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以及内科综合治疗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352例,对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结果0级、1级和2级的患者,均未有截肢情况发生,均痊愈或者好转;3级患者中多数好转,但是有6例截肢,4例死亡;4级患者中多数截肢,只有28例截肢,另外有8例死亡;5级患者好转仅1例,但是有10例截肢,4例死亡。与疗前比较,疗后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内径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该病在70岁以上人群中多发,在右上下肢神经传导障碍人群中多发,并且伴有临床并发症,内科综合治疗能有效治疗该病,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白云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抽取该院门诊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0例对照组和60例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情况、HAMD评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为(4.12±0.35)d,比对照组的(6.16±1.23)d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D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能促进患者血糖达标,改善患者的心理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柯瑜婷;钟爱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该院进行诊治的3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回顾性探析其临床抢救及护理措施。结果全部患儿治疗及护理前空腹血糖含量(25.88±3.48)mmol/L;通过综合抢救治疗、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全部患儿的病情得到稳定控制,血糖含量明显降低至(9.17±2.25)mmol/L,治疗前、治疗后患儿的空腹血糖含量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有助于疾病的好转。
作者:王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论文若系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作者应附证书或文件复印件,并按期编号保存),或者曾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可在题名页标注脚注(左下角)。曾在国内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论文一般不必注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时机与母婴预后间的关系。方法以11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5例均于孕34周前确诊并予以治疗,观察组55例于孕34周后才进行诊治,对比两组母婴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36%;观察组婴儿出生状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母婴预后情况有不同影响,尽早诊治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常淑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度洛西汀在糖尿病老年患者周围神经痛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老年患者周围神经痛患者6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控制血糖治疗,在常规控制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阿米替林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度洛西汀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1周、2周、4周的疼痛视觉评分同治疗前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疼痛视觉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度洛西汀应用到糖尿病老年患者周围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肖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以到该院口腔科就诊的258例因各种原因所致根尖周炎合并糖尿病患者(326颗牙)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常规降糖治疗和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观察随访1年和2年时的疗效,并比较其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结果应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258例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326颗牙,经过1~2年随访观察,共计复查315颗牙。1年复查的治疗效果为:268颗符合显效标准,20颗符合有效标准,27颗符合无效标准,总有效率91.43%;2年复查的治疗效果为:163颗符合显效标准,18颗符合有效标准,34颗符合无效标准,总有效率89.21%,随访1年和2年后疗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61,P>0.05),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字2=0.44,P>0.05)。结论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效果较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亚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治疗经验。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5年3月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患者60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皮肤感染有4例,呼吸道感染有24例,胆道感染6例,胰腺炎2例,肝脓肿2例,糖尿病病足有4例,泌尿系统感染有19例,其中1例为肺部感染伴糖尿病足双重感染。在为糖尿病合并重症感染的患者控制血糖的同时,对感染进行治疗。结果6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有58例治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1例肺部感染伴糖尿病足双重感染(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结论糖尿病合并感染以及呼吸系统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为多见,且症状多不典型,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发生及治疗效果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血糖控制水平、病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有无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
作者:夏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风险。方法选择自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在该院分娩的7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HbA1c水平分组:<5.5%为a组;5.5%~6.5%为b组;>6.5%为c组。3组产妇的新生儿娩出0.5 h后,开始血糖监测,比较3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和各时段血糖检测情况。结果3组75例患者中,新生儿低血糖总发生率为19.9%。 a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与b、c组比较,组间差异P<0.05;c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与a、b组比较,组间差异P<0.05。出生后各组正常新生儿血糖水平(mmol/L)检测:出生0.5 h后,a组新生儿血糖水平显著高于c组,组间差异P<0.05;c组新生儿各时段血糖水平,均低于a、b组,a、b、c3组血糖水平呈依次下降趋势。出生后低血糖患儿血糖水平检测:c组与a、b两组相比,各时段血糖水平均较低,组间差异P<0.05;a、b、c 3组患儿各时段血糖水平均呈依次下降趋势。3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c组早产发生率高,与a、b两组比较,组间差异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产妇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病风险随HbA1c水平越高而增加,产前HbA1c>6.5%,新生儿低血糖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作者:罗文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糖尿病眼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诱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期间收治的42糖尿病眼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2例患者均在该院住院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反应,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同时,分析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原因。结果糖尿病眼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原因:饮食不规律所占比例高(为42.8%),胰岛素剂量调整不及时次之(为34.69%),擅自使用饥饿疗法再次之(为26.53%)。该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值较干预前回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和胰岛素是导致糖尿病眼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主要因素,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并强化低血糖反应护理措施,从而提高糖尿病眼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
