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围术期血糖控制的意义。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该科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病人68例,对其手术期间血糖控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55例,8例因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转开腹手术切除,5例行胆囊造瘘术。术后切口感染10例,肺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3例,心律失常2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症多、感染几率大、手术风险高,尤其是老年体弱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围术期血糖的控制是减少手术风险的保障。
作者:夏雅铭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孕妇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的实际分析和研究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21日的60位孕妇糖尿病低血糖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孕妇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生活行为以及自身状况进行分析,如何在临床治疗中运用胰岛素治疗,能够减轻或者杜绝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可能性[1]。结论通过与患者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并进一步深化血糖检测工作,对其生活以及行为进行正确的干预,调整患者所接受的胰岛素剂量,通过血糖检测来预防糖尿病孕妇出现低血糖的可能性,通过前期诊断、系统治疗来从根本上降低低血糖对胎儿以及孕妇本身造成的各种影响。60例患者中通过系统的治疗分析,患者的治愈率高达90%。
作者:杜爱春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控制中的应用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抽取该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式,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经过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也减少。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病情,能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情况,减少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裴艳霞;姚晓玲;秦凤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前期不育病人在接受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术后精子质量恢复情况。方法该研究回顾了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625例病人,对BMI≥25的病人常规采用了葡萄糖耐量实验。对葡萄糖耐量实验异常(IGT)和空腹血糖(IFG)异常的均给予抗胰岛细胞抗体、抗胰岛素自身抗体和酪氨酸脱羧抗体检查。给予病人常规精子质量分析和性激素六项检查。结果糖尿病前期的病人共120人,精子质量分析主要表现为死精症,精子成活率0~40%。给予生精病治疗2个月后,患有糖代谢异常的病人中有3例病人精子恢复正常,而未患有糖代谢的4例精子质量均恢复正常。二组病人情况通过χ2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在目前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高的情况下,糖尿病前期在男性不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对精索静脉高位结扎后术后效果的影响,应该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
作者:卢斌;周多华;李颖;徐德义;刘海鹃;吕素华;王智慧;王重庆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情况与血清YKL-40(几丁质酶-3样蛋白-1)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该院心内科住院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26例,根据患者的造影结果及血糖水平将126例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组、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对所有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进行评判,并将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与血清YKL-40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三组血清YKL-40水平比较: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YKL-40水平高,其次为冠心病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YKL-40水平与患者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20(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与Gensini评分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0.354(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YKL-40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YKL-40可能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评价冠脉病变进展的新型指标。
作者:邹耀东;丁文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有效对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低血糖反应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并就其原因以及护理措施加以介绍。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2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应采取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而有效对这一症状加以缓解和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治疗,38例很快恢复,其中有4例经过1~2 d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其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应与患者的年龄、服用的药物、饮食习惯、饮酒习惯以及运动习惯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注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时评估、指导用药、以及合理饮食等措施来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应。
作者:缪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43例具有手术指征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结果43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4.65%;41例患者切口达Ⅰ期愈合,阴道残端均愈合良好;住院治疗期间1例发生低血糖症,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2.33%。结论重视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同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保障。
作者:何咏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于该院ICU住院的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6)。治疗组给予中医方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升级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包括: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治疗组治疗总有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在平均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上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明显优于传统抗生素升级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庆杰;花文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总结中药熏蒸泡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3年12月入住该院的92例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两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泡洗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效果显著。
作者:黎俐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方法和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3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抢救经验。结果33例患者抢救成功,患者的血糖、血碳酸氢根Na+、K+、动脉pH、血红蛋白等血液生化指标在治疗后有显著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内患者的血糖水平降至14 mmol/L,酮体症状平均转阴时间为10.2±0.8 h;2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抢救的同时,及时补充患者体液、补充钾和碱、防治感染和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也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重点。
作者:闫肃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其浓度下降与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脂联素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糖脂代谢,保护血管内皮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作用,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发现中医药可影响脂联素水平,降低炎症反应等作用,其治疗中有其独到之处且疗效确切。
作者:南小亚;胡芸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的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各项检验项目的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则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各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讨论。结果糖尿病患者组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数据为(87.53±2.94)mmol/L 以及(7.21±1.45)%,与正常对照组(5.04±0.95)mmol/L 以及(4.84±0.75)%进行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意义(P<0.01)。结论通过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检验项目的结果,来帮助医护人员在诊断以及治疗中使用各类有效的方法,提高临床的应用价值,更好的治疗糖尿病患者。
