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目的:研究探讨社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来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0例,依据不同研究方面进行分组,将每组结果进行总结与对比。结果社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总检出率为70.000%;高血脂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率明显比血脂正常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高;高血压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率明显比血压正常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高;未饮酒组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检出率明显比适量饮酒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高;>55岁组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检出率明显比<55岁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高;病程>5年组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检出率明显比病程<5年组患者的并发症检出高。结论社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总检出率较高,高血脂、高血压、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适量饮酒能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家东;陈少清;黄灵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给予饮食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BG、2hFPG、HbA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付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研究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接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对照组32例应用甲钴胺,对实验组33例应用硫辛酸。观察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实验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田伟;程冻芝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观察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2hPC与FBG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92.00%)与对照组(75.00%)相比明显较高,2hPC与FBG改善明显,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2hPC与FBG情况,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行之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韩恩丽;牛玉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方法选择2012—2013年到该院住院的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均使用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的常规治疗,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饮食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严格的饮食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都明显下降。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严格管理饮食,进行护理干预,走出饮食误区,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玉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80例,其中有140例患者并发有糖尿病,将140名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待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后引流例数、手术时间、切口感染、住院时间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同样也适用于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该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杨璐;唐志晗;黄靓;谭位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院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对照组给予间断多次胰岛素输注治疗,通过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OGTT)餐后2 h 血糖(2hPG)比较两种给药方式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后病情均有所缓解,观察者较对照组疗效显著,观察组空腹血糖给药前后平均降低3.85 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7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稳定持久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胡娟;李纯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探讨泌尿外科急诊患者伴有糖尿病史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接收的100例泌尿外科急诊伴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而试验组患者在围术期进行密切的血糖监测和治疗。将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试验组中,死亡人数为2例,死亡率为4%,并发症发生率为14%;对照组中,死亡人数为6例,死亡率为12%,并发症发生率为22%。结论对泌尿外科急诊伴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在围手术期正确使用胰岛素,进行血糖监测和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郝立娟;崔玉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人性化护理组(35例)和常规护理组(35例),对人性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人性化护理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人性化护理组的依从较佳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积极、有效地改善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3月于该院急诊科明确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近年来该院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水平为(25.69±3.17)mmol/L,经过综合抢救措施及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病情趋于平稳,血糖水平下降,降至(9.08±2.21)mmol/L,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经过综合抢救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血糖水平明显下降,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李金凤;胡晓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雷公藤多甙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7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44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和雷公藤多甙的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选择降糖、降压和降脂的常规西药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后血尿素氮、24 h尿白蛋白定量以及血肌酐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尿蛋白定量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和雷公藤多甙的治疗,既可使血糖、血脂和血压得到降低,还有显著将尿蛋白的作用,疗效显著。
作者:牛玉姣;田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式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69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围术期的护理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护理前患者生存质量高的为21例,占比例的30.4%,生存质量一般的为34例,占比例的49.3%,生存质量低的为14例,占比例的20.3%。护理后生存质量高的为47例,占比例的68.1%,生存质量一般的为21例,占比例的30.4%,生存质量低的为1例,占比例的1.5%。患者护理后无死胎、新生儿窒息、巨大儿情况发生。结论有效的护理能够降低产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韩秀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下,按照围手术期内的不同护理方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服务护理,观察并比较其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5%、92.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2.5%、95.0%,两组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具有显著效果,而且还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贺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及其近端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54例,无症状29例,有症状25例。对患者进行消化不良症状评分以及使用水负荷试验测定近端胃功能,并对两组患者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有症状组在出现饱感时饮水量、大饮水量、饮水量差值以及胃底面积差均比无症状组要低(P<0.05);而在胃窦周长差、胃底周长差以及胃窦面积差无明显差异(P>0.05);上腹不适的评分和胃底周长及胃底面积差值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r=-0.54,P=0.009;r=-0.50,P=0.014);上腹胀的评分也和胃底周长及胃底面积差值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r=-0.47,P=0.018;r=-0.054,P=0.009)。结论有消化不良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的近端胃功能要较无症状患者较差,上腹胀和上腹不适对糖尿病患者近端胃功能下降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注意。
作者:王传高;唐学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对于糖尿病感觉障碍患者实施按摩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感觉障碍患者10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按摩护理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感觉障碍患而言,运用按摩护理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感觉障碍情况,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张芸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搜集2013年2月—2014年3月该院接收的妊娠糖尿病4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对照组22例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22例循证护理。观察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剖宫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较大,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及剖宫产率,应予以重视。
作者:王秀玲;任艳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观察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联合应用对于2型糖尿病者血糖水平变化影响。方法抽取该院收治于2012年11月—2014年3月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人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进行治疗,对照组75人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水平(2hPG)。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2hPG)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降糖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罗格列酮降糖,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纯诚;胡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社区医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保健及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指导及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和家属了解糖尿病的中医保健知识。结论糖尿病患者通过社区医生的中医保健指导,提高自我控制疾病、自我保健的能力。
作者:王金利;王凤贤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通过探讨糖尿病合并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临床治疗方式,旨在为提高糖尿病合并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患者62例,给予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并应用外用软膏涂擦外阴部,记录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后痊愈45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16%,不良反应率为8.06%,6个月后随访复发4例,复发率为6.46%。结论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时通过控制血糖并外用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
作者:李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水平及糖化血清白蛋白(HbAlc)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与5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的FPG与HbAlc含量,并分析统计结果。结果糖尿病患者的HbAlc含量和F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白蛋白含量进行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诊断监测治疗都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旭虞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