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菌阴肺结核的应用研究

周震;吕岩;吕平欣;周新华;李成海;王东坡

关键词:结核, 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诊断, 鉴别
摘要: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菌阴肺结核时取材部位的病灶形态、密度与诊断阳性率的关系,以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3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试验性治疗确诊的菌阴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时各类病灶CT征象与诊断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24.0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病变形态:磨玻璃样影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 (1/3).结节、实变、空洞、团块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1.67%(33/36)、94.74%(18/19)、100.00%(21/21)、75.00%(18/24),该4种形态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18,P=0.030);两两比较,结节组与实变组、空洞组、团块组比较(x2=0.174,P=0.677;x2=1.847,P=0.174;x2=3.137,P=0.077),实变组与空洞组、团块组比较(x2=1.134,P=0.287;x2=3.031,P=0.082),空洞组与团块组比较(x2=8.058,P=0.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变密度:纵隔窗不可测量组3例,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0~20 HU无强化组、>20 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20 HU且强化明显组的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6.88%(31/32)、94.34%(50/53)、60.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90,P=0.000).该3种密度病灶穿刺阳性率两两比较,0~20 HU无强化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56,P=0.001).>20 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05,P=0.001).0~20HU无强化与>20 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86,P=0.593).(3)病理检测:HE染色阳性33例、抗酸染色阳性87例、TB-DNA检测阳性91例,HE染色阳性率32.04%(33/103)、抗酸染色阳性率84.47%(87/103)、TB-DNA检测阳性率88.35%(91/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084,P=0.00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菌阴肺结核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选择取材病灶的形态、密度进行穿刺能够提高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中国防痨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老年肺结核患者由于病程长、免疫机能降低、并发疾病多等特点,除导致肺实质的病变外,还会引起肺间质、肺血管的病变.其肺部病灶具有多发性、多形性、不典型性的表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异常征象及时、准确的判读可以给老年肺结核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曾谊;侯代伦;张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肺结核防治知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黑龙江地区农村居民肺结核防治知识掌握、疾病信念持有与疾病防治行为现状,并分析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现状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根据地域空间分布,于2016年8-12月间,抽取黑龙江省5个县(市)共计30个自然村的11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信息问卷、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与肺结核防治行为问卷等.共发放1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41份,有效回收率为85.5%.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调查样本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信行”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居民肺结核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6.0%(3105/47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同等学历、人均年收入≥1.2万元及不吸烟的农村居民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更高[知晓率分别为57.4%(221/385)、57.5%(348/605)、55.2%(34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0.80、14.24和4.08,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及同等学历者(以未上学为参照,OR=2.13,95%CI:1.31~3.44;P=0.002)、人均年收入≥1.2万元者(以人均年收入<1.2万元参照,OR=0.69,95%CI:0.52~0.91;P=0.010)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更高.描述性分析显示,刻意疏远肺结核患者的农村居民有319名(33.9%),主动了解肺结核知识的农村居民有606名(64.4%),主动为他人讲解肺结核知识的农村居民有580名(61.6%).结论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结核病防治部门应重视对文化程度较低的贫困农村居民进行精准的知识宣传与健康教育.

    作者:王彦富;张淑娥;时宇;谢奉哲;王景慧;王真;张家睿;殷东;翟春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广州市高校学生罹患肺结核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广州市大学生罹患肺结核的相关因素,为大学生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广州市4所高等院校大学生进行结核病筛查.采用1∶4配比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在这期间经筛查确诊的并在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登记的11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病例组,每例患者按照“同性别、同年龄、同院系、同寝室”的匹配条件选择4名排除肺部可疑病变,并在近2周内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健康学生,共464名作为对照组.使用自行设计并经结核病专家指导的调查表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等21个调查变量,包括体质量指数、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生活行为方式、膳食状况、心理社会因素、结核病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等指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21个因素纳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罹患肺结核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核病接触史(OR=5.44;95%CI:1.30~22.71;P=0.020)、吸烟(OR=14.30;95%CI:3.86~51.76;P<0.001)、性格内向(OR=5.99;95%CI:2.67~13.44;P<0.001)、负性生活事件(OR=3.73;95% CI:1.19~11.73;P=0.024)是大学生罹患肺结核的危险因素;生活费≥800元/月(以<800元/月为参照,OR=0.06;95%CI:0.02~0.23;P<0.001),蔬菜水果摄入≥7次/周(以<3次/周为参照,OR<0.01;95%CI:<0.01~0.06;P<0.001)是大学生罹患肺结核的保护因素.结论 结核病接触史、吸烟、性格内向、负性生活事件可增加大学生罹患肺结核的危险;生活费水平高、蔬菜水果摄入增加可降低大学生罹患肺结核的危险.

