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琪
目的 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素(内脂素)水平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于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心内科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4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是否发生ISR将其分为ISR组(n=58)和非ISR组(n=36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ELISA法测定术前和术后4 h的血清内脂素水平.结果 ISR组和非ISR组患者术前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无明显差异[(13.1±6.4)ng/ml vs.(12.5 ±5.9)ng/ml;P=0.48].ISR组和非ISR组患者术后的血清内脂素水平分别为(45.1±9.6)ng/ml、(34.7 ±7.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血清内脂素水平(OR=1.83,95%CI:1.21~2.75;P<0.01)、糖尿病(OR=2.36,95%CI:1.16~4.80;P<0.05)、支架长度(OR=1.43,95%CI:1.05~1.96;P<0.05)和支架直径(OR=0.62,95%CI:0.47~0.81;P<0.01)是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ISR的独立预测因素.经ROC曲线获得的术后血清内脂素预测ISR的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0.75~0.89).佳预测截点为36.8 ng/ml,其敏感性为74%,特异性为79%.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的血清内脂素水平与ISR密切相关,是ISR的一项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李波;付世全;陈青梅;刘丹丹;黄光银;张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下的心脏外膜脂肪厚度(EAT)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期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即冠脉造影的老年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48例纳入研究,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92)和非冠心病组(n=56),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EAT,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以及EAT的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AT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其他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EAT为(5.18± 1.23)mm,显著大于非冠心病组的(3.43±1.13)mm(P=0.003),不同EAT分组患者的平均Gensini积分、冠脉造影积分≥20积分、冠脉造影积分≥50积分随着EAT的增加而增加,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AT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4,95%CI:1.36~2.09).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下测量的EAT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老年冠心病预测评估的一个有效的指标.
作者:熊雅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辛伐他汀干预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微小血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230~260 g.将其随机分成4组,各15只: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冠状动脉微栓塞组(C组)、辛伐他汀干预组(D组).D组:制备CME模型后,辛伐他汀灌胃给药;C组:制备CME模型后,生理盐水灌胃;B组:仅开胸,给予生理盐水灌胃;A组:仅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所有大鼠均于持续干预28 d后处死.测定心肌组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心肌微小血管密度.结果 免疫组化统计结果显示,与A组和B组比较,C组和D组微小血管密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与C组比较,D组的微小血管密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NO和ET-1水平明显降低,hs-CRP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C组比较,D组NO和ET-1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能通过一氧化氮发挥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微小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马丽;韩红彦;戴文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IgG、IgM表达对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C反应蛋白(CR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AI-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于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8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观察两组IgG、IgM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两组血清TNF-α、CRP、tPA、PAI-1和心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不稳定心绞痛患者IgG、IgM表达与TNF-α、CRP、tPA、PAI-1和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不稳定心绞痛组患者的IgG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IgM阳性表达率无差别;不稳定心绞痛组患者血清TNF-α、CRP、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的tPA水平无明显差别;不稳定心绞痛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和脑钠肽(BNP)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不稳定心绞痛组患者的IgG阳性表达率与TNF-α、CRP、PAI-1、LAD、RAD和BNP水平正相关,与LVEF水平负相关;而IgM阳性表达率与TNF-α、CRP、tPA、PAI-1和心功能指标等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IgG阳性表达较高,且与TNF-α、CRP、PAI-1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刘璐;杨士芝;刘文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精神心理压力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次诊断为高血压的中青年患者共120例,男性80例,女性40例,年龄18~50岁.依据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36例)和对照组(84例).