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
近二十年来,我国高血压和肥胖的发病率大幅上升,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1].
作者:祝之明;何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再发卒中是缺血卒中患者生命中非常严重的血管事件、是残疾的常见原因.已有多个随机临床试验证实抗血小板治疗具有预防非心源栓塞性卒中的效果.
作者:余明莲;余保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比发生变化.
作者:王文;陈伟伟;王增武;刘力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对中国汉族人脂蛋白脂酶(LPL)基因HindⅢ多态性H+ H+ 基因型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 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数据库、PubMed及中国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关于LPL基因HindⅢ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的原始研究,评价纳入文献质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 7项研究被纳入meta分析,其中冠心病患者1184例,对照组1004例.按Peto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后,LPL基因的HindⅢ多态性H+ H+基因型/(H+ H-/H- H-)基因型的OR值为1.22,95%CI为1.02~1.46,P=0.03.结论 LPL基因HindⅢ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有关.
作者:翟光华;李美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re monitoring,ABPM)能够提供24 h内多次血压测量数据,为了解患者全天的血压水平和波动趋势,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目前正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姜馨;田文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门诊经常就诊的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随访情况.方法 通过高血压患者管理软件,收集患者就诊基线及1年内随诊资料.结果 收集45岁以下高血压患者1 375例,67.6%的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基线血压、随访第3、6个月血压控制率分别为60.2%、68.4%和71.5%,血压控制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基线血压控制良好者第3、6个月随访血压控制率分别为72.4%和71.1%,血压控制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随访6个月,血压均控制与血压控制不良者相比,在年龄、性别、服药比例没有明显差别;体育锻炼、限盐、控制体重对提高控制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经常到门诊就诊的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较高,体育锻炼、限盐、控制体重有助于提高血压控制率,血压控制良好者可3~6个月随访1次.
作者:乔增勇;白净;杨学清;尚瑞文;韩绿娟;林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联合治疗避免心血管事件(Avoiding Cardiovascular events through Combin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LIving with Systolic Hypertension,ACCOMPLISH)临床试验研究在2008年12月4 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已全文发表,该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组对照的研究.
作者:田国祥;王晓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脚踝血管指数(cardio 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对151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9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CAVI检测,并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高血压病患者CAVI值与健康者的差异以及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CAVI值的差异.结果 单纯高血压组CAVI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有合并症(糖尿病、冠心病等)高血压组CAVI值较对照组及单纯高血压组均有明显增高(P<0.05),校正年龄影响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高血压患者辨证分型,各证型CAVI值:瘀血阻络证>痰浊壅盛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气阴两虚证>肝火亢盛证.虚实夹杂证CAVI值较实证、虚证增高P<0.05).痰瘀证组CAVI值较非痰瘀证组增高(P<0.05),校正年龄影响后,差异仍然存在.结论 高血压加速了动脉硬化的进展,血糖、血脂等对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动脉硬化可能与痰瘀关系更密切.
作者:郑静;蒋梅先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替米沙坦(telmisartan)单独和与雷米普利(ramipril)联用的全球终点试验(ONgoing Telmisartan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Ramipril Global Endpoint Trial,ONTARGET)是一项关于替米沙坦对雷米普利非劣性设计的临床试验研究.HOPE研究证明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可以减少心血管病或高危无心力衰竭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原因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受体拮抗剂(ARB)替米沙坦是否可以提供与雷米普利相当的预防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效果、以及两者联合治疗是否可以提供更多的临床获益是本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
作者:张晓冬;孙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高血压防治一直是几代医学人为之努力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地上升,据2006年中国心血管病年度报告,我国高血压的发病人数已近2亿.
作者:孙宁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肥胖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测量261例OSAS患者的血压、腰围、腹内脂肪等指标,分析肥胖与睡眠监测相关指标及血压的关系,探讨OSAS者腹内脂肪在其中的作用.结果 肥胖的OSAS的患者者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OSAS患者;腹内脂肪面积≥85cm2组与<85cm2组比较,患者的收缩压较高,睡眠监测相关指标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肥胖及腹内脂肪堆积对OSAS及血压有显著影响.