    作者:潘桂珍;张晋昕;张琪;陈亮;卓文基;陈瑜晖;刘萍萍;钟耐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硬化性肺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硬化性肺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PSP)的CT表现,以提高对PSP患者CT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收集2012-2017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PSP患者,均行CT平扫,29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分析其CT扫描征象.结果 PSP在CT图像上常表现为单发(30例,90.9%),软组织密度结节(20例,60.6%);大多数呈类圆形(30例,90.9%),边缘光整(27例,81.8%);周围型(22例,66.7%)多见;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19例,65.5%)者多见;大多数病灶呈明显强化(26例,89.7%),且大多数患者延时扫描呈持续性强化(26例,78.8%);病变常伴血管贴边征(21例,72.4%),很少伴有淋巴结肿大(3例,9.1%);病灶内部可出现钙化(10例,30.3%)、囊变(5例,15.2%),可伴有尾征(5例,15.2%),晕征(8例,24.2%),空气新月征(5例,15.2%),其中4例(12.1%)可见空气新月征和晕征同时存在.结论 PSPCT扫描常表现为单发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增强扫描多表现为明显强化及延时扫描持续性强化,并有一些特征性的伴随征象,结合患者年龄及性别,可提高CT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贺伟;周新华;李芳;吕岩;周震;李成海;陈步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909例结核病患者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结核病患者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并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测定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09例;其中,服用INH者909例,服用EMB者783例,服用PZA者587例,服用RFP者503例.患者服药剂量:INH 300 mg/d、RFP 450 mg/d或600 mg/d、PZA 1500 mg/d、EMB 750 mg/d.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并发糖尿病情况,以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服用INH、EMB、PZA和RFP(450 mg/d和600mg/d)2 h后,患者血药浓度低于目标浓度范围者分别占57.3%(521/909)、82.2%(644/783)、29.8%(175/587)、51.6%(190/368)和36.3%(49/135).其中,男性患者中INH、EMB、PZA、RFP (450 mg/d)出现低血药浓度者分别占67.2%(396/589)、85.9%(451/525)、39.9%(153/383)、60.0%(135/225),均高于女性患者[39.1%(125/320)、74.8%(193/258)、10.8%(22/204)、38.5%(55/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7.26、14.59、54.10、16.24,P值均<0.01).体质量≥50 kg的患者,INH、EMB、PZA、RFP(450 mg/d)出现低血药浓度者分别占61.7%(428/694)、83.3%(513/616)、35.3%(159/451)、55.6%(154/277),均高于体质量<50 kg者[30.3%(40/132)、72.4%(76/105)、4.7%(4/86)、37.1%(23/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44、7.12、32.00、6.95,P值均<0.05).结核病并发糖尿病患者,INH和PZA出现低血药浓度者分别占72.6%(143/197)和53.8%(71/132),高于未并发糖尿病者[53.1%(378/712)和22.9%(104/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3.98和46.78,P值均<0.01).结论 结核病患者服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后出现低血药浓度情况较为普遍,患者性别、体质量、并发症等因素均会影响其血药浓度水平;提示开展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工作,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对结核病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郭少晨;朱慧;郭超;王彬;刘忠泉;徐建;付雷;陈效友;陆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与CT靶重建在肺磨玻璃样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比较超高分辨率CT(UHRCT)靶扫描与常规CT靶重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微征象,分析这两种方法对肺磨玻璃样结节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省胸科医院筛查疑诊为肺结核的患者120例.本组患者CT扫描均发现有肺内单发磨玻璃样结节影.患者行常规CT扫描,然后进行靶重建和UHRCT靶扫描,共计结节灶120个.由2名副高级以上诊断医师阅片,分析上述两种CT成像技术所显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征象(结节边缘、增粗肺纹理、结节内实性成分、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分别定性诊断癌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肺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浸润腺癌(IAC),终根据病理结果比较两种成像技术对肺腺癌分期诊断的正确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结节边缘清晰,UHRCT靶扫描为71个(78.0%),CT靶重建为56个(61.5%)(x2=5.863,P=0.015).肺纹理增粗,UHRCT靶扫描为60个(65.9%),CT靶重建为45个(49.5%)(x2=5.065,P=0.024).结节内实性成分,UHRCT靶扫描为66个(72.5%),CT靶重建为50个(54.9%)(x2=6.086,P=0.014).毛刺征UHRCT靶扫描为34个(37.4%),CT靶重建为29个(31.9%)(x2=0.319,P=0.572).空泡征UHRCT靶扫描为22个(24.2%),CT靶重建为18个(19.8%)(x2=0.513,P=0.474).支气管征UHRCT靶扫描为28个(30.8%),CT靶重建为26个(28.6%)(x2=0.105,P=0.746).胸膜牵拉征UHRCT靶扫描为30个(33.0%),CT靶重建为21个(23.1%)(x2=2.207,P=0.137).常规CT靶重建诊断与病理符合数为75个(82.4%),不符合数为16个(17.6%).UHRCT靶扫描检查与病理符合数为86个(94.5%),不符合数为5个(5.5%)(x2=6.513,P=0.011).结论 UHRCT靶扫描较常规CT靶重建显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微征象更清楚,有助于对肺磨玻璃样结节的病理分期.

