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采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刘佳

关键词:乳腺癌, 糖尿病, 术后, 胰岛素,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后采用胰岛素治疗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106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乳腺癌术后引流量、伤口感染、发热、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胸壁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和发热I级45例、II级7例、III级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和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7%、1.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临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运用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确诊并收治的9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作为探讨分析对象,按随机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一般的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1%(41/45),护理满意率为97.8%(44/4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8%(35/45),护理满意率为84.4%(38/45),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孕期和分娩期,以及产褥期提供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稳定患者血糖,从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作用明显。

    作者:国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多样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多样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常规组和多样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多样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多样性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多样组总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常规组(7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依从性方面,多样组优良率(93.3%)显著高于常规组(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多样性护理,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多样性护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淑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糖尿病与中青年糖尿病并发症的对比

    目的:比较老年与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方法随机收集该院于收治8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分别为56例、30例。结果老年组患者的重型发生率为80.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甘油三脂升高、总胆固醇升高、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67.86%、37.50%、51.79%,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43.33%、16.67%、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冠心病、高血压、肺部感染、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3.57%、50.00%、48.21%、53.57%、47.17%、21.43%,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13.33%、13.33%、6.67%、10.00%、6.67%、3.3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为重型患者,且伴发症状及并发症较多,需要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筛查,以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擒虎;杨青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刍议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就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接受诊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和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人员,分成研究组(糖尿病患组)和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接受血脂检测、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生化检验,对生化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对比,就生化检验所得结果在诊断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展开研究分析。结果研究组HbA1c(7.6±0.5)%、FPG(7.8±0.6)mmol/L、OGTT 2 h值(12.1±1.6)mmol/L相较于对照组(4.9±0.3)%、(4.3±0.2)mmol/L、(5.9±1.1)mmol/L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G(4.1±0.5)mmol/L、TC(6.3±1.1)mmol/L、HDL-C(3.6±0.7)mmol/L相较于对照组(2.3±0.3)、(4.2±0.8)、(2.7±0.5)mmol/L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检测、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均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糖尿病患者病情发生发展与诸多生化指标相关联,临床应当及时开展针对的控制、降糖调脂治疗。

    作者:申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LADA患者胰岛β细胞恢复研究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新诊断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中青年患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30例,所有入选患者空腹血糖≥8.0 mmol/L,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一是胰岛素用持续胰岛素泵皮下注射二是三餐前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以及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结果治疗15~30 d,之后门诊随诊,根据患者自身经济情况和依从性改为三餐前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以及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或每日2~3次餐前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半年后复查标准糖耐量试验(四点法:空腹、餐后1h、餐后2h、餐后3h血糖)、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四点法:空腹、餐后1h、餐后2h、餐后3h胰岛素或C肽),通过结果可以看出,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有显著改善。结论该组资料证实,对新诊断LADA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15~30 d,可使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到较佳状态,有利于延缓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胰岛功能的衰退,进而减慢了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时鸿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合并口腔霉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合并口腔霉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确诊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口腔霉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给予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加强感染的控制,口腔霉菌感染治疗采用200 mg/d的制霉素菌口服,在舌体涂抹制霉菌素粉沫。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病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在经过3~6d内,舌体白色假膜显著减少,1~3周内,所有患者均出现了好转。结论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同时采用制霉素菌口服、制霉菌素粉沫舌体涂抹方式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感染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效果好。

    作者:郑月姝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治疗并同意配合观察的8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教育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自测血糖、用药安全等。对照组单用胰岛素诺和灵30R皮下注射,观察组给予诺和灵30R+盐酸二甲双胍口服联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以及血脂、体重指数等均有下降(P<0.05),但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但能有效控制血糖;安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特别适用于基层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俊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CGMS联合胰岛素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

    目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的血糖控制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实施治疗的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对患者实施72 h血糖监测之后,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并采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对患者血糖变化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后,采用CGMS对患者凌晨2:00血糖、三餐后血糖、晚22:00血糖以及空腹血糖进行监测发现,和治疗前相比,之后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均现在显著偏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对其实施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能够对患者血糖实施有效控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曹凯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筛查的观察

    目的:观察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筛选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照组仅用空腹血糖检测。病人全部口服葡萄糖,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对检测结果进行检验,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的阳性率及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用空腹血糖检测的结果是41例为阳性,阳性率为21.57%;而该组病人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阳性为28例,准确率为68.29%。观察组病人中检测出42例为阳性,阳性率为22.11%;该组病人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阳性为41例,准确率为97.62%。两组受试病人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来比较对照,准确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观察显示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糖尿病的准确性、特异性及灵敏性较高,相比于葡萄糖耐量试验操作简单,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疑似患者,有临床应用意义价值。

