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晴
目的:探讨干预护理措施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并发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和血糖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有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和血糖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该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惠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93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治疗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统计两组并发症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肝功能及血糖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疗效判定。结果实验组患者GLB(32.4±1.3)g/L,ALT(59.7±6.1)U/L, AST(61.3±6.9)U/L,FBG(5.2±0.6)mmol/L,PBG(7.8±1.6)mmol/L,肝功能情况及血糖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1例低血糖,1例腹水,并发症发生率4.25%(2/47),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闫梅;林青梅;韩先品;邱红;杨尚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内科护理的方法及其有效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内科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一个月后的血糖值,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后血糖值较之入院前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研究组的平均血糖值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88.5%,对照组护理满意为7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5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9.0%;研究组显效36例,有效5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9%。结论全方位的内科护理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永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12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门诊就诊顺序进行排序,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62例给予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甲钴胺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观察组62例,治愈34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62例,治愈21例,有效2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7.4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患者未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赵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析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治疗的3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在该院进行治疗后,22例患者在短时间内神志清醒,且病理征与偏瘫逐渐消失。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有效率是100%。结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治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特征,制定完善的用药方案,以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陈永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综合疗法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从该院2014年所治疗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降压和降低糖治疗并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在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糖和血脂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进行既定的综合方案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等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HDL-C高于治疗前(P<0.05);显效6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0%。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出现心血管疾病甚或病死的主要原因,应尽早制定并采取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和措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曹清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为社区慢性病干预提供建议。方法对大市口街道社区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为期2年的综合干预,包括:建立档案,健康教育、膳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及心理指导、定期随访监测,对比分析社区干预前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2年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压等各项指标达标率均有明显上升。干预前、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参与合理运动的人数均有显著提高。结论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普及了相关知识,延缓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成本低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该开展积极、有效的干预。
作者:郑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两组止血药物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治疗的对比观察,探讨不住院门诊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的可行性。方法经结核门诊一般检查或必要的特殊检查确认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病例,均采取措施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随机分为联合投药组(安络血和云南白药组)与单一投药组(云南白药组),进行止血效果临床观察,对两组的疗效和安全用药进行评价。结果安络血与云南白药联合投药组临床观察65例,5日止血有效率为78.46%;10日止血有效率为92.30%。云南白药单一投药组临床观察63例,5日止血有效率为61.90%,10日止血有效率为74.60%。两组临床数据采用四格表资料法进行χ2值显著性检验,5日止血有效率联合投药组优于单一投药组(P<0.05);10日止血有效率联合投药组优于单一投药组(P<0.01)。结论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两组比较,在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的前提下,联合投药组5日止血有效率、10日止血有效率均优于单一投药组,即安络血与云南白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小量咯血疗效安全可靠,可以用于门诊治疗。
作者:朱忠华;邓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临床上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将该院产科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56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产科收治的非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孕产期的并发症、围生儿的预后及分娩方式的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2%,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剖宫产71.4%,难产73.2%,对照组非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6%,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剖宫产37.5%,难产39.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具有较高的难产率和剖宫率,因此,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干预,能够较少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晏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按照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24 h内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浓度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说明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24 h内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浓度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使用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
作者:孙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检验的意义。方法观察组选择了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为观察组A为糖尿病无并发症组、观察组B为糖尿病伴随并发症组,对照组选择了该院同时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糖尿病组和正常组相比,血糖蛋白与血脂里面的TC、TG、LDL-C明显更高,而HDL-C明显更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和糖尿病伴随并发症组相对比,空腹血糖值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D二聚体水平DDimer、胰岛素水平Insulin更低,P<5%。结论血脂所含的各个指标与发生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合并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与恶化和糖尿病具有密切的关系。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应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控治疗糖尿病轻症和隐性的并发症,以有效地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预防与控制。定期检测糖尿病患者FBG、HbAlc、D-Dimer和Insulin等临床检验项,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临床疗效判定,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诊断控制。
作者:田广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8例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58例)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83%比对照组70.00%高,且Cr、24hUAER、Cys C及Ccr指标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86%比对照组18.57%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晨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对前列地尔与贝那普利联合运用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7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出现蛋白尿,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实验组患者再予以贝那普利治疗,且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UAE、24 h尿蛋白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7%)比对照组患者(73.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予以前列地尔、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蛋白尿,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作者:牟维娜;刘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探讨糖尿病昏迷的原因以及相关因素,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昏迷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与治疗过程。结果分析结果发现,60例糖尿病昏迷患者中由于低血糖昏迷的有23例、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昏迷的有6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昏迷的患者有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的患者有17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昏迷的患者有10例,其中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有29例,2型糖尿病患者31例。研究分析原因的时候发现引发1型糖尿病昏迷的患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使用不合理,而2型糖尿病患者昏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感染诱发昏迷。针对糖尿病昏迷的患者可以应用补糖或者小剂量的胰岛素持续性静脉滴注、补液和对症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结论引发糖尿病患者昏迷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急性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趁早发现,早诊断,患者才能够早治疗,今儿有效降低死亡率。
作者:孙军杰;齐静;武巧月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对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用于糖尿病足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25例患者,观察组运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对照组运用常规方法,对两组患者在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有效率达到了9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0%,两者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进行护理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的差异,但是干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情况都有明显的好转(P<0.05),观察组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之后,观察组各方面都明显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之后,效果非常明显,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有所下降,因此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景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从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护理组(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护理组术中大出血、水肿、术后感染、术后死亡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高瑛;卢秀霞;于蕾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将入组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按照临床护理方案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糖尿病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综合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综合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干预后,其餐前(FBG)、餐后2 h血糖水平(2 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lc)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且其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血脂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其情感指数、健康指数及生活满意度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除戒烟限酒之外,其规律服药、控制饮食、坚持运动、自我监测等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促使患者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张雪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妊娠期孕妇的身体健康在现代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提高妊娠期患者的医护技术成为了现代医学中重点研究课题。其中,妊娠期患者的治疗需要关注其自身临床表现,在选择治疗方式中避免对患者妊娠产生影响,能够全面的对妊娠期患者形成综合治疗体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近些年医疗中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采取合理的诊断判断确定患者的病状,并且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诊断情况,结合患者临床治疗经验,详细阐述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
作者:王冬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温阳降浊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病患80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0例,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西药进行常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温阳降浊汤进行中医治疗,1个月为1疗程,两组病患均连续治疗两个月。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并对比观察两组病患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脑蛋白定量等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患的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脑蛋白定量等数值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病患时,温阳降浊汤能有效改善病患的肾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应推广应用范围。
作者:赵春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对脑梗死、糖尿病及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感觉障碍程度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2月—2012年5月接受身体健康检查的脑梗死、糖尿病及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各30例,并根据其病因分为脑梗死组、糖尿病组和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并另外抽取30例身体健康的人员组成对照组,通过神经定量感觉检测的方式对其冷觉和热觉以及冷热觉等进行测量,并和正常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将3组患者和正常组的冷觉、热觉进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各组的冷痛觉和热痛觉的阀值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梗死、糖尿病以及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感觉障碍程度对比可以看出由于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给患者造成的感觉功能缺失的影响为严重。
作者:马亚敏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