    作者:蓝美红;高明明;侯代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肺泡蛋白沉着症并发胞内分枝杆菌感染一例

    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肺部弥漫性病变,以肺泡和细支气管腔内充满细颗粒状蛋白性物质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病[1].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是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引起的肺部感染,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国内文献有PAP并发肺结核的相关报道[3],但PAP并发NTM肺病国内外罕见报道,现将1例PAP并发胞内分枝杆菌感染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林剑东;黄梅萍;阮琰;郑秀霞;陈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重视菌阴肺结核影像学特点与诊断要点分析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疾病,其诊断一般是以临床症状、体征、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为依据,其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但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的比率往往不超过50%.因此,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胸部X线摄影(胸片)是肺结核影像学检查的常规手段,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肺结核病变的影像特点,目前已成为肺结核诊断和鉴别的重要技术.因此,准确分析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把握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熟悉肺结核的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形式及影像学分析要点等,是提高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水平的重要手段[1-2].

    作者:周新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颅内结核的MRI特征及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并发颅内结核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46例AIDS并发颅内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MRI特点.采用Mann-Whitney检验脑实质结核与脑膜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采用x2检验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和<100个/μl患者间MRI特征的差异,包括病灶部位、范围、大小、形态、强化方式,以及并发其他脏器结核情况等,并统计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变大小和强化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46例AIDS并发颅内结核患者中,脑实质型结核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47(20.5,131.5)个/μ1]低于脑膜型结核[153(130.5,228.5)个/μl] (Z=-2.37,P=0.018).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患者脑膜型结核(19.6%,9/46)、累及基底池(17.4%,8/46)、外侧裂池(13.0%,6/46)和脑沟(13.6%,6/46)较<100个/μl[分别为4.3% (2/46),2.2% (1/46),2.2% (1/46),2.2% (1/46)]更常见(x2=7.62,P=0.006;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值分别为0.001、0.008和0.008),而分布于大脑皮层下(19.6%,9/46)较<100个/μl(47.8%,22/46)更少见(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37).病变直径3~5 mm(136个病灶,47.1%)者呈点状强化,>5 mm(89个病灶,30.8%)者呈环形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36,P<0.001).脑实质结核组病变多位于大脑皮层下,增强扫描呈点状或环形强化(88.6%,31/35);脑膜结核以基底池脑膜增厚强化为主(81.8%,9/11);且脑实质[17.4% (8/46)]及脑膜结核灶[21.7%(10/46)]均易呈簇集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P=0.042).结论 AIDS并发颅内结核的MRI表现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密切相关.当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时,颅内结核以脑实质型为主,病灶多分布于大脑皮层下;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时,以脑膜结核为主,病变易累及基底池、外侧裂池和脑沟;颅内病灶直径<5mm时以点状强化为主,≥5mm时以环形强化为主.

