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前期不育病人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精子质量恢复的临床研究

卢斌;周多华;李颖;徐德义;刘海鹃;吕素华;王智慧;王重庆

关键词:男性不育, 糖尿病前期, 精索静脉曲张, 腹腔镜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前期不育病人在接受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术后精子质量恢复情况。方法该研究回顾了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625例病人,对BMI≥25的病人常规采用了葡萄糖耐量实验。对葡萄糖耐量实验异常(IGT)和空腹血糖(IFG)异常的均给予抗胰岛细胞抗体、抗胰岛素自身抗体和酪氨酸脱羧抗体检查。给予病人常规精子质量分析和性激素六项检查。结果糖尿病前期的病人共120人,精子质量分析主要表现为死精症,精子成活率0~40%。给予生精病治疗2个月后,患有糖代谢异常的病人中有3例病人精子恢复正常,而未患有糖代谢的4例精子质量均恢复正常。二组病人情况通过χ2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在目前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高的情况下,糖尿病前期在男性不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对精索静脉高位结扎后术后效果的影响,应该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42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有效对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低血糖反应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并就其原因以及护理措施加以介绍。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2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应采取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而有效对这一症状加以缓解和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治疗,38例很快恢复,其中有4例经过1~2 d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其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应与患者的年龄、服用的药物、饮食习惯、饮酒习惯以及运动习惯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注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时评估、指导用药、以及合理饮食等措施来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应。

    作者:缪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收治的90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采用钙尔奇D治疗骨质疏松,观察组在常规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钙、血清磷、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BMD)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钙、血清磷均无明显变化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BMD)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郑英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糖尿病感觉障碍患者按摩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对于糖尿病感觉障碍患者实施按摩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感觉障碍患者10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按摩护理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感觉障碍患而言,运用按摩护理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感觉障碍情况,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张芸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社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探讨社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来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0例,依据不同研究方面进行分组,将每组结果进行总结与对比。结果社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总检出率为70.000%;高血脂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率明显比血脂正常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高;高血压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率明显比血压正常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高;未饮酒组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检出率明显比适量饮酒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高;>55岁组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检出率明显比<55岁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高;病程>5年组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检出率明显比病程<5年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高。结论社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总检出率较高,高血脂、高血压、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适量饮酒能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家东;陈少清;黄灵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整体护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31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6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整体护理,对照组15例,只单纯采用常规护理,观察、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采用整体护理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整体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所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陆林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饮食干预对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给予饮食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BG、2hFPG、HbA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付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检验项目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的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各项检验项目的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则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各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讨论。结果糖尿病患者组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数据为(87.53±2.94)mmol/L 以及(7.21±1.45)%,与正常对照组(5.04±0.95)mmol/L 以及(4.84±0.75)%进行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意义(P<0.01)。结论通过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检验项目的结果,来帮助医护人员在诊断以及治疗中使用各类有效的方法,提高临床的应用价值,更好的治疗糖尿病患者。

    作者:王侃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住院时间与糖尿病相关性护理

    目的:探讨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住院时间与糖尿病相关性护理方式。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对照组患者未合并糖尿病,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未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可延长行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病情好转,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努日莎·吐尔洪;吐逊阿依·帕拉提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接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对照组32例应用甲钴胺,对实验组33例应用硫辛酸。观察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实验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田伟;程冻芝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健康宣传和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护理及保健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讨论健康宣传和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护理及保健的作用。方法在2011年8月—2014年3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2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进行综合干预,对照组进行健康宣传,观察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依从性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53.33%);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爱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理念的渗透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护理工作中人性化理念的渗透。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4例糖尿病患者,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性分成两组,一组3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试验的对照组;一组37例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作为试验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工作中渗透人性化理念有助于临床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行之有效,应该进一步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薛晓红;王会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单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与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单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与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3例。A组口服二甲双胍,B组口服格列吡嗪,C组两种药物联用,比对其降糖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A、B、C三组降糖有效率分别为62.79%、72.09%和95.34%,其中A、B两组降糖效果对比无差异(P>0.05);A、C与B、C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0.05);②A、B、C三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8%、4.65%和9.3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疗法,安全可靠,降糖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施龙灵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刍议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院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对照组给予间断多次胰岛素输注治疗,通过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OGTT)餐后2 h 血糖(2hPG)比较两种给药方式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后病情均有所缓解,观察者较对照组疗效显著,观察组空腹血糖给药前后平均降低3.85 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7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稳定持久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胡娟;李纯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刍议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现状与影响因素

    目的:对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现状展开调查,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制定解决措施。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该省2012年3月—2014年3月5所地级市3级医院的150名内分泌科护士,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判定内分泌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现状。结果经过临床调查后发现,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总分为(4.24±0.52)分,法律意识得分为(4.41±0.60)分,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为(4.29±0.55)分,临床护理能力得分为(4.27±0.54)分,领导能力得分为(4.18±0.59)分,专业发展、科研能力得分为(4.05±0.58)分。结论护理管理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尝试通过提高护士专业兴趣,提升专业胜任力,需加强对内分泌科护士胜任力的培养工作。

    作者:邱宜梅;薛晓红;马克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瑞格列奈应用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瑞格列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对照组采取瑞格列奈单独用药的方法,对观察组采取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的方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BG、PBG和HbAIC均有明显的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有严重的低血糖或其他病症等不良反应的出现,安全性比较高。结论采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论是对其单独用药还是联合用药,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玉晶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下,按照围手术期内的不同护理方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服务护理,观察并比较其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5%、92.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2.5%、95.0%,两组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具有显著效果,而且还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贺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评价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为老年社区糖尿病寻找合适治疗药物。方法抽取2010年10月—2012年9月该院老年社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0例,给予80例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并观察使用二甲双胍有无副作用。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得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恶心与腹泻,但在患者的承受范围内,总体疗效满意。结论对于该院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的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建春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微生物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微生物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成2型糖尿病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分为颈动脉AS组和颈脉动正常组,给予两组患者运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颈脉动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检测患者抗孢疹病毒抗体、血清抗拒细胞病毒抗体、抗肺炎衣原体抗体、高灵敏C反应蛋白、血脂、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颈动脉AS组和颈动脉正常组抗HSV 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AS组抗HGMV IgG阳性率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及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与抗HGMV IgG、hsGRP、HbA1c呈显著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生物感染的几率发生大,糖尿病动脉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可能有微生物感染及炎症反应的参与,还需进一步研究它们与动脉粥硬化发生及发展的确切机制。

    作者:魏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解毒通络导邪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导邪法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D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和中药解毒通络导邪汤口服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通络导邪法治疗DN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睿;史耀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雷公藤多甙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7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44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和雷公藤多甙的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选择降糖、降压和降脂的常规西药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后血尿素氮、24 h尿白蛋白定量以及血肌酐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尿蛋白定量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和雷公藤多甙的治疗,既可使血糖、血脂和血压得到降低,还有显著将尿蛋白的作用,疗效显著。

    作者:牛玉姣;田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