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探讨

胡虹

关键词:艾塞那肽,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探讨此种治疗方法降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其对于增强胰岛B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内分泌科进行住院治疗的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仅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时BMI、TC、TG、FBG、HBAlc、2hBG及LDL值得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C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其血糖指标与胰岛素功能均得到改善,但改善程度存在差异。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其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并能够改善胰岛功能,因此,此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安全、有效。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探究对老年糖尿病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胆囊炎和胆结石同时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手术后的基础的护理。观察组予以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好,临床疗效佳,总的有效率为90.0%,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观察组中患者总的满意程度达到96.7%。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有针对性,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满意度高,在临床的护理应用中可以广泛的应用。

    作者:刘绍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2型糖尿病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1-2013年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且对以上患者进行二甲双胍的口服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以上6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的血糖得到较为理想的控制,占比60%;还有20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良好的控制,占比33.3%。所以,该次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3.3%。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上,二甲双胍的治疗可以达到比较明显的效果,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慧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血液净化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发病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58例,分为血液净化治疗组和非血液净化治疗组,统计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并发症、住院时间,非血液净化治疗组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泵入+补液等治疗,血液净化组给予血液透析或者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结果①血液净化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明显高于非血液净化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液净化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均在4 h左右恢复正常,与非血液净化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液净化治疗组住院时间较非血液净化治疗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越0.023)。结论血液净化治疗能够快速降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实验室指标,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孙守萍;纪永松;胡庆申;周进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小儿1型糖尿病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方法和预后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尾号单号)和对照组(尾号双号),各36例。两组患者均在本院接受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比较:在空腹血糖、胆固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情况比较:观察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2.78%,对照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13.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采用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期间给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升患儿治疗效果,提高其血糖指标控制程度,应推广使用该护理和治疗模式。

    作者:王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合并口腔霉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合并口腔霉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确诊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口腔霉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给予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加强感染的控制,口腔霉菌感染治疗采用200 mg/d的制霉素菌口服,在舌体涂抹制霉菌素粉沫。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病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在经过3~6d内,舌体白色假膜显著减少,1~3周内,所有患者均出现了好转。结论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同时采用制霉素菌口服、制霉菌素粉沫舌体涂抹方式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感染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效果好。

    作者:郑月姝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高龄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对不良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代谢异常对高龄脑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8月期间收治的初发脑卒中的高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脑卒中相关诊断,分为出血性组(26例)和缺血组(3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FBG,INS、HbA1c检查,将每组患者分为不同血糖水平类别,比较其对预后效果。结果出血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34.6%)显著低于缺血组(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患者平均血糖(11.1±1.2) mmol/L,显著高于出血组(9.7±1.6) mmol/L,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随血糖水平升高,两组患者均呈现此规律:NDS逐渐升高;GCS评分逐渐下降;ADL评分逐渐下降;NIHSS评分逐渐升高。结论高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效果受其血糖水平影响较大,提示临床治疗中,要做好糖代谢指标检测,及时发现糖代谢异常,并进行早期处理。

    作者:王慧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胰岛素控制血糖对妊娠糖尿病围产儿的影响

    目的:对胰岛素控制血糖对妊娠糖尿病围产儿的影响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5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和围产儿状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妊娠高血压、产褥感染、羊水过多和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围产儿出现巨大儿、低体重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妊娠糖尿病临床上胰岛素控制血糖效果显著,且有效改善围产儿预后。

    作者:杨惠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34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及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该院进行诊治的3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回顾性探析其临床抢救及护理措施。结果全部患儿治疗及护理前空腹血糖含量(25.88±3.48)mmol/L;通过综合抢救治疗、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全部患儿的病情得到稳定控制,血糖含量明显降低至(9.17±2.25)mmol/L,治疗前、治疗后患儿的空腹血糖含量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有助于疾病的好转。