入组后随访并定期完成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律失常组患者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升高,[(33.8±8.9)分 vs. (51.2± 13.5)分],[(31.5±8.6)分 vs. (53.2±12.8)分],[(34.8±6.8)分 vs. (56.3±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评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精神心理压力对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萍;王玉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不同瓣膜融合类型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主动脉瓣膜功能障碍类型和主动脉增宽部位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30例2011年1月~2017年1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诊断为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结果 230例BAV患者中,右冠瓣与无冠瓣融合(R-N)型127例,左冠瓣与右冠瓣融合(R-L)型89例及左冠瓣与无冠瓣融合(L-N)型14例.R-L型主动脉瓣反流(轻、中或重度)占比均显著高于R-N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型主动脉瓣狭窄(轻、中或重度)患者占比均较R-L型高,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R-L型主动脉窦部内径较R-N型显著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型升主动脉内径较R-L型更宽,但并无显著差异(P>0.05).230例患者中以主动脉窦直径(DSTJ)≥升主动脉直径(Dasc)为Type N组(40例),DSTJ关键词:超声心动图二叶式主动脉瓣升主动脉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反流
作者:魏丽群;李一丹;孔令云;孙兰兰;姜维;吕秀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9月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患者362例,男性191例,女性171例,年龄范围66~72岁,平均年龄为(61.25±6.72)岁.根据冠脉造影有无狭窄分为正常组(113例)和狭窄组(249例).按照HDL-C水平分为4组,分别为Q1组(>1.64 mmo1/L,57例),Q2组(0.96~1.51 mmol/L,63例),Q3组(0.72~0.91 mmol/L,68例)和Q4组(<0.76 mmo1/L,61例).分析血清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狭窄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比例升高,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和Gensini积分升高,HDL-C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Q1组、Q2组、Q3组和Q4组患者高血压、吸烟、饮酒、TC、TG、LDL-C、FFA和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冠状动脉狭窄患者Gensini积分与TC、TG、LDL-C和FFA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r=-0.621,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糖尿病、高血压、心率、TC、TG、LDL-C和FFA因素后,HDL-C是冠状动脉狭窄独立保护因素(OR=0.949,95%CI:0.926~0.982,P<0.01).结论 HDL-C水平在冠脉狭窄患者中显著降低,与冠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是冠脉狭窄程度的独立保护因素.
作者:姚朝阳;田华伟;梁爱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AMSTAR 2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新研发的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具有较好的评价者间一致性和实用性.AMSTAR 2的适应范围包括基于随机对照研究或非随机干预研究或两者都有的系统评价,共含16个条目,其中7个条目为关键条目,系统评价的总体质量即对总的评价结果进行分级.本文就AMSTAR 2的基本情况、评价条目和评价标准等进行解读,以期为国内的用户提供参考.
作者:张方圆;沈傲梅;曾宪涛;强万敏;靳英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冠状动脉(冠脉)穿孔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少见并发症,一旦导致心包填塞,过程凶险,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随着冠脉介入治疗量的增多、适应症的扩展、新型冠脉介入器械和介入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冠脉穿孔发生率也有所增高.下面将我院心内科在行PCI过程中发生冠脉穿孔并导致心包填塞的6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王国忠;郭金成;张立新;张正海;高国旺;张海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农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就医延误情况,包括患者延迟(PD)和转移延迟(TD)情况的时间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辽宁省15家县级医院的入院AMI患者,研究方法为统一问卷调查.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共纳入农村AMI患者822例.PD时间中位数为90 min,TD时间中位数为45 min.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可能影响PD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心肌梗死史、发病时间段、迟疑就医原因;可能影响TD的因素有医院级别、患者转移情况、交通方式和发病季节.结论 农村AMI患者的院前就医延误时间中PD时间所占比例较大.PD和TD的影响因素反映出农村地区卫生资源的相对匮乏,居民对AMI的认识不足、就诊意识薄弱等现状.
作者:黄东辉;张文良;孙皓;时景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替格瑞洛是一种直接起效,可逆性结合的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与氯吡格雷相比,具有更快速,更强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特点.因此被多个指南推荐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1].但其安全性,包括出血、呼吸困难及心动过缓均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观察.本文报道ACS应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后出现大面积颅内出血致死1例.
作者:王丽杰;臧秀敏;薛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观察志愿献血者献血前5~10 min、0~3 min时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探讨机体对献血应激的心理生理反应能力及其与血管迷走反应(VVR)的关系.方法 选取解放军中部战区某部现役军人共687例,其中对照组是未参加献血军人211例,实验组是参加献血军人476例:随机分为5~10 min组(共335例军人在献血前5~10 min测量血压及心率)、0~3 min组(共141例军人在献血前0~3 min测量血压及心率),观察献血过程中是否出现VVR.结果 采血前5~10 min组与对照组比较,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升高,采血前0~3 min组与对照组、采血前5~10 min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采血前5~10 min组中,与对照组比较,非VVR组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增加,VVR组收缩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VVR组和VVR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在采血前0~3 min组,与对照组比较,非VVR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增加,VVR组仅心率增加;非VVR组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VVR组(P均<0.05).结论 献血前机体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献血后出现VVR者心理生理储备能力较低,观察志愿献血者即将穿刺进针的3 min内血压、心率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献血者的心理生理反应,并预测VVR发生.
