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左主干急性闭塞急诊介入治疗抢救成功1例

何彦芳;江明宏;罗军;黄雄;曹雪滨;张刚

关键词:右冠状动脉, 左主干, 急性闭塞, 急诊介入治疗, 前壁心肌梗死,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肌酸激酶同功酶, 血流, 磷酸肌酸激酶, 急诊冠脉造影, TIMI, 心肌酶检测, 乳酸脱氢酶, 中段, 异常体征, 皮肤破损, 肺呼吸音, 窦性心律, 斑块形成, 前降支
摘要:患者男性,62岁,主因持续性胸痛2 h,伴晕厥1次入院.查体:血压105/73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四肢湿冷,右侧面颊部可见皮肤破损,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106 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均未闻及杂音.余未见异常体征.急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图形.心肌酶检测:磷酸肌酸激酶801 U/L,肌酸激酶同功酶145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7 U/L,乳酸脱氢酶281 U/L.入院初步诊断: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KilliP I级.入院立即行急诊冠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中段斑块形成,血流TIMI 3级;左主干可见血栓,前降支中段100%闭塞,血流TIMI 0级;回旋支远段100%闭塞,血流TIMI 0级.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5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儿童心脏外科的诊治逐渐向婴幼儿、新生儿和低体重儿的复杂性先心病领域发展.5 kg以下低体重患儿往往病情重、易发生呼吸道反复感染[1],因此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尤其重要.近三年来,我科治疗5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8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蕊;董建英;刘宇航;周更须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GRADEprofiler软件的使用简介

    医学研究的终极目的是服务于临床以促进健康[1],因此卫生保健决策应该基于当前可得到的佳证据.但证据质量的良莠不齐,使决策者常常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评价.针对这种状况,GRADE(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Grades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工作组于2004年正式推出了国际统一的证据分级和推荐意见标准--GRADE系统,并向全世界推广应用[2-3].迄今,已制定了一种易于理解、恰当、透明的方法对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分级,并设计了使研究者或决策者可以简便地采用GRADE系统对证据进行定量评级、并给出建议推荐强度的GRADEpro软件(GRADEprofiler software)[4],目前新版本为3.6.本文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对GRADEpro 3.6 的使用做一个简介,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曾宪涛;田国祥;牛玉明;孙竹;李胜;冷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口服奥美拉唑对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影响

    目的 评价口服奥美拉唑对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作用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2011年1月至5月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19例,分为2组.对照组68例,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51例,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奥美拉唑治疗.检测所有患者血栓弹力图中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并对两组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发生心绞痛伴心电图ST段压低、心肌酶升高和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及随访缺血事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血小板AA途径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ADP途径抑制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奥美拉唑可减弱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但是对择期PCI患者,短期应用奥美拉唑时,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仍安全有效.

    作者:王锦达;孙志军;陈练;董蔚;尚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aVR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通过心电图各导联ST段的变化来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罪犯血管是临床常用方法,对病情预测及急诊PCI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aVR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研究报告仍然较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aVR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作者:田明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奈西立肽对高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 评价奈西立肽对高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入选80例高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和常规治疗+奈西立肽组(奈西立肽组,n=40).两组均接受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奈西立肽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奈西立肽0.5~1.0 mg/d持续泵入,速度0.0075~0.015 μg/(kg*min),时间10~15 h,疗程13 d.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第4、8、14 d氮端B型利钠钛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血浆白蛋白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MDRD)、血压等心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第4、8 d,两组cTn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第14 d两组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和治疗第14 d,血浆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第4、8 d时奈西立肽组血浆白蛋白呈增高趋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NT-proBNP、肾小球滤过率和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奈西立肽降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cTnI,增加血浆白蛋白水平,对肾小球滤过率和血压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良好.

    作者:付士辉;伊双艳;朱兵;刘源;王亮;叶平;骆雷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对血管损伤小鼠血管重构的干预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血管损伤小鼠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在雄性C57BL/6小鼠股动脉外套上聚乙烯套管,制作成血管损伤模型.32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手术组)、阿托伐他汀低剂量干预组[低剂量组,2.5(mg/kg·d)],阿托伐他汀高剂量干预组[高剂量组,5(mg/kg·d)],每组64只,通过灌胃给药,分别于造模术后第7 d、第14 d处死小鼠.取小鼠股动脉标本,分别采用HE染色及NIH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血管内膜及中膜面积,RT-PCR法检测NAD(P)H氧化酶系统主要亚单位p22phox,p47phox,rac-1 mRNA表达水平,应用光泽精化学发光法测定股动脉O2-·的含量.各组随机抽取16只老鼠测造模前后血脂及肝功能.结果 手术组及药物干预组均有血管内膜过度增生,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未见新生内膜形成,造模术后14 d阿托伐他汀两干预组股动脉内膜增厚速度显著减缓(P<0.05=.术后14 d两干预组,股动脉O2-·含量较手术组及术后7 d时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4 d两干预组股动脉p22phox,p47phox,rac-1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手术组及术后7 d时显著降低(P<0.05).各组实验前后血脂、肝功无明显差异(P>0.05).小鼠股动脉p47phox,p22phox,rac-1 mRNA表达量与O2-·含量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0.918,0.920(P均<0.05).结论 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通过抑制小鼠股动脉p22phox,p47phox,rac-1 mRNA的表达,减轻损伤血管重构.