作者:王春艳;马凤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它有很多的危险因素,包括血压、血脂、生活习惯等。该文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预防、控制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作者:柳雅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4月入住该院的糖尿病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组成均为8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中成药治疗:消渴丸和降糖甲片。对治疗组采取中医辨证法进行分型,分为阴虚热盛型、燥热炽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内阻型六种。根据患者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再服用相应方药。结果对照组显效33例(38.83%),总有效率为68.24%;治疗组52例(61.18%),总有效率为91.77%。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糖尿病具有能够做到对症下药,具有显著的成效。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将中医辨证治疗法进行推广。
作者:刘丹妮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防治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护理监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护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压疮防治情况。结果压疮危险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压疮发生率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疮程度Ⅱ度、Ⅲ度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疮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对于压疮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显著减少了压疮发生率和痊愈时间,真正提升了临床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蔡景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血糖异常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5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血糖情况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冠心病合并血糖异常患者,对照组为单纯冠心病患者。根据其病史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分析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动脉僵硬度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脂指标、FBG(空腹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LAD(左心房内径)、E(左心室舒张早期流速峰值)、A(左心室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比值、EDT(E峰减速时间)及CAVI(心踝血管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P(左心室终末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管病变支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异常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较差,左室舒张功能下降,血管病变情况严重。
作者:刘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40例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进一步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及疗效进行对比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蛋白、C-反应蛋白及肾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使患者肾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进而为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边丽云;蔡国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诊治的14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73例予以阿卡波糖治疗,研究组73例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生理学指标变化以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HbAlc、24hPBG检测值均低于治疗前,但研究组FBG、HbAlc、24hPBG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的QSOL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平均体重指数(23.95±2.64)kg/m2低于对照组的(25.13±2.7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行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其生存质量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体重,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王光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临床外科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针对外科并发糖尿病患者采取调整血糖及代谢紊乱等治疗方法。结果没有发生1例死亡病例,术后共有12例患者发生各类感染。结论不断提高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处理的重视程度,对于提高外科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福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胰岛素控制血糖对妊娠糖尿病围产儿的影响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5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和围产儿状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妊娠高血压、产褥感染、羊水过多和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围产儿出现巨大儿、低体重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妊娠糖尿病临床上胰岛素控制血糖效果显著,且有效改善围产儿预后。
作者:杨惠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代谢异常对高龄脑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8月期间收治的初发脑卒中的高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脑卒中相关诊断,分为出血性组(26例)和缺血组(3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FBG,INS、HbA1c检查,将每组患者分为不同血糖水平类别,比较其对预后效果。结果出血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34.6%)显著低于缺血组(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患者平均血糖(11.1±1.2) mmol/L,显著高于出血组(9.7±1.6) mmol/L,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随血糖水平升高,两组患者均呈现此规律:NDS逐渐升高;GCS评分逐渐下降;ADL评分逐渐下降;NIHSS评分逐渐升高。结论高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效果受其血糖水平影响较大,提示临床治疗中,要做好糖代谢指标检测,及时发现糖代谢异常,并进行早期处理。
作者:王慧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引起的心脏损伤对心功能及心率异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8例,通过分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5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左室厚度与室间隔明显增大,并且其EF明显降低,E峰具有明显的下降,A峰具有明显的上升,LVESV及LVEDV具有明显的增大,A/E值明显增大(P<0.05)。通过分析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平均心率、小心率均有显著增加,HRVI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组织有明显改变,心肌受损严重,这对于患者的左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并会导致患者心率的变异性降低,使得患者心脏整体的受损比较严重,植物神经受累也越严重。
作者:李晓晶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