    作者:王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内科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内科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6例,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43例,采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复发人数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体质量、血脂情况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且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医内科治疗方法为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王彬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采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术后采用胰岛素治疗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106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乳腺癌术后引流量、伤口感染、发热、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胸壁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和发热I级45例、II级7例、III级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和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7%、1.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刘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初孕妇糖尿病与产后糖尿病妇女发病的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初孕妇糖尿病与产后糖尿病妇女发病的原因。方法选取该院2011-2013年收治的120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初孕妇的临床资料,同时100例没有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初孕妇,通过对以上孕妇临床资料的分析,来探讨其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对于以上患者,该院开展了时间为半年的产后随访调查,从而研究产后糖尿病妇女发病的原因。结果通过Logistic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生产生影响的因素上,糖尿病家族史、初孕妇BMI指数、每天进食水果量的P值均<0.01,表明这三个因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对孕妇产后6个月发生糖尿病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家族史、BMI指数等。结论对于初孕妇的BMI指数和进食水果量应当严格控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妊娠期糖尿病包括产后糖尿病的发生。同时,一旦患者存在家族糖尿病史的话,应当警惕妊娠期间发生糖尿病以及产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作者:谭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临床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临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运用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确诊并收治的9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作为探讨分析对象,按随机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一般的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1%(41/45),护理满意率为97.8%(44/4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8%(35/45),护理满意率为84.4%(38/45),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孕期和分娩期,以及产褥期提供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稳定患者血糖,从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作用明显。

    作者:国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LADA患者胰岛β细胞恢复研究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新诊断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中青年患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30例,所有入选患者空腹血糖≥8.0 mmol/L,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一是胰岛素用持续胰岛素泵皮下注射二是三餐前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以及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结果治疗15~30 d,之后门诊随诊,根据患者自身经济情况和依从性改为三餐前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以及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或每日2~3次餐前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半年后复查标准糖耐量试验(四点法:空腹、餐后1h、餐后2h、餐后3h血糖)、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四点法:空腹、餐后1h、餐后2h、餐后3h胰岛素或C肽),通过结果可以看出,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有显著改善。结论该组资料证实,对新诊断LADA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15~30 d,可使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到较佳状态,有利于延缓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胰岛功能的衰退,进而减慢了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时鸿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措施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老年糖尿病患者5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诊治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治疗组)各26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改善情况,指导临床对于老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实践。结果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组的患者临床控制率为96.15%,对照组为84.61%,两组治疗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血糖,积极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董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和探讨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2年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共11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一般性护理,而对于观察组,则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同时,实行整体护理。在治疗一个月后,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对不同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和80.36%,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7.826, 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4.64%(53/56),明显高于对照组(69.64%,39/56),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6.895,P<0.05)。结论在急诊中采用综合整体护理,对于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方法,有着良好的护理效果,并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实践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宣教方法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干预。评价两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的健康教育后的各项能力及对社区卫生团队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自我管理能力、相关知识及对服务满意度调查等方向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方法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周慧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观察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该院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血液相关指标大小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69.0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方式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得其相关血液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实现糖尿病疾病的有效控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洪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CGMS联合胰岛素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

    目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的血糖控制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实施治疗的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对患者实施72 h血糖监测之后,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并采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对患者血糖变化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后,采用CGMS对患者凌晨2:00血糖、三餐后血糖、晚22:00血糖以及空腹血糖进行监测发现,和治疗前相比,之后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均现在显著偏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对其实施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能够对患者血糖实施有效控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曹凯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人社区管理及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方法及作用。方法选择该院辖区4个社区5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为全部患者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对照组不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由社区医生及护士给予系统化培训,并给予健康教育宣传。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相对于医院门诊对糖尿病患者管理更有优势,有效的社区管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控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康莹辉;姜宏娜;姜宏伟;刘蓓蓓;李金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肾病95例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9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来确定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法对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总效率为89.48%,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降低,其他各种相应生化指标如肌酐含量也随之下降。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治疗糖尿病肾病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可调控血糖,同时改善肾功能。

    作者:李戈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