    作者:李晶晶;闫铄;薛明;魏连贵;吕志彬;谢汝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不同耐药类型及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分析

    目的 对照分析不同肺结核耐药类型及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以提高耐药肺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并明确诊断的116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对其临床及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初治患者26例,复治患者90例;同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1∶4的比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由本院收治并确诊的药物敏感肺结核(DS-PTB)患者31例.147例耐药患者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分成4个组,分别为耐多药肺结核组(MDR-PTB组)39例,广泛耐药肺结核组(XDR-PTB组)31例,其他耐药肺结核组(DR-PTB组)[包括单耐药肺结核(MR-PTB) 41例+多耐药肺结核(PDR-PTB)5例]46例,DS-PTB组31例.全部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并行层厚1.25 mm薄层重建,对不同组别患者肺内病变的分布、CT征象和空洞结节发生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147例患者,CT表现对比分析显示,耐药肺结核患者病变分布范围广泛,累及3个肺叶及以上者[MDR-PTB组为84.6%(33/39)、XDR-PTB组为83.9%(26/31)、DR-PTB组为91.3% (42/46)]明显多于DS-PTB组(51.6%,16/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96,P=0.003;x2=7.38,P=0.007;x2=15.70,P<0.001);并且更容易累及肺结核的非常见部位(上叶前段及下叶基底段)[MDR-PTB组占94.9% (37/39)、XDR-PTB组占87.1% (27/31)、DR-PTB组占95.7% (44/46),与DS-PTB组(51.6%,16/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58,P<0.001;x2=9.18,P=0.002;x2=20.88,P<0.001)];但三组耐药类型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XDR PTB组与DR-PTB组)病变肺叶分布数量及部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0.38、0.40和0.53、0.00、0.88,P值分别为1.000、0.538、0.526和0.248、1.000、0.347).CT征象对比分析显示,肺内出现结节、支气管管壁增厚在不同类型耐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发生率[MDR-PTB组分别为100.0%(39/39)和87.2% (34/39),XDR-PTB组分别为100.0% (31/31)和87.1% (27/31),DR-PTB组分别为100.0%(46/46)和84.8% (39/46)]均明显高于DS-PTB组[80.6%(25/31)和48.4%(1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97,P=0.015;x2=4.61,P=0.032;x2=7.15,P=0.007和x2=12.38,P<0.001;x2=10.63,P=0.001;x2=11.71,P=0.001);但不同耐药类型肺结核组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在支气管管壁增厚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0.00、0.10,P值分别为1.000、1.000、0.752).结节及实变内出现空洞的比较,XDR-PTB组、DR-PTB组发生空洞的比率分别为87.1%(27/31) 、87.0%(40/46),明显高于DS-PTB组的58.1%(18/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57,P=0.010,x2=8.32,P=0.004);但不同耐药类型肺结核组(MDR-PTB组与X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8、0.00、1.46,P值分别为0.277、1.000、0.227).结论 CT征象对耐药肺结核与药物敏感肺结核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但对鉴别耐药类型无明显帮助.

