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诊断判断及治疗分析

王冬

关键词:妊娠期, 糖尿病, 诊断标准
摘要:妊娠期孕妇的身体健康在现代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提高妊娠期患者的医护技术成为了现代医学中重点研究课题。其中,妊娠期患者的治疗需要关注其自身临床表现,在选择治疗方式中避免对患者妊娠产生影响,能够全面的对妊娠期患者形成综合治疗体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近些年医疗中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采取合理的诊断判断确定患者的病状,并且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诊断情况,结合患者临床治疗经验,详细阐述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住院时间、AD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罗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8例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58例)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83%比对照组70.00%高,且Cr、24hUAER、Cys C及Ccr指标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86%比对照组18.57%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晨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之间在该院ICU接诊的78例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血糖水平的控制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维持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继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生儿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临床上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将该院产科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56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产科收治的非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孕产期的并发症、围生儿的预后及分娩方式的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2%,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剖宫产71.4%,难产73.2%,对照组非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6%,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剖宫产37.5%,难产39.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具有较高的难产率和剖宫率,因此,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干预,能够较少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晏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12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门诊就诊顺序进行排序,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62例给予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甲钴胺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观察组62例,治愈34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62例,治愈21例,有效2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7.4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患者未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赵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风险因素与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风险与护理因素。方法将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之间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36例有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总结其住院期间皮肤损伤发生的几率,并分析患儿出现皮肤损伤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之间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47例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做为观察组,将所探讨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预防措施应用到对其的护理中,观察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6%。结论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生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新生儿体重过大、免疫力低、易躁动等,对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早进行干预可以降低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几率。

    作者:王弘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探讨

    目的:探析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治疗的3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在该院进行治疗后,22例患者在短时间内神志清醒,且病理征与偏瘫逐渐消失。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有效率是100%。结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治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特征,制定完善的用药方案,以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陈永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按照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24 h内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浓度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说明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24 h内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浓度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使用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

    作者:孙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对比观察

    目的:通过两组止血药物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治疗的对比观察,探讨不住院门诊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的可行性。方法经结核门诊一般检查或必要的特殊检查确认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病例,均采取措施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随机分为联合投药组(安络血和云南白药组)与单一投药组(云南白药组),进行止血效果临床观察,对两组的疗效和安全用药进行评价。结果安络血与云南白药联合投药组临床观察65例,5日止血有效率为78.46%;10日止血有效率为92.30%。云南白药单一投药组临床观察63例,5日止血有效率为61.90%,10日止血有效率为74.60%。两组临床数据采用四格表资料法进行χ2值显著性检验,5日止血有效率联合投药组优于单一投药组(P<0.05);10日止血有效率联合投药组优于单一投药组(P<0.01)。结论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两组比较,在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的前提下,联合投药组5日止血有效率、10日止血有效率均优于单一投药组,即安络血与云南白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疗效安全可靠,可以用于门诊治疗。

    作者:朱忠华;邓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72例胃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与分析胃炎合并2型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临床干预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胃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方面,给予人工胰岛素开展治疗,在治疗方案方面,采用序贯的疗法,经过一个月的干预治疗,然后对比和观察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以后,显效率为77.8%(56例),有效率为19.4%(14例),无效2.8%(2例),总有效率为97.2%。经过血糖指标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值分别为(5.47±0.52)mmol/L和(7.27±1.42)mmol/L,均出现明显下降,同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炎合并2型的糖尿病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采取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常嘉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尿病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控制的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该护理方式的可靠性和价值。方法将该院从2013年5月23日—2014年11月23日期间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将8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以及实验组(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将两组患者的顺应性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顺应性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临床效果良好,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王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种植牙修复糖尿病患者牙列缺损效果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种植牙修复糖尿病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6月以来的40例糖尿病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围术期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条件下,采用该诊所所用种植机和减速手机,选用两段式柱状或根形螺纹种植体和相应种植系统进行牙列缺损修复。结果该组患者围术期均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55枚人工种植牙临床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2年的随访,平均1.5年。至末次随访时,患者无不适感,咀嚼良好,无牙龈出血,有1枚种植体脱落,成功种植54枚,成功率为98.18%。其余种植体均无松动,X线牙片结果骨吸收均在0.5 mm以下,种植体周围无透视区,与骨结合均较好。结论在围术期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条件下,种植牙是修复糖尿病牙列缺损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兴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从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护理组(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护理组术中大出血、水肿、术后感染、术后死亡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高瑛;卢秀霞;于蕾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温阳降浊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温阳降浊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病患80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0例,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西药进行常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温阳降浊汤进行中医治疗,1个月为1疗程,两组病患均连续治疗两个月。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并对比观察两组病患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脑蛋白定量等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患的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脑蛋白定量等数值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病患时,温阳降浊汤能有效改善病患的肾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应推广应用范围。

    作者:赵春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社区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负责管理的行开腹手术的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72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护理满意度的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徐勤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与非糖尿病周围性麻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为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实验组,另一组30例患者为非糖尿病合并周围性神经面瘫为对照组,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组的患者患侧乳突及周围部位出现疼痛的例数要少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健侧、患侧的面神经肌作用的针灸治疗后好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患者均在3个月内恢复,且没有后遗症情况出现。并且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40例,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效果更好,病人恢复情况更好,针灸治疗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说明此方式对于此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符合当代医疗理念的要求。结论经过对病例临床资料的分析得出,患者糖尿病合并周围性神经麻痹是糖尿病的合并症所致,不是面神经损伤而导致的神经病变。

    作者:徐媛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34例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到该研究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4例。治疗组采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胰岛β细胞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可长期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建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关系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围产期保健门诊筛查出的26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I组是经过单纯饮食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者170例,Ⅱ组是经过饮食控制联合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者55例;Ⅲ组是未接受系统治疗者42例,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3组患者妊高症、羊水过多、感染、产后出血、酮症酸中毒、巨大儿、FGR、早产儿、胎儿畸形、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围产儿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和Ⅱ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经过合理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能明显改变妊娠结局。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基于三型辩证理论体系的2型糖尿病交叉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了基于三型辩证理论体系的2型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20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式,根据患者入院前的降糖方案以及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结合的方式,中医辨证治疗方式,根据《糖尿病三型辩证诊疗规范》进行治疗:清润方、滋益方、双调方。结果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在临床症状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阴阳两虚型症状虽有改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阴虚热盛型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气阴两虚型及阴阳两虚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三型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肯定,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血糖有一定程度下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王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西医及其联合中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西医及其联合中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以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经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前者给予西医传统药物治疗,后者加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并给予其他治疗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40例患者中,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及时给予相应治疗,中西医联合治疗配合其他治疗措施,可以极大的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艳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