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探析

李勇

关键词:2型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预后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40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并选取同期60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组),均采取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各项生化指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情况。结果两组LDL-C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FPG、TG、TC、HDL-C、CRP等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BP、DBP、BM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要控制血脂、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定期对心电图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治疗,能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有助于预后改善。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它有很多的危险因素,包括血压、血脂、生活习惯等。该文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预防、控制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作者:柳雅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与合理用药策略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与合理用药策略。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总结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用药策略。结果老年糖尿病具有发病率高、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其常见并发症有冠心病、感染、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49.5%、38.5%、34.0%。结论与青壮年糖尿病相比,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并不典型,且常伴发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因此临床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时需谨慎用药。

    作者:杜改云;郭建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检验项目的应用评价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我国人民的日常饮食逐渐失去了平衡,导致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虽然我国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却没有很好的方法彻底的治疗糖尿病,只能够针对一些病情不是很严重的患者采用保守的治疗,因此,为了促进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人员研究出了许多的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检验方法,可是,却没有取得很大的效果,该文主要对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检验项目的应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促进糖尿病治疗技术的发展。

    作者:王芳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刍议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就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接受诊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和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人员,分成研究组(糖尿病患组)和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接受血脂检测、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生化检验,对生化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对比,就生化检验所得结果在诊断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展开研究分析。结果研究组HbA1c(7.6±0.5)%、FPG(7.8±0.6)mmol/L、OGTT 2 h值(12.1±1.6)mmol/L相较于对照组(4.9±0.3)%、(4.3±0.2)mmol/L、(5.9±1.1)mmol/L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G(4.1±0.5)mmol/L、TC(6.3±1.1)mmol/L、HDL-C(3.6±0.7)mmol/L相较于对照组(2.3±0.3)、(4.2±0.8)、(2.7±0.5)mmol/L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检测、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均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糖尿病患者病情发生发展与诸多生化指标相关联,临床应当及时开展针对的控制、降糖调脂治疗。

    作者:申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

    目的:对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该院接收救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生化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相较于对照组78.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A1c(4.9±0.8)%、FPG(5.1±2.1) mmol/L相较于对照组(7.7±1.6)%、(8.1±3.7)mmol/L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就糖尿病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展开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征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安佰皓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内科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内科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6例,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43例,采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复发人数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体质量、血脂情况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且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医内科治疗方法为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王彬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论文写作技巧--计量单位和符号

    1.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执行,并用规定缩写符号表示。2.每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得多于1条,如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应写成mg/(kg﹒d)。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34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及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该院进行诊治的3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回顾性探析其临床抢救及护理措施。结果全部患儿治疗及护理前空腹血糖含量(25.88±3.48)mmol/L;通过综合抢救治疗、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全部患儿的病情得到稳定控制,血糖含量明显降低至(9.17±2.25)mmol/L,治疗前、治疗后患儿的空腹血糖含量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有助于疾病的好转。

    作者:王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压疮防治中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防治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护理监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护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压疮防治情况。结果压疮危险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压疮发生率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疮程度Ⅱ度、Ⅲ度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疮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对于压疮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显著减少了压疮发生率和痊愈时间,真正提升了临床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蔡景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心理护理对120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抽取该院门诊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0例对照组和60例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情况、HAMD评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为(4.12±0.35)d,比对照组的(6.16±1.23)d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D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能促进患者血糖达标,改善患者的心理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柯瑜婷;钟爱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老年糖尿病行阑尾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围术期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中老年糖尿病行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以近年来该院收治的且以手术方法治疗的102例中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围术期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其护理效果是否具有差异。结果51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为治愈16例,好转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31%;满意效果结果为:非常满意16例,满意26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82.35%。51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为:治愈27例,好转2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满意效果结果为:非常满意29例,满意19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4.12%。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以及满意效果和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均劣于研究组。结论给予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出现,逐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患者及早得到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继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小儿肺炎并糖尿病的整体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合并糖尿病患儿给予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4例小儿肺炎并1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接受整体护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26/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20/2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等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满意度为77.78%,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合并1型糖尿病患儿治疗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效果,且患儿家属对整体护理满意度较高,应推广使用该护理模式。

    作者:郑兴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2型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探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40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并选取同期60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组),均采取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各项生化指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情况。结果两组LDL-C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FPG、TG、TC、HDL-C、CRP等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BP、DBP、BM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要控制血脂、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定期对心电图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治疗,能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有助于预后改善。

    作者:李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人社区管理及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方法及作用。方法选择该院辖区4个社区5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为全部患者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对照组不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由社区医生及护士给予系统化培训,并给予健康教育宣传。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相对于医院门诊对糖尿病患者管理更有优势,有效的社区管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控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康莹辉;姜宏娜;姜宏伟;刘蓓蓓;李金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糖观察探讨

    目的:观察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糖水平。方法选取从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0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高血糖组病死率为20.00%,无高血糖组为5.00%,高血糖组明显高于无高血糖组(P<0.05)。高血糖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4.33±1.67)d,无高血糖组为(9.67±1.26)d,高血糖组明显长于无高血糖组(P<0.05)。呼吸、心力衰竭组空腹高血糖、餐后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3.68%、39.47%,无呼吸、心力衰竭组分别为6.45%、16.13%,呼吸、心力衰竭组明显高于无呼吸、心力衰竭组(P<0.05)。结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可能会发生高血糖,高血糖会对病程、预后产生影响,注意观察血糖水平,并采取积极治疗。

    作者:王漫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外科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外科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针对外科并发糖尿病患者采取调整血糖及代谢紊乱等治疗方法。结果没有发生1例死亡病例,术后共有12例患者发生各类感染。结论不断提高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处理的重视程度,对于提高外科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福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妊娠糖尿病临床治疗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方法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妊娠糖尿病患者58例,将其列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入院的正常孕妇者58例,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妊娠分娩方式、新生儿的结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概率、剖宫产率、妊高症发生率、导致新生儿胎窘和巨大儿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病发与家族史和体重指数有相关性,同时会增加产妇剖宫产及妊高症的概率,并易导致新生儿发生胎窘和巨大儿的概率,增加对母婴安全的威胁,因此临床应提高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重视,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其对母婴的危害。

    作者:石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预防效果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良好地控制血糖、术中腹膜缝合后的换钳操作和各期合理应用药物等措施预防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以近年来经治90例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围手术期良好地控制血糖、术中腹膜缝合后的换钳操作和和各期合理应用药物等预防措施,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90例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甲级愈合83例,占92.22%;乙级愈合7例,占7.78%。患者住院在7~18 d之间,平均10 d。术后随访12~24个月,近期疗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良好地控制血糖、术中腹膜缝合后的换钳操作和各期合理应用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是预防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宫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胰岛素控制血糖对妊娠糖尿病围产儿的影响

    目的:对胰岛素控制血糖对妊娠糖尿病围产儿的影响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5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和围产儿状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妊娠高血压、产褥感染、羊水过多和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围产儿出现巨大儿、低体重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妊娠糖尿病临床上胰岛素控制血糖效果显著,且有效改善围产儿预后。

    作者:杨惠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2型糖尿病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1-2013年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且对以上患者进行二甲双胍的口服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以上6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的血糖得到较为理想的控制,占比60%;还有20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良好的控制,占比33.3%。所以,该次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3.3%。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上,二甲双胍的治疗可以达到比较明显的效果,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慧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