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探讨糖尿病昏迷的原因以及相关因素,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昏迷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与治疗过程。结果分析结果发现,60例糖尿病昏迷患者中由于低血糖昏迷的有23例、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昏迷的有6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昏迷的患者有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的患者有17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昏迷的患者有10例,其中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有29例,2型糖尿病患者31例。研究分析原因的时候发现引发1型糖尿病昏迷的患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使用不合理,而2型糖尿病患者昏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感染诱发昏迷。针对糖尿病昏迷的患者可以应用补糖或者小剂量的胰岛素持续性静脉滴注、补液和对症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结论引发糖尿病患者昏迷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急性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趁早发现,早诊断,患者才能够早治疗,今儿有效降低死亡率。
作者:孙军杰;齐静;武巧月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种植牙修复糖尿病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6月以来的40例糖尿病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围术期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条件下,采用该诊所所用种植机和减速手机,选用两段式柱状或根形螺纹种植体和相应种植系统进行牙列缺损修复。结果该组患者围术期均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55枚人工种植牙临床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2年的随访,平均1.5年。至末次随访时,患者无不适感,咀嚼良好,无牙龈出血,有1枚种植体脱落,成功种植54枚,成功率为98.18%。其余种植体均无松动,X线牙片结果骨吸收均在0.5 mm以下,种植体周围无透视区,与骨结合均较好。结论在围术期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条件下,种植牙是修复糖尿病牙列缺损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兴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围产期保健门诊筛查出的26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I组是经过单纯饮食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者170例,Ⅱ组是经过饮食控制联合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者55例;Ⅲ组是未接受系统治疗者42例,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3组患者妊高症、羊水过多、感染、产后出血、酮症酸中毒、巨大儿、FGR、早产儿、胎儿畸形、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围产儿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和Ⅱ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经过合理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能明显改变妊娠结局。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胃炎合并2型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临床干预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胃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方面,给予人工胰岛素开展治疗,在治疗方案方面,采用序贯的疗法,经过一个月的干预治疗,然后对比和观察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以后,显效率为77.8%(56例),有效率为19.4%(14例),无效2.8%(2例),总有效率为97.2%。经过血糖指标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值分别为(5.47±0.52)mmol/L和(7.27±1.42)mmol/L,均出现明显下降,同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炎合并2型的糖尿病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采取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常嘉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综合疗法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从该院2014年所治疗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降压和降低糖治疗并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在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糖和血脂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进行既定的综合方案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等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HDL-C高于治疗前(P<0.05);显效6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0%。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出现心血管疾病甚或病死的主要原因,应尽早制定并采取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和措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曹清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该院接诊并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TSH水平分为A组和B组,A组25例,TSH:0.27~1.7 mIU/L;B组25例,TSH:1.71~4.17 mIU/L。根据记录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FT3、FT4、TSH、FPG、2 hPG、HOMA-β及HOMA-IR数值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与TSH水平无关,但TSH水平却与患者的性别存在明显差异,即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另外TSH水平及间接反映甲状腺功能的FT3、FT4与反映胰岛功能的HOMA-β,HOMA-IR数值存在明显差异,即TSH水平较高,说明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较好,有一定的胰岛β细胞功能储备。结论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此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分析,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
作者:白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1.摘要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2.研究性文章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一般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3.综述类文章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综述的主要目的、资料来源、综述时所选择的研究数目及这些研究是如何选择的、提炼数据的规则及这些规则是如何应用的、数据综合的重要的结果和结论。可以写成结构式摘要,也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摘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与非糖尿病周围性麻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为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实验组,另一组30例患者为非糖尿病合并周围性神经面瘫为对照组,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组的患者患侧乳突及周围部位出现疼痛的例数要少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健侧、患侧的面神经肌作用的针灸治疗后好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患者均在3个月内恢复,且没有后遗症情况出现。并且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40例,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效果更好,病人恢复情况更好,针灸治疗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说明此方式对于此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符合当代医疗理念的要求。结论经过对病例临床资料的分析得出,患者糖尿病合并周围性神经麻痹是糖尿病的合并症所致,不是面神经损伤而导致的神经病变。
作者:徐媛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管理体系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200例,对照组采用非标准化临床路径进行管理。观察组从入院治疗开始,在患者病质控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化临床路径进行管理。结果与对照组病患者相对比,观察组的病患者经过标准化临床路径的护理措施干预,其各个方面的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需要引入临床路径,以加强对医疗流程中关键环节的管理,减少不必要和不合理的医疗行为,促进医院资源的有效利用,控制病人的就医成本,从而达到促进医院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的目的。
作者:付淑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与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门诊和住院的具有可比性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门诊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住院6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以血管弹性良好、舒适和成功例数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方式采集血液标本效果之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60例患者中,32例血管弹性良好,35例舒适,1、2次和3次成功例数分别为40例、16例和4例;实验组60例患者中,54例血管弹性良好,56例舒适,1、2次和3次成功例数分别为52例、3例和5例,实验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病人用静脉留置针采血适用于需随时监测血糖情况,指导临床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与一次性采血针相比较,静脉留置针可保护血管,减少因反复多次穿刺抽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产生并发症的危险,同时有利于抢救和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董红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临床上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将该院产科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56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产科收治的非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孕产期的并发症、围生儿的预后及分娩方式的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2%,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剖宫产71.4%,难产73.2%,对照组非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6%,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剖宫产37.5%,难产39.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具有较高的难产率和剖宫率,因此,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干预,能够较少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晏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空腹血糖(FPG)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设为A1组(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100名作为A2组(对照组);针对A1组与A2组研究对象的HbA1c水平以及FPG水平进行检测。终比较在检测结果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完成临床检测后发现,在HbA1c水平以及FPG水平两方面,A1组明显高于A2组研究对象(P<0.05);研究对象HbA1c水平同FPG水平之间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在实施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HbA1c以及FPG属于至关重要的两项指标,其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可以发挥显著的价值,能够有效确保糖尿病患者获得早期治疗,终显著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
