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内科处理

周端耀

关键词:糖尿病, 围手术期, 内科, 免疫功能下降, 血液粘稠度, 组织, 血糖影响, 修复能力, 细胞脱水, 外伤病人, 吞噬细胞, 容量下降, 继发感染, 合成功能, 供血不足, 功能负荷, 蛋白质, 白血球, 愈合, 体内
摘要:高血糖影响组织修复能力,抑制白血球和吞噬细胞的功能.在手术期体内蛋白质合成功能下降并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是机体不易愈合与继发感染的主要原因.外伤病人常因呕吐,禁食,入水量不足使血液粘稠度和血糖更高,血容量下降使心肾功能负荷加重,容易造成组织供血不足与细胞脱水.
心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亚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下肺组织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亚缺血预适应对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理.方法:13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7只),均在全麻下建立体外循环,实验组在阻断循环前实施5 min~10 min方案的亚缺血预适应,对照组只进行转机和冷停搏液灌注,不进行亚缺血预适应.结果:亚缺血预适应可维持肺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的能力,维持PGI-2/TXA-2比值平衡,减少中性粒细胞对肺间质的浸润和氧自由基的生成.结论:亚缺血预适应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减轻体外循环炎症反应及低灌注状态所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肺组织损伤.

    作者:甘辉立;周其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超极化停搏液研究进展

    现代心脏停搏液的使用有双重目的,一方面是为外科医师实施手术提供安静、清晰的手术视野,另一方面是对停搏期间的心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因而也有学者称心脏停搏液为心肌保护液。大量研究证明,现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St.Thomas液及各种改良St.Thomas液,即高钾停搏液有许多不足之处。尽管许多学者对停搏液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及其灌注方式进行了调整,但在某些病例,术后可逆性的心脏收缩功能低下或心肌顿抑的发生率仍很高。其发生原因与停搏液有很大关系。近几年来,对心肌细胞钾通道的研究发现,使用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PCOs),可以明显改善复苏后的心功能。加入PCOs后,可使心肌细胞膜电位超极化,减少Ca2+内流而使心脏停搏,因而该停搏液被称之为超极化停搏液。对超极化停搏液的研究已为众多学者所关注。

    作者:管玉龙;龙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537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

    目的:总结537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特点及死亡原因.方法:分析537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6例,女201例,年龄1~36(平均13.2±9.4)个月.结果:537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共死亡36例,死亡率6.7%;其中1999年1月至12月的185例患儿中死亡8例,死亡率4.3%.婴幼儿的死亡率在各年龄段的分布中以<1岁的患儿较高,其中1~6个月的患儿高(16.3%);7~12个月的患儿死亡率(8.1%),13~24个月的患儿死亡率(6.3%),25~36个月的患儿术后死亡率(3.7%).在死亡原因方面,以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的婴幼儿比例高,占36例死亡婴幼儿的50%(18/36),其次是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的婴幼儿占36例死亡婴幼儿的33.3%(12/36),死于肾功能衰竭的占11.1%(4/36),死于多脏器衰竭变竭的占5.5%(2/36).结论:婴幼儿患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时年龄越小死亡越高,死于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比例较高;因此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时应加强术中的心脏保护效果.

    作者:段大为;陈得凤;张近宝;邵继风;马爱英;张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欣然和拜新同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欣然和拜新同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非盲平行对照的方法,经过2周的清洗期后,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进入欣然组和拜新同组,每组各20例,30 mg/d,治疗6周,以坐位血压平均值判断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1.经过6周的药物治疗,欣然组和拜新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2.治疗6周欣然组总有效率为85%,其中显效率为70%,有效率为15%,拜新同组总有效率为90%,其中显效率为75%,有效率为15%,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前后2组心率均无明显变化,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均较少.结论:欣然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有效安全.

    作者:程秀琴;马涵英;张维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高血压患者26例及正常对照组24例,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NO、NOS和放射免疫法测定ET、Ang-Ⅱ、TXA2及PGI2在血浆中的水平,并进行对比研究,对高血压组病人进行苯那普利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结果:高血压组ET、Ang-Ⅱ及TXA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NO、NOS及PGI2明显低于对照组;苯那普利治疗组治疗后ET、Ang-Ⅱ及TXA2明显低于治疗前,NO、NOS及PGI2明显高于治疗前;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有效率84.6%.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EDCF分泌增多,EDRF分泌减少,苯那普利可升高EDRF,减少EDCF,对内皮功能有恢复作用.

