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桂红
尊师重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因为人类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老师功不可没。这一期,借着九月的由头,让我们怀念一下自己的老师,那些可能传授了我们知识,可能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可能改了我们命运的,我们生命中的“良师益友”!
作者:本刊编辑部(策划);秦筠(执行);林楠(执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胰岛素是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是人体内主要的降糖激素。所以人们称胰岛素是一种“合成性”或者“建设性”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足,不管是绝对缺乏还是相对不足,都会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引起糖尿病。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抵抗。
作者:依貂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糖尿病人到医院看病时,大都会主动要求化验一下空腹血糖,其实,餐后血糖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空腹血糖,并且两者只能相互补充而不能相互替代。1.空腹、餐后血糖的概念及意义“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饮水除外)8~12小时以上,于次日清晨早餐前所测的血糖。由于空腹血糖受进食、应激等偶然因素的影响甚微,因此它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如果是用药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还可以反映病人头天晚上的用药量是否合适。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如今有很多孩子被送往寄宿学校读书,有的是由于教育资源有限,有的则是出于家长各种目的下的刻意选择。这样的学校不仅是学生们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成了其日常生活的全部天地。青少年糖友在寄宿学习的道路上往往要承受更多风雨。
作者:张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以胰岛素缺乏和/或利用障碍(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糖代谢异常性疾病,严重高血糖引起的急性并发症为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昏迷,如缺乏治疗可导致死亡。长期血糖升高引起广泛性大、小血管病变可致人体多器官、组织功能障碍,甚至功能衰竭。
作者:杭建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血糖监测对糖友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血糖监测有哪些方法,不同治疗方法的糖友对血糖监测又有哪些不同的要求,也许并不是所有糖友都明白的了。
作者:晓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早餐前血糖也就是大家平时测量的“空腹血糖”,一般指过夜空腹8小时以上,于晨6~8时采血测定的血糖,或是清晨起床后(无特殊活动)至早餐前时段采血测定的血糖。反映了无食物负荷时体内的基础血糖水平,受人体内生糖和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在维持血糖平衡时是否协调的影响。测定结果也可受到前一天晚餐进食量及成份、夜间睡眠好坏、情绪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故于测试前应避免进食过量或含油脂过高的食物,在保证睡眠及情绪稳定时进行检测。
作者:林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近一段时间的健康教育内容多是关于减肥的,我发现许多人特别是女性朋友对减肥特别感兴趣,所以同样的内容已经讲了6次了。然而,许多人因受人误导进入了饮食减肥误区。
作者:唐大寒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我晨练完了,和左邻右舍的街坊们一起,从早市拎回新鲜的果蔬,说着笑着,悠哉游哉地把家还。快走进社区的时候,一辆白色面包车从身边呼啸而过,先我们一步在社区里的一栋高层前戛然而止。透过腾起的尘埃,我看清车尾部的红十字:哦!急救车。接着几位医护人员麻利地跳下车来,扛着担架,背着器械箱,一溜小跑,进了电梯间。
作者:殷立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脂肪肝与糖尿病在人们想象中是两个不相干的疾病,事实上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它们有共同的发病基础,是一对孪生兄弟。糖尿病和脂肪肝的关系密切,糖友患脂肪肝的比例高,而反过来说,脂肪肝也会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作者:依貂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作为糖友,生活中要学会自我管理病情,除了自我监测血糖以外,还要注意血压、血脂和体重的监测。
作者:林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二甲双胍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在2013年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大会上,由美国学者报告的一项大型观察性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可显著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而其他类型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在内)都没有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
作者:易罗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糖尿病是一种可以致残、致死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情轻重及风险评估是糖尿病友及其家人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判断糖尿病的病情轻重呢?1.1型糖尿病通常比2型糖尿病的病情重。儿童时期发生的糖尿病在我国绝大多数(>90%)属于1型糖尿病,由于患者胰岛β细胞受损严重,自身胰岛素分泌几乎丧失殆尽,必须终生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酮症酸中毒等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一说到糖尿病可能让人觉得可怜之处就是在吃上了--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能吃的也不能多吃,爱吃的不能吃尽兴,不爱吃的可能需要天天吃。确实饮食是糖友控制血糖的很重要的手段之一,会吃的糖友血糖控制会比不会吃的糖友要容易得多,即使需要配合使用药物治疗,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真正会吃的糖友可能不仅血糖更好控制,在对待自己的舌尖上也并非完全的“忍者”。做自己的营养师,让我们不仅能做到营养充分、均衡,还能吃好。
作者:晓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科学家发现可刺激β细胞生长的激素近日有研究者报道,他们新发现了一种能刺激胰岛β细胞生长的激素,并将其命名为“β调理素”(betatrophin)。这种激素由肝脏和脂肪细胞产生,在体内可起到刺激胰岛β细胞生长的作用。在动物试验中,该激素可使小鼠体内β细胞的生长速度提高12倍。研究者表示,假如人体试验证实这种激素能大大增加体内β细胞的数量,那么它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将会是一个天大的好事。不过这一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者甚至还不知道“β调理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因此在其能作为药物应用于临床之前,还有大量的试验工作需要开展。
作者:易罗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糖尿病会增加牙齿和牙龈患病的几率,这可能是大家已经知道的;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口腔健康问题都是可防可控的,只要通过良好的口腔护理,就可以避免口腔健康出现问题。口腔保健的方法很多,有一些方法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刷牙、日常使用漱口水、定期洁牙、餐后咀嚼口香糖等等,其中刷牙应该是我们常用的。绝大多数人每天都刷牙,但是又有谁是真正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呢?调查资料显示,一般民众对于正确的刷牙知识掌握得还很不够,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此进行强调,以提醒大家在积极抗糖的同时,也不要放松了对口腔健康的关爱。
作者:易罗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糖尿病讲究饮食疗法,基本原则是根据病人的体重和活动量,估计所需总热量,合理安排每天的饮食。含糖量高的食品不吃,含脂肪和淀粉的食品少吃,以吃蔬菜杂粮类为主,配以一定数量的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牛奶、鸡蛋、豆制品等。有个问题是:水果中都含糖,糖尿病人能否吃水果呢?
作者:林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又是一年中秋到,作为糖友似乎每逢佳节时更添的不仅是乡愁还有美食在前却不能大快朵颐的烦恼。中秋佳节啊,这个人人团圆吃月饼的时节,糖友们的烦恼如何排解呢?对于糖友,这个月饼究竟能不能吃,又该怎么吃呢?
作者:晓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单纯糖尿病不会导致痴呆先前一些研究显示,糖尿病与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AD)风险增加有一定联系。然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葡萄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与AD或大脑中淀粉样蛋白-β(被认为与痴呆的发生有关)积累并没有显著相关性。该研究在线发表在7月29日的《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杂志上。
作者:易罗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