作者:曹红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了基于三型辩证理论体系的2型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20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式,根据患者入院前的降糖方案以及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结合的方式,中医辨证治疗方式,根据《糖尿病三型辩证诊疗规范》进行治疗:清润方、滋益方、双调方。结果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在临床症状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阴阳两虚型症状虽有改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阴虚热盛型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气阴两虚型及阴阳两虚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三型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肯定,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血糖有一定程度下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王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析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治疗的3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在该院进行治疗后,22例患者在短时间内神志清醒,且病理征与偏瘫逐渐消失。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有效率是100%。结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治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特征,制定完善的用药方案,以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陈永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期的健康体检者一共200例,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50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50例,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0名。然后对各组患者的总抗氧化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以及丙二醛(MDA)的具体数值,并对各组之间的数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以及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患者的T-SOD和T-AOC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患者的T-SOD和T-AOC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患者的T-SOD和T-AOC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以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
作者:张云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检验的意义。方法观察组选择了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为观察组A为糖尿病无并发症组、观察组B为糖尿病伴随并发症组,对照组选择了该院同时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糖尿病组和正常组相比,血糖蛋白与血脂里面的TC、TG、LDL-C明显更高,而HDL-C明显更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和糖尿病伴随并发症组相对比,空腹血糖值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D二聚体水平DDimer、胰岛素水平Insulin更低,P<5%。结论血脂所含的各个指标与发生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合并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与恶化和糖尿病具有密切的关系。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应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控治疗糖尿病轻症和隐性的并发症,以有效地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预防与控制。定期检测糖尿病患者FBG、HbAlc、D-Dimer和Insulin等临床检验项,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临床疗效判定,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诊断控制。
作者:田广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与糖尿病未合并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差异,探讨糖尿病并发深部脓肿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该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是否合并肝脓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合并肝脓肿)和病例组(合并肝脓肿),每组各50例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血糖控制情况、实验室生化检查等,分析糖尿病患者合并肝脓肿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肺结核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糖尿病病程≥10年、患有肺结核是糖尿病患者并发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高龄(≥65岁)、糖尿病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合并肺结核是此类患者并发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糖尿病病程≥10年、患有肺结核是糖尿病患者并发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施云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干预护理措施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并发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和血糖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有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和血糖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该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惠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采用优质护理对糖尿病并发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临床干预的预后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择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以来,我院内科收治的76例糖尿病并发肾功能衰竭患者。将他们按照抽签法进行分组护理,即: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进行临床干预;观察组38例,采用优质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较之护理前均有明显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在临床总有效率(97.73%)以及护理满意度(92.11%)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9.55%,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并发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科学、理想的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陈党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内科护理的方法及其有效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内科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一个月后的血糖值,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后血糖值较之入院前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研究组的平均血糖值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88.5%,对照组护理满意为7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5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9.0%;研究组显效36例,有效5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9%。结论全方位的内科护理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永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对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用于糖尿病足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25例患者,观察组运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对照组运用常规方法,对两组患者在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有效率达到了9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0%,两者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进行护理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的差异,但是干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情况都有明显的好转(P<0.05),观察组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之后,观察组各方面都明显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之后,效果非常明显,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有所下降,因此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景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该护理方式的可靠性和价值。方法将该院从2013年5月23日—2014年11月23日期间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将8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以及实验组(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将两组患者的顺应性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顺应性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临床效果良好,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王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93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治疗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统计两组并发症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肝功能及血糖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疗效判定。结果实验组患者GLB(32.4±1.3)g/L,ALT(59.7±6.1)U/L, AST(61.3±6.9)U/L,FBG(5.2±0.6)mmol/L,PBG(7.8±1.6)mmol/L,肝功能情况及血糖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1例低血糖,1例腹水,并发症发生率4.25%(2/47),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闫梅;林青梅;韩先品;邱红;杨尚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以及围产儿结局的主要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9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1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将其分为采用护理干预的55例为观察组,没有采用护理干预的55例为对照组,将2组孕妇和胎儿,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观察组患者使用短效胰岛素注射的共有4例(7.2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4/55,25.45%)中,该两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96,P<0.05)。观察组在早产、新生儿窒息、妊高症、巨大儿和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10/5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1.82%,23/55)、该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χ2=6.773,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并能大大降低并发症,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保障作用显著。