    作者:姜明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胰岛素控制血糖对妊娠糖尿病围产儿的影响

    目的:对胰岛素控制血糖对妊娠糖尿病围产儿的影响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5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和围产儿状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妊娠高血压、产褥感染、羊水过多和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围产儿出现巨大儿、低体重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妊娠糖尿病临床上胰岛素控制血糖效果显著,且有效改善围产儿预后。

    作者:杨惠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体重变化对妊娠糖尿病分娩与围产儿的影响

    目的:分析体重变化对妊娠糖尿病分娩与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于该院接受分娩妊娠糖尿病产妇96例,按照体重变化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孕妇体重正常,观察组44例产妇体重超重,均予以饮食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早产、产后出血等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围生儿巨大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产妇体重增长过多,则会提高产妇妊娠结局危险性,危及围生儿生命安全。

    作者:刘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文题

    文题应以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使用标点和缩略语。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近年来,我国患有糖尿病疾病的概率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针对糖尿病难以获得显著的控制效果。方法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疾病并发症的情况后,存在较高的致残率以及疾病死亡率。针对糖尿病并发症做到及时发现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的死亡率。结果对于糖尿病患者,针对其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工作,有效提高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避免出现疾病并发症;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需要有效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确保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该研究主要针对糖尿病出现疾病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曲海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空管治疗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随访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以到该院口腔科就诊的258例因各种原因所致根尖周炎合并糖尿病患者(326颗牙)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常规降糖治疗和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观察随访1年和2年时的疗效,并比较其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结果应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258例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326颗牙,经过1~2年随访观察,共计复查315颗牙。1年复查的治疗效果为:268颗符合显效标准,20颗符合有效标准,27颗符合无效标准,总有效率91.43%;2年复查的治疗效果为:163颗符合显效标准,18颗符合有效标准,34颗符合无效标准,总有效率89.21%,随访1年和2年后疗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61,P>0.05),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字2=0.44,P>0.05)。结论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效果较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亚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外科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外科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针对外科并发糖尿病患者采取调整血糖及代谢紊乱等治疗方法。结果没有发生1例死亡病例,术后共有12例患者发生各类感染。结论不断提高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处理的重视程度,对于提高外科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福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预防效果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良好地控制血糖、术中腹膜缝合后的换钳操作和各期合理应用药物等措施预防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以近年来经治90例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围手术期良好地控制血糖、术中腹膜缝合后的换钳操作和和各期合理应用药物等预防措施,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90例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甲级愈合83例,占92.22%;乙级愈合7例,占7.78%。患者住院在7~18 d之间,平均10 d。术后随访12~24个月,近期疗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良好地控制血糖、术中腹膜缝合后的换钳操作和各期合理应用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是预防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宫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vsd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应用

    目的:探讨vsd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应用。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0月在该院进行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1例给予vsd负压吸引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消毒、换药包扎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换药次数、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给予vsd负压吸引治疗后,治疗有效率95.1%,换药次数为(20.32±4.73)次,溃疡愈合时间为(21.37±4.26)d,住院时间为(24.46±3.42)d,对照组给予常规消毒、换药包扎治疗后,治疗有效率68.3%,换药次数为(36.47±6.57)次,溃疡愈合时间为(57.83±7.48)d,住院时间为(60.14±3.8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效果满意,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足部溃疡的血液循环,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纪祥;于旭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4月入住该院的糖尿病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组成均为8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中成药治疗:消渴丸和降糖甲片。对治疗组采取中医辨证法进行分型,分为阴虚热盛型、燥热炽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内阻型六种。根据患者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再服用相应方药。结果对照组显效33例(38.83%),总有效率为68.24%;治疗组52例(61.18%),总有效率为91.77%。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糖尿病具有能够做到对症下药,具有显著的成效。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将中医辨证治疗法进行推广。

    作者:刘丹妮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引起的心脏损伤对心功能及心率异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8例,通过分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5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左室厚度与室间隔明显增大,并且其EF明显降低,E峰具有明显的下降,A峰具有明显的上升,LVESV及LVEDV具有明显的增大,A/E值明显增大(P<0.05)。通过分析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平均心率、小心率均有显著增加,HRVI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组织有明显改变,心肌受损严重,这对于患者的左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并会导致患者心率的变异性降低,使得患者心脏整体的受损比较严重,植物神经受累也越严重。

    作者:李晓晶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与合理用药策略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与合理用药策略。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总结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用药策略。结果老年糖尿病具有发病率高、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其常见并发症有冠心病、感染、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49.5%、38.5%、34.0%。结论与青壮年糖尿病相比,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并不典型,且常伴发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因此临床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时需谨慎用药。

    作者:杜改云;郭建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