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凤
目的: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主要想要探讨在临床急诊过程中如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实施抢救措施先挽救病人的生命以及进行什么样的护理才能使病人逐渐好转、恢复健康。方法回顾、分析于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来该院临床急诊科室就诊的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资料共计36例次,对本次研究中36例次的临床急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施临床补液、酸碱平衡失调、胰岛素治疗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的抢救和治疗的方案,在抢救的过程中及其后进行一定程度方法的护理。结果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来该院临床急诊科就诊的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资料共计36例次,其中这里面男性患者占有26例次,女性患者占有10例次,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在41.2岁左右。36例次患者在临床急诊接诊够都进行了及时的抢救,其中有1例次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他35例次患者在抢救后都恢复了生命体征,抢救结束后对这些患者实施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有24例次患者首先痊愈出院,有11例次的患者恢复的较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也好转出院,总有效率达到了97.1%。结论在接诊过程中遇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一定要积极的实施抢救方案,采用恰当的抢救方法,及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姚维娜;安洪春;淑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风险。方法选择自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在该院分娩的7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HbA1c水平分组:<5.5%为a组;5.5%~6.5%为b组;>6.5%为c组。3组产妇的新生儿娩出0.5 h后,开始血糖监测,比较3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和各时段血糖检测情况。结果3组75例患者中,新生儿低血糖总发生率为19.9%。 a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与b、c组比较,组间差异P<0.05;c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与a、b组比较,组间差异P<0.05。出生后各组正常新生儿血糖水平(mmol/L)检测:出生0.5 h后,a组新生儿血糖水平显著高于c组,组间差异P<0.05;c组新生儿各时段血糖水平,均低于a、b组,a、b、c3组血糖水平呈依次下降趋势。出生后低血糖患儿血糖水平检测:c组与a、b两组相比,各时段血糖水平均较低,组间差异P<0.05;a、b、c 3组患儿各时段血糖水平均呈依次下降趋势。3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c组早产发生率高,与a、b两组比较,组间差异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产妇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病风险随HbA1c水平越高而增加,产前HbA1c>6.5%,新生儿低血糖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作者:罗文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我国人民的日常饮食逐渐失去了平衡,导致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虽然我国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却没有很好的方法彻底的治疗糖尿病,只能够针对一些病情不是很严重的患者采用保守的治疗,因此,为了促进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人员研究出了许多的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检验方法,可是,却没有取得很大的效果,该文主要对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检验项目的应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促进糖尿病治疗技术的发展。
作者:王芳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分析围术期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中老年糖尿病行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以近年来该院收治的且以手术方法治疗的102例中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围术期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其护理效果是否具有差异。结果51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为治愈16例,好转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31%;满意效果结果为:非常满意16例,满意26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82.35%。51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为:治愈27例,好转2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满意效果结果为:非常满意29例,满意19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4.12%。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以及满意效果和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均劣于研究组。结论给予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出现,逐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患者及早得到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继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情况。方法将该研究组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缬沙坦80 mg和160 mg治疗组,记录施治前后各项指标。结果缬沙坦160 mg治疗组的尿蛋白下降及收缩压下降情况较另外2组显著。结论缬沙坦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血压和肾功能,且缬沙坦治疗剂量达到160 mg时更具优越作用。
作者:刘志远;池本香;张丽娟;王守坚;陆伟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代谢异常对高龄脑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8月期间收治的初发脑卒中的高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脑卒中相关诊断,分为出血性组(26例)和缺血组(3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FBG,INS、HbA1c检查,将每组患者分为不同血糖水平类别,比较其对预后效果。结果出血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34.6%)显著低于缺血组(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患者平均血糖(11.1±1.2) mmol/L,显著高于出血组(9.7±1.6) mmol/L,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随血糖水平升高,两组患者均呈现此规律:NDS逐渐升高;GCS评分逐渐下降;ADL评分逐渐下降;NIHSS评分逐渐升高。结论高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效果受其血糖水平影响较大,提示临床治疗中,要做好糖代谢指标检测,及时发现糖代谢异常,并进行早期处理。
作者:王慧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与合理用药策略。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总结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用药策略。结果老年糖尿病具有发病率高、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其常见并发症有冠心病、感染、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49.5%、38.5%、34.0%。结论与青壮年糖尿病相比,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并不典型,且常伴发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因此临床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时需谨慎用药。
作者:杜改云;郭建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时机与母婴预后间的关系。方法以11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5例均于孕34周前确诊并予以治疗,观察组55例于孕34周后才进行诊治,对比两组母婴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36%;观察组婴儿出生状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母婴预后情况有不同影响,尽早诊治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常淑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1.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执行,并用规定缩写符号表示。2.每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得多于1条,如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应写成mg/(kg﹒d)。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9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来确定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法对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总效率为89.48%,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降低,其他各种相应生化指标如肌酐含量也随之下降。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治疗糖尿病肾病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可调控血糖,同时改善肾功能。