作者:王侃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水平及糖化血清白蛋白(HbAlc)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与5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的FPG与HbAlc含量,并分析统计结果。结果糖尿病患者的HbAlc含量和F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白蛋白含量进行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诊断监测治疗都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旭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究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更好地配合糖尿病治疗,并对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加以分析。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78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合理的运动疗法和护理措施,进而更好地配合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经过运动疗法的配合治疗之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运动疗法可以提高心肌的收缩能力,对于患者血压的平稳、心脏功能的增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诸多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疗法较为经济安全,效果较好。
作者:张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微生物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291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研究。结果291例标本共分离出296株细菌,296株病原菌中,27株真菌未进行药敏试验,其余269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糖尿病合发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大多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且耐药菌株增加。临床治疗要注意结合病原菌种类和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郭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临床路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及医疗总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三项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路径的方法治疗,较常规的诊疗方法和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观察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实施家庭随访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出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出院时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加强定期家庭随访工作)和对照组(仅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随访观察半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运动依从性、饮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复诊依从性及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运动依从性(100%)、饮食依从性(100%)、服药依从性(93.3%)、复查依从性(9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0%、53.3%、63.3%、30%;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率(93.3%)、餐后2 h血糖控制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80%,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出院后家庭随访,可很好的监督、指导患者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药物联合饮食控制及运动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完善临床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方法根据某二级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142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1人。治疗组采用药物联合饮食控制及运动干预治疗,对比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长观察期为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32%,对比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56%,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其对比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饮食控制以及运动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可以起到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对患者体质提升、维持血糖稳定、降低血脂血压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李晗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80例,其中有140例患者并发有糖尿病,将140名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待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后引流例数、手术时间、切口感染、住院时间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同样也适用于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该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杨璐;唐志晗;黄靓;谭位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膳食管理对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孕妇患者108例,按照膳食管理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给予膳食的管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宣教。观察两组孕妇血糖的控制情况、并发症及分娩情况。结果两组孕妇饮食调整后血糖值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血糖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糖尿病孕妇实施膳食管理干预,有效改善了孕妇的血糖情况,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母婴安全的概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导邪法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D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和中药解毒通络导邪汤口服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通络导邪法治疗DN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睿;史耀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应用,旨在研究糖化血红蛋白对于诊治糖尿病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58例患者,分别对糖尿病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糖(FBG)的检测,再与健康组人群的同类指标进行对照。结果检测人群中的糖尿病人的HbAlc和空腹血糖(FBG)之间成正比关系,而且和健康人群(P<0.01)相比来说,他们的HbAlc和空腹血糖指数也明显偏高。结论 HbAlc与空腹血糖相比而言,前者在糖尿病检测中的作用远大于后者,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应常规检测HbAlc,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作者:杨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院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对照组给予间断多次胰岛素输注治疗,通过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OGTT)餐后2 h 血糖(2hPG)比较两种给药方式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后病情均有所缓解,观察者较对照组疗效显著,观察组空腹血糖给药前后平均降低3.85 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7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稳定持久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胡娟;李纯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通过探讨糖尿病合并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临床治疗方式,旨在为提高糖尿病合并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患者62例,给予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并应用外用软膏涂擦外阴部,记录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后痊愈45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16%,不良反应率为8.06%,6个月后随访复发4例,复发率为6.46%。结论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时通过控制血糖并外用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
作者:李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及其近端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54例,无症状29例,有症状25例。对患者进行消化不良症状评分以及使用水负荷试验测定近端胃功能,并对两组患者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有症状组在出现饱感时饮水量、大饮水量、饮水量差值以及胃底面积差均比无症状组要低(P<0.05);而在胃窦周长差、胃底周长差以及胃窦面积差无明显差异(P>0.05);上腹不适的评分和胃底周长及胃底面积差值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r=-0.54,P=0.009;r=-0.50,P=0.014);上腹胀的评分也和胃底周长及胃底面积差值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r=-0.47,P=0.018;r=-0.054,P=0.009)。结论有消化不良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的近端胃功能要较无症状患者较差,上腹胀和上腹不适对糖尿病患者近端胃功能下降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注意。
作者:王传高;唐学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给予饮食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BG、2hFPG、HbA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付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31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6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整体护理,对照组15例,只单纯采用常规护理,观察、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采用整体护理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整体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所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陆林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讨论健康宣传和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护理及保健的作用。方法在2011年8月—2014年3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2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进行综合干预,对照组进行健康宣传,观察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依从性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53.33%);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爱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搜集2013年2月—2014年3月该院接收的妊娠糖尿病4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对照组22例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22例循证护理。观察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剖宫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较大,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及剖宫产率,应予以重视。
