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解毒通络导邪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张睿;史耀勋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解毒通络导邪法,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解毒通络导邪法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D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和中药解毒通络导邪汤口服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通络导邪法治疗DN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刍议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院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对照组给予间断多次胰岛素输注治疗,通过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OGTT)餐后2 h 血糖(2hPG)比较两种给药方式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后病情均有所缓解,观察者较对照组疗效显著,观察组空腹血糖给药前后平均降低3.85 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7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稳定持久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胡娟;李纯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42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有效对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低血糖反应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并就其原因以及护理措施加以介绍。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2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应采取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而有效对这一症状加以缓解和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治疗,38例很快恢复,其中有4例经过1~2 d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其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应与患者的年龄、服用的药物、饮食习惯、饮酒习惯以及运动习惯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注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时评估、指导用药、以及合理饮食等措施来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应。

    作者:缪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96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对照组48例实施常规治疗,对实验组48例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罗格列酮。观察并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2hBG、2hPIm、HbA1c、FINS、FBG指标改善明显,且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巩占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糖尿病孕妇膳食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膳食管理对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孕妇患者108例,按照膳食管理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给予膳食的管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宣教。观察两组孕妇血糖的控制情况、并发症及分娩情况。结果两组孕妇饮食调整后血糖值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血糖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糖尿病孕妇实施膳食管理干预,有效改善了孕妇的血糖情况,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母婴安全的概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空腹血糖及糖化血清白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水平及糖化血清白蛋白(HbAlc)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与5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的FPG与HbAlc含量,并分析统计结果。结果糖尿病患者的HbAlc含量和F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白蛋白含量进行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诊断监测治疗都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旭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人性化护理组(35例)和常规护理组(35例),对人性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人性化护理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人性化护理组的依从较佳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积极、有效地改善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应用对2型糖尿病者血糖影响

    目的:探讨观察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联合应用对于2型糖尿病者血糖水平变化影响。方法抽取该院收治于2012年11月—2014年3月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人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进行治疗,对照组75人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水平(2hPG)。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2hPG)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降糖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罗格列酮降糖,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纯诚;胡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糖尿病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合并感染的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预防皮肤感染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方法通过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并根据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及不同的心理变化情况制定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结合合理的护理干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传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泌尿外科急诊患者伴有糖尿病史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泌尿外科急诊患者伴有糖尿病史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接收的100例泌尿外科急诊伴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而试验组患者在围术期进行密切的血糖监测和治疗。将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试验组中,死亡人数为2例,死亡率为4%,并发症发生率为14%;对照组中,死亡人数为6例,死亡率为12%,并发症发生率为22%。结论对泌尿外科急诊伴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在围手术期正确使用胰岛素,进行血糖监测和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郝立娟;崔玉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解毒通络导邪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导邪法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D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和中药解毒通络导邪汤口服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通络导邪法治疗DN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睿;史耀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临床路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临床价值探究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临床路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及医疗总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三项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路径的方法治疗,较常规的诊疗方法和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43例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43例具有手术指征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结果43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4.65%;41例患者切口达Ⅰ期愈合,阴道残端均愈合良好;住院治疗期间1例发生低血糖症,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2.33%。结论重视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同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保障。

    作者:何咏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家庭随访在糖尿病治疗中控制血糖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实施家庭随访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出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出院时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加强定期家庭随访工作)和对照组(仅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随访观察半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运动依从性、饮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复诊依从性及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运动依从性(100%)、饮食依从性(100%)、服药依从性(93.3%)、复查依从性(9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0%、53.3%、63.3%、30%;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率(93.3%)、餐后2 h血糖控制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80%,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出院后家庭随访,可很好的监督、指导患者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糖尿病前期不育病人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精子质量恢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前期不育病人在接受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术后精子质量恢复情况。方法该研究回顾了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625例病人,对BMI≥25的病人常规采用了葡萄糖耐量实验。对葡萄糖耐量实验异常(IGT)和空腹血糖(IFG)异常的均给予抗胰岛细胞抗体、抗胰岛素自身抗体和酪氨酸脱羧抗体检查。给予病人常规精子质量分析和性激素六项检查。结果糖尿病前期的病人共120人,精子质量分析主要表现为死精症,精子成活率0~40%。给予生精病治疗2个月后,患有糖代谢异常的病人中有3例病人精子恢复正常,而未患有糖代谢的4例精子质量均恢复正常。二组病人情况通过χ2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在目前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高的情况下,糖尿病前期在男性不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对精索静脉高位结扎后术后效果的影响,应该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

    作者:卢斌;周多华;李颖;徐德义;刘海鹃;吕素华;王智慧;王重庆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社区全科医生慢病管理在防治糖尿病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社区全科医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在防治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某社区确诊糖尿病患者及门诊糖尿病患者各67例,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管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给予社区慢病管理治疗方法,对门诊糖尿病患者给予常规管理治疗方法,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经过6个月治疗管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对比两组数据。结果6个月后社区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明显优于门诊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社区全科医生慢病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更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社区中防治糖尿病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更值得推广。

    作者:廖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微生物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微生物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291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研究。结果291例标本共分离出296株细菌,296株病原菌中,27株真菌未进行药敏试验,其余269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糖尿病合发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大多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且耐药菌株增加。临床治疗要注意结合病原菌种类和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郭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控制中的应用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抽取该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式,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经过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也减少。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病情,能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情况,减少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裴艳霞;姚晓玲;秦凤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健康宣传和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护理及保健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讨论健康宣传和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护理及保健的作用。方法在2011年8月—2014年3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2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进行综合干预,对照组进行健康宣传,观察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依从性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53.33%);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爱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并常伴有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反复感染等并发症。需进行持续性、长期性的治疗与护理,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患沟通可缩减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有助于护理人员向患者传递心理疏导、饮食调节、运动疗法等科学、有效的信息,有利于患者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作者:梁桂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及护理探讨

    目的: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3月于该院急诊科明确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近年来该院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水平为(25.69±3.17)mmol/L,经过综合抢救措施及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病情趋于平稳,血糖水平下降,降至(9.08±2.21)mmol/L,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经过综合抢救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血糖水平明显下降,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李金凤;胡晓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