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沈福玉;黎宏斐;刘佳佳;吴丽玲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体积, 神经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硝普钠接续口服氨氯地平强化降压治疗,两组均治疗1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结果两组间入院时血肿体积、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更优( 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减少血肿扩大,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品管圈管理降低心电监护电极处皮肤的损伤率

    心电监护电极片的使用在临床上给很多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我科将第四期品管圈管理应用于降低老年人心电监护电极处皮肤损伤率工作中,我们通过分析造成皮肤损伤的原因,针对各种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来减少患者皮肤损伤率,保证患者皮肤的完整性。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品管圈在降低老年人心电监护电极处皮肤损伤率的应用中效果显著。

    作者:张海娟;白柳;魏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DNA甲基化与健康长寿的研究进展

    表观遗传修饰在基因调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抑制疾病发生的相关基因在健康长寿的个体中可能也受到表观遗传修饰,从而参与促进健康长寿的表型。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改变,涉及到老年个体中的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增龄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关于长寿和延缓衰老的作用目前基于基因变异领域得到支持性的证据有限,但近年来DNA甲基化的增龄性变化模式已经得到多个人群证实贯穿于生命全程而存在,其改变受到性别和年龄阶段影响,这将是我们认识生命发生发展的重要科学突破口。但是对于DNA甲基化的发生原因和确切机制还需要未来进一步研究,未来对于认识衰老、延缓衰老,以及个体化“精准”监测衰老进程和干预疗效,将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

    作者:孙亮;杨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志愿护理服务对社区高血压病的防控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志愿护理服务在社区高血压病居民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服务辖区社区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高血压病患者120例,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进行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服药情况、生活方式等问卷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014年2月至10月针对问题和不足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志愿服务对高血压病防控效果。结果加强健康教育后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病知识了解程度等均比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变、血压控制、防止并发症等具有明显效果,护理志愿者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志愿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殷晓莺;喻旺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80例乳腺癌患者行CDFI诊断,分析其超声特性及血流特性。结果 CDFI诊断结果显示163例为乳腺癌,准确率为90.56%,误诊率为9.44%。超声图像显示,边界模糊165例(91.67%),形态不规则159例(88.33%),病灶处于外上象限141例(78.33%),不均匀回声154例(85.56%),纵横比>1有82例(45.56%)。直径小于10mm的肿块诊断准确率、大血流速度( PSV)、阻力指数( RI)均低于直径大于30mm肿块(P<0.05)。结论采用CDFI诊断乳腺癌,操作简单,准确率高,为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李学广;郑利会;葛继帮;杨淑利;魏少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同型半胱氨酸在老年肺栓塞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 Hcy)属于含硫氨基酸,多种原因导致其升高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目前多方面研究证实HHcy与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肺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及危险评估的意义等方面做一综述,旨在寻找一种能够早期、敏感、且简便易行的对老年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方法。

    作者:吴越;袁开芬;赵国厚(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生物钟与衰老退行性变关系的研究

    在自然环境下,生物体内的生物钟接受外界光-暗和温度等周期信号,调整自身的时相,与外界环境保持同步。生物钟控制着昼夜节律,使其具有内源性和自我维持运转的特点。通过裸藻野生型和突变株系在生理生化等方面节律的变化,进一步分析起决定性作用的生物钟成分,从而深入剖析生物钟与昼夜节律之间的机制,及生物钟与衰老退行性变关系,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作者:何本进;梁庆华;胡才友;孙亮;朱小泉;原惠萍;杨帆;李星慧;秦娇琴;贾春媛;韩晶;杜建财;张翻弟;杨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肺癌联合治疗方法的重大进展

    在2014年,随着理解涉及肺癌患者的抗靶向药物逃离信号通路的进展,导致了应对抗靶向药物治疗路径的改进。厄洛替尼治疗,新的联合用药疗法,药物基因组驱动的个性化铂类药物化疗,以及应用PET评估,这些方法的潜在价值代表了另一项关键的重大进展。

    作者:鲍文华;杨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例高龄巨细胞动脉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又称颞动脉炎( tenporal arteriti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动脉与大动脉血管炎,1890年 Hutchison 首次描述了本病[1],19世纪30年代Horton进一步阐述了本病并命名为颞动脉炎[2],巨细胞动脉炎多见于老年人。

    作者:郭硕;韩冰;宋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采用自2012年以来于我院诊治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9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填塞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均随访6个月,并对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后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的患者为45例,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疗有效的患者为36例,总有效率为76.60%,两组间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82,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51%,对照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5.53%,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25,P<0.01)。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该方法对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的预后也具有显著效果,其对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宝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风险管理在脑卒中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对预防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作用。方法将60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按医嘱饮食、宣教、保暖、清洁、翻身、拍背、吸痰等护理。风险管理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自理能力、病情等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风险管理护理。结果风险管理组的肺炎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温和外周血白细胞已恢复正常,而对照组的体温和外周血细胞还偏高。结论预防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应充分重视风险因素的预防。