作者:王冰洁;杨金水;李英杰;于红霞;李宏锦;李景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深入分析、评价全球指南手册,根据指南制定的若干个方法学要点进行汇总,旨在为我国指南制定者进行指南构建与传播提供方法学依据及借鉴.方法 检索各大指南数据库、知名学会或机构网站,并补充检索4个期刊数据库.对获得指南手册按来源、年代、版本、手册目的、指南分类、指南定义、指南制定流程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指南36部,其中2部来自中国,8部指南由国家卫生部或国家级医学研究或评价中心发布.循证的制定临床实践指南已经成为趋势.部分指南手册内容丰富,提供大量表单工具可操作性强.结论 各个指南手册所描述指南制定过程基本相似,又各有特色及所长,之后系列文章会从指南问题构建、证据获得和评价、推荐意见产生等方面分别进行系统综述.
作者:靳英辉;王丹琦;李艳;田国祥;王强;王行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8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65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0.21±8.95)岁.将患者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以及行PCI,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PCI术后连续7 d口服.检测治疗前和治疗7 d后两组的血脂,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血沉(ESR)、血浆粘度(PV)、全血低切黏度(NBL)和全血高切黏度(NBH).结果 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TG、TC、LDL-C及HDL-C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IB、ESR、PV、NBL和NBH均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血脂水平,同时可抑制炎症因子水平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谢静;闵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收治的拟行CABG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清TNF-α、IL-6、NO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77.36%(P<0.05);术后2周两组LVESD、LVEDD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术后2周两组LDH、cTnT、CK-MB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LDH、cTnT、CK-MB水平显著低于术后1周(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两组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O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行CABG术的患者,可有效控制血清TNF-α、IL-6、NO水平,从而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宏伟;张鑫;张小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时间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5月~2017年5月于河北省胸科医院置入国产靶向洗脱支架的360例冠心病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86例,女性174例.按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12个月)和对照组(≤12个月),各180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随访18个月并记录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年龄、性别比、合并高血压比例、合并高脂血症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 vs. 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严重出血率与轻微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12个月疗效略优于≤12个月,但本研究结论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验证.
作者:曹红涛;孙清坡;邸涛;高江彦;胡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JAMA Cardiology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随时间推移相对较小的心率变化即使在正常范围内也可增加一般人群的不良心血管及非心血管风险.研究者布莱根妇女医院的Scott D. Solomon等,对多种族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研究中15 680例受试者的心电图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其基线静息心率、随时间推移的心率变化及与上次随诊时相比心率变化情况.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三尖瓣反流(TR)是常见的瓣膜疾病,22%~53%[1]的二尖瓣或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病变可伴TR,以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多见.FTR多继发于左心瓣膜疾患,是二尖瓣疾病常见的并发症[1].既往研究认为,二尖瓣置换术后TR会有不同程度减轻;而近年观察发现,近50%[1]术前不存在TR的患者二尖瓣外科术后出现不同程度TR,一些术前较轻的TR患者,术后TR反而渐进性加重;因此,正确认识二尖瓣术后TR的原因,可以帮助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远期预后.二尖瓣术后TR的原因及三尖瓣的处理指征目前仍无统一定论,现就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孙虹;王吴刚;王志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94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胺碘酮200 mg治疗,维持治疗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IL-8水平,采用血液粘度测试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E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血小板聚集率(PAR)、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比积(H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CHF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CHF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飞;刘小慧;刘新民;关杨;董建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希氏束起搏(HBP)与右室心尖起搏(RVAP)在保持左室结构和收缩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和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因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共39例患者,其中HBP组成功植入患者15例,RVAP组成功起搏器植入18例,随访观察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结果 HBP组NYHA心功能分级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RVAP组NYHA心功能分级由术前平均1.4下降至2.5(1.4±0.7 vs. 2.5±0.9,P<0.001);HBP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前后LVEF、LVEDD变化无明显变化(P>0.05),RVAP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LVEF显著降低[(58.3±6.3)% vs. (50.8±7.5)%,P=0.002],LVEDD 显著增加[(43.1±4.6)mm vs. (53.3±7.9)mm,P<0.001].结论 与传统右室心尖起搏相比,希氏束起搏对于收缩功能和左室舒张末内径有优势.
作者:贾晓艳;李赐恩;景莉娟;宋卫锋;陶海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