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力;卞钧;方良伟
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1年5月,采用右胸前外小切口和胸骨下段小切口进行各种心脏手术各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元鲁;谢昌林;韦恺;郑发德;李逢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我院先心外科的发展,复杂先心手术数量明显增多,年龄明显偏小.这类患儿在经受了手术及体外循环打击后心、肺功能异常脆弱,抵抗防御能力极其低下,极易出现以呼吸道为主的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为明确这类患儿术后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临床特点,现将我院PICU 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55例先心术后患者分离出的88株细菌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雅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女,49岁,因卧床休息时感头晕,失去知觉1 h入院.当时处于休克状态,被家人送至附近医院,在当地医院输全血及血浆各200 ml,静滴升压药急诊送来我院.在急诊科继续抗休克治疗,用升压药维持血压75/60 mmHg(1 mmHg=0.133 kPa),又输全血400 ml,继续扩容使血压上升至90/60 mmHg时行胸部CT检查,见左侧胸腔一致性增浓阴影,左肺全部压缩.
作者:王有坤;朱虹;熊小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匀相测定法测定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与Friedewald公式(F公式)计算结果,对比二法LDL-C值的差异,评价二种方法在大规模流行病调查和临床应用方面的适用条件及影响LDL-C值的因素.方法:对北京市自然人群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测定其血脂(TC、TG、HDL-C、LDL-C等)水平,数据完整用于分析的为25~64岁的男女共计1218人.结果:1. TG≤4.52 mmol/L时F公式法与匀相测定法的相关性(r=0.831)好于TG>4.52 mmol/L时(r=0.620).2. 比较二种方法差值的绝对值,在TG>4.52 mmol/L组其差值较大,与其它各组差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3. 总胆固醇(TC)水平对LDL-C结果也有影响:TG≤4.52 mmol/L时,TC<6.21 mmol/L组二种结果的相关性好于TC≥6.21 mmol/L组;而当TG>4.52 mmol/L时,TC<6.21 mmol/L组二种结果的差异大(r=0.219).结论:Friedewald公式在TG水平≤4.52 mmol/L时与匀相测定法相关性较好,且TC<6.21 mmol/L时的相关性好于TC≥6.21 mmol/L时.在确保TC、TG、HDL-C结果准确可靠的情况下,可以用Friedewald公式计算的LDL-C值作为参考.
作者:刘飒;刘军;秦兰萍;刘静;蒋朝晖;范荣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80年至2000年施行心脏瓣膜置换433例,早期死亡27例.术后获访389例,获访时间为2168病人年,平均5.92病人年.结果:晚期死亡35例.晚期死亡率为1.61%病人年.机械瓣和生物瓣晚期死亡率分别为1.17%和6.10%病人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89.3%和43.1%.结论: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晚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心功、年龄和心房纤颤.机械瓣置换术后晚期死亡原因主要与抗凝有关并发症、心室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和心衰有关,而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死亡原因则为生物瓣衰败.
作者:褚衍林;吴英渝;唐明达;肖颖彬;闵家新;李同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我院自创的血停跳综合性心肌保护已应用于临床,从2000年2月至2001年7月共收治50例.
作者:吴双正;宋晓蓉;严中亚;郑理;王晖;胡培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1981年12月至2002年2月7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病例,探讨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手术适应症、围术期治疗.方法:采取中低温体外循环常规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5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16例;合并其它心内畸形16例同期纠治.结果:手术治愈67例,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3例,治愈率95.7%.结论:室间隔缺损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加强围术期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张文林;杨晋平;朴庆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2月至2001年12月连续126例70岁以上的冠心病病人的介入治疗资料,其中多支病变占89.7%.193处靶病变行PTCA、冠状动脉支架、切割球囊扩张和旋磨,其中复杂病变占86.5%.结果:病例成功率95.2%,病变成功率93.3%.其中33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梗塞相关血管开通率100%.慢性闭塞病变21处,成功率81.0%.112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占88.9%).术前靶血管平均狭窄(85.6±11.3)%,术后平均残余狭窄(5.2±6.1)%.严重并发症率4.0%,其中死亡率2.4%.1例(0.8%)行紧急冠脉架桥术;1例(0.8%)Q波心梗.急性闭塞5例(4.0%),心包填塞1例(0.8%);5例(4.0%)病人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0.8%)病人发生脑出血.结论:70岁以上的高龄冠心病人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是可以接受的.
作者:李伟杰;贾国良;郭文怡;李成祥;栾荣华;吕安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是遗传性疾病吗?正常心脏是一个肌肉泵,可以将含氧多的血液自左心室泵入主动脉,再经全身的动脉系统至全身,满足身体对血液所携带的氧及营养成分的需求.同时静脉系统自全身将已经消耗了氧和营养物质,而携带了组织代谢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及废物的静脉血进入右房,右室,然后泵入肺动脉及肺,在那里血液可以获得充分的氧气,以后再经过肺静脉、左心房回到左心室.
