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雅桢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和血糖变化等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远远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糖代谢,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增强患者的生命质量,疗效显著,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刘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9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来确定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法对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总效率为89.48%,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降低,其他各种相应生化指标如肌酐含量也随之下降。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治疗糖尿病肾病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可调控血糖,同时改善肾功能。
作者:李戈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论文若系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作者应附证书或文件复印件,并按期编号保存),或者曾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可在题名页标注脚注(左下角)。曾在国内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论文一般不必注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合并口腔霉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确诊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口腔霉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给予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加强感染的控制,口腔霉菌感染治疗采用200 mg/d的制霉素菌口服,在舌体涂抹制霉菌素粉沫。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病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在经过3~6d内,舌体白色假膜显著减少,1~3周内,所有患者均出现了好转。结论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同时采用制霉素菌口服、制霉菌素粉沫舌体涂抹方式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感染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效果好。
作者:郑月姝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探讨此种治疗方法降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其对于增强胰岛B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内分泌科进行住院治疗的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仅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时BMI、TC、TG、FBG、HBAlc、2hBG及LDL值得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C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其血糖指标与胰岛素功能均得到改善,但改善程度存在差异。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其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并能够改善胰岛功能,因此,此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安全、有效。
作者:胡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死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MRI临床资料。结果3例大面积脑梗死(6.00%),47例腔隙性脑梗死(94.00%)。45例梗死部位位于脑干、小脑、半卵圆中心、丘脑以及双侧基底节区(90.00%);5例位于脑叶、侧脑室周围(10.00%)。40例多发性腔隙脑梗死病灶(80.00%),10例单发腔隙梗死病灶(20.00%)。轻型组与重型组病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主要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血糖水平有着紧密联系。
作者:陈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良好地控制血糖、术中腹膜缝合后的换钳操作和各期合理应用药物等措施预防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以近年来经治90例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围手术期良好地控制血糖、术中腹膜缝合后的换钳操作和和各期合理应用药物等预防措施,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90例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甲级愈合83例,占92.22%;乙级愈合7例,占7.78%。患者住院在7~18 d之间,平均10 d。术后随访12~24个月,近期疗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良好地控制血糖、术中腹膜缝合后的换钳操作和各期合理应用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是预防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宫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抽取该院门诊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0例对照组和60例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情况、HAMD评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为(4.12±0.35)d,比对照组的(6.16±1.23)d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D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能促进患者血糖达标,改善患者的心理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柯瑜婷;钟爱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糖尿病眼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诱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期间收治的42糖尿病眼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2例患者均在该院住院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反应,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同时,分析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原因。结果糖尿病眼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原因:饮食不规律所占比例高(为42.8%),胰岛素剂量调整不及时次之(为34.69%),擅自使用饥饿疗法再次之(为26.53%)。该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值较干预前回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和胰岛素是导致糖尿病眼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主要因素,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并强化低血糖反应护理措施,从而提高糖尿病眼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
作者:王春艳;马凤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临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运用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确诊并收治的9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作为探讨分析对象,按随机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一般的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1%(41/45),护理满意率为97.8%(44/4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8%(35/45),护理满意率为84.4%(38/45),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孕期和分娩期,以及产褥期提供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稳定患者血糖,从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作用明显。
作者:国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MMP-9水平与脑缺血损伤之间的关联性,并对临床护理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并依照其病灶大小分成三组;另取同期来该院进行治疗和体检的健康者,单纯糖尿病与纯脑梗死为对照组。对患者空腹血糖,IL-18、MMP-9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和正常组相比其余三组的IL-18、MMP-9和空腹血糖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单纯脑梗死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与正常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相比,大梗死灶组数据与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应该利用有效方式控制其血糖水平,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不但能够促进其脑功能的恢复过程,同时对于提升患者社会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张秀芬;陈善美;孙丽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多样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常规组和多样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多样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多样性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多样组总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常规组(7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依从性方面,多样组优良率(93.3%)显著高于常规组(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多样性护理,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多样性护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淑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40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并选取同期60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组),均采取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各项生化指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情况。结果两组LDL-C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FPG、TG、TC、HDL-C、CRP等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BP、DBP、BM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要控制血脂、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定期对心电图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治疗,能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有助于预后改善。
作者:李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在建立糖尿病SD大鼠模型的基础上,6-OHDA单侧毁损法建立高血糖-PD大鼠模型,探讨高血糖对P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10),糖尿病组(n=20),PD组(n=20)及高血糖-PD组(n=35)。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高血糖SD大鼠以6-OHDA立体定向两点单侧注射至右侧黑质致密部(SNc)和中脑腹侧被盖(VTA),制备高血糖-PD大鼠模型。术后不同时间点(第七、十四、二十一、二十八天)进行行为学分析(自发行为不对称性,姿势不对称性,僵直实验,旋转实验)。结果PD组及高血糖-PD组自发行为不对称性,姿势不对称性及僵直实验,旋转实验中各项实验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糖-PD组在自发行为运动评分,僵直实验的指标与PD组相比有显著差异;随时间延长,PD组及高血糖-PD组自发行为不对称评分逐渐增大,旋转圈数逐渐增加;高血糖对PD大鼠旋转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高血糖可加重PD大鼠的运动不协调能力,随时间延长,高血糖对PD大鼠行为学影响会逐渐加重。
作者:买尔哈巴;孙景兰;杨新玲;贾玉敏;耿飞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比较老年与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方法随机收集该院于收治8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分别为56例、30例。结果老年组患者的重型发生率为80.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甘油三脂升高、总胆固醇升高、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67.86%、37.50%、51.79%,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43.33%、16.67%、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冠心病、高血压、肺部感染、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3.57%、50.00%、48.21%、53.57%、47.17%、21.43%,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13.33%、13.33%、6.67%、10.00%、6.67%、3.3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为重型患者,且伴发症状及并发症较多,需要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筛查,以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擒虎;杨青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胰岛素控制血糖对妊娠糖尿病围产儿的影响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5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和围产儿状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妊娠高血压、产褥感染、羊水过多和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围产儿出现巨大儿、低体重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妊娠糖尿病临床上胰岛素控制血糖效果显著,且有效改善围产儿预后。
作者:杨惠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从肝胆论治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手段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痊愈率和好转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从肝胆方面进行论治,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陈晓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发病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58例,分为血液净化治疗组和非血液净化治疗组,统计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并发症、住院时间,非血液净化治疗组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泵入+补液等治疗,血液净化组给予血液透析或者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结果①血液净化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明显高于非血液净化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液净化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均在4 h左右恢复正常,与非血液净化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液净化治疗组住院时间较非血液净化治疗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越0.023)。结论血液净化治疗能够快速降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实验室指标,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孙守萍;纪永松;胡庆申;周进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术后采用胰岛素治疗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106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乳腺癌术后引流量、伤口感染、发热、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胸壁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和发热I级45例、II级7例、III级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和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7%、1.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刘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合并糖尿病患儿给予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4例小儿肺炎并1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接受整体护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26/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20/2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等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满意度为77.78%,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合并1型糖尿病患儿治疗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效果,且患儿家属对整体护理满意度较高,应推广使用该护理模式。
作者:郑兴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