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速康复理念在老年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刘小丰;黎清香

关键词:快速康复理念, 老年患者, 肠道, 肿瘤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老年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取40例老年肠道肿瘤患者,其中20例( A组)在术后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另20例( B组)进行传统护理,将两组的恢复排气时间的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天数、72小时内下床活动例数进行比照,观察术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从两组结果可以明显看出A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比B组效果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快速康复理念在老年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提前了,并发症也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也缩短了,快速康复理念明显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了治疗效果。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的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我院在2013年6月到2015年2月期间收治,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照组患者只进行采用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同时观察组舒张压与收缩压的血压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风险管理在脑卒中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对预防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作用。方法将60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按医嘱饮食、宣教、保暖、清洁、翻身、拍背、吸痰等护理。风险管理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自理能力、病情等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风险管理护理。结果风险管理组的肺炎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温和外周血白细胞已恢复正常,而对照组的体温和外周血细胞还偏高。结论预防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应充分重视风险因素的预防。

    作者:陈素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慢阻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高同型半胱氨酸( HHcy)血症和多种临床疾病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高Hcy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高Hcy血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发生和发展亦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Hcy血症,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本文就近几年Hcy与COPD的关系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杨雪娇(综述);赵国厚;袁开芬(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大血管等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鉴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均存在除血压升高之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且血压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放大了其对总体预后的影响,故高血压的预后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还与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并存有关。新近也有很多研究表明各种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预后产生影响,本文就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及综述。

    作者:金泽宇(综述);李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前列腺癌骨转移致下肢截瘫患者的护理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骨骼是其常见的转移靶器官,癌的骨转移无疑会严重损害骨的原有功能,包括骨的结构性承重功能和造血功能。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后约90%的患者出现骨痛,1% ~10%的患者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表现出剧烈疼痛、虚弱、自主功能障碍、共济失调,严重者可导致截瘫或四肢瘫痪。截瘫是由胸腰段脊髓损伤造成的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多由创伤性损伤引起,也可因脊柱结核、肿瘤椎管狭窄或畸形压迫脊髓引起。前列腺癌骨转移致下肢截瘫的患者,不仅下肢功能丧失而且伴有剧烈骨痛的折磨,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出现一系列护理问题。2012 年5 月~2015 年2 月我科共收治前列腺癌骨转移致下肢截瘫患者9 例,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英;张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硝普钠接续口服氨氯地平强化降压治疗,两组均治疗1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结果两组间入院时血肿体积、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更优( 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减少血肿扩大,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作者:沈福玉;黎宏斐;刘佳佳;吴丽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研究述评

    伴随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在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政策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下,养老服务业逐步形成了产业化趋势。产业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养老服务业人才供需已成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关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研究2004年开始陆续出现,截至2015年2月底,共有报纸、学位论文和期刊文献40余篇。通过综述,发现已有研究存在“五多五少”的倾向。

    作者:刘效壮;吴美蓉;朱岱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盐酸罗哌卡因组(TL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静息状态和躯体活动(如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术后1小时、3小时、6小时T组和TL组静息状态、躯体活动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与T组比较,术后1小时、3小时、6小时TL组静息状态、躯体活动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T组(P<0.05)。 TL组术后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T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作者:林培敏;李正芬;刘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的分级预防实践

    目的:总结糖尿病足的分级预防实践经验。方法通过对34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踝臂指数和感觉阈值测定,根据测定结果行风险级别划分,依据风险分级实施分级预防干预措施,并对患者首次筛查和近次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的首次筛查和近次筛查风险结果比较,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糖尿病足的早期筛查,并实施分级预防护理措施,可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雁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巧用呼吸管路固定心电监护仪导联线

