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控制的实施效果分析

王雪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该护理方式的可靠性和价值。方法将该院从2013年5月23日—2014年11月23日期间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将8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以及实验组(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将两组患者的顺应性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顺应性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临床效果良好,值得进行推广。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对比观察

    目的:通过两组止血药物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治疗的对比观察,探讨不住院门诊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的可行性。方法经结核门诊一般检查或必要的特殊检查确认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病例,均采取措施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随机分为联合投药组(安络血和云南白药组)与单一投药组(云南白药组),进行止血效果临床观察,对两组的疗效和安全用药进行评价。结果安络血与云南白药联合投药组临床观察65例,5日止血有效率为78.46%;10日止血有效率为92.30%。云南白药单一投药组临床观察63例,5日止血有效率为61.90%,10日止血有效率为74.60%。两组临床数据采用四格表资料法进行χ2值显著性检验,5日止血有效率联合投药组优于单一投药组(P<0.05);10日止血有效率联合投药组优于单一投药组(P<0.01)。结论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两组比较,在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的前提下,联合投药组5日止血有效率、10日止血有效率均优于单一投药组,即安络血与云南白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疗效安全可靠,可以用于门诊治疗。

    作者:朱忠华;邓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之间在该院ICU接诊的78例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血糖水平的控制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维持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继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尿病并发深部脓肿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与糖尿病未合并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差异,探讨糖尿病并发深部脓肿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该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是否合并肝脓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合并肝脓肿)和病例组(合并肝脓肿),每组各50例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血糖控制情况、实验室生化检查等,分析糖尿病患者合并肝脓肿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肺结核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糖尿病病程≥10年、患有肺结核是糖尿病患者并发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高龄(≥65岁)、糖尿病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合并肺结核是此类患者并发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糖尿病病程≥10年、患有肺结核是糖尿病患者并发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施云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按照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24 h内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浓度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说明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24 h内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浓度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使用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

    作者:孙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分析

    目的:探讨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检验的意义。方法观察组选择了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为观察组A为糖尿病无并发症组、观察组B为糖尿病伴随并发症组,对照组选择了该院同时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糖尿病组和正常组相比,血糖蛋白与血脂里面的TC、TG、LDL-C明显更高,而HDL-C明显更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和糖尿病伴随并发症组相对比,空腹血糖值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D二聚体水平DDimer、胰岛素水平Insulin更低,P<5%。结论血脂所含的各个指标与发生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合并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与恶化和糖尿病具有密切的关系。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应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控治疗糖尿病轻症和隐性的并发症,以有效地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预防与控制。定期检测糖尿病患者FBG、HbAlc、D-Dimer和Insulin等临床检验项,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临床疗效判定,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诊断控制。

    作者:田广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温阳降浊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温阳降浊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病患80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0例,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西药进行常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温阳降浊汤进行中医治疗,1个月为1疗程,两组病患均连续治疗两个月。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并对比观察两组病患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脑蛋白定量等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患的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脑蛋白定量等数值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病患时,温阳降浊汤能有效改善病患的肾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应推广应用范围。

    作者:赵春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论文写作技巧--摘要

    1.摘要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2.研究性文章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一般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3.综述类文章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综述的主要目的、资料来源、综述时所选择的研究数目及这些研究是如何选择的、提炼数据的规则及这些规则是如何应用的、数据综合的重要的结果和结论。可以写成结构式摘要,也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摘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萍;赫玲玲;王建忠;苏建平;夏士艳;戈清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诊抢救糖尿病昏迷60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糖尿病昏迷的原因以及相关因素,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昏迷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与治疗过程。结果分析结果发现,60例糖尿病昏迷患者中由于低血糖昏迷的有23例、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昏迷的有6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昏迷的患者有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的患者有17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昏迷的患者有10例,其中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有29例,2型糖尿病患者31例。研究分析原因的时候发现引发1型糖尿病昏迷的患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使用不合理,而2型糖尿病患者昏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感染诱发昏迷。针对糖尿病昏迷的患者可以应用补糖或者小剂量的胰岛素持续性静脉滴注、补液和对症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结论引发糖尿病患者昏迷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急性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趁早发现,早诊断,患者才能够早治疗,今儿有效降低死亡率。