    作者:刘英杰;刘少奎;王筱梅;高新宇;初楠;洪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后适应

    及时再灌注治疗,如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可以重建冠状动脉血运,使心肌得到再灌注,从而减少心肌坏死面积,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关键.但近来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的骤然开通与血流恢复,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激活炎症因子等,反而加重缺血心肌的损伤,导致再灌注损伤[1].AMI的动物研究结果表明,40%~50%的坏死心肌为再灌注损伤引起[1],这种损伤的存在减弱了积极再灌注治疗所得到的益处,因此,减少再灌注损伤成为AMI防治的重要环节.

    作者:于宗良;杨向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厄贝沙坦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双腔起搏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双腔起搏后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影响.方法 入选84例双腔起搏术后1个月仍有阵发性Af的S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2).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150 mg/d,对照组不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随诊1年,观察左房内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Af发作次数(次/d)及Af负荷(h/d)等.结果 起搏器置入术后1年,治疗组左房内径、hsCRP、Af发作次数及Af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91±0.22)cm vs.(4.48±0.46)cm],[(3.42±1.63)mg/L vs.(5.23±2.11)mg/L],[(3.15±2.83)次/d vs.(6.46±4.28)次/d],[(0.46±0.28)h/d vs.(0.69±0.32)h/d](P均<0.05);同时显著低于同组厄贝沙坦用药前水平(P均<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厄贝沙坦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厄贝沙坦可减轻SSS双腔起搏后心房重构、降低hsCRP水平,减少阵发性Af的发生.

    作者:郭艾武;崔勤;范杰;陶卫萍;仇庆华;王蓬波;马宏华;童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生理性起搏

    起搏治疗符合患者生理需求一直是临床医师不懈地追求,随着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传统的生理性起搏概念受到挑战,生理性起搏新概念指尽可能模拟心脏窦房结和房室结、希氏束的传导功能,获得各心腔之间好的同步性.这使得起搏器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作者:张静;高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RANTES及MMP-9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住院的冠心病患者64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6例(UA组)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例(AMI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2例(SA组),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MMP-9及RANTES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浆MMP-9及RANTES含量,UA组及AMI组均高于S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各组间RANTES与MMP-9血浆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794,P<0.01),RANTES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874,P<0.01),Gensini积分与MMP-9血浆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716,P<0.01).结论 RANTES及MMP-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表达增高,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徐娅楠;赵亚珍;浦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心肾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以及对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在内的冠心病治疗水平升高,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逐渐增加.同时,随着对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认识的深入,不仅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也较以往明显升高.另外,引起动脉硬化的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等已成为CHF和CKD的共享病因,并导致心肾联合损害-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并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CRS的认识有限,缺乏有效治疗措施,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也成为今后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的研究热点.

    作者:刘志勇;孙根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左主干急性闭塞急诊介入治疗抢救成功1例

    患者男性,62岁,主因持续性胸痛2 h,伴晕厥1次入院.查体:血压105/73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四肢湿冷,右侧面颊部可见皮肤破损,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106 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均未闻及杂音.余未见异常体征.急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图形.心肌酶检测:磷酸肌酸激酶801 U/L,肌酸激酶同功酶145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7 U/L,乳酸脱氢酶281 U/L.入院初步诊断: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KilliP I级.入院立即行急诊冠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中段斑块形成,血流TIMI 3级;左主干可见血栓,前降支中段100%闭塞,血流TIMI 0级;回旋支远段100%闭塞,血流TIMI 0级.

    作者:何彦芳;江明宏;罗军;黄雄;曹雪滨;张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发病特点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发病特点.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初次确诊的围绝经期冠心病女性患者60例(研究组),同期入院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绝经后,年龄>60岁,老年组)80例及同年龄段男性冠心病患者82例(男性组)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家族史、血脂)、心电图、冠脉病变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患者比例低于男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该组,差异显著(P<0.01);其他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心电图阳性率显著低于老年组(56.7% vs.87.5%,P<0.01),与男性组比较无差异.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研究组以单支病变为主(50.0%),冠脉Gensini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比例与对照组无差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则显著少于老年组(6.7% vs.35.0%,P<0.01).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是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该阶段心电图阳性率低,冠脉病变相对较轻,但仍有相当多患者需介入治疗,应重视早期预防和治疗.