    2014年8月我科 RICU 成立,对于呼吸重症,特别是COPD、支气管哮喘等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等极为常见的疾病,心电监护仪的动态监测尤为重要。因为疾病的影响,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烦躁不安,会牵拉、扭曲导线甚至将导线压在皮肤下面,或导线未妥善固定被压在床板下,不但影响心电监护仪的准确性,增加了材料消耗,还会给患者造成皮肤压疮,增加痛苦。自2015年1月,本科采用呼吸管路、布胶带,妥善固定导联线,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俊霞;杨爱春;王经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SWI对脑梗死合并出血性转化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SWI对脑梗死合并出血性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患者采用2012年以来于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MRI以及SWI进行扫描诊断,所有图像分析均由我院2名放射学医师采用盲法进行共同分析,根据患者的各个序列表现,记录出血的数目、形态、分布、信号特点等项目,并对出血面积给予诊断评价。结果68例脑梗死合并出血性转化的SWI、MRI、CT检出率分别为100%,60.29%,69.12%,SWI序列的检出率跟其他方法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2,P<0.05;χ2=11.41,P<0.05)。结论 SWI相对CT、MRI对HT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SWI对于HT的检出率很高,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且SWI对于心脑血管类出血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欣;卢景海;付雪峰;马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肺栓塞( PE)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PE的患者68例,年龄≥60岁者44例(老年组),<60岁者24例(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临床休征、血气指标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①老年组前5位的危险因素依次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冠心病;非老年组前5位的危险因素依次是:DVT、手术史、COPD、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老年组在COPD(54.55%)、脑血管疾病(52.27%)、糖尿病(34.09%)、冠心病(31.82%)、卧床制动(29.55%)方面高于非老年组(25.00%,20.83%,4.17%,8.33%,4.17%),P<0.05。②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其次是胸痛、晕厥、咯血,主要临床体征为心动过速、肺部湿性啰音、下肢水肿。老年组出现呼吸困难(79.55%)、晕厥(34.09%)和肺部湿啰音(52.27%)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54.17%,12.50%,25.00%),P<0.05。③老年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 PaO2)为65.62±9.08mmHg,非老年组为70.10±12.54mmHg,t=3.419,P=0.001。④老年组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为25.00%,非老年组为4.17%,χ2=4.638, P=0.031。结论老年PE患者危险因素复杂,有更多的伴随症状和体征,病情相对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苏晴;柳士勋;胡锴;郑玉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80例乳腺癌患者行CDFI诊断,分析其超声特性及血流特性。结果 CDFI诊断结果显示163例为乳腺癌,准确率为90.56%,误诊率为9.44%。超声图像显示,边界模糊165例(91.67%),形态不规则159例(88.33%),病灶处于外上象限141例(78.33%),不均匀回声154例(85.56%),纵横比>1有82例(45.56%)。直径小于10mm的肿块诊断准确率、大血流速度( PSV)、阻力指数( RI)均低于直径大于30mm肿块(P<0.05)。结论采用CDFI诊断乳腺癌,操作简单,准确率高,为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李学广;郑利会;葛继帮;杨淑利;魏少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DNA甲基化与健康长寿的研究进展

    表观遗传修饰在基因调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抑制疾病发生的相关基因在健康长寿的个体中可能也受到表观遗传修饰,从而参与促进健康长寿的表型。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改变,涉及到老年个体中的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增龄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关于长寿和延缓衰老的作用目前基于基因变异领域得到支持性的证据有限,但近年来DNA甲基化的增龄性变化模式已经得到多个人群证实贯穿于生命全程而存在,其改变受到性别和年龄阶段影响,这将是我们认识生命发生发展的重要科学突破口。但是对于DNA甲基化的发生原因和确切机制还需要未来进一步研究,未来对于认识衰老、延缓衰老,以及个体化“精准”监测衰老进程和干预疗效,将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

    作者:孙亮;杨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硝酸银软膏配合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溃疡期压疮

    目的:将硝酸银软膏和复方桐叶烧伤油(以下简称桐油)联合运用于压疮患者,观察用药后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3例压疮患者,62处压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外科常规消毒后给予局部外敷硝酸银软膏和桐油,每日换药2次;对照组外科常规消毒后给予百多邦换药每日1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23.53%,疗效有差异(P<0.01)。两组患者疮面愈合时间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硝酸银软膏和桐油的联合应用于压疮溃疡能够祛腐生肌,促进肉芽组织增生,促进创面的愈合。