作者:韩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手术证实为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985年至2001年我院共手术治疗27例肺隔离症,其中叶内型23例(85%),叶外型4例(15%).叶内型以咳嗽、脓痰、咯血、胸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叶外型多无症状.术前确诊或拟诊本症17例(63%),主要诊断手段为胸片、CT、选择性动脉造影.本组均为肺叶切除,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肺隔离症发病率低,诊断方法主要为X线、CT、MRI检查,手术是本症佳治疗方法.
作者:杨异;陈文虎;王勇文;赵珩;周允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众所周知,血液的纤溶能力主要取决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快速抑制剂(PAI)的活性[1].目前,D-二聚体、tPA、PAI-1等纤溶与凝血能力指标已经成为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监测指标.但是,由吸烟引起大鼠肺损伤时,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国内外少见报道,现将本项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庞宝森;王辰;翁心植;牛淑洁;毛燕玲;黄秀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内乳动脉(IMA)造影三种方法并分析其结果.方法:18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接受主动脉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AAG),其中4例左锁骨下动脉(SCA)狭窄,选择176例AAG中IMA显影不满意的56例先行左上肢加压SCA造影(SCAG)后行IMA直接造影(IMAG).结果:1.IMAG成功率低于AAG和SCAG[88%(49/56) vs 100%(180/180)]和100%(56/56),P<0.05];IMAG和SCAG造影满意率高于AAG[100%(49/49)和91%(51/56)vs 68%(120/176),P<0.01].2.造影结果:12例IMA近端有较大分支(6.8%),6例明显迂曲(3.4%),10例血管纤细(5.7%),3例血管狭窄(1.7%).结论:CAG时应常规行AAG、SCAG或IMAG.
作者:夏勇;李东野;潘德峰;钱文浩;李文华;郝湛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2年8月共收治胸外伤并发呼吸衰竭4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贡力;卞钧;方良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由于二尖瓣口机械性梗阻而有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可使狭窄的二尖瓣口开放,从而使肺动脉高压得以缓解.本文根据心电图变化,对100例行PBMV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检测的血液动力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心电图V1导联R波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商德亚;朱兴雷;来庆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估支气管哮喘个体化教育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将4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2组,个体强化教育组(23例)和一般讲座教育组(26例).个体化教育组在一般的讲座教育后 ,再针对每一例患者进行个体强化教育,一般讲座教育组则进行一般的支气管哮喘讲座教育.每例患者均在教育前和教育后记录症状评分,测定肺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大呼气流量(PEF).结果:个体强化教育在教育后3个月,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下降,肺通气功能三项指标在教育后均有明显改善,而且优于一般讲座教育组(P<0.01或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个体化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和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在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丁少芳;徐秋芬;张蔚;高明哲;梁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是缺氧引起的肺循环功能障碍.近年来,内皮细胞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逐渐引起重视,而循环内皮细胞(CEC)被确认为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特异性指标.本实验通过观察电镜下血管内皮的病理变化,血CEC数量、形态变化、血和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探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血管内皮损伤的变化.
作者:彭文鸿;毛宝龄;王萍;秦雪冰;张卫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75.5 kg,因二尖瓣关闭不全(MI)、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主动脉瓣狭窄(AS)、心功Ⅲ级入院.超声检查:二尖瓣脱垂、MI、主动脉瓣功能性二瓣畸形、AI、AS、左室肥厚、左室后壁厚度14.3 mm、双房右室扩大.心胸比0.66.心电图示:异位心律、心房颤动偶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左心室肥厚、ST段改变.手术过程:使用AVECOR膜肺,COBE机器,预充贺斯1000 ml、乳酸林格液500 ml、5%NaHco3100ml、20%甘露醇250 ml、国产抑肽酶2780单位、罗氏芬1 g.
作者:高泉鑫;龚庆成;周其文;王学勇;刘晓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994年至2001年手术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4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1例.年龄18~27岁,均为导管后型降主动脉缩窄.3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均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有头痛、头晕及活动后气促.2例下肢发凉、无力.上下肢脉压差70~120 mmHg(1 mmHg=0.133 kPa).4例均行主动脉造影确诊.
作者:路霖;祁秉文;祁国荣;张理;王黎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收治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2例,在手术治疗和术后管理方面体会如下.
作者:赵宏;刘苏;陈子英;刘林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诱发院内获得性肺炎(NP或HAP)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381例,采用回顾性调查及相关因素统计分析.结果:381例患者并发NP78例,感染率20.5%;感染组死亡44例,占感染组56.4%;非感染组死亡64例,占非感染组21.1%,感染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x2=38.03,P<0.01).结论:年龄,住院天数,慢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呕吐,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留置胃管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NP密切相关.
作者:施学进;沈翠华;曹坤跃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