    作者:李成海;周新华;吕岩;于霞;李芳;贺伟;陈步东;王东坡;周震;宁锋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6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征象分析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征象特点.方法 搜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66例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CT表现资料.其中,男28例(42.4%),女38例(57.6%),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31.7±12.9)岁.对66例患者的发病部位、CT分型及征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中,多发者65例(98.5%),单发者1例(1.5%);双侧发病39例(59.1%),单侧发病27例(40.9%).淋巴结分布于多个分区者59例(89.4%),分布于单个分区者7例(10.6%);淋巴结常见的分布区域依次为,Ⅱb区35例(53.0%),Ⅰa区30例(45.5%),Ⅰb区30例(45.5%),Ⅳb区26例(39.4%),Ⅱa区23例(34.8%),Ⅲ区22例(33.3%),Ⅳa区18例(27.3%).淋巴结CT分型及征象为:均匀强化型(Ⅰ型)49例(74.2%),表现为结核结节及肉芽肿形成;包膜强化型(Ⅱ型)24例(36.4%),表现为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包膜强化,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边缘强化型(Ⅲ型)34例(51.5%),表现为淋巴结包膜坏死,有分隔,边缘强化,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消失;不均匀强化型(或融合型;Ⅳ型)44例(66.7%),其中并发窦道形成8例(12.1%),表现为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破溃侵犯周围组织,不均匀边缘强化,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可见窦道.60例(90.9%)患者主发病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组织侵犯.结论 颈部淋巴结结核具有多分区、多分型、多种CT征象显现同时存在的特点,CT增强扫描可以很好地显示病变形态和反映病理学改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任荣;袁功玲;李敏;刘荣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Xpert MTB/RIF Ultra与Xpert MTB/RIF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结核病(TB)是目前全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Xpert MTB/RIF,简称“Xpert”)检测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和利福平耐药性的方法,以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TB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但其本身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2017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新一代检测方法——超敏结核分枝杆菌和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Xpert MTB/RIF Ultra,简称“Xpert Ultra”)替代Xpert检测.与Xpert检测相比,Xpert Ultra检测对含菌量少的标本检测敏感度更高,如肺外结核、TB并发艾滋病、儿童结核病等,对于正确选择治疗药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对Xpert技术的局限性及其与Xpert Ultra的异同进行综述,为Xpert Ultra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王淑琦;黄海荣;王桂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湖南省157例结核病并发HIV感染患者的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湖南省结核病并发HIV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其防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7年湖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57例结核病并发HIV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同期本院收治的未感染HIV的结核病患者中抽取2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社会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等指标,以及结核病并发HIV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125例,79.6%)、年龄在20~60岁[其中20~39岁55例(35.0%)、40~60岁79例(50.3%)]、已婚(102例,65.0%)、发热(70例,44.6%)、颈部肿块(31例,19.7%)、腹胀(9例,5.7%)、腹痛(10例,6.4%)、淋巴结结核(50例,31.8%)、并发梅毒感染(32例,23.0%)的结核病患者更易被检出HIV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55、21.31、15.06、49.98、15.70、4.85、5.95、22.39、25.05,P值分别为0.006、0.000、0.005、0.000、0.000、0.028、0.015、0.000、0.000);结核抗体、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在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16.8%(25/149)和61.7%(50/81)]均低于对照组[34.1%(60/176)和78.2%(86/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52、6.45,P值分别为0.000、0.04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核病患者中20~39岁和40~60岁年龄组是影响结核病并发HIV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值)分别为12.54(1.53~102.89)、9.09(1.20~69.40)];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结核、并发梅毒感染在结核病并发HIV感染患者中的比率更高[OR值(95%CI值)分别为6.51(2.35~18.01)、5.80(1.93~17.41)、15.06(2.71~83.84);结核病并发HIV感染患者并发支气管结核的比率更低[OR值(95%CI值)为0.03(0.00~0.31)].结论 20~60岁年龄段的结核病患者出现HIV感染的概率更大,结核病并发HIV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淋巴结结核为主要特征.

    作者:刘彬彬;王珏;陈振华;余艳艳;刘丰平;谭云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合理应用放射学检查技术不断提升结核病诊断水平

    近年来,放射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为正确的诊断提供了技术保障.而新的结核病分型标准要求临床医师更为合理地应用放射学技术和方法[1].目前,放射类设备全部实现了基于DICOM 3.0接口的全数字化,其存储、调阅、传输(包括远程)与医疗过程全程对接,大程度地方便和满足了临床的需求.以下就结核病诊断放射学检查技术的应用及相关文献分析与提示做一论述.

    作者:郭佑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的CT征象及其动态变化特点的分析

    目的 分析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的CT征象及其动态演变的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3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研究对象中包括男16例,女22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为(35.74±11.92)岁;所有患者均在初次发病7~10 d内就诊.分析研究对象发病早期的CT检查资料,提取CT表现特点及征象.结果 38例研究对象中,发生于单侧胸膜病变者34例.其中,病变位于左侧胸膜者18例,位于右侧胸膜者16例,双侧同时出现病变者4例;累及纵隔胸膜者14例(累及左侧纵隔胸膜者6例,累及右侧纵隔胸膜者8例),累及叶间裂胸膜者34例;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者38例,出现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者24例,出现胸膜下条索状影者24例.CT动态随访过程中,37例患者胸膜增厚程度减轻;1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个月复查时增厚程度加重,厚约1.1cm,12个月再次复查增厚的胸膜较前吸收减轻.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胸腔积液均表现吸收减少,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吸收减少,胸膜下条索状影亦逐渐减少、减薄.另有22例患者在随访中出现胸膜结核瘤.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行CT检查可发现单侧胸膜增厚且不光滑、叶间裂受累伴多发粟粒状改变及微结节,以及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及条索状影等征象,可作为其诊断依据.

