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征;白连启;阎东杰;龚昌帆;梁子坤
据估算,我国每年新发的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患者12万例,位居全球第2位[1].MDR-TB的主要原因是不规则化疗,其特点是长程治疗、治疗费用高、毒副反应高、化疗效果差、治愈率低、复发率和病死率高.为防止MDR-TB病变扩散,保护正常的肺组织,应及时把握外科手术时机[2].
作者:周逸鸣;姜格宁;丁嘉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是指体外试验证实结核病患者感染的MTB至少对一线抗结核药物中的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外,还同时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卷曲霉素中的任一注射类药物和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中的任一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也是27个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MDR-TB/XDR-TB)高负担国家之一.为了解中国XDR-TB的一些情况,我们对上海市肺科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经培养证实的耐多药结核病(MDR-rTB)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唐神结;张青;余金明;刘一典;沙巍;孙华;范琳;顾瑾;郝晓晖;姚岚;肖和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全肺切除后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2000年9月至2010年9月经全肺切除治疗的206例肺结核患者术后近期手术并发症及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6例中发生近期手术并发症的26例,术前病变类型:毁损肺12例,肺叶切除后余肺毁损4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1例,肺结核合并脓胸2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胸膜瘘3例(经支气管镜检查证实),空洞型肺结核2例,肺结核合并大咯血2例.26例中左肺15例,右肺11例.入院查痰为痰菌阳性7例.26例中术后14个月内急性呼吸衰竭5例,经呼吸机治疗,3例治愈,2例死亡;术后3个月ARDS 2例,经呼吸机治疗,1例治愈,1例死亡;术后20 d胸腔内出血7例,2例治愈,5例死亡;术后4年脓胸8例,全部治愈;术后50 d支气管胸膜瘘4例,2例治愈,1例未愈,1例死亡.结论 药物治疗是结核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但部分肺结核患者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全肺切除可以提高重症肺结核的治愈率,绝大多数手术并发症均可治愈.
作者:洪征;白连启;阎东杰;龚昌帆;梁子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一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疾病[1-3],故不断探索和明确其危险因素,对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和开展疾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芳芳;翟振国;王军;王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硅肺病(又称硅沉着病,旧称矽肺)是吸入硅(石英)粉尘所致的永久性肺组织瘢痕形成[1].硅肺病和肺结核是两种不同的肺部疾病,但二者关系密切,硅肺病患者是肺结核病的易患人群[2-4].硅肺病合并肺结核后,患者体内的硅尘与MTB协同作用引起的组织反应非常复杂,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既不同于单纯硅肺病,也不同于单纯肺结核,是两种疾病相互共存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将其单列为硅肺结核(旧称矽肺结核)[5-7].由于硅肺结核是两种疾病合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病情进展较快,临床表现复杂,诊断与治疗均较为困难,预后也较差[5-7].
作者:唐神结;朱友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结核病学家王德理教授(1922-1993)是江苏省溧阳县人,1939年考入国立上海医学院,1945年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随后他在上海善后救济总署工作1年.1947至1949年在著名结核病防治专家吴绍青教授主持的上海肺病中心诊所任医师兼秘书.1950年,他响应党的号召,为支援老解放区毅然放弃上海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到山东省主持筹建防痨机构,从选址、调配人员,到购置仪器设备,他都亲历亲为.他组建了山东省首个卡介苗接种队,将接种工作从济南市推广到全省,并从城市推广到农村.
作者:谭京录;韩建平;吴志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人口老龄化、营养结构改变、器官移植术的开展及某些疾病的流行,人类疾病谱的分布及结构正在悄然变化,结核病也如此.部分疾病可以和结核病互为牵制,互相影响,共同存在,使患者感染MTB的风险增加,患结核病的概率上升,并可干扰结核病的治疗,从而增加了结核病的防控难度.这类疾病即结核病相关性疾病,主要包括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糖尿病和尘肺等[1],这类疾病对结核病的发生、诊断及治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肖和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马赛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对其临床分离菌株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PCR扩增rpoB和hsp65基因片段和双向DNA测序,并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比对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患者女,72岁,体质瘦弱,因反复出现呼吸道症状而入院,既往多次治疗无效.该病例的临床分离菌株经细菌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马赛分枝杆菌,rpoB和hsp65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马赛分枝杆菌相应片段的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马赛分枝杆菌肺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患者的身体条件确定治疗方案,采用静脉滴注头孢西丁和口服阿米卡星治疗有效.结论 马赛分枝杆菌肺病多发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与结核病相似,通过实验室细菌学检测和菌种鉴定,可以对二者进行鉴别.
作者:王涛;张媛媛;秦雪冰;李晓亮;赵秀芹;刘志广;万康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临床工作中,影像学发现纵隔和肺部淋巴结肿大比较多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因此明确纵隔和肺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非常重要.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于2009年7月31日在第13届世界肺癌大会上正式公布了第7版肺癌分期系统,IASLC国际分期委员会制定了一套新的淋巴结图谱,规范了纵隔及肺部淋巴结的分区,并且定义了7个淋巴结区域(图1)[1].
