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造影方式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优缺点对比

唐莉

关键词:超声内镜, 胆总管结石,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腹部超声
摘要:目的:比较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腹部超声( TUS)、超声内镜( EUS)以及核磁共振( MRCP)三种造影方式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120例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别应用腹部超声、超声内镜及核磁共振方式进行确诊,同时对三种方式的特异性、敏感性、阴/阳性预测值及其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磁共振造影法和超声内镜法与腹部超声法相比,在特异性、敏感性及阴/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准确性项目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在隐形预测值、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三点上统计学意义更为明显(P<0.01)。在诊断准确性与敏感性上,超声内镜明显优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诊断胆总管结石这一作用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超声内镜两种方法明显优于腹部超声,而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超声内镜之间的比较中,超声内镜在造影方面更加优异,对胆道下段出现的微小结石的诊断更为精确。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晚期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贴镇痛的循证护理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学的方法探讨芬太尼贴皮在老年晚期癌性疼痛患者中的护理规范,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减轻其经济负担。方法运用循证护理学方法得出证据并形成建议,制定芬太尼贴皮标准、用药规范、护理规范,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选取在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住院期间的符合要求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从患者疼痛的控制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用于止痛药物的经济耗费三方面,来对护士经行芬太尼贴皮规范操作的掌握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措施实施后芬太尼贴剂的疼痛控制率上升,不良反应率明显下降,用于止痛药物的医疗费用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循证实践规范护理操作,可以保证药物疗效,促进医疗安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叶珍妮;翁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况研究进展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在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预计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达到90%[1]。在农村空巢现象尤为明显,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占空巢老人的25%左右[2]。因此,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我国老龄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查阅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调查的相关文献,旨在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讨论MRI在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MRI影像诊断法于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0例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对其行MRI影像法进行诊断。其中良性组58例患者伴110个病变椎节,恶性组32例患者伴52个病变椎节。将两组患者MRI检查结果及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良性组检查结果中93.2%产生椎体楔形变,72.6%产生椎体后缘角,同时82.8%患者DW1信号较低,65.35%患者表现T1WI低信号,且ADC值增大,外伤性压缩骨折累及椎间隙占85.3%,累及椎间盘者占91.4%。恶性组患者中有81.5%椎体呈倒楔形,71.3%产生椎体后缘膨隆,74.2%患者椎弓根被破坏,58.2%患者椎旁软组织出现肿块,91.5%患者DW1呈高信号,且ADC值均降低。结论在应用MRI对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进行诊断时,会表现出多种特征性影像,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有极大帮助。

    作者:杨国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6月我院收治的56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组给予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全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完全切除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郑家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志愿护理服务对社区高血压病的防控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志愿护理服务在社区高血压病居民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服务辖区社区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高血压病患者120例,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进行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服药情况、生活方式等问卷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014年2月至10月针对问题和不足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志愿服务对高血压病防控效果。结果加强健康教育后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病知识了解程度等均比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变、血压控制、防止并发症等具有明显效果,护理志愿者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志愿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殷晓莺;喻旺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DNA甲基化与健康长寿的研究进展

    表观遗传修饰在基因调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抑制疾病发生的相关基因在健康长寿的个体中可能也受到表观遗传修饰,从而参与促进健康长寿的表型。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改变,涉及到老年个体中的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增龄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关于长寿和延缓衰老的作用目前基于基因变异领域得到支持性的证据有限,但近年来DNA甲基化的增龄性变化模式已经得到多个人群证实贯穿于生命全程而存在,其改变受到性别和年龄阶段影响,这将是我们认识生命发生发展的重要科学突破口。但是对于DNA甲基化的发生原因和确切机制还需要未来进一步研究,未来对于认识衰老、延缓衰老,以及个体化“精准”监测衰老进程和干预疗效,将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

    作者:孙亮;杨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应用型老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本文就目前我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以“教材为中心”灌压式培养现行模式进行探讨,通过改革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培养体系,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以“用”为主,融“教、学、用”为一体逐步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老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今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黄东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同型半胱氨酸在老年肺栓塞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 Hcy)属于含硫氨基酸,多种原因导致其升高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目前多方面研究证实HHcy与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肺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及危险评估的意义等方面做一综述,旨在寻找一种能够早期、敏感、且简便易行的对老年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方法。

    作者:吴越;袁开芬;赵国厚(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硝普钠接续口服氨氯地平强化降压治疗,两组均治疗1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结果两组间入院时血肿体积、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更优( 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减少血肿扩大,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作者:沈福玉;黎宏斐;刘佳佳;吴丽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研究述评

    伴随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在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政策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下,养老服务业逐步形成了产业化趋势。产业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养老服务业人才供需已成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关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研究2004年开始陆续出现,截至2015年2月底,共有报纸、学位论文和期刊文献40余篇。通过综述,发现已有研究存在“五多五少”的倾向。

    作者:刘效壮;吴美蓉;朱岱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例高龄巨细胞动脉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又称颞动脉炎( tenporal arteriti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动脉与大动脉血管炎,1890年 Hutchison 首次描述了本病[1],19世纪30年代Horton进一步阐述了本病并命名为颞动脉炎[2],巨细胞动脉炎多见于老年人。