    作者:王东坡;杨新婷;吕岩;王珏;房坤;周新华;陈步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尘肺并发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尘肺并发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96例尘肺并发肺结核的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对并发结核病变的发生部位、范围、形态、类型及并发其他脏器结核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96例患者中,尘肺Ⅰ期1例,Ⅱ期23例,Ⅲ期72例.受累范围:多肺叶90例(93.8%).发生部位:尖后段93例(96.9%),前段48例(50.0%),中叶或(和)舌段49例(51.0%),背段68例(70.8%),基底段53例(55.2%).病变形态:斑片状影85例(88.5%),大片状影48例(50.0%),空洞64例(66.7%)[其中多发空洞占67.2%(43/64)],树芽征56例(58.3%),胸腔积液36例(37.5%),胸膜增厚72例(75.0%),纵隔淋巴结肿大85例(88.5%),纵隔淋巴结钙化58例(60.4%).Ⅱ期尘肺患者薄壁空洞发生率为47.8%(11/23),高于Ⅲ期尘肺患者[15.3%(11/72)](x2=10.378,P<0.05).Ⅲ期尘肺患者大片状影、树芽征、厚壁空洞、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59.7%(43/72)、69.4%(50/72)、56.9%(41/72)、83.3%(60/72)、93.1%(67/72)、69.4%(50/72),高于Ⅱ期尘肺患者[分别为21.7%(5/23)、26.1%(6/23)、8.7%(2/23)、52.2%(12/23)、78.3%(18/23)、34.8%(8/23)](x2值分别为10.061、13.541、14.489、9.224、4.051、8.808,P值均<0.05).结论 尘肺不同分期患者并发肺结核CT表现具有一定差异,以浸润灶为主,常伴有多发空洞、树芽征、胸腔积液、肺外结核等.

    作者:刘雪艳;李春华;吕圣秀;舒伟强;戴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艾滋病并发胸部结核患者高分辨CT征象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并发胸部结核患者的高分辨CT (HRCT)征象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或住院治疗,并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或临床确诊的AIDS并发胸部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35例.收集研究对象HRCT征象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资料.将研究对象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Ⅰ、Ⅱ级(Ⅰ级: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106/L;Ⅱ级: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106/L),分析研究对象CT征象与不同免疫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对象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及纵隔淋巴结结核总的发生率分别为66.8%(157/235)、31.9%(75/235)、63.8%(150/235).CD4+T淋巴细胞计数Ⅰ、Ⅱ级研究对象中,纵隔淋巴结结核发生率分别为51.9%(122/235)和11.9%(2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9,P=0.048).CD4+T淋巴细胞计数Ⅰ级AIDS并发继发性肺结核患者,HRCT征象中实变影、实变伴空洞、多发空洞的发生率分别为55.4%(87/157)、17.2%(27/157)、10.2%(16/157),均高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Ⅱ级者[分别为13.4%(21/157)、3.8%(6/157)、1.9%(3/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47、8.22、7.47,P值分别为0.014、0.004、0.045);继发性肺结核发生于上叶前段、右中叶、左舌段的比率[分别为26.1%(41/157)、24.2%(38/157)、27.4%(43/157)]均高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Ⅱ级者[分别为5.7%(9/157)、3.2%(5/157)、3.8%(6/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78、5.40、6.79,P值分别为0.037、0.045、0.039).结论 AIDS并发胸部结核以继发性肺结核和纵隔淋巴结结核为主,其HRCT征象与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损坏程度有关,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胸部HRCT征象越复杂、越不典型.