    作者:吴克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体位训练改善老年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目的:分析体位训练改善老年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胰腺甲状腺外科接受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155例,入选对象按接受手术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术前接受了体位训练(取仰卧位,肩下垫软枕,高度20~30cm,2~3次/天,饭后进行,10~15分钟/次,后达到20~40分钟/次,持续1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接受了“老年肿瘤患者健康和QOL调查问卷( QLQ-C30中文版)”中症状子量表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的QLQ-C30中文版问卷各症状子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体位训练可明确改善老年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

    作者:田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骨桥蛋白的增龄性变化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在青年、中年、健康老年人及存在骨质疏松老年人中血清中含量改变,探讨其增龄性变化及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单盲法收集太和医院干部病房健康青年、中年、无骨质疏松组老年人及存在骨质疏松老年人血清标本各20份(各组均以骨密度测定结果作为入组标准),收集所有标本电解质(主要为钙、磷值)、骨密度值,并进行Westernblot法检测其中所有标本中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青中年组电解质中钙、磷值均正常范围,老年组两组中钙、磷值波动较大,有正常范围亦有明显偏低者,与骨密度值无明显相关性。在Westernblot实验中,骨桥蛋白在健康老年组和患病老年组中呈阳性表达,而在青中年组呈阴性,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在老年组和骨质疏松老年组之间的表达亦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老年组较青中年组中骨桥蛋白量明显增高,提示骨桥蛋白存在增龄性变化。骨桥蛋白含量在骨质疏松老年患者中明显增高,提示骨桥蛋白在人体老化后含量增高,并对骨质代谢造成影响,进而存在某种正向反馈机制,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症进展。

    作者:童雪影;唐祖胜;陈敏;潘庆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 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 PH)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2013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AECOPD合并PH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4例,对照组患者64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感染、解痉、祛痰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PGE1),静脉注射,10μg/次,1次/天。对比分析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同时超声检查评价肺动脉收缩压( SPAP)、肺动脉舒张压( DPAP)、平均肺动脉压( MPAP)、右室射血分数( RVEF)。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右室射血分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PAP、DPAP、MPAP显著低于对照组,R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AECOPD合并PH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是治疗AECOPD合并PH的理想药物。

    作者:赵淞;苏苹;何宇梅;付金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压氧辅助治疗足外伤末梢血液循环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足外伤末梢血液循环障碍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足外伤患者,因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做高压氧治疗,压力0.2MPa,疗程1~2个。在高压氧治疗期间,做好患者的教育与指导。患者趾甲、末梢皮肤红润,皮温暖,毛细血管充盈、回流时间试验正常为末梢血液循环正常。患者趾甲、末梢皮肤紫绀,皮温冷,毛细血管充盈、回流时间试验延长或缩短为末梢血液循环障碍。结果57例患者末梢血液循环恢复正常,伤口愈合。3例患者末梢循环改善,但局部皮肤坏死,经外科2期植皮或截趾术后,伤口愈合。结论对于严重足外伤的患者,建议早期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

    作者:丁海燕;陈娟;周慧芳;陈大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血管危险因素及相关基因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与血管性痴呆( VD)的血管危险因素及相关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对比分析104例AD患者,85例VD患者及1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管危险因子和载脂蛋白E( ApoE)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①VD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症发生率高于AD组(P<0.05);AD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VD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LDL、高Hcy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AD组、VD组与对照组ApoE基因型构成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③AD组、VD组与对照组MTHFR基因型构成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Hcy与VD发病关系密切,高血压、糖尿病与AD发病也相关;ApoEε4基因型不仅是AD发生的危险因素,也是VD发生的危险因素;MTHFR的基因多态与AD、VD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庞国防;吕泽平;胡才友;杨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