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枝
目的:探讨自制漱口液防治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黏膜溃疡的效果。方法将80例白血病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自制漱口液漱口防治口腔黏膜溃疡,对照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防治口腔黏膜溃疡。比较两组口腔黏膜溃疡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口腔黏膜溃疡分级为0级发生率明显升高、口腔黏膜溃疡分级为Ⅰ~Ⅳ级发生率则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自制漱口液可有效防治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黏膜溃疡。
作者:徐文琴;杨莉丽;朱乐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研究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2012年以来于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并采用同期与我院的体检者6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均于次日的清晨进行空腹静脉采血,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于当日清晨进行空腹静脉采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的Hcy值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的Hcy值要高于对照组(t=26.637,P=0.005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Hcy值均高于正常Hcy的标准值,而观察组健康体检者的Hcy值均为正常Hcy值。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跟脑梗死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脑梗死患者相对正常人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要高,对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崔广辉;姚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体位训练改善老年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胰腺甲状腺外科接受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155例,入选对象按接受手术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术前接受了体位训练(取仰卧位,肩下垫软枕,高度20~30cm,2~3次/天,饭后进行,10~15分钟/次,后达到20~40分钟/次,持续1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接受了“老年肿瘤患者健康和QOL调查问卷( QLQ-C30中文版)”中症状子量表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的QLQ-C30中文版问卷各症状子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体位训练可明确改善老年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
作者:田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腰俞穴穴位滴注结合经穴电针治疗糖尿病患者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穴位滴注组30例行腰俞穴穴位滴注结合经穴电针治疗,经穴电针组30例单纯行经穴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穴位滴注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经穴电针组的70%。结论腰俞穴穴位滴注结合经穴电针治疗糖尿病患者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
作者:赵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行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下肢骨关节手术患者在手术围术期的凝血功能和凝血状态,以评价腰硬联合麻醉在围术期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年龄分布在62~71岁的需行下肢骨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CSEA组在术前行腰硬联合麻醉,GA组在术前行全身麻醉。于麻醉前1小时( T0)、麻醉后4小时( T1)和手术后36小时(T2)采集患者静脉血,对其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 TT)检查,以分析其凝血功能。结果 CSEA组中,APTT值在T1和T2时间点均较T0时间点有延长,同时Fbg值降低。由此说明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骨关节手术围术期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
作者:李晓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盐酸罗哌卡因组(TL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静息状态和躯体活动(如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术后1小时、3小时、6小时T组和TL组静息状态、躯体活动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与T组比较,术后1小时、3小时、6小时TL组静息状态、躯体活动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T组(P<0.05)。 TL组术后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T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作者:林培敏;李正芬;刘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的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我院在2013年6月到2015年2月期间收治,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照组患者只进行采用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同时观察组舒张压与收缩压的血压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文对2014年7~12月份在我科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比较2014年7~12月与2015年1~6月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给予护理干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3.31%下降到实施后的5.51%。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实施护理对策干预,可有效保证留置针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的使用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孙洪巧;张燕;孙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估局部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6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局部阻滞麻醉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疼痛情况、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8±11.7分钟,术中发生中重度疼痛( VAS级评分≥4)6例,平均下床活动时间3.8±1.2小时,术后发生切口浆液肿8例,阴囊积液2例,尿潴留1例,无切口感染发生,平均住院时间5.5±2.9天,术后随访6月~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局部阻滞麻醉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安全、高效的,但应注意加强术中监护管理。
作者:袁喜红;王俊;李坚;周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近的研究发现了端粒介导衰老的一些新机制“不同的通路…交叉和汇合到线粒体的模型”,即:端粒缩短和相关的DNA损伤反应,会促使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发生,减少氧化损伤的防御,并破坏ATP的产能过程。这可以解释干细胞、祖细胞和有丝分裂后组织的能量生成,普遍下降的现象。
作者:陈福军;杨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6月我院收治的56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组给予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全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完全切除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郑家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表观遗传修饰在基因调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抑制疾病发生的相关基因在健康长寿的个体中可能也受到表观遗传修饰,从而参与促进健康长寿的表型。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改变,涉及到老年个体中的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增龄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关于长寿和延缓衰老的作用目前基于基因变异领域得到支持性的证据有限,但近年来DNA甲基化的增龄性变化模式已经得到多个人群证实贯穿于生命全程而存在,其改变受到性别和年龄阶段影响,这将是我们认识生命发生发展的重要科学突破口。但是对于DNA甲基化的发生原因和确切机制还需要未来进一步研究,未来对于认识衰老、延缓衰老,以及个体化“精准”监测衰老进程和干预疗效,将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