    作者:孙军杰;齐静;武巧月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颅脑外伤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该院收治的90例颅脑外伤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时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对比两组SDS、SAS评分与血糖水平、伤口愈合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SDS、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两组护理后FBG、2 hPG、HbA1c水平均降低基础上,其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率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且并发症总发生率3.85%比对照组36.32%低,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并糖尿病患者行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改善不良心理情绪,降低血糖水平,并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于蔚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及其有效性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内科护理的方法及其有效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内科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一个月后的血糖值,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后血糖值较之入院前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研究组的平均血糖值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88.5%,对照组护理满意为7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5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9.0%;研究组显效36例,有效5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9%。结论全方位的内科护理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永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关系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围产期保健门诊筛查出的26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I组是经过单纯饮食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者170例,Ⅱ组是经过饮食控制联合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者55例;Ⅲ组是未接受系统治疗者42例,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3组患者妊高症、羊水过多、感染、产后出血、酮症酸中毒、巨大儿、FGR、早产儿、胎儿畸形、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围产儿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和Ⅱ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经过合理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能明显改变妊娠结局。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氨溴索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胰岛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肺部炎症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愈率为3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67%(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研究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氨溴索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加快病灶吸收,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蔡吓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住院时间、AD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罗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风险因素与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风险与护理因素。方法将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之间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36例有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总结其住院期间皮肤损伤发生的几率,并分析患儿出现皮肤损伤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之间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47例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做为观察组,将所探讨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预防措施应用到对其的护理中,观察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6%。结论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生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新生儿体重过大、免疫力低、易躁动等,对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早进行干预可以降低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几率。

    作者:王弘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系统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术后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56例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空腹血糖水平(GLU)、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术后行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对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不同方式采集糖尿病患者静脉血样效果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与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门诊和住院的具有可比性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门诊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住院6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以血管弹性良好、舒适和成功例数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方式采集血液标本效果之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60例患者中,32例血管弹性良好,35例舒适,1、2次和3次成功例数分别为40例、16例和4例;实验组60例患者中,54例血管弹性良好,56例舒适,1、2次和3次成功例数分别为52例、3例和5例,实验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病人用静脉留置针采血适用于需随时监测血糖情况,指导临床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与一次性采血针相比较,静脉留置针可保护血管,减少因反复多次穿刺抽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产生并发症的危险,同时有利于抢救和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董红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72例胃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与分析胃炎合并2型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临床干预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胃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方面,给予人工胰岛素开展治疗,在治疗方案方面,采用序贯的疗法,经过一个月的干预治疗,然后对比和观察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以后,显效率为77.8%(56例),有效率为19.4%(14例),无效2.8%(2例),总有效率为97.2%。经过血糖指标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值分别为(5.47±0.52)mmol/L和(7.27±1.42)mmol/L,均出现明显下降,同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炎合并2型的糖尿病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采取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常嘉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医药干预痰湿体质糖尿病临床前期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与健康生活方式配合对痰湿体质糖尿病临床前期患者进行预防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痰湿体质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方案,主要包括了饮食治疗方案和运动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方案联合中医药干预方案共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体重指数、体质测评转化分数以及糖耐量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治疗方式进行辨证治疗,可以有针对性的改善患者痰湿体质糖尿病的前期症状,对痰湿体质进行科学的调理。通过改善患者的痰湿体质,增强患者的抵抗力,进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此可见,该种治疗方式在痰湿体质糖尿病患者前期治疗中具有着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陈亚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

    目的:分析并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该院接诊并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TSH水平分为A组和B组,A组25例,TSH:0.27~1.7 mIU/L;B组25例,TSH:1.71~4.17 mIU/L。根据记录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FT3、FT4、TSH、FPG、2 hPG、HOMA-β及HOMA-IR数值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与TSH水平无关,但TSH水平却与患者的性别存在明显差异,即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另外TSH水平及间接反映甲状腺功能的FT3、FT4与反映胰岛功能的HOMA-β,HOMA-IR数值存在明显差异,即TSH水平较高,说明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较好,有一定的胰岛β细胞功能储备。结论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此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分析,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

    作者:白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