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aqMan-PCR技术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张金福;李传友;陈效友;张健源;田苗;张旭霞;赵兵;王淑霞;高微微;马玙

关键词:分支杆菌, 结核, 胸腔积液, 脑脊液, 聚合酶链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TaqMan-聚合酶链反应(TaqMan-PCR)技术在结核病快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痰和外周血、1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以及6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和外周血应用TaqMan-PCR检测结核分支杆菌DNA,痰、胸腔积液和脑脊液进行抗酸染色涂片检查,另外,痰标本还进行了BACTEC和改良罗氏培养;同期以52例肺癌患者的痰和外周血、5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腔积液以及33例健康人的外周血作为对照进行TaqMan-PCR检测.结果 15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痰和外周血、1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以及6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和外周血TaqMan-PCR的阳性率分别为49.0%和51.6%、45.4%和38.5%以及50.8%和42.6%,痰、胸腔积液和脑脊液TaqMan-PC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抗酸染色涂片以及BACTEC和罗氏培养(P<0.05).TaqMan-PCR检测痰、胸腔积液和外周血的特异性分别为96.2%、98%和96.5%.结论 TaqMan-PC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中国防痨杂志相关文献
  • 66例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非结核分支杆菌(NTM)肺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998-2002年4年间广州地区4129例分支杆菌培养阳性的病例中,经菌型鉴定而确诊为NTM肺病的资料完整的66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66例NTM肺病中,快速生长型感染的有40例,其中脓肿分支杆菌29例,龟分支杆菌7例,耻垢分支杆菌3例和偶然分支杆菌1例;慢速生长型感染的有26例,其中鸟分支杆菌18例,胞内分支杆菌6例,蟾分支杆菌和海分枝杆菌各1例.分枝杆菌混合感染的有10例;新发现病例16例,病程在1~10年的有31例,11~25年11例,30年以上的有8例;主要症状依次为咳嗽、咳白粘痰、咯血和发热;X线胸片示两侧受累者达69.7%,右侧21.2%,左侧仅有4.5%,无病灶者占4.5%;出现胸腔积液的有7例;NTM对抗结核药物呈现高度的原始耐受性,但对喹诺酮类、大环内脂类和氨基糖甙类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 NTM肺病的临床特征无特异性,病程长,常规的抗结核治疗效果差.

    作者:吴龙章;蔡杏珊;关玉华;汪福康;张院良;冯宝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日照市1992-2001年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效果及评价分析

    目的评价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取得的成效.方法根据1992-2001年项目结核病人登记本及季报表、卫统-14报表,分析病人发现及治疗效果.结果项目提高了病人发现率,新发涂阳登记率由9.70/10万提高到了13.87/10万;初复治比值逐年增高,复治病例2001年比1993年降低了82.04%;显著提高了规则治疗率(100%)和总治愈率(97.89%),其中新发涂阳病人治愈率达97.43%.结论日照市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施结核病控制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允面;卢纪绪;张永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北京市结核病发病趋势研究

    目的分析北京市涂阳肺结核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方法通过比较分析1980-2002年期间北京市人群的涂阳肺结核发病率和结核感染率变化特征、DOTS实施情况以及三者间的关联性,总结涂阳发病率变化趋势的内在原因.结果 1980-2002年间北京地区人群涂阳肺结核发病率显著下降;低年龄组(30岁以下)发病率的明显下降是引起这种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低年龄组涂阳肺结核发病率的明显下降与结核感染率的显著降低密切相关;DOTS策略通过控制结核传染源,显著降低了低年龄组结核感染率和发病率,但对已感染者发病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北京市的涂阳肺结核发病率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下降.

    作者:张立兴;屠德华;安燕生;贺晓新;赵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连市结核病控制对策与结核病耐药趋势

    目的评价1993-2000年大连市结核病防治效果及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率趋势.方法对疫情统计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对4种药物进行耐药测定.结果 1993-2000年DOTS坚持率分别为7.0%、27.0%、41.4%、35.1%、68.4%、73.8%、77.6%、89.6%.涂阳治愈率分别为54.0%、67.1%、73.2%、84.3%、91.0%、93.5%、94.0%、92.7%.初始耐药率由1993-1994的34.6%下降至1999-2000年的18.2%,获得性耐药率由1993-1994年的52.1%下降至1999-2000年的35.7%.结论大连市初始及获得性耐药率均呈下降趋势.归口管理和实行DOTS策略是耐药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作者:杨晓明;路希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卡提素辅助治疗复治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为了对卡提素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有效性、安全性做出评价,我们于1997年1月-2001年6月间对在本所治疗的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有明;付德胜;张爱平;罗好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归口管理对缩短新发涂阳肺结核诊断延迟的影响

    目的了解实施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对涂阳肺结核病人诊断延迟的影响.方法调查1993和2001年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检查和病人的卡片、病志等有关资料,分析归口管理前后诊断延迟情况.结果归口转诊率由48.5%,提高到89.0%,归口到位率由29.0%提高到72.4%,确诊延迟率由29.4%降到10.6%,平均延迟天数由22.2 d降到7.7 d,就诊延迟率分别为63.4%、68.8%和平均延迟天数分别为48.9 d、50.3 d,延迟病人时间分布中20周有一个高峰.结论归口管理对缩短确诊延迟有明显影响,对就诊延迟无影响,加大结防宣传力度,提高群体对结防意识是缩短就诊延迟的关键.

