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郑勇

关键词:社区干预, 糖尿病, 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为社区慢性病干预提供建议。方法对大市口街道社区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为期2年的综合干预,包括:建立档案,健康教育、膳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及心理指导、定期随访监测,对比分析社区干预前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2年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压等各项指标达标率均有明显上升。干预前、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参与合理运动的人数均有显著提高。结论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普及了相关知识,延缓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成本低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该开展积极、有效的干预。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风险因素与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风险与护理因素。方法将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之间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36例有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总结其住院期间皮肤损伤发生的几率,并分析患儿出现皮肤损伤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之间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47例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做为观察组,将所探讨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预防措施应用到对其的护理中,观察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6%。结论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生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新生儿体重过大、免疫力低、易躁动等,对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早进行干预可以降低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几率。

    作者:王弘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黄芪益肾颗粒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可行性

    目的:探讨选择黄芪益肾颗粒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6例。通过抽签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53例)选择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B1组(观察组53例)在B2组基础上选择黄芪益肾颗粒进行治疗。比较所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空腹血糖等相关指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所有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完成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在临床指标方面,B1组明显优于B2组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结论针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黄芪益肾颗粒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发挥益气补阴以及活血降浊的效果,终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作者:杨庆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分析

    目的:探讨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检验的意义。方法观察组选择了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为观察组A为糖尿病无并发症组、观察组B为糖尿病伴随并发症组,对照组选择了该院同时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糖尿病组和正常组相比,血糖蛋白与血脂里面的TC、TG、LDL-C明显更高,而HDL-C明显更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和糖尿病伴随并发症组相对比,空腹血糖值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D二聚体水平DDimer、胰岛素水平Insulin更低,P<5%。结论血脂所含的各个指标与发生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合并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与恶化和糖尿病具有密切的关系。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应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控治疗糖尿病轻症和隐性的并发症,以有效地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预防与控制。定期检测糖尿病患者FBG、HbAlc、D-Dimer和Insulin等临床检验项,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临床疗效判定,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诊断控制。

    作者:田广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生儿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临床上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将该院产科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56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产科收治的非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孕产期的并发症、围生儿的预后及分娩方式的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2%,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剖宫产71.4%,难产73.2%,对照组非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6%,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剖宫产37.5%,难产39.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具有较高的难产率和剖宫率,因此,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干预,能够较少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晏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尿病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控制的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该护理方式的可靠性和价值。方法将该院从2013年5月23日—2014年11月23日期间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将8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以及实验组(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将两组患者的顺应性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顺应性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临床效果良好,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王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温阳降浊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温阳降浊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病患80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0例,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西药进行常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温阳降浊汤进行中医治疗,1个月为1疗程,两组病患均连续治疗两个月。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并对比观察两组病患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脑蛋白定量等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患的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脑蛋白定量等数值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病患时,温阳降浊汤能有效改善病患的肾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应推广应用范围。

    作者:赵春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颅脑外伤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该院收治的90例颅脑外伤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时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对比两组SDS、SAS评分与血糖水平、伤口愈合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SDS、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两组护理后FBG、2 hPG、HbA1c水平均降低基础上,其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率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且并发症总发生率3.85%比对照组36.32%低,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并糖尿病患者行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改善不良心理情绪,降低血糖水平,并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于蔚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12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门诊就诊顺序进行排序,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62例给予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甲钴胺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观察组62例,治愈34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62例,治愈21例,有效2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7.4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患者未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赵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

    目的:分析并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该院接诊并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TSH水平分为A组和B组,A组25例,TSH:0.27~1.7 mIU/L;B组25例,TSH:1.71~4.17 mIU/L。根据记录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FT3、FT4、TSH、FPG、2 hPG、HOMA-β及HOMA-IR数值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与TSH水平无关,但TSH水平却与患者的性别存在明显差异,即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另外TSH水平及间接反映甲状腺功能的FT3、FT4与反映胰岛功能的HOMA-β,HOMA-IR数值存在明显差异,即TSH水平较高,说明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较好,有一定的胰岛β细胞功能储备。结论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此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分析,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

    作者:白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关系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围产期保健门诊筛查出的26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I组是经过单纯饮食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者170例,Ⅱ组是经过饮食控制联合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者55例;Ⅲ组是未接受系统治疗者42例,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3组患者妊高症、羊水过多、感染、产后出血、酮症酸中毒、巨大儿、FGR、早产儿、胎儿畸形、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围产儿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和Ⅱ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经过合理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能明显改变妊娠结局。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尿病并发深部脓肿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与糖尿病未合并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差异,探讨糖尿病并发深部脓肿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该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是否合并肝脓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合并肝脓肿)和病例组(合并肝脓肿),每组各50例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血糖控制情况、实验室生化检查等,分析糖尿病患者合并肝脓肿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肺结核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糖尿病病程≥10年、患有肺结核是糖尿病患者并发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高龄(≥65岁)、糖尿病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合并肺结核是此类患者并发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糖尿病病程≥10年、患有肺结核是糖尿病患者并发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施云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以及围产儿结局的主要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9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1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将其分为采用护理干预的55例为观察组,没有采用护理干预的55例为对照组,将2组孕妇和胎儿,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观察组患者使用短效胰岛素注射的共有4例(7.2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4/55,25.45%)中,该两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96,P<0.05)。观察组在早产、新生儿窒息、妊高症、巨大儿和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10/5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1.82%,23/55)、该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χ2=6.773,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并能大大降低并发症,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保障作用显著。

    作者:李春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社区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负责管理的行开腹手术的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72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护理满意度的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徐勤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34例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到该研究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4例。治疗组采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胰岛β细胞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可长期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建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72例胃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与分析胃炎合并2型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临床干预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胃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方面,给予人工胰岛素开展治疗,在治疗方案方面,采用序贯的疗法,经过一个月的干预治疗,然后对比和观察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以后,显效率为77.8%(56例),有效率为19.4%(14例),无效2.8%(2例),总有效率为97.2%。经过血糖指标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值分别为(5.47±0.52)mmol/L和(7.27±1.42)mmol/L,均出现明显下降,同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炎合并2型的糖尿病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采取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常嘉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用于糖尿病足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用于糖尿病足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25例患者,观察组运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对照组运用常规方法,对两组患者在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有效率达到了9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0%,两者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进行护理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的差异,但是干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情况都有明显的好转(P<0.05),观察组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之后,观察组各方面都明显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之后,效果非常明显,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有所下降,因此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景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系统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术后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56例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空腹血糖水平(GLU)、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术后行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对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西医及其联合中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西医及其联合中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以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经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前者给予西医传统药物治疗,后者加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并给予其他治疗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40例患者中,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及时给予相应治疗,中西医联合治疗配合其他治疗措施,可以极大的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艳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探讨

    目的:探析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治疗的3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在该院进行治疗后,22例患者在短时间内神志清醒,且病理征与偏瘫逐渐消失。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有效率是100%。结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治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特征,制定完善的用药方案,以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陈永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诊断判断及治疗分析

    妊娠期孕妇的身体健康在现代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提高妊娠期患者的医护技术成为了现代医学中重点研究课题。其中,妊娠期患者的治疗需要关注其自身临床表现,在选择治疗方式中避免对患者妊娠产生影响,能够全面的对妊娠期患者形成综合治疗体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近些年医疗中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采取合理的诊断判断确定患者的病状,并且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诊断情况,结合患者临床治疗经验,详细阐述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

    作者:王冬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