    作者:陈素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PPARγ、NFkB P65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核转录因子-kB p 65(NFkB p65)在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0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小鼠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 DSS)溶液,连续7天,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生理盐水7天。造模成功后处死小鼠,取同水平段结肠组织,以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组小鼠黏膜形态学变化,进行疾病活动指数( DAI)评分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并检测PPARγ和NF-κB p65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 DAI 评分为8.42±1.13分,对照组 DAI 评分为0.47±0.23分,组间差异显著( P<0.01)。PPARγ和NF-κB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对照组可见大量PPARγ阳性细胞,NF-κB阳性细胞较少,模型组PPARγ阳性细胞较少,可见大量NF-κB阳性细胞。模型组小鼠病理分级越严重,PPARγ表达水平越低,NF-κB表达水平越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PPARγ和NFkB P65可能参与UC小鼠炎症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其表达水平有助于判定病情严重性。

    作者:尹剑;董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文对2014年7~12月份在我科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比较2014年7~12月与2015年1~6月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给予护理干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3.31%下降到实施后的5.51%。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实施护理对策干预,可有效保证留置针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的使用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孙洪巧;张燕;孙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的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我院在2013年6月到2015年2月期间收治,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照组患者只进行采用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同时观察组舒张压与收缩压的血压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同伴教育模式应用在老年干部病房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模式在老年干部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名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干部作为同伴教育者共同参与病房管理,比较同伴教育者参与病房管理前、后3个月的病房陪护率、患者满意度、病房总体噪音水平和基础护理评分。结果同伴教育者参与病房管理后3个月的病房陪护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同伴教育者参与前,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参与后3个月内的昼间和夜间的病房总体噪音水平均优于参与前,均有统计学意义;参与后3个月基础护理评分均高于参与前。结论同伴教育模式可有效改进病房管理工作,促进各项病房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病房的陪护管理和控制噪音污染是病房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作者:徐璐;尚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口腔黏膜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对顽固性口腔黏膜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抽选医院收治的140例顽固性口腔黏膜溃疡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患者接受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70例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顽固性口腔黏膜溃疡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疾病的复发,不良反应少,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刘志刚;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肺栓塞( PE)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PE的患者68例,年龄≥60岁者44例(老年组),<60岁者24例(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临床休征、血气指标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①老年组前5位的危险因素依次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冠心病;非老年组前5位的危险因素依次是:DVT、手术史、COPD、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老年组在COPD(54.55%)、脑血管疾病(52.27%)、糖尿病(34.09%)、冠心病(31.82%)、卧床制动(29.55%)方面高于非老年组(25.00%,20.83%,4.17%,8.33%,4.17%),P<0.05。②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其次是胸痛、晕厥、咯血,主要临床体征为心动过速、肺部湿性啰音、下肢水肿。老年组出现呼吸困难(79.55%)、晕厥(34.09%)和肺部湿啰音(52.27%)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54.17%,12.50%,25.00%),P<0.05。③老年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 PaO2)为65.62±9.08mmHg,非老年组为70.10±12.54mmHg,t=3.419,P=0.001。④老年组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为25.00%,非老年组为4.17%,χ2=4.638, P=0.031。结论老年PE患者危险因素复杂,有更多的伴随症状和体征,病情相对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苏晴;柳士勋;胡锴;郑玉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慢阻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高同型半胱氨酸( HHcy)血症和多种临床疾病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高Hcy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高Hcy血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发生和发展亦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Hcy血症,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本文就近几年Hcy与COPD的关系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杨雪娇(综述);赵国厚;袁开芬(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硝酸银软膏配合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溃疡期压疮

    目的:将硝酸银软膏和复方桐叶烧伤油(以下简称桐油)联合运用于压疮患者,观察用药后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3例压疮患者,62处压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外科常规消毒后给予局部外敷硝酸银软膏和桐油,每日换药2次;对照组外科常规消毒后给予百多邦换药每日1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23.53%,疗效有差异(P<0.01)。两组患者疮面愈合时间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硝酸银软膏和桐油的联合应用于压疮溃疡能够祛腐生肌,促进肉芽组织增生,促进创面的愈合。

    作者:吴克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压氧辅助治疗足外伤末梢血液循环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足外伤末梢血液循环障碍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足外伤患者,因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做高压氧治疗,压力0.2MPa,疗程1~2个。在高压氧治疗期间,做好患者的教育与指导。患者趾甲、末梢皮肤红润,皮温暖,毛细血管充盈、回流时间试验正常为末梢血液循环正常。患者趾甲、末梢皮肤紫绀,皮温冷,毛细血管充盈、回流时间试验延长或缩短为末梢血液循环障碍。结果57例患者末梢血液循环恢复正常,伤口愈合。3例患者末梢循环改善,但局部皮肤坏死,经外科2期植皮或截趾术后,伤口愈合。结论对于严重足外伤的患者,建议早期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

    作者:丁海燕;陈娟;周慧芳;陈大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研究

    肺动脉高压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其中低氧相关性和慢性血栓栓塞是重要的两个原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故早期往往被漏诊,严重影响疾病的及时治疗和预后。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参与临床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国内外对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很受关注,COPD所致肺动脉高压也毫无例外的与Hcy有密切相关性。深入认识肺动脉高压与Hcy相关性研究,有助于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预防,对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佳丽;赵国厚;袁开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