    作者:薛明;李晶晶;闫铄;吕志彬;崔涛;陈七一;张紫欣;杜艳妮;谢汝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两种组合显色系统用于分枝杆菌快速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性能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用于分枝杆菌快速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的3,3'-[1-(苯氨酰基)-3,4-四氮唑]-二(4-甲氧基-6-硝基)苯磺酸钠(XTT)/1-甲氧基-5-甲基酚嗪硫酸甲酯(1-methoxy-PMS,mPMS)组合显色系统(简称“XTT/mPMS”),并加以评估.方法测试XTT分别与mPMS及2-甲基-1,4-萘醌(2-methyl-1,4-NQ,mNQ)两种中间电子受体的佳组合浓度、检测线性范围、反应时间、稳定性、细胞毒性、药物干扰作用等特性.以固体培养法作为金标准评估XTT/mPMS用于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低抑菌浓度(MIC)的药敏试验性能,并与刃天青显色法结果比较.结果 XTT/mPMS和XTT/mNQ两种组合系统中,XTT和中间电子受体的优组合浓度分别是0.2 mmol/L和0.04 mmol/L.这两种组合系统中,对耻垢分枝杆菌的显色反应较对牛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更为迅速(XTT/mPMS组合系统分别为60 min、420 min、420 min;XTT/mNQ组合系统分别为60 min、420 min、420 min).XTT/mPMS和XTT/mNQ对3种分枝杆菌均为低毒性,能延长其到达稳定期的时间(约滞后12~48 h).XTT/mPMS与7H9液体培养基在37℃恒温中共培养,以及长时间储存中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37℃共培养可维持8d,25℃条件下稳定性不低于15 d,4℃条件下稳定性不低于30 d).以固体培养法为金标准,XTT/mPMS用于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快速药敏试验(利福平、异烟肼)检测中,其特异度[分别为100.0%(17/17)和100.0%(13/13)]和敏感度[分别为95.7%(22/23)和92.6%(25/27)]与刃天青显色法[特异度分别为100.0%(17/17)和100.0%(13/13);敏感度分别为100.0%(23/23)和92.6%(25/27)]基本一致.结论 本实验室发现XTT/mPMS组合显色系统稳定、低毒、价格低廉,适合于对分枝杆菌进行快速药敏试验.

    作者:孙战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北京市密云区结核病健康管理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前后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和评价密云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简称“公卫项目”)对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方法 对密云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公卫项目前2年(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与纳入公卫项目后2年(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患者的发现、转诊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到公卫项目的实施效果.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病率由2014-2015年的41.63/10万(404/970 000)下降到2016-2017年的35.00/10万(336/960 000),下降了6.63/10万.涂阳患者发现率由2014-2015年的29.70%(120/404)上升至2016-2017年的33.93%(114/336),提高了4.22个百分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5,P=0.218).未查痰患者比率由2014-2015年的19.31% (78/404)下降至2016-2017年12.50%(42/336),下降了6.81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66,P=0.012).转诊到位率由2014-2015年的67.81%(455/671)上升至2016-2017年的74.50%(482/647),上升了6.69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70,P=0.007).总体到位率由2014-2015年的93.29%(626/671)上升至2016-2017年的96.75%(626/647),上升了3.46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93,P=0.004).新涂阳患者治愈率由2014-2015年的87.78%(79/90)上升至2016-2017年的95.71%(134/140),上升了7.93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41,P=0.025).结论 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到公卫项目后,未查痰患者比率下降,患者转诊到位率、新涂阳患者治愈率等有所提高,对结核病疫情预防控制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者:唐晓丽;郭玉凤;蔡华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菌阴肺结核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菌阴肺结核时取材部位的病灶形态、密度与诊断阳性率的关系,以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3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试验性治疗确诊的菌阴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时各类病灶CT征象与诊断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24.0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病变形态:磨玻璃样影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 (1/3).结节、实变、空洞、团块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1.67%(33/36)、94.74%(18/19)、100.00%(21/21)、75.00%(18/24),该4种形态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18,P=0.030);两两比较,结节组与实变组、空洞组、团块组比较(x2=0.174,P=0.677;x2=1.847,P=0.174;x2=3.137,P=0.077),实变组与空洞组、团块组比较(x2=1.134,P=0.287;x2=3.031,P=0.082),空洞组与团块组比较(x2=8.058,P=0.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变密度:纵隔窗不可测量组3例,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0~20 HU无强化组、>20 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20 HU且强化明显组的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6.88%(31/32)、94.34%(50/53)、60.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90,P=0.000).该3种密度病灶穿刺阳性率两两比较,0~20 HU无强化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56,P=0.001).>20 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05,P=0.001).0~20HU无强化与>20 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86,P=0.593).(3)病理检测:HE染色阳性33例、抗酸染色阳性87例、TB-DNA检测阳性91例,HE染色阳性率32.04%(33/103)、抗酸染色阳性率84.47%(87/103)、TB-DNA检测阳性率88.35%(91/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084,P=0.00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菌阴肺结核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选择取材病灶的形态、密度进行穿刺能够提高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作者:周震;吕岩;吕平欣;周新华;李成海;王东坡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中国防痨杂志

中国防痨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