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检测在糖尿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曹红艳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糖尿病
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空腹血糖(FPG)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设为A1组(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100名作为A2组(对照组);针对A1组与A2组研究对象的HbA1c水平以及FPG水平进行检测。终比较在检测结果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完成临床检测后发现,在HbA1c水平以及FPG水平两方面,A1组明显高于A2组研究对象(P<0.05);研究对象HbA1c水平同FPG水平之间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在实施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HbA1c以及FPG属于至关重要的两项指标,其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可以发挥显著的价值,能够有效确保糖尿病患者获得早期治疗,终显著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住院时间、AD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罗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以及围产儿结局的主要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9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1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将其分为采用护理干预的55例为观察组,没有采用护理干预的55例为对照组,将2组孕妇和胎儿,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观察组患者使用短效胰岛素注射的共有4例(7.2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4/55,25.45%)中,该两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96,P<0.05)。观察组在早产、新生儿窒息、妊高症、巨大儿和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10/5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1.82%,23/55)、该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χ2=6.773,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并能大大降低并发症,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保障作用显著。

    作者:李春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尿病并发深部脓肿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与糖尿病未合并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差异,探讨糖尿病并发深部脓肿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该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是否合并肝脓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合并肝脓肿)和病例组(合并肝脓肿),每组各50例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血糖控制情况、实验室生化检查等,分析糖尿病患者合并肝脓肿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肺结核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糖尿病病程≥10年、患有肺结核是糖尿病患者并发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高龄(≥65岁)、糖尿病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合并肺结核是此类患者并发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糖尿病病程≥10年、患有肺结核是糖尿病患者并发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施云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温阳降浊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温阳降浊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病患80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0例,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西药进行常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温阳降浊汤进行中医治疗,1个月为1疗程,两组病患均连续治疗两个月。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并对比观察两组病患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脑蛋白定量等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患的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脑蛋白定量等数值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病患时,温阳降浊汤能有效改善病患的肾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应推广应用范围。

    作者:赵春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氨溴索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胰岛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肺部炎症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愈率为3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67%(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研究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氨溴索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加快病灶吸收,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蔡吓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系统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术后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56例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空腹血糖水平(GLU)、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术后行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对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基于三型辩证理论体系的2型糖尿病交叉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了基于三型辩证理论体系的2型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20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式,根据患者入院前的降糖方案以及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结合的方式,中医辨证治疗方式,根据《糖尿病三型辩证诊疗规范》进行治疗:清润方、滋益方、双调方。结果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在临床症状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阴阳两虚型症状虽有改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阴虚热盛型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气阴两虚型及阴阳两虚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三型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肯定,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血糖有一定程度下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王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及其有效性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内科护理的方法及其有效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内科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一个月后的血糖值,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后血糖值较之入院前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研究组的平均血糖值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88.5%,对照组护理满意为7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5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9.0%;研究组显效36例,有效5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9%。结论全方位的内科护理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永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产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收治的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产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产前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合理控制血糖,对保障母婴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白雅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医药干预痰湿体质糖尿病临床前期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与健康生活方式配合对痰湿体质糖尿病临床前期患者进行预防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痰湿体质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方案,主要包括了饮食治疗方案和运动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方案联合中医药干预方案共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体重指数、体质测评转化分数以及糖耐量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治疗方式进行辨证治疗,可以有针对性的改善患者痰湿体质糖尿病的前期症状,对痰湿体质进行科学的调理。通过改善患者的痰湿体质,增强患者的抵抗力,进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此可见,该种治疗方式在痰湿体质糖尿病患者前期治疗中具有着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陈亚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前列地尔及依帕司他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前列地尔及依帕司他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治疗的8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探究活动,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UN、UAE、HbAIC、Scr、FBG、ALB均无明显差异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UN、UAE、HbAIC、Scr、FBG、ALB等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TC、TG分别是(6.74±0.71) mmol/L、(2.81±0.41) mmol/L,治疗后分别是(5.47±0.70) mmol/L、(1.60±0.43)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分别是(6.65±0.61) mmol/L、(2.90±0.44) mmol/L,治疗后分别是(5.95±0.80) mmol/L、(2.10±0.51) 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使用,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于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8例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58例)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83%比对照组70.00%高,且Cr、24hUAER、Cys C及Ccr指标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86%比对照组18.57%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晨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期的健康体检者一共200例,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50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50例,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0名。然后对各组患者的总抗氧化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以及丙二醛(MDA)的具体数值,并对各组之间的数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以及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患者的T-SOD和T-AOC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患者的T-SOD和T-AOC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患者的T-SOD和T-AOC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以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

    作者:张云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估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该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单用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48例采取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治疗,对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情况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治疗后3~12周,观察组腰椎骨密度水平提高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周起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在治疗后3周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但从治疗后6~12周,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钙水平提高,血磷水平下降,骨碱性磷酸酶水平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钙、血磷、骨碱性磷酸酶三项指标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血糖水平有效降低,同时促进骨密度的改善速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苏镝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关系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围产期保健门诊筛查出的26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I组是经过单纯饮食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者170例,Ⅱ组是经过饮食控制联合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者55例;Ⅲ组是未接受系统治疗者42例,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3组患者妊高症、羊水过多、感染、产后出血、酮症酸中毒、巨大儿、FGR、早产儿、胎儿畸形、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围产儿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和Ⅱ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经过合理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能明显改变妊娠结局。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脑梗死、糖尿病及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感觉障碍程度的探讨

    目的:对脑梗死、糖尿病及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感觉障碍程度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2月—2012年5月接受身体健康检查的脑梗死、糖尿病及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各30例,并根据其病因分为脑梗死组、糖尿病组和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并另外抽取30例身体健康的人员组成对照组,通过神经定量感觉检测的方式对其冷觉和热觉以及冷热觉等进行测量,并和正常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将3组患者和正常组的冷觉、热觉进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各组的冷痛觉和热痛觉的阀值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梗死、糖尿病以及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感觉障碍程度对比可以看出由于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给患者造成的感觉功能缺失的影响为严重。

    作者:马亚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之间在该院ICU接诊的78例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血糖水平的控制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维持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继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尿病足截肢术的围手术期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截肢术围手术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足截肢术患者,其中10例女,20例男,年龄为63~85岁,平均为(79.34±10.52)岁;糖尿病病程为5~39年,平均为(16.34±6.33)年;空腹血糖为16.32~5.89mmol/L,平均为(12.34±5.97)mmol/L。均伴有不同程度感染。对患者加强围术期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例出现严重心血管并发症,通过抢救,患者病情稳定,该组患者无死亡病例。22例甲级愈合(73.33%),6例乙级愈合(30.00%),2例丙级愈合(6.67%)。结论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各种疾病,糖尿病足属于全身疾病局部表现,不仅要重视手术治疗,还需加强围手术期治疗,提升临床疗效。

    作者:楚日盛;曾凡营;王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按照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24 h内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浓度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说明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24 h内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浓度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使用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

    作者:孙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萍;赫玲玲;王建忠;苏建平;夏士艳;戈清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