作者:王秀玲;任艳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预防皮肤感染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方法通过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并根据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及不同的心理变化情况制定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结合合理的护理干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传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的具体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50例患者选择个性化护理,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给予个性化护理,可使血糖保持良好状态,纠正错误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任艳萍;王秀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人性化护理组(35例)和常规护理组(35例),对人性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人性化护理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人性化护理组的依从较佳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积极、有效地改善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护理工作中人性化理念的渗透。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4例糖尿病患者,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性分成两组,一组3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试验的对照组;一组37例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作为试验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工作中渗透人性化理念有助于临床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行之有效,应该进一步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薛晓红;王会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3月于该院急诊科明确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近年来该院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水平为(25.69±3.17)mmol/L,经过综合抢救措施及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病情趋于平稳,血糖水平下降,降至(9.08±2.21)mmol/L,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经过综合抢救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血糖水平明显下降,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李金凤;胡晓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对于糖尿病感觉障碍患者实施按摩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感觉障碍患者10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按摩护理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感觉障碍患而言,运用按摩护理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感觉障碍情况,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张芸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住院时间与糖尿病相关性护理方式。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对照组患者未合并糖尿病,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未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可延长行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病情好转,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努日莎·吐尔洪;吐逊阿依·帕拉提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式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69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围术期的护理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护理前患者生存质量高的为21例,占比例的30.4%,生存质量一般的为34例,占比例的49.3%,生存质量低的为14例,占比例的20.3%。护理后生存质量高的为47例,占比例的68.1%,生存质量一般的为21例,占比例的30.4%,生存质量低的为1例,占比例的1.5%。患者护理后无死胎、新生儿窒息、巨大儿情况发生。结论有效的护理能够降低产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韩秀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探讨泌尿外科急诊患者伴有糖尿病史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接收的100例泌尿外科急诊伴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而试验组患者在围术期进行密切的血糖监测和治疗。将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试验组中,死亡人数为2例,死亡率为4%,并发症发生率为14%;对照组中,死亡人数为6例,死亡率为12%,并发症发生率为22%。结论对泌尿外科急诊伴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在围手术期正确使用胰岛素,进行血糖监测和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郝立娟;崔玉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下,按照围手术期内的不同护理方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服务护理,观察并比较其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5%、92.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2.5%、95.0%,两组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具有显著效果,而且还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贺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收治的90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采用钙尔奇D治疗骨质疏松,观察组在常规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钙、血清磷、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BMD)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钙、血清磷均无明显变化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BMD)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郑英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瑞格列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对照组采取瑞格列奈单独用药的方法,对观察组采取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的方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BG、PBG和HbAIC均有明显的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有严重的低血糖或其他病症等不良反应的出现,安全性比较高。结论采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论是对其单独用药还是联合用药,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玉晶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单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与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3例。A组口服二甲双胍,B组口服格列吡嗪,C组两种药物联用,比对其降糖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A、B、C三组降糖有效率分别为62.79%、72.09%和95.34%,其中A、B两组降糖效果对比无差异(P>0.05);A、C与B、C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0.05);②A、B、C三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8%、4.65%和9.3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疗法,安全可靠,降糖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施龙灵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观察中药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脾虚湿困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T2DM患者,治疗组78例新诊断脾虚湿困型T2DM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加服参苓白术散加减,对照组78例单纯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疗程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血糖、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糖、HOMA-IR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HOMA-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药健脾化浊治疗脾虚湿困型新诊T2DM能更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中西医联合治疗优于单纯胰岛素泵治疗。
作者:陈成华;张雪梅;闫培清;孙莉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雷公藤多甙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7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44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和雷公藤多甙的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选择降糖、降压和降脂的常规西药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后血尿素氮、24 h尿白蛋白定量以及血肌酐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尿蛋白定量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和雷公藤多甙的治疗,既可使血糖、血脂和血压得到降低,还有显著将尿蛋白的作用,疗效显著。