    作者:王清;周聊生;裴中冠;孟庆松;赵玉杰;朱玉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粉防已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粉防已碱(Tetrandrine,Tet)对内皮素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计数及3H-TDR掺入实验检测VSMC增殖状态;应用Northern杂交检测Tet对VSMC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和ET诱导的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Tet可明显抑制VSMC的增殖(P<0.05),抑制ET对VSMC的促丝裂作用(P<0.05);抑制原癌基因c-jun的表达,促进iNOS转录.结论:Tet可能通过调节iNOS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抑制VSMC的增殖.

    作者:李俊峡;李佃贵;李振彬;张卓立;赵勇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术期体液因素对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术期体液因素对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2000年1月至2001年2月,连续对3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非肺动脉高压16例,重度肺动脉高压15例)直视修补术患者分组进行临床研究,在围术期对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丙二醛(MDA)、IL-6、IL-8的变化进行研究,并结合体外循环前、后肺动脉压、全肺阻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围术期TXB2、6-keto-PGF1α与TXB2的比值(P/T)、MDA、IL-6、IL-8的变化与围术期肺动脉压、全肺阻力、呼吸指数的改变有着密切相关.结论:在围术期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的体液因素变化较非肺动脉高压患者剧烈,易发生肺损伤,围术期肺动脉高压危象是肺损伤在血液动力学方面的表现.

    作者:张红;周其文;温绍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和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TG)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和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估计AS病变程度和范围,比较健康对照者和AS患者脂蛋白变化.结果:将AS患者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2个亚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空腹TG浓度以及反映TG清除不良的标志-non-HDL-apoCⅢ浓度均与AS发病存在单变量及多变量显著相关;AS患者还存在其他脂蛋白异常,表现为HDL2-C低浓度,HDL和LDL颗粒中的TG/胆固醇比值升高,血TG浓度与这二种脂蛋白组分改变密切相关,HDL2-C与AS发病显著相关;高血压、糖尿病也与AS发病显著相关.结论:本组TG与AS发病存在密切相关,是AS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舒茂琴;何作云;何国祥;宋治远;王国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内科处理

    高血糖影响组织修复能力,抑制白血球和吞噬细胞的功能.在手术期体内蛋白质合成功能下降并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是机体不易愈合与继发感染的主要原因.外伤病人常因呕吐,禁食,入水量不足使血液粘稠度和血糖更高,血容量下降使心肾功能负荷加重,容易造成组织供血不足与细胞脱水.

    作者:周端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植入DDD起搏器412例随访

    目的:对我院421例安装DDD起搏器患者中412例长期随访(有9例患者失访).方法:将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起搏感知不良31例(占72.1%),电极导线脱位3例(占6.9%,其中微脱位2例,全脱位1例),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4例(占9.3%),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破溃2例(占4.7%),起搏器自身故障2例(占4.7%,其中电池提前耗竭1例,电极导线折断1例),肺栓塞1例(占2.3%).其中大部分并发症(起搏感知功能不良和PMT)可通过体外程控(起搏电压,感知灵敏度,延长心房不应期)得以纠正.结论:起搏器故障及电极导线断裂只能更换起搏器或重新植入电极导线.

    作者:郝蓬;张英川;方冬平;李海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1例

    患者,男性,70岁,因咳嗽3个月,活动后气短2个月收入院.干咳,少许白粘痰,伴有间断发热,体温在37~38℃之间.入院前2个月活动后气短,登3层楼感憋喘,伴心悸,症状有逐渐加重趋势.曾在外院静滴多种抗生素,效果不显著.无关节肌肉肿痛史,服药史及粉尘接触史.查体:轻度紫绀,无杵状指,双肺可闻及爆裂音.血气分析:未吸氧气静息状态,PaO2 67.5 mmHg(1 mmHg=0.133 kPa),血清ANA,RF,ENA均为阴性.肺功能:通气功能轻度限制障碍,弥散功能重度减退,CO弥散量为预计值的49%.胸片(图1)示双中下肺间质纹理增粗,呈磨玻璃样改变,伴小斑片结节状影.

    作者:张蔚;杨京华;梁瑛;胡尚基;徐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肿瘤阻塞气管90%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切除的麻醉体会

    患者男性,72岁,体重66 kg.慢性咳喘、咳痰20余年,喘憋加重2个月.查体:端坐体位,呼吸极度困难,以呼气困难为主.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哮鸣音.胸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胸部CT:可见气管内结节影.核磁共振检查:见肿物几乎完全阻塞气管(图1).纤维支气管镜检:距门齿22 cm处可见菜花样肿物,近完全阻塞气管,仅周边有缝隙.纤支镜(外周6 mm)无法通过.动脉血气:PaO2 75 mmHg(1 mmHg=0.133 kPa)、SaO2 95%.诊断:气管内肿瘤.手术:环状切除气管肿瘤.

