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德亚;朱兴雷;来庆友
目的:总结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2月至2001年12月连续126例70岁以上的冠心病病人的介入治疗资料,其中多支病变占89.7%.193处靶病变行PTCA、冠状动脉支架、切割球囊扩张和旋磨,其中复杂病变占86.5%.结果:病例成功率95.2%,病变成功率93.3%.其中33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梗塞相关血管开通率100%.慢性闭塞病变21处,成功率81.0%.112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占88.9%).术前靶血管平均狭窄(85.6±11.3)%,术后平均残余狭窄(5.2±6.1)%.严重并发症率4.0%,其中死亡率2.4%.1例(0.8%)行紧急冠脉架桥术;1例(0.8%)Q波心梗.急性闭塞5例(4.0%),心包填塞1例(0.8%);5例(4.0%)病人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0.8%)病人发生脑出血.结论:70岁以上的高龄冠心病人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是可以接受的.
作者:李伟杰;贾国良;郭文怡;李成祥;栾荣华;吕安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收治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2例,在手术治疗和术后管理方面体会如下.
作者:赵宏;刘苏;陈子英;刘林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我院自创的血停跳综合性心肌保护已应用于临床,从2000年2月至2001年7月共收治50例.
作者:吴双正;宋晓蓉;严中亚;郑理;王晖;胡培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1981年12月至2002年2月7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病例,探讨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手术适应症、围术期治疗.方法:采取中低温体外循环常规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5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16例;合并其它心内畸形16例同期纠治.结果:手术治愈67例,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3例,治愈率95.7%.结论:室间隔缺损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加强围术期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张文林;杨晋平;朴庆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75.5 kg,因二尖瓣关闭不全(MI)、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主动脉瓣狭窄(AS)、心功Ⅲ级入院.超声检查:二尖瓣脱垂、MI、主动脉瓣功能性二瓣畸形、AI、AS、左室肥厚、左室后壁厚度14.3 mm、双房右室扩大.心胸比0.66.心电图示:异位心律、心房颤动偶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左心室肥厚、ST段改变.手术过程:使用AVECOR膜肺,COBE机器,预充贺斯1000 ml、乳酸林格液500 ml、5%NaHco3100ml、20%甘露醇250 ml、国产抑肽酶2780单位、罗氏芬1 g.
作者:高泉鑫;龚庆成;周其文;王学勇;刘晓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诱发院内获得性肺炎(NP或HAP)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381例,采用回顾性调查及相关因素统计分析.结果:381例患者并发NP78例,感染率20.5%;感染组死亡44例,占感染组56.4%;非感染组死亡64例,占非感染组21.1%,感染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x2=38.03,P<0.01).结论:年龄,住院天数,慢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呕吐,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留置胃管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NP密切相关.
作者:施学进;沈翠华;曹坤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1年5月,采用右胸前外小切口和胸骨下段小切口进行各种心脏手术各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元鲁;谢昌林;韦恺;郑发德;李逢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2年8月共收治胸外伤并发呼吸衰竭4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贡力;卞钧;方良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月经性气胸(catamenial pneumothorax,CPTX)是自发性气胸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以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为特征.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和膈肌缺孔有关[1,2].1958年Maurer首次报道了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1972年 Lillington正式命名为月经性气胸[2,3].近年已越来越多的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复习近10 年来国内外有关CPTX的文献,就当前CPTX 发病机理、诊断与治疗状况予以综述.
作者:陈琳;刘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匀相测定法测定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与Friedewald公式(F公式)计算结果,对比二法LDL-C值的差异,评价二种方法在大规模流行病调查和临床应用方面的适用条件及影响LDL-C值的因素.方法:对北京市自然人群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测定其血脂(TC、TG、HDL-C、LDL-C等)水平,数据完整用于分析的为25~64岁的男女共计1218人.结果:1. TG≤4.52 mmol/L时F公式法与匀相测定法的相关性(r=0.831)好于TG>4.52 mmol/L时(r=0.620).2. 比较二种方法差值的绝对值,在TG>4.52 mmol/L组其差值较大,与其它各组差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3. 总胆固醇(TC)水平对LDL-C结果也有影响:TG≤4.52 mmol/L时,TC<6.21 mmol/L组二种结果的相关性好于TC≥6.21 mmol/L组;而当TG>4.52 mmol/L时,TC<6.21 mmol/L组二种结果的差异大(r=0.219).结论:Friedewald公式在TG水平≤4.52 mmol/L时与匀相测定法相关性较好,且TC<6.21 mmol/L时的相关性好于TC≥6.21 mmol/L时.在确保TC、TG、HDL-C结果准确可靠的情况下,可以用Friedewald公式计算的LDL-C值作为参考.