作者:牛玉姣;田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观察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2hPC与FBG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92.00%)与对照组(75.00%)相比明显较高,2hPC与FBG改善明显,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2hPC与FBG情况,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行之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韩恩丽;牛玉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96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对照组48例实施常规治疗,对实验组48例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罗格列酮。观察并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2hBG、2hPIm、HbA1c、FINS、FBG指标改善明显,且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巩占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评价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为老年社区糖尿病寻找合适治疗药物。方法抽取2010年10月—2012年9月该院老年社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0例,给予80例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并观察使用二甲双胍有无副作用。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得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恶心与腹泻,但在患者的承受范围内,总体疗效满意。结论对于该院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的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建春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观察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联合应用对于2型糖尿病者血糖水平变化影响。方法抽取该院收治于2012年11月—2014年3月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人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进行治疗,对照组75人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水平(2hPG)。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2hPG)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降糖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罗格列酮降糖,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纯诚;胡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研究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接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对照组32例应用甲钴胺,对实验组33例应用硫辛酸。观察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实验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田伟;程冻芝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研究社区全科医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在防治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某社区确诊糖尿病患者及门诊糖尿病患者各67例,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管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给予社区慢病管理治疗方法,对门诊糖尿病患者给予常规管理治疗方法,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经过6个月治疗管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对比两组数据。结果6个月后社区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明显优于门诊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社区全科医生慢病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更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社区中防治糖尿病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更值得推广。
作者:廖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筛查、孕期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产前检查诊断为糖尿病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探析。结果孕24~29周确诊者64例,孕29~35周者16例,孕36周者10例。结论对妊娠期孕妇加强早期筛查确诊、合理孕期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妊娠结局。
作者:田慧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方法选择2012—2013年到该院住院的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均使用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的常规治疗,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饮食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严格的饮食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都明显下降。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严格管理饮食,进行护理干预,走出饮食误区,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玉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对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现状展开调查,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制定解决措施。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该省2012年3月—2014年3月5所地级市3级医院的150名内分泌科护士,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判定内分泌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现状。结果经过临床调查后发现,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总分为(4.24±0.52)分,法律意识得分为(4.41±0.60)分,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为(4.29±0.55)分,临床护理能力得分为(4.27±0.54)分,领导能力得分为(4.18±0.59)分,专业发展、科研能力得分为(4.05±0.58)分。结论护理管理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尝试通过提高护士专业兴趣,提升专业胜任力,需加强对内分泌科护士胜任力的培养工作。
作者:邱宜梅;薛晓红;马克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探讨社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来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0例,依据不同研究方面进行分组,将每组结果进行总结与对比。结果社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总检出率为70.000%;高血脂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率明显比血脂正常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高;高血压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率明显比血压正常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高;未饮酒组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检出率明显比适量饮酒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高;>55岁组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检出率明显比<55岁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高;病程>5年组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检出率明显比病程<5年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高。结论社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总检出率较高,高血脂、高血压、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适量饮酒能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家东;陈少清;黄灵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并常伴有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反复感染等并发症。需进行持续性、长期性的治疗与护理,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患沟通可缩减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有助于护理人员向患者传递心理疏导、饮食调节、运动疗法等科学、有效的信息,有利于患者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作者:梁桂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微生物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成2型糖尿病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分为颈动脉AS组和颈脉动正常组,给予两组患者运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颈脉动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检测患者抗孢疹病毒抗体、血清抗拒细胞病毒抗体、抗肺炎衣原体抗体、高灵敏C反应蛋白、血脂、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颈动脉AS组和颈动脉正常组抗HSV 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AS组抗HGMV IgG阳性率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及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与抗HGMV IgG、hsGRP、HbA1c呈显著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生物感染的几率发生大,糖尿病动脉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可能有微生物感染及炎症反应的参与,还需进一步研究它们与动脉粥硬化发生及发展的确切机制。
作者:魏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社区医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保健及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指导及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和家属了解糖尿病的中医保健知识。结论糖尿病患者通过社区医生的中医保健指导,提高自我控制疾病、自我保健的能力。
作者:王金利;王凤贤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