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宁
目的:研究并探讨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按照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24 h内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浓度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说明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24 h内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浓度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使用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
作者:孙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将入组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按照临床护理方案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糖尿病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综合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综合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干预后,其餐前(FBG)、餐后2 h血糖水平(2 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lc)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且其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血脂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其情感指数、健康指数及生活满意度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除戒烟限酒之外,其规律服药、控制饮食、坚持运动、自我监测等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促使患者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张雪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风险与护理因素。方法将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之间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36例有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总结其住院期间皮肤损伤发生的几率,并分析患儿出现皮肤损伤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之间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47例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做为观察组,将所探讨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预防措施应用到对其的护理中,观察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6%。结论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生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新生儿体重过大、免疫力低、易躁动等,对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早进行干预可以降低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几率。
作者:王弘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探讨糖尿病昏迷的原因以及相关因素,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昏迷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与治疗过程。结果分析结果发现,60例糖尿病昏迷患者中由于低血糖昏迷的有23例、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昏迷的有6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昏迷的患者有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的患者有17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昏迷的患者有10例,其中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有29例,2型糖尿病患者31例。研究分析原因的时候发现引发1型糖尿病昏迷的患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使用不合理,而2型糖尿病患者昏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感染诱发昏迷。针对糖尿病昏迷的患者可以应用补糖或者小剂量的胰岛素持续性静脉滴注、补液和对症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结论引发糖尿病患者昏迷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急性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趁早发现,早诊断,患者才能够早治疗,今儿有效降低死亡率。
作者:孙军杰;齐静;武巧月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空腹血糖(FPG)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设为A1组(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100名作为A2组(对照组);针对A1组与A2组研究对象的HbA1c水平以及FPG水平进行检测。终比较在检测结果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完成临床检测后发现,在HbA1c水平以及FPG水平两方面,A1组明显高于A2组研究对象(P<0.05);研究对象HbA1c水平同FPG水平之间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在实施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HbA1c以及FPG属于至关重要的两项指标,其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可以发挥显著的价值,能够有效确保糖尿病患者获得早期治疗,终显著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
作者:曹红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截肢术围手术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足截肢术患者,其中10例女,20例男,年龄为63~85岁,平均为(79.34±10.52)岁;糖尿病病程为5~39年,平均为(16.34±6.33)年;空腹血糖为16.32~5.89mmol/L,平均为(12.34±5.97)mmol/L。均伴有不同程度感染。对患者加强围术期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例出现严重心血管并发症,通过抢救,患者病情稳定,该组患者无死亡病例。22例甲级愈合(73.33%),6例乙级愈合(30.00%),2例丙级愈合(6.67%)。结论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各种疾病,糖尿病足属于全身疾病局部表现,不仅要重视手术治疗,还需加强围手术期治疗,提升临床疗效。
作者:楚日盛;曾凡营;王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了基于三型辩证理论体系的2型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20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式,根据患者入院前的降糖方案以及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结合的方式,中医辨证治疗方式,根据《糖尿病三型辩证诊疗规范》进行治疗:清润方、滋益方、双调方。结果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在临床症状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阴阳两虚型症状虽有改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阴虚热盛型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气阴两虚型及阴阳两虚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三型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肯定,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血糖有一定程度下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王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12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门诊就诊顺序进行排序,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62例给予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甲钴胺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观察组62例,治愈34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62例,治愈21例,有效2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7.4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患者未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赵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为社区慢性病干预提供建议。方法对大市口街道社区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为期2年的综合干预,包括:建立档案,健康教育、膳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及心理指导、定期随访监测,对比分析社区干预前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2年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压等各项指标达标率均有明显上升。干预前、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参与合理运动的人数均有显著提高。结论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普及了相关知识,延缓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成本低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该开展积极、有效的干预。
作者:郑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1.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句,应使用汉字。例如:二倍体、一氧化碳、十一五规划、十二指肠等。2.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应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加标点,如七八公里、五十二三岁、两三家医院等。3.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例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4.部队医院编号有“第”字者,其编号用汉字。例如:解放军第三0四医院。5.不定数词一律用汉字。例如:任何一个患者、这是一种免疫反应、无一例死亡。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选择黄芪益肾颗粒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6例。通过抽签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53例)选择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B1组(观察组53例)在B2组基础上选择黄芪益肾颗粒进行治疗。比较所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空腹血糖等相关指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所有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完成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在临床指标方面,B1组明显优于B2组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结论针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黄芪益肾颗粒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发挥益气补阴以及活血降浊的效果,终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作者:杨庆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8例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58例)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83%比对照组70.00%高,且Cr、24hUAER、Cys C及Ccr指标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86%比对照组18.57%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晨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与非糖尿病周围性麻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为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实验组,另一组30例患者为非糖尿病合并周围性神经面瘫为对照组,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组的患者患侧乳突及周围部位出现疼痛的例数要少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健侧、患侧的面神经肌作用的针灸治疗后好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患者均在3个月内恢复,且没有后遗症情况出现。并且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40例,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效果更好,病人恢复情况更好,针灸治疗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说明此方式对于此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符合当代医疗理念的要求。结论经过对病例临床资料的分析得出,患者糖尿病合并周围性神经麻痹是糖尿病的合并症所致,不是面神经损伤而导致的神经病变。
作者:徐媛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到该研究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4例。治疗组采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胰岛β细胞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可长期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建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大的积极影响。该研究则以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干预为研究课题,重点对糖尿病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干预效果进行分析阐述,而且还通过实证分析,使糖尿病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再一次得到印证。为了使文章内容更加完善,在论述过程中,对研究背景以及糖尿病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原则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旨在为我国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马建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萍;赫玲玲;王建忠;苏建平;夏士艳;戈清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胃炎合并2型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临床干预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胃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方面,给予人工胰岛素开展治疗,在治疗方案方面,采用序贯的疗法,经过一个月的干预治疗,然后对比和观察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以后,显效率为77.8%(56例),有效率为19.4%(14例),无效2.8%(2例),总有效率为97.2%。经过血糖指标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值分别为(5.47±0.52)mmol/L和(7.27±1.42)mmol/L,均出现明显下降,同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炎合并2型的糖尿病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采取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常嘉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两组止血药物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治疗的对比观察,探讨不住院门诊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的可行性。方法经结核门诊一般检查或必要的特殊检查确认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病例,均采取措施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随机分为联合投药组(安络血和云南白药组)与单一投药组(云南白药组),进行止血效果临床观察,对两组的疗效和安全用药进行评价。结果安络血与云南白药联合投药组临床观察65例,5日止血有效率为78.46%;10日止血有效率为92.30%。云南白药单一投药组临床观察63例,5日止血有效率为61.90%,10日止血有效率为74.60%。两组临床数据采用四格表资料法进行χ2值显著性检验,5日止血有效率联合投药组优于单一投药组(P<0.05);10日止血有效率联合投药组优于单一投药组(P<0.01)。结论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两组比较,在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的前提下,联合投药组5日止血有效率、10日止血有效率均优于单一投药组,即安络血与云南白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疗效安全可靠,可以用于门诊治疗。
作者:朱忠华;邓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胰岛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肺部炎症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愈率为3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67%(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研究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氨溴索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加快病灶吸收,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蔡吓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围产期保健门诊筛查出的26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I组是经过单纯饮食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者170例,Ⅱ组是经过饮食控制联合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者55例;Ⅲ组是未接受系统治疗者42例,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3组患者妊高症、羊水过多、感染、产后出血、酮症酸中毒、巨大儿、FGR、早产儿、胎儿畸形、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围产儿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和Ⅱ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经过合理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能明显改变妊娠结局。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