    作者:耿新社;卿恩明;王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剂量甲状腺素在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状腺素在重症心衰中的疗效.方法:本文测定143例心衰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将52例Ⅲ级和Ⅳ级心功能者随机分成A组(常规治疗组)和B组(L-T4+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心衰组T3、FT3的降低,rT3的升高,TSH正常,Ⅳ级心功能者还伴有T4、FT4明显下降(P<0.05),B组显效率(53.8%)及总有效率(92.3%)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治疗后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A组 (P<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伴有甲状腺激素的变化,甲状腺激素在重症心衰治疗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朱洁明;陈国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4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中桡动脉的采取和应用

    目的:总结2001年4月至6月间连续46例桡动脉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中的采取经验.方法:男性36例,女性10例.应用于右冠脉后降支29例,左冠脉回旋支9例,对角支5例,前降支3例.1.术前Allen试验;2.不接触和带蒂采取原则;3.应用罂粟碱和钙通道阻断剂.结果: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近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桡动脉是理想的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材料.

    作者:刘锐;韦华;胡晖;杨俊峰;顾承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雅施达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ACE的抑制作用

    资料与方法1.资料 1999年1月至11月住院期间,临床资料完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共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17~82岁(平均57.2岁),70岁以上者13例,占38.3%,其中冠心病26例,扩张型心肌病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返流性心瓣膜病14例,病程1~14年,平均4.5年.

    作者:姜朝晖;赵荣;景友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253例10 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总结

    我院1998年至2000年实施10 kg以下(含10 kg)的婴幼儿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共25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柳薇;倪虹;刘瑞芳;刘晓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VEGF基因治疗靶向载体的构建及其特异性表达分析

    目的:构建KDR启动子介导的VEGF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D299-KDRp-VEGF165,并对其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将逆转录病毒载体3'LTR的U3区缺失299个碱基使其自身启动子失活,然后重组pLXSN-D299-KDRp-VEGF165载体.经PA317细胞包装,NIH3T3细胞测定其病毒滴度.用高病毒滴度细胞株产生的病毒上清分别感染ECV304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和NIH3T3细胞,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经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VEGF165在内皮细胞ECV304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NIH3T3细胞.结论:构建的pLXSN-D299-KDRp-VEGF载体,可在内皮组织细胞中特异性地表达VEGF.

    作者:贾晓晶;刘丽;王烨;龚守良;刘树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病人外科手术治疗适应症、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呼吸机的应用.方法:46例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依据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分为2组:第一组,MVV≤50% 22例,第二组为对照组:MVV>50% 24例;第一组再分2组:1组MVV<40% 3例,其中2例术前FEV1/FVC<45%,1例FEV1/FVC>45%;2组:MVV 40%~50% 19例,FEV1/FVC均>45%.第一组患者术后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比研究1组、2组患者及对照组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无手术死亡;1组中2例(FEV1/FVC<45%)同时发生呼吸衰竭及心房颤动;2组中4例病人出现心律失常,无呼吸衰竭;对照组中5例病人出现心律失常,无呼吸衰竭.结论:由于手术技术提高和术后呼吸机的应用,可相对扩大手术适应征.

    作者:蒋俭;于涛;李建业;曾多;马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诊体外循环救治肺切除术中大出血1例

    患者男68岁,以呼吸困难3周,加重3天入院.体检右肺呼吸音弱,胸片提示右上肺中央型巨大肿块,CT片见肿块与周围分界不清,纵隔淋巴结转移,术前气管支气管断层片示右主支气管狭窄,奇静脉影增宽,瘤体似突入气管下段腔内.患者拒绝纤支镜检查.PaO2 51 mmHg(1 mmHg:0.133 kPa)PaCO-2 29 mmHg SaO-2 88%.肺功能检查FEV1 2.85 L,FVC 3.68 L.

    作者:付向宁;刘超;赵波;张良华;陈启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依姆多对其影响

    目的:观察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依姆多对其影响.方法:30例男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常规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晨服依姆多60 mg,每日1次,4周后再行HOLTER检查;另以30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行HOLTER检查.采用时法和频域法分析心率变异性.结果: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指标pNN50(NN50计数占总R-R间期数的%)、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和高频下降,而主要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低频和SDANN(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增高.依姆多能有效地控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降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的频度和持续的时间,且副作用少,同时改善pNN50,rMSSD,高频、低频和SDANN.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而迷走神经活动减弱,依姆多能有效地控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改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张力.

    作者:何九龙;戴天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