实施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有24例次患者首先痊愈出院,有11例次的患者恢复的较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也好转出院,总有效率达到了97.1%。结论在接诊过程中遇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一定要积极的实施抢救方案,采用恰当的抢救方法,及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姚维娜;安洪春;淑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观察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该院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血液相关指标大小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69.0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方式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得其相关血液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实现糖尿病疾病的有效控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洪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