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1世纪心脏病防治国际研讨会暨祝贺吴英恺院士90华诞在京召开

吴兆苏

关键词:心脏病, 防治, 国际研讨会
摘要:
心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移植中HLA-Ⅱ类抗原基因配型的实验研究

    建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型抗原4个基因位点DRB1、DQA1、DQB1、DPB1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配型方法.实验分三部分:1.通过预实验确定使用PCR-SSCP检测HLA-DRB1、DA1、DQB1、DPB1 4个位点的实验条件;2.使用以上方法对1例拟行心脏移植的患者在127例健康人群中进行基因位点的检测配型;3.对配型一致及不一致的供体和受体,进行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以检验这种基因配型方法的可靠性.通过PCR-SSCP的检测配型,在127例供体中,2例DRB1位点、2例DQA1位点、3例DQB1位点、2例DPB1位点与受体相一致.体外MLC证实与受体不一致的供、受体MLC中,受体淋巴细胞呈高度增殖反应;而与受体某一位点一致的供体,其MLC中受体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降低(P<0.01).PCR-SSCP是一种快速、准确的HLA-Ⅱ类抗原基因位点检测配型的方法.

    作者:董然;陈宝田;邱长春;石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30例心脏粘液瘤报告

    我院自1988年4月至1999年10月共诊治心脏粘液瘤30例,29例外科手术治愈,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复发病例,1例未手术.占我院同期心脏手术2.85%(29/982),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苏;周洪昌;王亚宏;肖志伟;李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21世纪心脏病防治国际研讨会暨祝贺吴英恺院士90华诞在京召开

    作者:吴兆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叶酸及维生素B6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观察叶酸合用或不合用维生素B6对冠心病患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作用差别.59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20例):不服用叶酸等影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药物;2.叶酸组(21例):每天服用5mg叶酸;3.叶酸合用维生素B6组(18例):每天服用5mg叶酸及60mg维生素B6.观察或服药10天后复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服用叶酸5mg及叶酸5mg加维生素B660mg的2组患者,服药后血浆Hcy水平与服药前血浆Hcy水平的比值均显著低于不服药的对照组(分别为0.76±0.04及0.75±0.04对1.01±0.05,P<0.0001),而2组用药组之间该比值并无显著差别(P>0.05).说明对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冠心病患者,每天服用叶酸可降低其空腹血浆Hcy水平,而合用维生素B6并不增加叶酸的降Hcy作用.

    作者:刘海波;高润霖;陈纪林;赵雪燕;张春玲;杨跃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30例急性肺栓塞尿激酶溶栓的临床观察

    观察30例急性肺栓塞病例应用尿激酶2种不同方法溶栓治疗效果.肺栓塞患者中15例用尿激酶2 h静脉溶栓法治疗,另15例用尿激酶每日1次小剂量(QD)5~10天静脉溶栓治疗.并在治疗前后以临床监测及核素肺灌注显像进行分析.尿激酶2 h法溶栓者,治愈3例,显效4例,好转3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尿激酶QD法溶栓者,显效4例,好转2例,有效3例,无效6例,有效率60%.溶栓中患者血压心率平稳,未见严重出血及其他副作用.急性肺栓塞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2 h给药方案切实可行.

    作者:刘双;梁瑛;胡尚基;杨京华;丁少芳;张京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肺栓塞40例误诊分析

    肺栓塞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使病死率由40%降至7%[1].此病误诊率较高,因此贻误抢救时机.现将我院1986年1月至1999年4月收治的40例院内外曾误诊为其它疾患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何善娴;张京岚;刘岩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明确肺栓塞患者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变化的影响因素,探讨P(A-a)O2等血气指标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对47例肺栓塞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肺栓塞面积、原有心肺疾患、诊断间隔)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74%的患者(35例)动脉血氧分压(PO2)低于80 mmHg,85%(40例)患者P(A-a)O2高于正常,经多元回归方程筛选出P(A-a)O2的影响因素为肺栓塞面积、性别、年龄.在肺栓塞诊断中,P(A-a)O2具有较PO2更高的敏感性,影响肺栓塞患者P(A-a)O2的因素为肺栓塞面积、性别、年龄.

    作者:张向峰;梁瑛;杨京华;高明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CAD)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EH)、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等.高血脂主要是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酯(TG)升高[1].影响血糖的因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近年来有关胰岛素抵抗(IR)与冠心病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步深入.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管玉龙;孙宁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膳食与心血管病

    一、心血管病的发生心血管病的发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遗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姚崇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瓣膜置换术后反复室颤1例报告

    患者,男,52岁,活动后心悸,乏力7年,以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入院.查体:血压120/75mmHg,心率80次/min,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X片示双肺淤血,肺动脉段轻凸,左房及左右室大为主,C/T=0.58.冠脉造影示未见明显狭窄及阻塞性改变.

    作者:刘晋萍;胡永仙;龙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52例肺栓塞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

    本文对52例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进行测定,发现治疗有效者纤维蛋白原有明显下降(P<0.05),无效者则有上升趋势,而D-二聚体在治疗24h后下降,其中有效者下降明显(P<0.05),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对肺栓塞疗效判定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刘泽英;刘双;肖瑶;赵秀清;左大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三房心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本文总结1985年至1995年27例住院先天性心脏病三房心,其中部分型8例,完全型19例.12例超声心动图术前未做出正确诊断.本文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三房心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特点和错诊原因.