    作者:崔美平;廉哲勋;刘伟伟;姜先雁;蒋文彬;朱明真;朱凌华;王松涛;路长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ACEI联合ARB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检索EMBase(1974-2011)、PubMed(1966-2011)、Cochrane 图书馆(1995-2011)、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1994-2011年)、VIP(1989-2011)、CBM(1978-2011).纳入比较联合使用ACEI和ARB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6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量(WMD=-3.72,95%CI:-6.95~-0.48;P=0.02),6 min步行试验的增加量(WMD=25.67,95%CI:4.74~46.61;P=0.02),心功能改善显效(RR=1.42,95%CI:1.06~1.88;P=0.02)等方面,ACEI联合ARB组显著优于单独使用ACEI组.心功能改善无效[RR=0.39,95%CI:0.22~0.71;P=0.002]方面,ACEI联合ARB组显著低于ACEI组.在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减少量、心率减少量、左室射血分数的增加量、心功能改善有效、不良反应、病死率方面,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ACEI联合ARB可显著提高6 min步行的距离,改善心脏功能,而没有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死亡率.本研究提示ACEI联合ARB可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但仍需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王新;郑波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心肾联合损害在临床上面临的一些问题

    心肾同为循环系统上的两个重要器官,不仅通过血管相互连接,还通过内分泌效应[心脏:A型利钠肽(ANP),B型利钠肽(BNP);血管: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交感肾上腺系统(盐皮质激素,儿茶酚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生理状态下,两器官借助血液动力学、神经内分泌、血管生物学途径,通过对血液动力、血管容量、血液容量的调控,发挥着稳定循环系统的作用.两个器官功能相互调节、相互补充,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作者:骆雷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心电图ST段抬高发生机制与临床意义

    常规心电图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心内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但对心电图中ST段抬高的改变,临床医生往往认识局限,缺乏与临床各种病种的综合分析.因此,就心电图ST段抬高的发生机制与临床意义做一阐述:1 ST段抬高的发生机制[1]ST段抬高依病因分为原发性复极异常和继发性复极异常两大类.

    作者:施翔翔;施陈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心脏T型钙离子通道

    心肌细胞膜存在两种不同的Ca2+通道(L型和T型).1953年Fatt和Katz首次发现电压依赖性Ca2+内流这种重要生理特征[1],1975年Hagiwara等人经研究又进一步证实[2].心脏电压依赖性Ca2+通道被认为与细胞膜去极化过程中调控Ca2+内流和参与细胞的兴奋、收缩、激素分泌及相关基因转录相关.20世纪80年代,在心肌细胞中第一次记录到两种不同的Ca2+通道:L型和T型Ca2+通道.对比需较高电压才能激活且通道开放持久的L型Ca2+通道,T型Ca2+通道以低电压激活为特点,属于瞬间类型离子通道[3-4].心脏中L型Ca2+通道表达丰富,并肩负Ca2+进入细胞的重任,终触发心肌细胞的收缩.T型Ca2+通道由于其小振幅和瞬间性的特点初被认为在心肌细胞电学活动中充当了小角色[5-6].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T型Ca2+通道阻断剂的发现和成功克隆出三个T型Ca2+通道异构体(CaV3.1、CaV3.2和CaV3.3)显著促进了对T型Ca2+通道的研究[7-8].

    作者:Muktanand Vikash Jhummon;魏毅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对血小板体积、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对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入选初诊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20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24 h收缩压标准差(SSD)第50百分位数(P50),分为高BPV组和低BPV组,每组60例.另入选血压正常的40例老年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BPV、MPV及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BPV值显著增加(P<0.05).高血压病患者MPV、hsCRP水平与对照组(P<0.05),高BPV组MPV、hsCRP水平与低BPV组(P<0.05)间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MPV值、hsCRP值与SSD的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2、0.795,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变异对MPV、hsCRP显著影响,可促进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

    作者:杜江川;赵洛沙;李阳;张化勇;胡广云;魏经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幼儿深低温停循环术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深低温停循环(DHCA)术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变化的趋势及DHCA影响EPCs水平的主要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先天性心脏病伴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并需要进行外科治疗的婴幼儿30例,根据术中是否采取DHCA分为单纯体外循环(CPB)组和CPB+DHCA组,分别检测CPB术前(T1)、CPB术毕(T2)、手术后4 h(T3)、手术后24 h(T4)和手术后48 h(T5)动脉血EPCs水平,分析两组间EPCs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T2、T4、T5时间点的EPCs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T1时间点EPCs水平(P<0.05~0.01),单纯CPB组T3时间点EPCs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1时点(P<0.05),CPB+DHCA组T3时间点EPCs水平略高于同组T1时点;于T2、T3时间点,CPB+DHCA组EPCs水平显著低于单纯CPB 组(P<0.05).CPB+DHCA组T2时间点EPCs水平与CPB时间(r=-0.621,P<0.05)和DHCA时间呈负相关(r=-0.965,P<0.01).结论 单纯CPB和CPB+DHCA均可致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EPCs水平降低,且DHCA对EPCs水平影响更大.

    作者:程伟伟;刘晋萍;姚建民;赵向东;陆龙;任建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多年来,人们一直怀疑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改变了心室激动及收缩顺序,导致心室收缩不同步,终将诱发心力衰竭.为了减轻这种不良后果,有学者提出了更生理的起搏部位如右室中位间隔和高位间隔起搏替代右室心尖部起搏.为此,我们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技术评估了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纪晓玲;张杰梅;吕运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