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型半胱氨酸在老年肺栓塞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吴越;袁开芬;赵国厚(审校)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老年肺血栓栓塞症, 诊断
摘要:同型半胱氨酸( Hcy)属于含硫氨基酸,多种原因导致其升高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目前多方面研究证实HHcy与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肺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及危险评估的意义等方面做一综述,旨在寻找一种能够早期、敏感、且简便易行的对老年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方法。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志愿护理服务对社区高血压病的防控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志愿护理服务在社区高血压病居民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服务辖区社区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高血压病患者120例,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进行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服药情况、生活方式等问卷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014年2月至10月针对问题和不足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志愿服务对高血压病防控效果。结果加强健康教育后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病知识了解程度等均比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变、血压控制、防止并发症等具有明显效果,护理志愿者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志愿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殷晓莺;喻旺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快速康复理念在老年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老年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取40例老年肠道肿瘤患者,其中20例( A组)在术后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另20例( B组)进行传统护理,将两组的恢复排气时间的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天数、72小时内下床活动例数进行比照,观察术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从两组结果可以明显看出A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比B组效果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快速康复理念在老年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提前了,并发症也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也缩短了,快速康复理念明显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刘小丰;黎清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 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 PH)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2013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AECOPD合并PH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4例,对照组患者64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感染、解痉、祛痰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PGE1),静脉注射,10μg/次,1次/天。对比分析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同时超声检查评价肺动脉收缩压( SPAP)、肺动脉舒张压( DPAP)、平均肺动脉压( MPAP)、右室射血分数( RVEF)。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右室射血分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PAP、DPAP、MPAP显著低于对照组,R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AECOPD合并PH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是治疗AECOPD合并PH的理想药物。

    作者:赵淞;苏苹;何宇梅;付金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文对2014年7~12月份在我科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比较2014年7~12月与2015年1~6月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给予护理干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3.31%下降到实施后的5.51%。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实施护理对策干预,可有效保证留置针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的使用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孙洪巧;张燕;孙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SWI对脑梗死合并出血性转化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SWI对脑梗死合并出血性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患者采用2012年以来于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MRI以及SWI进行扫描诊断,所有图像分析均由我院2名放射学医师采用盲法进行共同分析,根据患者的各个序列表现,记录出血的数目、形态、分布、信号特点等项目,并对出血面积给予诊断评价。结果68例脑梗死合并出血性转化的SWI、MRI、CT检出率分别为100%,60.29%,69.12%,SWI序列的检出率跟其他方法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2,P<0.05;χ2=11.41,P<0.05)。结论 SWI相对CT、MRI对HT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SWI对于HT的检出率很高,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且SWI对于心脑血管类出血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欣;卢景海;付雪峰;马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慢阻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高同型半胱氨酸( HHcy)血症和多种临床疾病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高Hcy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高Hcy血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发生和发展亦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Hcy血症,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本文就近几年Hcy与COPD的关系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杨雪娇(综述);赵国厚;袁开芬(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座谈会模式在跌倒事件分析中的应用与研究

    老年人跌倒是年龄增长、机体功能退化、神经感官功能减弱、多种慢性疾病[1]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华中地区一家大型三甲医院,针对老年人跌倒,我们制定了三级分层管理模式、不良事件反馈及上报系统、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分析、等级危险护理模式、老年人跌倒警示单、跌倒警示标识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及制度,但仍有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护理事件不仅对患者自身造成了机体功能的进一步伤害,同时对护士身心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如何深究完善的制度及护理措施下这种特殊事件的发生,同时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改进,这成了我们护理工作持续改进的重点。我们科运用座谈会模式[2]对1例老年人跌倒事件进行了分析,取得有效的成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刘云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健康体检人群骨质疏松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7316例健康体检人群骨质疏松情况。对象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健康体检中心测骨密度的健康体检人群7316例。分为青年组:30~45岁,中年组:45~60岁,老年组:60岁以上。方法采用美国迈尔思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的骨密度检测系统,应用数字式放射吸收测量法( RA)来估计非惯用手第二、第三、第四手指中节指骨的相对骨矿物质密度(BMD),计算出T值和Z值。技术参数一致性误差标准示值≤±0.05。结果①男性4010(54.8%)例,其中骨量正常、骨量低下和骨质疏松分别占67.2%,24.1%,8.7%,女性3316(45.2%)例,其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分别占65.2%,17.6%,17.2%。骨质异常在男女间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女性骨质疏松比例明显高于男性。②青年838(11.4%)例,中年5676(77.6%)例,老年802(11.0%)例。青年人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分别占71.6%,23.3%,5.1%,中年人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分别占71.0%,19.8%,9.2%,老年人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分别占27.3%,28.3%,44.4%,不同年龄段人群中骨质异常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年龄越大,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③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明显增加趋势,而且女性增加幅度明显大于男性,骨质疏松在女性老年组的比例是其在男性组的2.7倍。结论不同年龄段人群都有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年龄越大,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男性。