作者:刘飒;刘军;秦兰萍;刘静;蒋朝晖;范荣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我院心外科Ross手术临床应用情况.方法:8例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采用Ross手术方法治疗主动脉瓣病变,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的心内结构变化,血液动力学变化以及患者的心功能.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在正常范围,为6.65±1.41 mmHg,心功能(NYHA)Ⅱ级;3例远期随访中有1例术后1年发生同种瓣霉菌性心内膜炎再次手术治疗,术后因低心排死亡;另2例随访8年,均存活良好,心功能均Ⅰ级,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左室内径正常、肺动脉瓣均功能良好.5例近期患者随访1~6个月,心功能Ⅰ~Ⅱ级,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均功能良好.结论:Ross手术是一种临床疗效好的矫治主动脉瓣病变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温斌;张健群;周其文;王胜洵;刘巍;甘辉立;毛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应用乳内动脉部分重建前降支治疗前降支弥漫性病变的冠心病的方法,以探讨该术式的治疗价值.方法:26例病人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58~75岁,平均63.2岁.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者8例,3例有近期心肌梗死史,9例有不稳定心绞痛,均为三支血管病变,其中前降支为弥漫性病变.手术均在全身浅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冷血心脏停跳液顺灌诱导、间断逆灌及终末温血灌注.前降支以左乳内动脉重建.前降支占重建后血管的25%,而左乳内动脉占75%.结果:无手术死亡.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占1/26(3.8%).随访1~6个月,1例术后心绞痛,再次造影示手术后降支吻合口血栓,其余病人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应用乳内动脉行弥漫性病变的前降支重建术是治疗前降支弥漫性病变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辉山;汪曾炜;朱洪玉;张仁福;张南滨;宫汉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William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1991年6月至2001年12月我们手术治疗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长宪;吴树明;张延安;王维;霍玉峰;信鸿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我院先心外科的发展,复杂先心手术数量明显增多,年龄明显偏小.这类患儿在经受了手术及体外循环打击后心、肺功能异常脆弱,抵抗防御能力极其低下,极易出现以呼吸道为主的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为明确这类患儿术后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临床特点,现将我院PICU 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55例先心术后患者分离出的88株细菌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雅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由于二尖瓣口机械性梗阻而有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可使狭窄的二尖瓣口开放,从而使肺动脉高压得以缓解.本文根据心电图变化,对100例行PBMV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检测的血液动力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心电图V1导联R波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商德亚;朱兴雷;来庆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对慢性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6例确诊为慢性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实行面(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吸气压:10~16 cm H2O,呼气末压为3~4 cm H2O,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检测,随机配对与15例慢性特发性肺纤维化未用BiPAP呼吸机做对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用力肺活量和弥散量均有明显增高(P<0.05),动脉血氧分压也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用力肺活量、弥散量和动脉血氧分压也明显增高(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后虽有所上升,但在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对慢性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反复机械通气可以提高疗效,无创性通气,易于实施.
作者:谭明旗;宋丽琴;王莉;李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女,49岁,因卧床休息时感头晕,失去知觉1 h入院.当时处于休克状态,被家人送至附近医院,在当地医院输全血及血浆各200 ml,静滴升压药急诊送来我院.在急诊科继续抗休克治疗,用升压药维持血压75/60 mmHg(1 mmHg=0.133 kPa),又输全血400 ml,继续扩容使血压上升至90/60 mmHg时行胸部CT检查,见左侧胸腔一致性增浓阴影,左肺全部压缩.
作者:王有坤;朱虹;熊小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冠脉血运重建经历了从溶栓、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干预(PCI)到激光心肌血运重建及基因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关不同血运重建方式的疗效,国内外已有观察性和随机性的研究报告.结合有关文献就不同冠心病治疗方式短期和远期结果进行比较以及如何更合理的选择不同的血运重建方式加以综述.
作者:吕树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10例心导管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8年至2001年心导管术后出现的假性动脉瘤患者10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假性动脉瘤的发生.记录假性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和大小.治疗方法包括超声引导下压迫法(ultrasound-gui-ded compression repair,UGCR)、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凝血酶(ultrasound-guided thrombin injection,UGTI)和外科修补术.结果:穿刺部位经超声或手术证实6例在股浅动脉.2例直接行动脉修补术治愈,3例经UGCR后治愈,3例UGCR失败后行动脉修补术,2例UGCR失败后采用UGTI 500~1 000 U的治疗方法.随访无复发,未见血栓、感染、神经压迫等并发症.结论:UGTI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但仍需要更多的样本以探讨该方法的安全性.
作者:刘宇扬;马涵英;周玉杰;史冬梅;张维君;成万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大鼠左室心肌脂肪酸氧化限速酶M-CPT-I和关键酶MCAD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压力超负荷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观察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术后2、4、8、16周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重塑指标、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及M-CPT-I和MCAD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4周左室出现明显肥厚.随着肥厚程度的增加,压力负荷性大鼠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蓄积增加,左室心肌M-CPT-I和MCADmRNA的表达逐渐下调,而且与脂肪酸的利用下调相一致.结论:压力超负荷能够下调脂肪酸氧化限速酶和关键酶的基因表达,影响心肌能量代谢底物的转换.说明肥厚心肌存在能量代谢障碍,机械信号能够影响心肌能量底物的转换.
作者:胡琴;李隆贵;耿昭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