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
目的:就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接受诊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和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人员,分成研究组(糖尿病患组)和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接受血脂检测、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生化检验,对生化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对比,就生化检验所得结果在诊断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展开研究分析。结果研究组HbA1c(7.6±0.5)%、FPG(7.8±0.6)mmol/L、OGTT 2 h值(12.1±1.6)mmol/L相较于对照组(4.9±0.3)%、(4.3±0.2)mmol/L、(5.9±1.1)mmol/L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G(4.1±0.5)mmol/L、TC(6.3±1.1)mmol/L、HDL-C(3.6±0.7)mmol/L相较于对照组(2.3±0.3)、(4.2±0.8)、(2.7±0.5)mmol/L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检测、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均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糖尿病患者病情发生发展与诸多生化指标相关联,临床应当及时开展针对的控制、降糖调脂治疗。
作者:申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40例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进一步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及疗效进行对比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蛋白、C-反应蛋白及肾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使患者肾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进而为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边丽云;蔡国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我国人民的日常饮食逐渐失去了平衡,导致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虽然我国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却没有很好的方法彻底的治疗糖尿病,只能够针对一些病情不是很严重的患者采用保守的治疗,因此,为了促进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人员研究出了许多的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检验方法,可是,却没有取得很大的效果,该文主要对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检验项目的应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促进糖尿病治疗技术的发展。
作者:王芳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治疗经验。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5年3月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患者60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皮肤感染有4例,呼吸道感染有24例,胆道感染6例,胰腺炎2例,肝脓肿2例,糖尿病病足有4例,泌尿系统感染有19例,其中1例为肺部感染伴糖尿病足双重感染。在为糖尿病合并重症感染的患者控制血糖的同时,对感染进行治疗。结果6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有58例治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1例肺部感染伴糖尿病足双重感染(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结论糖尿病合并感染以及呼吸系统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为多见,且症状多不典型,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发生及治疗效果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血糖控制水平、病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有无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
作者:夏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糖水平。方法选取从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0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高血糖组病死率为20.00%,无高血糖组为5.00%,高血糖组明显高于无高血糖组(P<0.05)。高血糖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4.33±1.67)d,无高血糖组为(9.67±1.26)d,高血糖组明显长于无高血糖组(P<0.05)。呼吸、心力衰竭组空腹高血糖、餐后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3.68%、39.47%,无呼吸、心力衰竭组分别为6.45%、16.13%,呼吸、心力衰竭组明显高于无呼吸、心力衰竭组(P<0.05)。结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可能会发生高血糖,高血糖会对病程、预后产生影响,注意观察血糖水平,并采取积极治疗。
作者:王漫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防治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护理监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护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压疮防治情况。结果压疮危险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压疮发生率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疮程度Ⅱ度、Ⅲ度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疮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对于压疮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显著减少了压疮发生率和痊愈时间,真正提升了临床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蔡景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代谢异常对高龄脑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8月期间收治的初发脑卒中的高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脑卒中相关诊断,分为出血性组(26例)和缺血组(3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FBG,INS、HbA1c检查,将每组患者分为不同血糖水平类别,比较其对预后效果。结果出血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34.6%)显著低于缺血组(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患者平均血糖(11.1±1.2) mmol/L,显著高于出血组(9.7±1.6) mmol/L,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随血糖水平升高,两组患者均呈现此规律:NDS逐渐升高;GCS评分逐渐下降;ADL评分逐渐下降;NIHSS评分逐渐升高。结论高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效果受其血糖水平影响较大,提示临床治疗中,要做好糖代谢指标检测,及时发现糖代谢异常,并进行早期处理。
作者:王慧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的血糖控制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实施治疗的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对患者实施72 h血糖监测之后,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并采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对患者血糖变化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后,采用CGMS对患者凌晨2:00血糖、三餐后血糖、晚22:00血糖以及空腹血糖进行监测发现,和治疗前相比,之后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均现在显著偏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对其实施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能够对患者血糖实施有效控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曹凯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酶循环速率法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其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结果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的含量水平在健康体检者、单纯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和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中依次提高,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血清胱抑素C ≥1.25 mg/L或同型半胱氨酸≥15 umol/L,只需符合其中一项为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真阳性检出率为83.33%。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李从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实践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宣教方法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干预。