    作者:吴红梅;金德福;孟今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在结核活动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活动性结核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3月至6月住院诊断为活动性结核病人120例(分为合并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痰结核菌阳性组与痰结核菌阴性组),非活动性结核病人40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组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1)合并感染组CRP值及红细胞沉降率值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1).(2)活动结核组CR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红细胞沉降率值无显著差异(P>0.05). (3)非感染组及痰菌阴性组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而两者红细胞沉降率值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4)痰结核菌阳性组CRP值及红细胞沉降率值均稍高于痰结核菌阴性组,两者均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升高对诊断结核病活动性有参考意义且优于红细胞沉降率检测.

    作者:曾林海;许家琏;陈守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TaqMan-PCR技术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TaqMan-聚合酶链反应(TaqMan-PCR)技术在结核病快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痰和外周血、1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以及6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和外周血应用TaqMan-PCR检测结核分支杆菌DNA,痰、胸腔积液和脑脊液进行抗酸染色涂片检查,另外,痰标本还进行了BACTEC和改良罗氏培养;同期以52例肺癌患者的痰和外周血、5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腔积液以及33例健康人的外周血作为对照进行TaqMan-PCR检测.结果 15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痰和外周血、1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以及6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和外周血TaqMan-PCR的阳性率分别为49.0%和51.6%、45.4%和38.5%以及50.8%和42.6%,痰、胸腔积液和脑脊液TaqMan-PC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抗酸染色涂片以及BACTEC和罗氏培养(P<0.05).TaqMan-PCR检测痰、胸腔积液和外周血的特异性分别为96.2%、98%和96.5%.结论 TaqMan-PC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张金福;李传友;陈效友;张健源;田苗;张旭霞;赵兵;王淑霞;高微微;马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7914例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情况分析

    为了解本地区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情况,我们于1993~2000年对7914例出生满3个月的新生儿进行了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及卡介苗疤痕测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波;贾林;武贵宏;李小洁;樊文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经费对世行项目县结核病人治疗管理的影响

    目的研究世行项目县经费缺乏对结核病人治疗管理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1993-2001年9年的结核病投入财务报表,了解青州市结核病配套经费及卫生事业经费的落实情况;采访结防所工作人员,乡、村防痨医生及结核病人,了解其治疗和管理过程.结果经费的缺乏不但导致医务人员无法实施对涂阳结核病人的督导、访视,影响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导致结防机构的趋利性,从而增加结核病人的诊治费用.结论政府承诺,多方筹资,增加投入,实现结核病控制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兰香;王光鑫;韩连堂;詹绍康;尹爱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开封市结核病人耐药趋势分析

    耐药结核病人的增加已成为结核病疫情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观察开封市结核病人耐药变化,从不同角度评价结核病控制成效,给以后制定控制对策提供参考依据,分析我所1993-2002年登记管理结核病人的耐药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张长青;何国海;黄玉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重症SARS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重症SARS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指导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判断病情.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比总结40例重症患者与43例普通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普通型患者年龄构成比小于40岁占98.2%,50岁以上均为重症患者.重症患者高热持续时间长,平均7.7 d,激素干预3 d体温仍不降或下降后复升者占36.4%;合并腹泻的比例高(占45.0%),持续时间平均6 d.重症、普通型患者淋巴细胞记数(L-cell<1.0×109/L)的比例分别占91.7%、38.0%,且15 d内进行性下降的比例重症患者为41.2%.T细胞亚群中CD4、CD3明显下降在重症患者中所占比例(81.3%、52.9%)较普通型高(50.0%、22.2%).结论重症SAR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1)年龄大于50岁;(2)持续高热,应用激素3 d体温不降或复升;(3)持续腹泻超过6 d;(4)淋巴细胞计数2周内进行性下降;(5)血清酶系统升高大于正常值2倍.

    作者:冯俐;徐建华;徐玉华;周林;赵玉荣;杨淑玲;吕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观察及评价

    目的观察和评价SARS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素含量变化.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了48例SARS患者血清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患者T3、T4、FT3和TSH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T3含量明显低于普通型.甲状旁腺素水平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可能是SARS病程中的一个重要表现.

