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琴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4月入住该院的糖尿病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组成均为8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中成药治疗:消渴丸和降糖甲片。对治疗组采取中医辨证法进行分型,分为阴虚热盛型、燥热炽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内阻型六种。根据患者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再服用相应方药。结果对照组显效33例(38.83%),总有效率为68.24%;治疗组52例(61.18%),总有效率为91.77%。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糖尿病具有能够做到对症下药,具有显著的成效。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将中医辨证治疗法进行推广。
作者:刘丹妮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方法及作用。方法选择该院辖区4个社区5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为全部患者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对照组不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由社区医生及护士给予系统化培训,并给予健康教育宣传。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相对于医院门诊对糖尿病患者管理更有优势,有效的社区管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控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康莹辉;姜宏娜;姜宏伟;刘蓓蓓;李金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它有很多的危险因素,包括血压、血脂、生活习惯等。该文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预防、控制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作者:柳雅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治疗经验。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5年3月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患者60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皮肤感染有4例,呼吸道感染有24例,胆道感染6例,胰腺炎2例,肝脓肿2例,糖尿病病足有4例,泌尿系统感染有19例,其中1例为肺部感染伴糖尿病足双重感染。在为糖尿病合并重症感染的患者控制血糖的同时,对感染进行治疗。结果6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有58例治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1例肺部感染伴糖尿病足双重感染(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结论糖尿病合并感染以及呼吸系统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为多见,且症状多不典型,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发生及治疗效果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血糖控制水平、病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有无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
作者:夏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选择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35例):临床选择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法实施治疗。C1组(观察组35例):临床选择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治疗后在相关指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治疗后,在HbAlc水平方面,C1组明显优于C2组2型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选择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进行治疗,针对患者的血糖稳定性能够有效进行维持,将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能够有效降低,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凸显两种药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疾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余晓慧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分析围术期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中老年糖尿病行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以近年来该院收治的且以手术方法治疗的102例中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围术期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其护理效果是否具有差异。结果51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为治愈16例,好转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31%;满意效果结果为:非常满意16例,满意26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82.35%。51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为:治愈27例,好转2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满意效果结果为:非常满意29例,满意19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4.12%。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以及满意效果和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均劣于研究组。结论给予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出现,逐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患者及早得到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继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初孕妇糖尿病与产后糖尿病妇女发病的原因。方法选取该院2011-2013年收治的120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初孕妇的临床资料,同时100例没有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初孕妇,通过对以上孕妇临床资料的分析,来探讨其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对于以上患者,该院开展了时间为半年的产后随访调查,从而研究产后糖尿病妇女发病的原因。结果通过Logistic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生产生影响的因素上,糖尿病家族史、初孕妇BMI指数、每天进食水果量的P值均<0.01,表明这三个因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对孕妇产后6个月发生糖尿病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家族史、BMI指数等。结论对于初孕妇的BMI指数和进食水果量应当严格控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妊娠期糖尿病包括产后糖尿病的发生。同时,一旦患者存在家族糖尿病史的话,应当警惕妊娠期间发生糖尿病以及产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作者:谭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现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方法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整体抽样法对某地区18~80岁具有代表性人群7288人的重要心血管高危因素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患病率指该组年龄阶段的人群,即18~80岁。结果经分析,在血糖值方面,高血压患者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在血压方面,糖尿病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的血压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与一般人群相比,血糖正常组的人员患高血压的概率更低,但是糖尿病组患者于血糖升高人群合并高血压的概率明显升高,高血压患者与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心率、尿酸、TC、TG等危险因素与正常人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其胆固醇、体重指数、心率、尿酸等的增加更加明显,但是对于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没有太大影响。结论该次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高血压二者经常并存,且和正常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更容易伴有糖代谢障碍,糖代谢障碍患者也更容易伴有高血压。
作者:金冬晶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实践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宣教方法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干预。评价两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的健康教育后的各项能力及对社区卫生团队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自我管理能力、相关知识及对服务满意度调查等方向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方法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周慧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40例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进一步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及疗效进行对比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蛋白、C-反应蛋白及肾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使患者肾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进而为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边丽云;蔡国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小儿1型糖尿病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方法和预后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尾号单号)和对照组(尾号双号),各36例。两组患者均在本院接受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比较:在空腹血糖、胆固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情况比较:观察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2.78%,对照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13.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采用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期间给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升患儿治疗效果,提高其血糖指标控制程度,应推广使用该护理和治疗模式。
作者:王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我国人民的日常饮食逐渐失去了平衡,导致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虽然我国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却没有很好的方法彻底的治疗糖尿病,只能够针对一些病情不是很严重的患者采用保守的治疗,因此,为了促进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人员研究出了许多的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检验方法,可是,却没有取得很大的效果,该文主要对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检验项目的应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促进糖尿病治疗技术的发展。
作者:王芳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MMP-9水平与脑缺血损伤之间的关联性,并对临床护理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并依照其病灶大小分成三组;另取同期来该院进行治疗和体检的健康者,单纯糖尿病与纯脑梗死为对照组。对患者空腹血糖,IL-18、MMP-9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和正常组相比其余三组的IL-18、MMP-9和空腹血糖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单纯脑梗死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与正常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相比,大梗死灶组数据与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应该利用有效方式控制其血糖水平,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不但能够促进其脑功能的恢复过程,同时对于提升患者社会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张秀芬;陈善美;孙丽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防治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护理监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护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压疮防治情况。结果压疮危险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压疮发生率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疮程度Ⅱ度、Ⅲ度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疮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对于压疮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显著减少了压疮发生率和痊愈时间,真正提升了临床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蔡景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1.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执行,并用规定缩写符号表示。2.每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得多于1条,如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应写成mg/(kg﹒d)。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合并糖尿病患儿给予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4例小儿肺炎并1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接受整体护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26/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20/2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等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满意度为77.78%,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合并1型糖尿病患儿治疗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效果,且患儿家属对整体护理满意度较高,应推广使用该护理模式。
作者:郑兴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vsd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应用。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0月在该院进行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1例给予vsd负压吸引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消毒、换药包扎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换药次数、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给予vsd负压吸引治疗后,治疗有效率95.1%,换药次数为(20.32±4.73)次,溃疡愈合时间为(21.37±4.26)d,住院时间为(24.46±3.42)d,对照组给予常规消毒、换药包扎治疗后,治疗有效率68.3%,换药次数为(36.47±6.57)次,溃疡愈合时间为(57.83±7.48)d,住院时间为(60.14±3.8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效果满意,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足部溃疡的血液循环,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纪祥;于旭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术后采用胰岛素治疗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106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乳腺癌术后引流量、伤口感染、发热、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胸壁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和发热I级45例、II级7例、III级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和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7%、1.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刘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单纯高血压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的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37.2±4.9)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13.7±2.4)mmHg;对照组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27.5±3.7)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08.3±4.4)mmHg。实验组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日间脉压差(70.3±3.5)mmHg、24 h平均脉压差(76.2±2.7) mmHg;对照组患者日间脉压差(61.4±5.4)mmHg、24 h平均脉压差(72.7±2.5) mmHg,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患者日间收缩压标准差9.36、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6.6,24 h收缩压标准差7.42;对照患者日间收缩压标准差4.09、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2.9,24 h收缩压标准差3.7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增大,心血管功能出现异常,糖代谢异常状况的改善是减少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关键。
作者:盛毓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措施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老年糖尿病患者5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诊治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治疗组)各26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改善情况,指导临床对于老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实践。结果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组的患者临床控制率为96.15%,对照组为84.61%,两组治疗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血糖,积极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董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