评价两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的健康教育后的各项能力及对社区卫生团队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自我管理能力、相关知识及对服务满意度调查等方向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方法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周慧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诊治的14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73例予以阿卡波糖治疗,研究组73例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生理学指标变化以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HbAlc、24hPBG检测值均低于治疗前,但研究组FBG、HbAlc、24hPBG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的QSOL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平均体重指数(23.95±2.64)kg/m2低于对照组的(25.13±2.7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行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其生存质量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体重,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王光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现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方法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整体抽样法对某地区18~80岁具有代表性人群7288人的重要心血管高危因素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患病率指该组年龄阶段的人群,即18~80岁。结果经分析,在血糖值方面,高血压患者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在血压方面,糖尿病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的血压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与一般人群相比,血糖正常组的人员患高血压的概率更低,但是糖尿病组患者于血糖升高人群合并高血压的概率明显升高,高血压患者与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心率、尿酸、TC、TG等危险因素与正常人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其胆固醇、体重指数、心率、尿酸等的增加更加明显,但是对于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没有太大影响。结论该次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高血压二者经常并存,且和正常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更容易伴有糖代谢障碍,糖代谢障碍患者也更容易伴有高血压。
作者:金冬晶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西药及其联合玉液汤辨证加减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近年来经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玉液汤辨证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患者中17例患者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1.11%;观察组患者中28例患者显效,15例有效,仅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56%,两组患者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分别为(9.49±2.40)mmol/L和(7.84±2.30)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8.27±5.92)mmol/L和(12.10±1.58)mmol/L;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分别为(9.51±2.37)mmol/L和(5.97±2.23)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8.34±5.83)mmol/L和(7.51±1.76)mmol/L,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下降更明显。结论糖尿病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应用玉液汤的疗效较为确切,血糖下降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采用内科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6例,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43例,采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复发人数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体质量、血脂情况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且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医内科治疗方法为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王彬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泮托拉唑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87例,均采取泮托拉唑治疗,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3.3%,胃灼痛、上腹痛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泮托拉唑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期间采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作者:邢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对老年糖尿病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胆囊炎和胆结石同时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手术后的基础的护理。观察组予以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好,临床疗效佳,总的有效率为90.0%,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观察组中患者总的满意程度达到96.7%。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有针对性,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满意度高,在临床的护理应用中可以广泛的应用。
作者:刘绍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初孕妇糖尿病与产后糖尿病妇女发病的原因。方法选取该院2011-2013年收治的120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初孕妇的临床资料,同时100例没有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初孕妇,通过对以上孕妇临床资料的分析,来探讨其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对于以上患者,该院开展了时间为半年的产后随访调查,从而研究产后糖尿病妇女发病的原因。结果通过Logistic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生产生影响的因素上,糖尿病家族史、初孕妇BMI指数、每天进食水果量的P值均<0.01,表明这三个因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对孕妇产后6个月发生糖尿病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家族史、BMI指数等。结论对于初孕妇的BMI指数和进食水果量应当严格控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妊娠期糖尿病包括产后糖尿病的发生。同时,一旦患者存在家族糖尿病史的话,应当警惕妊娠期间发生糖尿病以及产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作者:谭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近年来,我国患有糖尿病疾病的概率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针对糖尿病难以获得显著的控制效果。方法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疾病并发症的情况后,存在较高的致残率以及疾病死亡率。针对糖尿病并发症做到及时发现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的死亡率。结果对于糖尿病患者,针对其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工作,有效提高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避免出现疾病并发症;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需要有效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确保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该研究主要针对糖尿病出现疾病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曲海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选择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35例):临床选择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法实施治疗。C1组(观察组35例):临床选择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治疗后在相关指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治疗后,在HbAlc水平方面,C1组明显优于C2组2型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选择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进行治疗,针对患者的血糖稳定性能够有效进行维持,将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能够有效降低,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凸显两种药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疾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余晓慧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度洛西汀在糖尿病老年患者周围神经痛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老年患者周围神经痛患者6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控制血糖治疗,在常规控制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阿米替林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度洛西汀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1周、2周、4周的疼痛视觉评分同治疗前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疼痛视觉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度洛西汀应用到糖尿病老年患者周围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肖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