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伟
目的 探索基层医院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高流量加温湿化经鼻导管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12日-2017年4月12日期间我院早产儿呼吸暂停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氨茶碱治疗和高流量加温湿化经鼻导管正压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总用氧时间(105.39±5.74)h、有创通气率(4.00%)、呼吸暂停发生次数(2.48±1.75)次/72 h、总有效率(96.00%)、不良事件发生率(4.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呼吸暂停早产儿实施高流量加温湿化经鼻导管正压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苏学富;林妃红;黎亮;蓝水浓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在各地卫生计生资源高效整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原卫生、计生在网络资源、行政资源方面的优势,通过进一步优化整合,着力于构建新型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体系,进一步夯实妇幼健康服务,不断提升出生人口健康素质,为群众提供全新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切实提升市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作者:李锡坡;石建新;谢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以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诊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门诊100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GDF-15、氨基末端脑钠钛前体(NT-proBNP)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比较分析血清GDF-15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预后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GDF-15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GDF-15水平(P<0.05);血清GDF-15水平与NT-proBNP水平、纽约心功能分级具有正相关(r=0.623,0.320,P<0.05);纽约心功能分级升高,血清GDF-15水平显著升高,不同分级患者GDF-15水平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采用ROC特征曲线分析,当GDF-15浓度为1,105.52 ng/L时,对CHF的敏感性为85.4%,特异性则为78.6%.结论 血清GDF-15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测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将其作为新生物标志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情况进行评价.
作者:韦海潮;刘志新;林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流程化管理在代谢综合症患者高危药物静脉输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代谢综合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2月-2018年2月,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流程化管理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程化管理在代谢综合症患者高危药物静脉输注中应用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瑞蓉;曾庆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我院确诊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应用半夏泻心汤口服,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服用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胃镜与病理检查结果情况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
作者:张智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诊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予以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胸痛解除时间(1.76±0.52)min、心率恢复时间(2.37±0.65)min、24 h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次数(218.34±60.51)次,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率(70.83±10.36)次/min、QTc周期(473.27±55.67)ms、QPR波群时限(115.73±12.65)ms、PR间期(190.53±20.74)ms,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利多卡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给予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更佳,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升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王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情志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心理及情感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将62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情志护理,对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Barthel评分、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Barthel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情志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心理及情感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康复效果,且患者对此种护理模式满意度较高,值得我院进行推广.
作者:况元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在颈部、腋窝下及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7年9月间因被诊断为淋巴结肿大,怀疑为浅表性淋巴结结核而在我中心进行医治的患者25例,全部病人均进行病理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两者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进而确定超声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 采用超声对25例病患进行诊断,其中被诊断为浅表性淋巴结结核的患者有23例;25例患者经病理学活检,其中被确诊为浅表性淋巴结结核的患者有24例.超声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5.83%(23/24).所有患者中,病变累计单侧患者8例(33.33%),病变累及双侧患者12例(50.00%),病变融合者4例(16.6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浅表淋巴结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诊断迅速,特异性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浅表淋巴结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作者:邱新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检验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体检血糖增高的人员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100例靠饮食控制血糖,60例靠药物控制血糖,40例靠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将行快速血糖仪检验者作为研究组,行常规生化仪检验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糖水平.结果 研究组检出血糖值(7.48±3.01)mmol/L与对照组(7.65±3.18)mmol/L相比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误诊率分别为3.00%、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生化仪检验相比,快速血糖仪检测操作简单、省时,且该方式准确性较高,二者均可作为临床血糖检验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朱晓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本文报道右束支不完全隐匿性文氏现象1例,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
作者:国卫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及评估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2017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情绪的评估,同时应用本院自制调查评分表对各影响因素展开调查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33.00%,抑郁发生率为46.00%,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29.00%.经单因素回归显示,影响到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焦虑情绪主要因素包括住院次数、病程以及家庭条件;影响到发生抑郁情绪主要因素则包括住院次数、病程、家庭、单位以及社会的关心情况.结论 临床当中应当充分重视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充分维持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情况,积极促进治疗效果.