    作者:郭硕;韩冰;宋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大血管等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鉴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均存在除血压升高之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且血压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放大了其对总体预后的影响,故高血压的预后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还与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并存有关。新近也有很多研究表明各种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预后产生影响,本文就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及综述。

    作者:金泽宇(综述);李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座谈会模式在跌倒事件分析中的应用与研究

    老年人跌倒是年龄增长、机体功能退化、神经感官功能减弱、多种慢性疾病[1]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华中地区一家大型三甲医院,针对老年人跌倒,我们制定了三级分层管理模式、不良事件反馈及上报系统、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分析、等级危险护理模式、老年人跌倒警示单、跌倒警示标识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及制度,但仍有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护理事件不仅对患者自身造成了机体功能的进一步伤害,同时对护士身心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如何深究完善的制度及护理措施下这种特殊事件的发生,同时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改进,这成了我们护理工作持续改进的重点。我们科运用座谈会模式[2]对1例老年人跌倒事件进行了分析,取得有效的成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刘云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术晨口服降压药控制术中术后血压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术晨口服降压药控制术中术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我科伴有高血压的老年手术患者10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54例,指导患者术晨6点以一小口水吞服降压药;对照组52例,术晨未服用长期服用的降压药。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血压控制良好,对照组术后血压波动较大,试验组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术晨口服降压药能有效预防术中及术后血压升高。

    作者:马丽;翁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昼夜节律与衰老的研究

    多数生物是以24小时或近似24小时为周期而显示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控制着觉醒与睡眠的更替,即使在全天照明或黑暗的环境条件下也照常运行。尽管在无光照条件下,昼夜节律也能自由运行,但光照对于该节律的设置调整则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温度改变、人工光照或人工黑暗条件,监测生物的生理、生化等活动是否会随昼夜节律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本文主要就纤细裸藻在温度或光照等条件的改变下,其细胞分裂周期、酶活性、芳香族氨基酸代谢等生理生化活性变化进行了综述。

    作者:何本进;梁庆华;胡才友;孙亮;朱小泉;原惠萍;杨帆;李星慧;秦娇琴;贾春媛;韩晶;杜建财;张翻弟;杨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聋伴耳鸣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聋伴耳鸣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性聋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9例患者,其中耳鸣51例;对照组69例患者,其中耳鸣46例。两组均口服耳聋左慈丸,耳后注射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声频共振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即精神心理护理疗法。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0天患者心理状态、听力变化及耳鸣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0天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状态和耳鸣症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聋伴耳鸣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有较好作用。

    作者:杜娟;熊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三种造影方式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优缺点对比

    目的:比较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腹部超声( TUS)、超声内镜( EUS)以及核磁共振( MRCP)三种造影方式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120例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别应用腹部超声、超声内镜及核磁共振方式进行确诊,同时对三种方式的特异性、敏感性、阴/阳性预测值及其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磁共振造影法和超声内镜法与腹部超声法相比,在特异性、敏感性及阴/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准确性项目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在隐形预测值、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三点上统计学意义更为明显(P<0.01)。在诊断准确性与敏感性上,超声内镜明显优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诊断胆总管结石这一作用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超声内镜两种方法明显优于腹部超声,而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超声内镜之间的比较中,超声内镜在造影方面更加优异,对胆道下段出现的微小结石的诊断更为精确。

    作者:唐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盐酸罗哌卡因组(TL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静息状态和躯体活动(如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术后1小时、3小时、6小时T组和TL组静息状态、躯体活动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与T组比较,术后1小时、3小时、6小时TL组静息状态、躯体活动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T组(P<0.05)。 TL组术后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T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作者:林培敏;李正芬;刘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肺栓塞( PE)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PE的患者68例,年龄≥60岁者44例(老年组),<60岁者24例(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临床休征、血气指标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①老年组前5位的危险因素依次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冠心病;非老年组前5位的危险因素依次是:DVT、手术史、COPD、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老年组在COPD(54.55%)、脑血管疾病(52.27%)、糖尿病(34.09%)、冠心病(31.82%)、卧床制动(29.55%)方面高于非老年组(25.00%,20.83%,4.17%,8.33%,4.17%),P<0.05。②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其次是胸痛、晕厥、咯血,主要临床体征为心动过速、肺部湿性啰音、下肢水肿。老年组出现呼吸困难(79.55%)、晕厥(34.09%)和肺部湿啰音(52.27%)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54.17%,12.50%,25.00%),P<0.05。③老年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 PaO2)为65.62±9.08mmHg,非老年组为70.10±12.54mmHg,t=3.419,P=0.001。④老年组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为25.00%,非老年组为4.17%,χ2=4.638, P=0.031。结论老年PE患者危险因素复杂,有更多的伴随症状和体征,病情相对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苏晴;柳士勋;胡锴;郑玉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急诊就诊时生活事件应激现况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急诊就诊时生活事件( LE )应激现况。方法连续选择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至8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观察组)59例,对他们进行了LE应激现况评估,工具使用杨德森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 LES)”,并与63例同期参加我院门诊体检结论健康的同龄老人(对照组,65例)相同工具调查结果比较。结果观察组LES中的各项LE频度及强度应激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急诊就诊前常常遭遇频度及强度均较高的LE应激。

    作者:李俊媛;崔雁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