作者:倪银星;唱凯;张泉;徐泽刚;靳晓军;钟健;陈静;闫振成;赵志钢;何洪波;祝之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生存质量(qualitity of life,QOL)研究在国外已进行了30余年,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我国并逐渐引起国内医学界的重视.1993年,WHO将生存质量定义为:个体根据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价值系统对自身生活的主观感受,它受个体的目标、期望值标准和个体关注点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刘洪伟;毛静远;崔小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差速贴壁法获取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3H-TdR掺入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Western blot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与MMP-1、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 AcSDKP抑制了TGF-β1对心脏成纤维细胞MMP-1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使MMP-1蛋白表达增加,而对TGF-β1介导的TIMP-1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使MMP-1/ TIMP-1比值增加.结论 AcSDKP抑制TGF-β1介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合成,上调MMP-1蛋白表达,使MMP-1/TIMP-1比值增加,这可能与AcSDKP抗心脏纤维化的作用相关.
作者:杨方;马文东;罗玲;杨嫣;刘丽;吴芳;王小君;王瑞敏;张丽娟;裴鑫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影响人群心脏脚踝血管指数(cardio ankle vascular index,CAVI)临床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入选541例受检者,男性167例,女性374例,年龄21~86(56.2±12.4)岁.询问病史,使用VS-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CAVI,分析年龄、性别、疾病、血压对CAVI测量值的影响.结果 541例受检者中健康组285例,疾病组256例.CAVI检测阳性150例(27.7%,150/541).在健康组人群,控制年龄因素后,性别与CAVI无相关性;在控制性别因素后,年龄与CAVI测量值呈较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左右两侧分别为0.724、0.725(P均<0.01).各疾病组CAVI值均高于健康组,但在控制年龄因素后,各疾病组CAVI值与健康组未见显著差异.在控制年龄、性别、疾病因素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与CAVI测量值呈弱正相关,与收缩压的相关系数左右两侧分别为0.267、0.299,与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左右两侧分别为0.189、0.211,(P均<0.01).结论 年龄是影响CAVI测量值的重要因素,随年龄增大CAVI值增高.
作者:李方洁;袁晓春;郭小玉;乔益玲;于骋;王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术后随访,是起搏治疗的重要环节,是起搏器置入后治疗的延续.白求恩和平医院自1985年开展永久起搏器置入术以来,迄今共完成手术896例,心脏电生理检查室对患者进行了全程随访与管理,现将随访与管理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李洁;何振山;崔俊玉;高树军;齐书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2008年是国际心血管临床研究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有多项阴性结果的临床研究问世,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很大反响,有几项研究引起的质疑已经超过了它们所能说明的问题.
作者:高玖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心动脉压是基准血压,它与肱动脉压存在差异,特别是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外周动脉血压可能因用药而与中心动脉压相差甚大,这是因为不同的药物对中心动脉压影响不同,这同时也是不同药物疗效不同的重要原因.
作者:朱建发;姚依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联合PPAR激动剂罗格列酮、非诺贝特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心肌梗死对照组(组Ⅰ)、单纯EPCs移植组(组Ⅱ)、EPCs移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组(组Ⅲ)、内皮祖细胞移植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组(组Ⅳ),每组10只.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获得较纯的EPCs后,移植到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梗死区,罗格列酮组、非诺贝特组分别以罗格列酮(20mg·kg-1·d-1)和非诺贝特(20mg·kg-1·d-1)灌胃.8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改变,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组化观察心肌内移植EPCs及大鼠心肌修复情况.结果 细胞移植8周后,组Ⅱ、组Ⅲ和组Ⅳ大鼠心功能,左室收缩舒张功能较组Ⅰ明显改善(P<0.05),且组Ⅲ和组Ⅳ改变更显著(P<0.05).结论 EPCs移植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EPCs移植联用罗格列酮和非诺贝特,优于单独应用EPCs移植.
作者:牛颖;罗先润;梁鹍;魏经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电图实时网络传输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间建立心电传输网络,将54份心电图由社区通过网络传输至医院.2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网络组(n=10)和常规组(n=10),网络组通过心电传输网络进行心电图诊断,常规组乘车前往医院进行心电图诊断.分析两组心电图的诊断时间.结果 54份心电图全部成功完成网络传输,平均传输时间为(45±10)s.两组受试者完成心电图诊断的时间分别为:网络组(10.7±2.8)min、常规组(25.3±4.6)min,网络组显著快于常规组(P <0.01),差异主要来源于交通时间.结论 通过心电传输网络进行实时心电图传输具有可行性,可减少院前心电图的诊断时间.
作者:程姝娟;罗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