作者:林春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院前急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内科确诊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未采取院前急诊的措施;观察组在入院治疗前进行院前急诊.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经过院前急诊及院内治疗后的治疗成功例数为46例,治愈率为93.88%(46/49),致残及死亡例数3例,占比6.12%(3/49);而对照组患者中,仅经院内治疗后的治疗成功例数为35例,治愈率为71.43%(35/49),致残及死亡例数11例,占比28.57%(11/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收治院内治疗前先进行院前急诊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应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郭泳彤;黄景祥;郑梓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发病原因以及主要救治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对2015年11月-2017年3月因昏迷而在我院急诊内科接受治疗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发病原因及主要救治措施进行归类分析,观察分析救治手段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引起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一氧化碳中毒、脑梗死、脑出血、肝性脑病、低血糖性昏迷、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酒精中毒以及其他,例数分别为8例(6.3%)、21例(16.7%)、19例(15.1%)、5例(4.0%)、23例(18.3%)、9例(7.1%)、32例(25.4%)和9例(7.1%);对所有患者实施抢救后,115例患者得到成功救治,11例患者死亡,救治成功率高达91.2%.结论 脑梗死、脑出血、低血糖性昏迷和急性酒精中毒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发病的常见原因,对患者病因进行及早诊断并采取及时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钟寿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实行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5年1月-2017年9月这段时间内在上级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其中采取常规康复护理的为对照组,实行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模式的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肺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其中包括躯体功能、情绪功能以及自理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各项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器患者实行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具有良好的提升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谭海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CT和超声在良性甲状腺环状钙化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78例良性甲状腺环状钙化病患,根据CT和超声检查结果将环状钙化的内部和后壁组织被声影覆盖的病例归为1组,将超声检查显示环状钙化而CT检查不显示者归为2组,分析CT和超声检查不理想病例.分别比较CT征象、超声征象及CT+超声征象在良性甲状腺环状钙化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1组超声检查不理想者17例,2组CT检查不理想者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S(良性结节)CT征象占比高于恶性结节(MNS),超声征象BNS(良性结节)占比高于恶性结节(M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S有明显CT和超声征象占比42.1%,BNS未同时见CT和超声征象.结论 CT和超声诊断良性甲状腺环状钙化均有一定价值,联合应用CT和超声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可推广应用.
作者:孔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血沉、C反应蛋白(CRP)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3月在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60例作为AS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浊度分析法及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的病情活动、HLA-B27、血沉及CRP,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法以及ROC曲线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AS组活动、可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AS组血沉、CRP水平、HLA-B27的阳性率、心电图异常率及X线改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PR水平和血沉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HLA-B27虽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度,但是并不能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曲线下面积:3.24).结论 血沉、CPR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病情的反应指标,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HLA-B27的阳性率变化不能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指标.有效降低强直性脊柱炎的炎性反应,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
作者:秦曼妮;梁逸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拔除近中阻生齿中反角高速涡轮手机配合长裂钻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要求拔除近中阻生齿的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反角高速涡轮手机配合长裂钻拔除的32例患者为A组,采用常规高速涡轮手机配合金刚砂钻头的28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术后伤口甲级愈合比率无显著差异;A组术中视野清晰度、手术操作总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相对于常规高速涡轮手机配合金刚砂钻头,反角高速涡轮手机配合长裂钻拔除近中阻生齿,具有手术时间短、术野清晰、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何方林;林俊芳;蒋立辉;吴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实际案例对小儿肺炎并发呼吸衰竭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护理干预体会.方法 针对20例小儿肺炎并发呼衰患者,按照病情进行分类,利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并得出结论.结果 对20例小儿病患者予住院治疗护理,按照病情轻重制定了细致的计划,通过精心护理后,18例患者已经痊愈,另外2例效果显著处在恢复期,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小儿肺炎并发呼衰患者制定护理计划是十分必要的,治愈率得到很大提升,因此科学健康的护理方法对于小儿患者来讲十分重要.
作者:黄盼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探讨全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将本院全科门诊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胃食管返流病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50例.对照组选择雷尼替丁治疗,实验组给予雷尼替丁、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0%(39/50)、96.0%(48/50),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全科门诊在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能迅速改善患者反流、反酸等症状,优化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邓江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早产儿颅内病变的类型及其发病情况,以此指导随访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早产儿的头颅MRI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男62例,女66例;胎龄27周-34周+5天,出生体质量850 g-2,000 g;共发现颅内病变11种,包括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8例,硬膜下出血8例,脑实质出血6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小脑出血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6例,第五脑室形成8例,透明隔腔增宽6例,蛛网膜下腔增宽2例,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结论 早产儿脑损伤问题在临床上逐渐普遍,各型颅内病变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不尽相同,临床工作者应予以重视,积极防治早产儿脑损伤,并做好随访工作.
作者:钟晓冰;梁汉媚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