    作者:李玲;刘超;郑海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PPARγ、NFkB P65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核转录因子-kB p 65(NFkB p65)在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0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小鼠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 DSS)溶液,连续7天,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生理盐水7天。造模成功后处死小鼠,取同水平段结肠组织,以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组小鼠黏膜形态学变化,进行疾病活动指数( DAI)评分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并检测PPARγ和NF-κB p65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 DAI 评分为8.42±1.13分,对照组 DAI 评分为0.47±0.23分,组间差异显著( P<0.01)。PPARγ和NF-κB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对照组可见大量PPARγ阳性细胞,NF-κB阳性细胞较少,模型组PPARγ阳性细胞较少,可见大量NF-κB阳性细胞。模型组小鼠病理分级越严重,PPARγ表达水平越低,NF-κB表达水平越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PPARγ和NFkB P65可能参与UC小鼠炎症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其表达水平有助于判定病情严重性。

    作者:尹剑;董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的分级预防实践

    目的:总结糖尿病足的分级预防实践经验。方法通过对34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踝臂指数和感觉阈值测定,根据测定结果行风险级别划分,依据风险分级实施分级预防干预措施,并对患者首次筛查和近次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的首次筛查和近次筛查风险结果比较,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糖尿病足的早期筛查,并实施分级预防护理措施,可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雁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心衰的护理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1]。国外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着眼于连续的、系统的社区服务,护士已经成为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的核心[2]。因此我们要做好护理工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2011年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5例,均符合2007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标准[3],通过积极地治疗和悉心地护理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大血管等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鉴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均存在除血压升高之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且血压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放大了其对总体预后的影响,故高血压的预后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还与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并存有关。新近也有很多研究表明各种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预后产生影响,本文就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及综述。

    作者:金泽宇(综述);李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腰俞穴穴位滴注结合电针治疗糖尿病患者腰椎管狭窄症

    目的:探讨用腰俞穴穴位滴注结合经穴电针治疗糖尿病患者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穴位滴注组30例行腰俞穴穴位滴注结合经穴电针治疗,经穴电针组30例单纯行经穴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穴位滴注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经穴电针组的70%。结论腰俞穴穴位滴注结合经穴电针治疗糖尿病患者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

    作者:赵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的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我院在2013年6月到2015年2月期间收治,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照组患者只进行采用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同时观察组舒张压与收缩压的血压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讨论MRI在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MRI影像诊断法于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0例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对其行MRI影像法进行诊断。其中良性组58例患者伴110个病变椎节,恶性组32例患者伴52个病变椎节。将两组患者MRI检查结果及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良性组检查结果中93.2%产生椎体楔形变,72.6%产生椎体后缘角,同时82.8%患者DW1信号较低,65.35%患者表现T1WI低信号,且ADC值增大,外伤性压缩骨折累及椎间隙占85.3%,累及椎间盘者占91.4%。恶性组患者中有81.5%椎体呈倒楔形,71.3%产生椎体后缘膨隆,74.2%患者椎弓根被破坏,58.2%患者椎旁软组织出现肿块,91.5%患者DW1呈高信号,且ADC值均降低。结论在应用MRI对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进行诊断时,会表现出多种特征性影像,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有极大帮助。

    作者:杨国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应用型老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本文就目前我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以“教材为中心”灌压式培养现行模式进行探讨,通过改革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培养体系,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以“用”为主,融“教、学、用”为一体逐步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老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今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黄东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同伴教育模式应用在老年干部病房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模式在老年干部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名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干部作为同伴教育者共同参与病房管理,比较同伴教育者参与病房管理前、后3个月的病房陪护率、患者满意度、病房总体噪音水平和基础护理评分。结果同伴教育者参与病房管理后3个月的病房陪护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同伴教育者参与前,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参与后3个月内的昼间和夜间的病房总体噪音水平均优于参与前,均有统计学意义;参与后3个月基础护理评分均高于参与前。结论同伴教育模式可有效改进病房管理工作,促进各项病房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病房的陪护管理和控制噪音污染是病房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作者:徐璐;尚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肺癌联合治疗方法的重大进展

    在2014年,随着理解涉及肺癌患者的抗靶向药物逃离信号通路的进展,导致了应对抗靶向药物治疗路径的改进。厄洛替尼治疗,新的联合用药疗法,药物基因组驱动的个性化铂类药物化疗,以及应用PET评估,这些方法的潜在价值代表了另一项关键的重大进展。

    作者:鲍文华;杨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研究

    肺动脉高压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其中低氧相关性和慢性血栓栓塞是重要的两个原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故早期往往被漏诊,严重影响疾病的及时治疗和预后。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参与临床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国内外对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很受关注,COPD所致肺动脉高压也毫无例外的与Hcy有密切相关性。深入认识肺动脉高压与Hcy相关性研究,有助于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预防,对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佳丽;赵国厚;袁开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例高龄巨细胞动脉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又称颞动脉炎( tenporal arteriti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动脉与大动脉血管炎,1890年 Hutchison 首次描述了本病[1],19世纪30年代Horton进一步阐述了本病并命名为颞动脉炎[2],巨细胞动脉炎多见于老年人。

    作者:郭硕;韩冰;宋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