作者:李春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风险与护理因素。方法将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之间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36例有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总结其住院期间皮肤损伤发生的几率,并分析患儿出现皮肤损伤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之间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47例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做为观察组,将所探讨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预防措施应用到对其的护理中,观察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6%。结论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生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新生儿体重过大、免疫力低、易躁动等,对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早进行干预可以降低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几率。
作者:王弘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之间在该院ICU接诊的78例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血糖水平的控制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维持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继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住院时间、AD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罗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术后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56例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空腹血糖水平(GLU)、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术后行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对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大的积极影响。该研究则以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干预为研究课题,重点对糖尿病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干预效果进行分析阐述,而且还通过实证分析,使糖尿病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再一次得到印证。为了使文章内容更加完善,在论述过程中,对研究背景以及糖尿病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原则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旨在为我国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马建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萍;赫玲玲;王建忠;苏建平;夏士艳;戈清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社区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负责管理的行开腹手术的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72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护理满意度的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徐勤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产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收治的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产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产前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合理控制血糖,对保障母婴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白雅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1.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句,应使用汉字。例如:二倍体、一氧化碳、十一五规划、十二指肠等。2.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应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加标点,如七八公里、五十二三岁、两三家医院等。3.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例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4.部队医院编号有“第”字者,其编号用汉字。例如:解放军第三0四医院。5.不定数词一律用汉字。例如:任何一个患者、这是一种免疫反应、无一例死亡。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将入组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按照临床护理方案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糖尿病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综合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综合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干预后,其餐前(FBG)、餐后2 h血糖水平(2 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lc)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且其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血脂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其情感指数、健康指数及生活满意度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除戒烟限酒之外,其规律服药、控制饮食、坚持运动、自我监测等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促使患者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张雪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对前列地尔与贝那普利联合运用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7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出现蛋白尿,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实验组患者再予以贝那普利治疗,且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UAE、24 h尿蛋白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7%)比对照组患者(73.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予以前列地尔、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蛋白尿,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作者:牟维娜;刘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温阳降浊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病患80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0例,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西药进行常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温阳降浊汤进行中医治疗,1个月为1疗程,两组病患均连续治疗两个月。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并对比观察两组病患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脑蛋白定量等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患的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脑蛋白定量等数值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病患时,温阳降浊汤能有效改善病患的肾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应推广应用范围。
作者:赵春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西医及其联合中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以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经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前者给予西医传统药物治疗,后者加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并给予其他治疗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40例患者中,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及时给予相应治疗,中西医联合治疗配合其他治疗措施,可以极大的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艳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12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门诊就诊顺序进行排序,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62例给予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甲钴胺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观察组62例,治愈34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62例,治愈21例,有效2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7.4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患者未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赵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按照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24 h内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浓度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说明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24 h内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浓度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使用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