作者:李戈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单纯高血压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的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37.2±4.9)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13.7±2.4)mmHg;对照组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27.5±3.7)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08.3±4.4)mmHg。实验组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日间脉压差(70.3±3.5)mmHg、24 h平均脉压差(76.2±2.7) mmHg;对照组患者日间脉压差(61.4±5.4)mmHg、24 h平均脉压差(72.7±2.5) mmHg,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患者日间收缩压标准差9.36、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6.6,24 h收缩压标准差7.42;对照患者日间收缩压标准差4.09、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2.9,24 h收缩压标准差3.7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增大,心血管功能出现异常,糖代谢异常状况的改善是减少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关键。
作者:盛毓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该院接收救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生化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相较于对照组78.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A1c(4.9±0.8)%、FPG(5.1±2.1) mmol/L相较于对照组(7.7±1.6)%、(8.1±3.7)mmol/L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就糖尿病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展开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征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安佰皓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措施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老年糖尿病患者5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诊治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治疗组)各26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改善情况,指导临床对于老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实践。结果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组的患者临床控制率为96.15%,对照组为84.61%,两组治疗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血糖,积极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董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40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并选取同期60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组),均采取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各项生化指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情况。结果两组LDL-C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FPG、TG、TC、HDL-C、CRP等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BP、DBP、BM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要控制血脂、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定期对心电图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治疗,能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有助于预后改善。
作者:李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针对患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中行以中药扶正化瘀治疗方法在临床当中的效果进行探究,同时立足于中医的知识理论以及当代的医学理论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讨论。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0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5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25例。对参照组行以常规化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即健康教育、调节饮食、适量运动以及口服药物或者是胰岛素注射;针对实验组则在参照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中药扶正化瘀治疗法,即中药熏洗法。在治疗周期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理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之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和生理指标明显要好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中行以中药扶正化瘀治疗方法,在临床当中具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推广。
作者:周冬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筛选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照组仅用空腹血糖检测。病人全部口服葡萄糖,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对检测结果进行检验,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的阳性率及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用空腹血糖检测的结果是41例为阳性,阳性率为21.57%;而该组病人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阳性为28例,准确率为68.29%。观察组病人中检测出42例为阳性,阳性率为22.11%;该组病人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阳性为41例,准确率为97.62%。两组受试病人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来比较对照,准确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观察显示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糖尿病的准确性、特异性及灵敏性较高,相比于葡萄糖耐量试验操作简单,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疑似患者,有临床应用意义价值。
作者:姜明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以及内科综合治疗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352例,对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结果0级、1级和2级的患者,均未有截肢情况发生,均痊愈或者好转;3级患者中多数好转,但是有6例截肢,4例死亡;4级患者中多数截肢,只有28例截肢,另外有8例死亡;5级患者好转仅1例,但是有10例截肢,4例死亡。与疗前比较,疗后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内径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该病在70岁以上人群中多发,在右上下肢神经传导障碍人群中多发,并且伴有临床并发症,内科综合治疗能有效治疗该病,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白云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以到该院口腔科就诊的258例因各种原因所致根尖周炎合并糖尿病患者(326颗牙)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常规降糖治疗和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观察随访1年和2年时的疗效,并比较其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结果应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258例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326颗牙,经过1~2年随访观察,共计复查315颗牙。1年复查的治疗效果为:268颗符合显效标准,20颗符合有效标准,27颗符合无效标准,总有效率91.43%;2年复查的治疗效果为:163颗符合显效标准,18颗符合有效标准,34颗符合无效标准,总有效率89.21%,随访1年和2年后疗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61,P>0.05),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字2=0.44,P>0.05)。结论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效果较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亚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2年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共11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一般性护理,而对于观察组,则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同时,实行整体护理。在治疗一个月后,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对不同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和80.36%,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7.826, 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4.64%(53/56),明显高于对照组(69.64%,39/56),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6.895,P<0.05)。结论在急诊中采用综合整体护理,对于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方法,有着良好的护理效果,并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该院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血液相关指标大小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69.0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方式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得其相关血液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实现糖尿病疾病的有效控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洪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