    作者:王巍;叶一秀;姚昊;李洪敏;孙立群;王安生;王仲元;刘金伟;李楠;郭晓青;陈红兵;林明贵;王金河;何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低潮气量维持通气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使用低潮气量维持通气对老年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影响.方法在有效的抗结核、抗炎治疗的基础上,在各种通气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以使用呼吸机前,调节患者的潮气量分别为10 mL/kg、8 mL/kg、6 mL/kg后1 h及维持6 mL/kg 12 h之血气分析进行比较.结果以潮气量为6 mL/kg维持通气治疗,PaCO2及PaO2/FiO2较在使用呼吸机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老年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低潮气量进行机械通气即可有效纠正呼吸衰竭.

    作者:杜钟珍;刘蓉;薛卉;何新立;柳仓生;张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典型表现的结核性脑膜炎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不典表现的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不典型结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在临床上没有典型的结脑症状,表现意识障碍17例(27.4%)、头晕、低热47例(75.8%)、乏力、精神萎靡13例(21.0%);肢体麻木21例(33.9%)、瘫痪5例(8.1%)、颅神经损害18例(29.0%)和尿潴留10例;(16.1%)、癫痫样发作4例(6.5%).胸部影像学检查阳性37例(59.7%)、头颅CT阳性13例(21%).脑脊液检查:糖降低30例(48.4%)、氯化物降低32例(51.6%)、蛋白升高36例(58.1%)、腺苷酸脱氨酶(ADA)阳性58例(93.5%)、结核抗体(PPD-IgG)阳性48例(77.4%)、涂片抗酸杆菌阳性2例(3.2%).61例经抗结核治疗痊愈,1例死亡.结论不典型结脑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脑脊液改变不典型,但脑脊液中结核抗体阳性对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有参考意义,且腺苷酸脱氨酶是一个敏感及特异性强的指标,实验实及影像学检查对确诊该病有重要意义.规范抗结核治疗配合鞘内注射效果佳.

    作者:朱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卡介苗引起多处淋巴结病变1例

    患者,女,11月龄,首次入院6月前在当地防疫站接种卡介苗后出现食欲不振、烦躁及接种处疼痛,腋下淋巴肿大(接种侧),先后到多家医院就诊考虑为接种正常反应.入院1月前在外科行右腋下淋巴结活检,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结结核.先经单纯异烟肼治疗,后加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利福平治疗无显效.手术部位伤口经久不愈,腋下多个淋巴肿大、溃破,逐渐波及双颈颌下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双侧腹股沟淋巴结.

    作者:黄可仁;但昭容;钟永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的近期疗效.方法 9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化疗方案分别是3HKZThV/18HZTh, 3HKZTh/18HZTh ,观察两组痰菌阴转、病变吸收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3月和6月的痰菌阴转率、病变吸收率、症状改善率分别是40.0%,58.0%;54.0%,72.0%; 66.0%, 76.0%,对照组分别是19.0%,35.7%;33.3%,42.9%;38.1%,45.2%,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其他化疗药物3月强化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明显.

    作者:郭磊;马娟玫;原君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PCR-ELISA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结核杆菌DNA

    目的采用PCR-ELISA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结核杆菌DNA.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结核杆菌DNA,并将扩增产物加入预先包被结核杆菌探针的微孔板,再加入结核杆菌显色探针,同时进行微孔板核酸夹心杂交ELISA显色.共检测肺部疾病患者痰标本510例.结果该法的灵敏度为59.3%,特异性为95.0%;阳性预测值为96.3%,阴性预测值为51.4%.结论 PCR-ELISA微孔板杂交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检测结核杆菌DNA,是结核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可靠实验室方法.

    作者:向延根;石国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DNA序列分析与PCR-SSCP分析结核分支杆菌利福平敏感性的比较

    目的了解DNA序列分析与PCR-SSCP法分析利福平敏感性的价值.方法应用DNA序列分析与PCR-SSCP法检测利福平敏感的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25株、耐药株41株的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基因核心区域的突变情况.结果 25株利福平敏感株DNA序列分析未检测到rpoB基因突变,41株耐利福平株中38株发生突变,突变率为92.7%(38/41);25株利福平敏感的结核分支杆菌菌株PCR-SSCP带型与对照H37Rv株相同,41株耐利福平结核分支杆菌菌株中38株SSCP带型不同于对照株,提示有突变存在.与DNA序列分析相比,PCR-SSCP检测准确率为93.9%(62/66),敏感度为92.1%(35/38);特异度是96.4%(27/28).结论 DNA序列分析对判断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非常有价值;PCR-SSCP可用于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支杆菌的初步筛选.

    作者:黄海荣;何秀云;张宗德;张小刚;庄玉辉;马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温州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温州市7年来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执行的成效.方法对温州市1996-2002年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市全面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加强了结核病综合防治措施,传染源发现和治愈率逐年提高,新发涂阳病人登记率由1996年的7.54/10万上升到2002年的20.98/10万,治愈率由1996年的71.3%上升到2001年的92.3%.结论温州市全面实施浙江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和CIDA-WHO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显著,DOTS策略得到扩展.

    作者:虞筱华;张淑兰;赵晓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防痨杂志

中国防痨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