    作者:裴金凤;陈宝春;吴学思;栾姝荣;刘文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心脏移植后外周血SRP68基因表达的研究

    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来说,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是其佳选择,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检测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关键措施,目前有许多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方法,但是特异性较差.本文目的是从分子水平探讨免疫排斥反应的机理和寻找外周血免疫排斥反应的早期监测指标.

    作者:许秀芳;孟旭;刘艳霞;李文;刘舒;周健;黄益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下肺动脉内皮结构变化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探讨肺动脉内皮结构变化与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的关系.SD大鼠分为对照组(A组),4周低O2高CO2组(B组),4周低O2高CO2+川芎嗪组(C组).1.电镜下B组肺细小动脉内皮细胞(EC)向管腔内突起,呈立方或柱状上皮,部分细胞膜突起似绒毛,可见严重EC胞内水肿、变性,形成空泡,并可见EC下水肿,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外膜胶原纤维高度密集,呈束状,C组肺细小动脉内皮细胞基本恢复正常,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减轻.2.B组肺动脉平均压(mPAP)明显高于A组(P<0.01),C组mPAP明显低于B组(P<0.01);3.光镜下,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比值(WA/TA)、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SMC)B组较A组明显增高(P均<0.01),C组较B组明显降低(P均<0.01).肺动脉内皮细胞严重水肿、变性,空泡形成与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密切相关,川芎嗪可抑制上述内皮细胞损害.

    作者:王良兴;陈少贤;徐正介;喻林升;谢于鹏;陈彦凡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组织因子及其抑制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中血浆组织因子(TF)及其抑制物(TFPI)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captopril干预治疗的作用.用ELISA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塞(AMI)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入院后即刻、第1天、2天、3天、1周、2周、3周不同时间点血浆TF及TFPI的含量.1. 50例AMI患者中,AMI用ACEI干预治疗(AMI+ACEI组)25例,常规治疗组(AMI组)25例,UA组28例,血浆TF、TFPI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AMI+ACEI组血浆TF水平发病后第3天开始下降,于2周时间点明显下降,同AMI组及UA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01)而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ACEI组TFPI含量无明显下降,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2. TF与TFPI呈正相关(P<0.01)(r=0.549).组织因子及其抑制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ACEI药物降低血浆TF水平对TFPI无影响,降低TF/TFPI比值.

    作者:杜雪平;赵丽;赵燕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肥胖的危害

    一、肥胖的标准 肥胖是指人体摄入热量超过机体所消耗的热量,过多的热量在体内转变为脂肪大量蓄积起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称为肥胖.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理想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0%以内.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20%为超重,超过20%~30%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者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者为重度肥胖.

    作者:刘姝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阿罗洛尔拉西地平和西拉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分析

    本研究比较阿罗洛尔、拉西地平和西拉普利治疗79例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对血压负荷与晨起后血压高峰的影响.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用药前后24h动态血压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均能显著地降低血压,阿罗洛尔和拉西地平降低日间血压幅度明显大于夜间(P<0.05),西拉普利对日、夜间血压的降压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阿罗洛尔和西拉普利能有效地控制晨起血压高峰.24h血压负荷值于治疗前均大于50%,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阿罗洛尔、拉西地平和西拉普利都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阿罗洛尔和西拉普利可较好地控制晨起急剧升高的血压,血压负荷值可以作为判断治疗高血压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燕;曹悦鞍;龙南展;刘桂芳;张保和;乔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急性肺栓塞10例临床资料报告

    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T,简称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病,在国外发病率很高,据统计,美国每年有600 000新发患者,死亡率达15%[1].我国目前尚无发病率的确切统计,但近年来由于重视了肺栓塞的诊断,且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已跃居心血管病的第三位.我所1年来发现急性肺栓塞10例,并及时对其进行了溶栓及抗凝治疗,全部治愈,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杨媛华;逯勇;张洪玉;王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同种异体静脉移植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血管重建术是血管外科临床的主要治疗手段.尤其在我国静脉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特别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和原发性深静脉瓣膜病因无理想的静脉替代品多以保守治疗为主.然而,目前布-加氏综合征、上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下肢深静脉阻塞和瓣膜功能不全多采用人工血管移植、静脉瓣成形术、自体静脉移植等.人工血管价格昂贵且易形成血栓而致通畅率低,静脉瓣成形效果亦欠佳.自体静脉因有较高的通畅率一直是首选材料.

    作者:罗小云;吴庆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肺血栓栓塞17例临床分析

    总结17例肺血栓栓塞的临床资料,探讨肺血栓栓塞的临床和病理特点.17例中有4例死后尸检证实,13例生前诊断.目前仍存活6例.17例中有13例曾误诊过,误诊率高达76%.肺血栓栓塞患者大多不典型,因而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的诊断意识,早诊早治,可降低肺血栓栓塞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何学明;钱立平;乔乃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