作者:孙亮;杨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分别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和第4位[1]。鉴于其早期症状的隐蔽性和非特异性,临床上得不到早期诊治。而早期食管癌与中、晚期食管癌的预后有着很大的差别。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是目前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2]。
作者:张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腹部超声( TUS)、超声内镜( EUS)以及核磁共振( MRCP)三种造影方式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120例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别应用腹部超声、超声内镜及核磁共振方式进行确诊,同时对三种方式的特异性、敏感性、阴/阳性预测值及其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磁共振造影法和超声内镜法与腹部超声法相比,在特异性、敏感性及阴/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准确性项目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在隐形预测值、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三点上统计学意义更为明显(P<0.01)。在诊断准确性与敏感性上,超声内镜明显优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诊断胆总管结石这一作用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超声内镜两种方法明显优于腹部超声,而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超声内镜之间的比较中,超声内镜在造影方面更加优异,对胆道下段出现的微小结石的诊断更为精确。
作者:唐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急诊就诊时生活事件( LE )应激现况。方法连续选择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至8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观察组)59例,对他们进行了LE应激现况评估,工具使用杨德森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 LES)”,并与63例同期参加我院门诊体检结论健康的同龄老人(对照组,65例)相同工具调查结果比较。结果观察组LES中的各项LE频度及强度应激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急诊就诊前常常遭遇频度及强度均较高的LE应激。
作者:李俊媛;崔雁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7316例健康体检人群骨质疏松情况。对象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健康体检中心测骨密度的健康体检人群7316例。分为青年组:30~45岁,中年组:45~60岁,老年组:60岁以上。方法采用美国迈尔思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的骨密度检测系统,应用数字式放射吸收测量法( RA)来估计非惯用手第二、第三、第四手指中节指骨的相对骨矿物质密度(BMD),计算出T值和Z值。技术参数一致性误差标准示值≤±0.05。结果①男性4010(54.8%)例,其中骨量正常、骨量低下和骨质疏松分别占67.2%,24.1%,8.7%,女性3316(45.2%)例,其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分别占65.2%,17.6%,17.2%。骨质异常在男女间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女性骨质疏松比例明显高于男性。②青年838(11.4%)例,中年5676(77.6%)例,老年802(11.0%)例。青年人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分别占71.6%,23.3%,5.1%,中年人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分别占71.0%,19.8%,9.2%,老年人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分别占27.3%,28.3%,44.4%,不同年龄段人群中骨质异常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年龄越大,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③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明显增加趋势,而且女性增加幅度明显大于男性,骨质疏松在女性老年组的比例是其在男性组的2.7倍。结论不同年龄段人群都有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年龄越大,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男性。
作者:李玲;刘超;郑海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高同型半胱氨酸( HHcy)血症和多种临床疾病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高Hcy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高Hcy血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发生和发展亦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Hcy血症,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本文就近几年Hcy与COPD的关系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杨雪娇(综述);赵国厚;袁开芬(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本文就目前我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以“教材为中心”灌压式培养现行模式进行探讨,通过改革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培养体系,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以“用”为主,融“教、学、用”为一体逐步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老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今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黄东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 NT-proBNP)检测在老年急性呼吸困难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及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各35例,入院后立即检测患者血浆NT-proBNP,30分钟出结果,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时再次抽血化验NT-proBNP。结果治疗前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呼吸困难缓解、心功能改善,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治疗后NT-proBN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对老年急性呼吸困难快速、准确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心力衰竭的治疗评估、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左楠楠;王翀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聋伴耳鸣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性聋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9例患者,其中耳鸣51例;对照组69例患者,其中耳鸣46例。两组均口服耳聋左慈丸,耳后注射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声频共振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即精神心理护理疗法。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0天患者心理状态、听力变化及耳鸣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0天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状态和耳鸣症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聋伴耳鸣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有较好作用。
作者:杜娟;熊琦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