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姣;田伟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方法选择2012—2013年到该院住院的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均使用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的常规治疗,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饮食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严格的饮食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都明显下降。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严格管理饮食,进行护理干预,走出饮食误区,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玉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膳食管理对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孕妇患者108例,按照膳食管理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给予膳食的管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宣教。观察两组孕妇血糖的控制情况、并发症及分娩情况。结果两组孕妇饮食调整后血糖值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血糖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糖尿病孕妇实施膳食管理干预,有效改善了孕妇的血糖情况,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母婴安全的概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究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更好地配合糖尿病治疗,并对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加以分析。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78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合理的运动疗法和护理措施,进而更好地配合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经过运动疗法的配合治疗之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运动疗法可以提高心肌的收缩能力,对于患者血压的平稳、心脏功能的增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诸多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疗法较为经济安全,效果较好。
作者:张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对于糖尿病感觉障碍患者实施按摩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感觉障碍患者10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按摩护理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感觉障碍患而言,运用按摩护理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感觉障碍情况,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张芸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微生物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成2型糖尿病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分为颈动脉AS组和颈脉动正常组,给予两组患者运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颈脉动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检测患者抗孢疹病毒抗体、血清抗拒细胞病毒抗体、抗肺炎衣原体抗体、高灵敏C反应蛋白、血脂、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颈动脉AS组和颈动脉正常组抗HSV 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AS组抗HGMV IgG阳性率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及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与抗HGMV IgG、hsGRP、HbA1c呈显著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生物感染的几率发生大,糖尿病动脉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可能有微生物感染及炎症反应的参与,还需进一步研究它们与动脉粥硬化发生及发展的确切机制。
作者:魏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预防皮肤感染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方法通过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并根据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及不同的心理变化情况制定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结合合理的护理干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传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31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6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整体护理,对照组15例,只单纯采用常规护理,观察、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采用整体护理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整体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所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陆林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探讨泌尿外科急诊患者伴有糖尿病史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接收的100例泌尿外科急诊伴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而试验组患者在围术期进行密切的血糖监测和治疗。将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试验组中,死亡人数为2例,死亡率为4%,并发症发生率为14%;对照组中,死亡人数为6例,死亡率为12%,并发症发生率为22%。结论对泌尿外科急诊伴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在围手术期正确使用胰岛素,进行血糖监测和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郝立娟;崔玉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于该院ICU住院的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6)。治疗组给予中医方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升级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包括: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治疗组治疗总有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在平均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上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明显优于传统抗生素升级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庆杰;花文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43例具有手术指征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结果43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4.65%;41例患者切口达Ⅰ期愈合,阴道残端均愈合良好;住院治疗期间1例发生低血糖症,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2.33%。结论重视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同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保障。
作者:何咏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护理工作中人性化理念的渗透。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4例糖尿病患者,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性分成两组,一组3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试验的对照组;一组37例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作为试验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工作中渗透人性化理念有助于临床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行之有效,应该进一步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薛晓红;王会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围术期血糖控制的意义。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该科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病人68例,对其手术期间血糖控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55例,8例因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转开腹手术切除,5例行胆囊造瘘术。术后切口感染10例,肺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3例,心律失常2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症多、感染几率大、手术风险高,尤其是老年体弱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围术期血糖的控制是减少手术风险的保障。
作者:夏雅铭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评价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为老年社区糖尿病寻找合适治疗药物。方法抽取2010年10月—2012年9月该院老年社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0例,给予80例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并观察使用二甲双胍有无副作用。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得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恶心与腹泻,但在患者的承受范围内,总体疗效满意。结论对于该院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的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建春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孕妇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的实际分析和研究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21日的60位孕妇糖尿病低血糖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孕妇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生活行为以及自身状况进行分析,如何在临床治疗中运用胰岛素治疗,能够减轻或者杜绝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可能性[1]。结论通过与患者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并进一步深化血糖检测工作,对其生活以及行为进行正确的干预,调整患者所接受的胰岛素剂量,通过血糖检测来预防糖尿病孕妇出现低血糖的可能性,通过前期诊断、系统治疗来从根本上降低低血糖对胎儿以及孕妇本身造成的各种影响。60例患者中通过系统的治疗分析,患者的治愈率高达90%。
作者:杜爱春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96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对照组48例实施常规治疗,对实验组48例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罗格列酮。观察并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2hBG、2hPIm、HbA1c、FINS、FBG指标改善明显,且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巩占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及其近端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54例,无症状29例,有症状25例。对患者进行消化不良症状评分以及使用水负荷试验测定近端胃功能,并对两组患者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有症状组在出现饱感时饮水量、大饮水量、饮水量差值以及胃底面积差均比无症状组要低(P<0.05);而在胃窦周长差、胃底周长差以及胃窦面积差无明显差异(P>0.05);上腹不适的评分和胃底周长及胃底面积差值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r=-0.54,P=0.009;r=-0.50,P=0.014);上腹胀的评分也和胃底周长及胃底面积差值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r=-0.47,P=0.018;r=-0.054,P=0.009)。结论有消化不良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的近端胃功能要较无症状患者较差,上腹胀和上腹不适对糖尿病患者近端胃功能下降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注意。
作者:王传高;唐学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住院时间与糖尿病相关性护理方式。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对照组患者未合并糖尿病,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未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可延长行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病情好转,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努日莎·吐尔洪;吐逊阿依·帕拉提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院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对照组给予间断多次胰岛素输注治疗,通过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OGTT)餐后2 h 血糖(2hPG)比较两种给药方式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后病情均有所缓解,观察者较对照组疗效显著,观察组空腹血糖给药前后平均降低3.85 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7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稳定持久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胡娟;李纯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药物联合饮食控制及运动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完善临床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方法根据某二级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142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1人。治疗组采用药物联合饮食控制及运动干预治疗,对比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长观察期为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32%,对比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56%,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其对比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饮食控制以及运动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可以起到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对患者体质提升、维持血糖稳定、降低血脂血压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李晗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总结中药熏蒸泡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3年12月入住该院的92例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两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泡洗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效果显著。
作者:黎俐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