作者:孙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评估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该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单用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48例采取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治疗,对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情况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治疗后3~12周,观察组腰椎骨密度水平提高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周起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在治疗后3周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但从治疗后6~12周,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钙水平提高,血磷水平下降,骨碱性磷酸酶水平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钙、血磷、骨碱性磷酸酶三项指标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血糖水平有效降低,同时促进骨密度的改善速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苏镝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胰岛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肺部炎症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愈率为3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67%(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研究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氨溴索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加快病灶吸收,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蔡吓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选择黄芪益肾颗粒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6例。通过抽签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53例)选择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B1组(观察组53例)在B2组基础上选择黄芪益肾颗粒进行治疗。比较所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空腹血糖等相关指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所有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完成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在临床指标方面,B1组明显优于B2组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结论针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黄芪益肾颗粒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发挥益气补阴以及活血降浊的效果,终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作者:杨庆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中药与健康生活方式配合对痰湿体质糖尿病临床前期患者进行预防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痰湿体质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方案,主要包括了饮食治疗方案和运动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方案联合中医药干预方案共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体重指数、体质测评转化分数以及糖耐量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治疗方式进行辨证治疗,可以有针对性的改善患者痰湿体质糖尿病的前期症状,对痰湿体质进行科学的调理。通过改善患者的痰湿体质,增强患者的抵抗力,进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此可见,该种治疗方式在痰湿体质糖尿病患者前期治疗中具有着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陈亚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对前列地尔及依帕司他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治疗的8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探究活动,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UN、UAE、HbAIC、Scr、FBG、ALB均无明显差异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UN、UAE、HbAIC、Scr、FBG、ALB等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TC、TG分别是(6.74±0.71) mmol/L、(2.81±0.41) mmol/L,治疗后分别是(5.47±0.70) mmol/L、(1.60±0.43)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分别是(6.65±0.61) mmol/L、(2.90±0.44) mmol/L,治疗后分别是(5.95±0.80) mmol/L、(2.10±0.51) 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使用,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于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从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护理组(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护理组术中大出血、水肿、术后感染、术后死亡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高瑛;卢秀霞;于蕾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该院收治的90例颅脑外伤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时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对比两组SDS、SAS评分与血糖水平、伤口愈合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SDS、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两组护理后FBG、2 hPG、HbA1c水平均降低基础上,其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率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且并发症总发生率3.85%比对照组36.32%低,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并糖尿病患者行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改善不良心理情绪,降低血糖水平,并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于蔚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8例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58例)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83%比对照组70.00%高,且Cr、24hUAER、Cys C及Ccr指标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86%比对照组18.57%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晨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妊娠期孕妇的身体健康在现代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提高妊娠期患者的医护技术成为了现代医学中重点研究课题。其中,妊娠期患者的治疗需要关注其自身临床表现,在选择治疗方式中避免对患者妊娠产生影响,能够全面的对妊娠期患者形成综合治疗体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近些年医疗中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采取合理的诊断判断确定患者的病状,并且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诊断情况,结合患者临床治疗经验,详细阐述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
作者:王冬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截肢术围手术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足截肢术患者,其中10例女,20例男,年龄为63~85岁,平均为(79.34±10.52)岁;糖尿病病程为5~39年,平均为(16.34±6.33)年;空腹血糖为16.32~5.89mmol/L,平均为(12.34±5.97)mmol/L。均伴有不同程度感染。对患者加强围术期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例出现严重心血管并发症,通过抢救,患者病情稳定,该组患者无死亡病例。22例甲级愈合(73.33%),6例乙级愈合(30.00%),2例丙级愈合(6.67%)。结论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各种疾病,糖尿病足属于全身疾病局部表现,不仅要重视手术治疗,还需加强围手术期治疗,提升临床疗效。
作者:楚日盛;曾凡营;王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为社区慢性病干预提供建议。方法对大市口街道社区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为期2年的综合干预,包括:建立档案,健康教育、膳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及心理指导、定期随访监测,对比分析社区干预前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2年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压等各项指标达标率均有明显上升。干预前、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参与合理运动的人数均有显著提高。结论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普及了相关知识,延缓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成本低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该开展积极、有效的干预。
作者:郑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对脑梗死、糖尿病及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感觉障碍程度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2月—2012年5月接受身体健康检查的脑梗死、糖尿病及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各30例,并根据其病因分为脑梗死组、糖尿病组和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并另外抽取30例身体健康的人员组成对照组,通过神经定量感觉检测的方式对其冷觉和热觉以及冷热觉等进行测量,并和正常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将3组患者和正常组的冷觉、热觉进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各组的冷痛觉和热痛觉的阀值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梗死、糖尿病以及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感觉障碍程度对比可以看出由于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给患者造成的感觉功能缺失的影响为严重。
作者:马亚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两组止血药物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治疗的对比观察,探讨不住院门诊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的可行性。方法经结核门诊一般检查或必要的特殊检查确认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病例,均采取措施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随机分为联合投药组(安络血和云南白药组)与单一投药组(云南白药组),进行止血效果临床观察,对两组的疗效和安全用药进行评价。结果安络血与云南白药联合投药组临床观察65例,5日止血有效率为78.46%;10日止血有效率为92.30%。云南白药单一投药组临床观察63例,5日止血有效率为61.90%,10日止血有效率为74.60%。两组临床数据采用四格表资料法进行χ2值显著性检验,5日止血有效率联合投药组优于单一投药组(P<0.05);10日止血有效率联合投药组优于单一投药组(P<0.01)。结论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两组比较,在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的前提下,联合投药组5日止血有效率、10日止血有效率均优于单一投药组,即安络血与云南白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疗效安全可靠,可以用于门诊治疗。
作者:朱忠华;邓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到该研究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4例。治疗组采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胰岛β细胞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可长期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建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