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并发深部脓肿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研究

施云芳

关键词:糖尿病, 深部脓肿,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与糖尿病未合并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差异,探讨糖尿病并发深部脓肿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该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是否合并肝脓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合并肝脓肿)和病例组(合并肝脓肿),每组各50例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血糖控制情况、实验室生化检查等,分析糖尿病患者合并肝脓肿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肺结核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糖尿病病程≥10年、患有肺结核是糖尿病患者并发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高龄(≥65岁)、糖尿病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合并肺结核是此类患者并发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糖尿病病程≥10年、患有肺结核是糖尿病患者并发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方式采集糖尿病患者静脉血样效果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与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门诊和住院的具有可比性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门诊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住院6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以血管弹性良好、舒适和成功例数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方式采集血液标本效果之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60例患者中,32例血管弹性良好,35例舒适,1、2次和3次成功例数分别为40例、16例和4例;实验组60例患者中,54例血管弹性良好,56例舒适,1、2次和3次成功例数分别为52例、3例和5例,实验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病人用静脉留置针采血适用于需随时监测血糖情况,指导临床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与一次性采血针相比较,静脉留置针可保护血管,减少因反复多次穿刺抽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产生并发症的危险,同时有利于抢救和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董红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种植牙修复糖尿病患者牙列缺损效果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种植牙修复糖尿病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6月以来的40例糖尿病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围术期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条件下,采用该诊所所用种植机和减速手机,选用两段式柱状或根形螺纹种植体和相应种植系统进行牙列缺损修复。结果该组患者围术期均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55枚人工种植牙临床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2年的随访,平均1.5年。至末次随访时,患者无不适感,咀嚼良好,无牙龈出血,有1枚种植体脱落,成功种植54枚,成功率为98.18%。其余种植体均无松动,X线牙片结果骨吸收均在0.5 mm以下,种植体周围无透视区,与骨结合均较好。结论在围术期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条件下,种植牙是修复糖尿病牙列缺损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兴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8例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58例)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83%比对照组70.00%高,且Cr、24hUAER、Cys C及Ccr指标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86%比对照组18.57%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晨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之间在该院ICU接诊的78例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血糖水平的控制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维持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继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93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治疗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统计两组并发症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肝功能及血糖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疗效判定。结果实验组患者GLB(32.4±1.3)g/L,ALT(59.7±6.1)U/L, AST(61.3±6.9)U/L,FBG(5.2±0.6)mmol/L,PBG(7.8±1.6)mmol/L,肝功能情况及血糖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1例低血糖,1例腹水,并发症发生率4.25%(2/47),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闫梅;林青梅;韩先品;邱红;杨尚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诊断判断及治疗分析

    妊娠期孕妇的身体健康在现代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提高妊娠期患者的医护技术成为了现代医学中重点研究课题。其中,妊娠期患者的治疗需要关注其自身临床表现,在选择治疗方式中避免对患者妊娠产生影响,能够全面的对妊娠期患者形成综合治疗体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近些年医疗中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采取合理的诊断判断确定患者的病状,并且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诊断情况,结合患者临床治疗经验,详细阐述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

    作者:王冬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用于糖尿病足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用于糖尿病足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25例患者,观察组运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对照组运用常规方法,对两组患者在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有效率达到了9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0%,两者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进行护理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的差异,但是干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情况都有明显的好转(P<0.05),观察组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之后,观察组各方面都明显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之后,效果非常明显,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有所下降,因此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景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将入组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按照临床护理方案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糖尿病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综合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综合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干预后,其餐前(FBG)、餐后2 h血糖水平(2 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lc)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且其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血脂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其情感指数、健康指数及生活满意度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除戒烟限酒之外,其规律服药、控制饮食、坚持运动、自我监测等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促使患者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张雪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关系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围产期保健门诊筛查出的26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I组是经过单纯饮食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者170例,Ⅱ组是经过饮食控制联合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者55例;Ⅲ组是未接受系统治疗者42例,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3组患者妊高症、羊水过多、感染、产后出血、酮症酸中毒、巨大儿、FGR、早产儿、胎儿畸形、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围产儿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和Ⅱ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经过合理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能明显改变妊娠结局。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期的健康体检者一共200例,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50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50例,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0名。然后对各组患者的总抗氧化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以及丙二醛(MDA)的具体数值,并对各组之间的数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以及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患者的T-SOD和T-AOC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患者的T-SOD和T-AOC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患者的T-SOD和T-AOC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以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

    作者:张云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分析

    目的:探讨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检验的意义。方法观察组选择了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为观察组A为糖尿病无并发症组、观察组B为糖尿病伴随并发症组,对照组选择了该院同时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糖尿病组和正常组相比,血糖蛋白与血脂里面的TC、TG、LDL-C明显更高,而HDL-C明显更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和糖尿病伴随并发症组相对比,空腹血糖值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D二聚体水平DDimer、胰岛素水平Insulin更低,P<5%。结论血脂所含的各个指标与发生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合并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与恶化和糖尿病具有密切的关系。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应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控治疗糖尿病轻症和隐性的并发症,以有效地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预防与控制。定期检测糖尿病患者FBG、HbAlc、D-Dimer和Insulin等临床检验项,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临床疗效判定,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诊断控制。

    作者:田广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对比观察

    目的:通过两组止血药物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治疗的对比观察,探讨不住院门诊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的可行性。方法经结核门诊一般检查或必要的特殊检查确认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病例,均采取措施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随机分为联合投药组(安络血和云南白药组)与单一投药组(云南白药组),进行止血效果临床观察,对两组的疗效和安全用药进行评价。结果安络血与云南白药联合投药组临床观察65例,5日止血有效率为78.46%;10日止血有效率为92.30%。云南白药单一投药组临床观察63例,5日止血有效率为61.90%,10日止血有效率为74.60%。两组临床数据采用四格表资料法进行χ2值显著性检验,5日止血有效率联合投药组优于单一投药组(P<0.05);10日止血有效率联合投药组优于单一投药组(P<0.01)。结论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两组比较,在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的前提下,联合投药组5日止血有效率、10日止血有效率均优于单一投药组,即安络血与云南白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疗效安全可靠,可以用于门诊治疗。

    作者:朱忠华;邓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12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门诊就诊顺序进行排序,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62例给予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甲钴胺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观察组62例,治愈34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62例,治愈21例,有效2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7.4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患者未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赵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分析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60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干预护理措施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并发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和血糖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有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和血糖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该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惠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探讨

    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大的积极影响。该研究则以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干预为研究课题,重点对糖尿病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干预效果进行分析阐述,而且还通过实证分析,使糖尿病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再一次得到印证。为了使文章内容更加完善,在论述过程中,对研究背景以及糖尿病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原则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旨在为我国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马建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颅脑外伤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该院收治的90例颅脑外伤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时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对比两组SDS、SAS评分与血糖水平、伤口愈合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SDS、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两组护理后FBG、2 hPG、HbA1c水平均降低基础上,其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率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且并发症总发生率3.85%比对照组36.32%低,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并糖尿病患者行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改善不良心理情绪,降低血糖水平,并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于蔚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社区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负责管理的行开腹手术的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72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护理满意度的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徐勤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汉字数字的用法

    1.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句,应使用汉字。例如:二倍体、一氧化碳、十一五规划、十二指肠等。2.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应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加标点,如七八公里、五十二三岁、两三家医院等。3.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例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4.部队医院编号有“第”字者,其编号用汉字。例如:解放军第三0四医院。5.不定数词一律用汉字。例如:任何一个患者、这是一种免疫反应、无一例死亡。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估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该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单用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48例采取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治疗,对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情况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治疗后3~12周,观察组腰椎骨密度水平提高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周起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在治疗后3周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但从治疗后6~12周,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钙水平提高,血磷水平下降,骨碱性磷酸酶水平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钙、血磷、骨碱性磷酸酶三项指标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血糖水平有效降低,同时促进骨密度的改善速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苏镝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按照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24 h内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浓度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说明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24 h内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浓度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使用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

    作者:孙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