作者:赵云峰;孙加源;吴学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央气道阻塞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09年6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的中央气道阻塞性病变患者40例,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 40例中央气道阻塞病变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30~82岁,中位年龄为54岁;其中气管鳞癌患者13例(13/40),各种良性肿瘤6例(6/40),腺样囊性癌5例(5/40),食管鳞癌4例(4/40),3例为气管内异物(3/40),慢性炎症3例(3/40),气管结核各2例,纵隔恶性畸胎瘤、M浆细胞瘤、淋巴瘤及气管骨形成症各1例.40例中咳嗽36例,气短或呼吸困难21例,气管鳞癌患者咳血或痰中带血症状多见(11/13).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21例行气道三维重建,均发现病变.6例行肺功能检查,均可见通气功能障碍及流速-容量环平台.除1例患者不耐受检查,39例患者行气管镜检查均发现病变,32例气道内器质性病变在气管镜检查中经活检钳取得组织标本,初次病理阳性率100%.40例中11例行气管镜下肿瘤圈套术及氩等离子电凝(APC),全部耐受,2 d后临床症状均缓解.结论 中央气道阻塞病因复杂,以恶性病变为主,常见症状为咳嗽及呼吸困难,无特异性表现,胸部CT联合气道重建、气管镜及病理检查可为诊断提供准确信息,根据不同病因及不同病变部位选择治疗方法,尤其APC、电切等介入治疗手段对恶性病变短期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作者:赵微;杨震;陈良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利奈唑胺对MTB和5种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体外抑菌作用,探讨利奈唑胺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时的体外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法测定利奈唑胺对MTB临床株121株、NTM临床菌株30株及相应标准菌株的MIC,观察利奈唑胺与7种常用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时,对H37Rv和8株MTB 临床分离株的MIC值的影响,通过计算分级抑菌浓度指数,观察利奈唑胺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时是否存在协同作用.结果 94.2%(114/121)的MTB临床分离株可被≤1 mg/L的利奈唑胺抑制生长,利奈唑胺对敏感和MDR菌株及其他形式的耐药菌株的M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1,P>0.05).若以>1 mg/L作为耐药标准,则5种NTM菌株中仅堪萨斯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敏感,脓肿分枝杆菌和偶然分枝杆菌均对利奈唑胺全耐药,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部分敏感.利奈唑胺与7种抗结核药物在体外联合使用时未表现出相关性.结论 利奈唑胺有很好的抗MTB活性,且与细菌对其他药物是否耐药无关.利奈唑胺对堪萨斯分枝杆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与其他常用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时未表现出相关性.
作者:黄海荣;于霞;姜广路;戴广明;毕志强;马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和<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举办,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协办的第五届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术会议于2011年4月15一1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刘又宁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教授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发言.大会邀请了国内外相关专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就COPD患者的表型、临床表现,COPD肺血管炎症和肺动脉高压,以及COPD与OSAHS及心血管并发症等进行了专题报告和讨论.大会还收到了近百篇论文,来自全国的400余位长期从事COPD基础及临床研究工作的医务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作者:谢俊刚;刘辉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暴露于烟草烟雾(exposure tobacco smoke,ETS)会导致多种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1]每年有超过500万人死于因吸烟引起的疾病.1981年Kjellman[2]首次在Lancet杂志撰文指出烟草烟雾可能会导致身体过敏状态增强,此后关于ETS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便逐渐增多,但目前两者间的关系仍不明确.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吸烟对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异位性皮炎三者造成的影响.
作者:韩冰;汪慧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血管内膜肉瘤是一种起自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大动脉的罕见恶性间叶肿瘤.在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软组织肿瘤的分类中,被归为不能确定分化的肿瘤,其中肺动脉内膜肉瘤的发病率是主动脉内膜肉瘤发病率的2倍.现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2010年8月经介入抽吸术确诊的肺动脉内膜肉瘤1例报道如下.
作者:方苏榕;孙丽华;谷伟;谭焰;陈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3例巨气管支气管症(tracheobronchomegaly,TBM),即莫-昆综合征(Mounier-Kuhn syndrome)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并发症,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确诊的3例TBM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和病理特征,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总结.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8、65和71岁.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时间,分别为2个月、1年和2年.主要症状为反复咳嗽和咳痰,偶有咯血;疾病后期肺功能受损时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的相应表现.所有患者均通过X线胸片和胸部CT发现显著的气管、支气管扩张确诊.经抗感染治疗病情均能控制.TBM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特征性的改变为气管、主支气管的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组织萎缩、纤细,导致气管支气管显著扩张,可合并远端支气管扩张.男性好发,发病年龄多为30~40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见症状为反复咳嗽和咳痰,偶有咯血.影像学特征为气管和主支气管扩张.当疾病进一步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治疗主要是预防和控制感染,原发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结论 早期诊断并及时控制反复发生的支气管肺部感染,可以阻止TBM患者肺功能的下降,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孙兵;代华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背景和目的:调查英格兰和威尔士结核病高发地区外周淋巴结结核患者常规治疗与管理情况,分析英国胸科学会推荐的6个月化疗方案效果.方法:选择1995-2004年诊断为淋巴结结核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00例外周淋巴结结核病例资料,其中男55例,女45例;94例为南亚人;92例为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结核,5例为腋下淋巴结结核,3例为腹股沟淋巴结结核;49例进行细针抽吸,38例抽到脓液并进行MTB培养,其中27例培养阳性;66例行淋巴结活检术.本组100例中通过培养和组织学同时确诊37例,仅经培养证实29例,仅经组织学证实26例,临床诊断8例.
作者:Blaikley JF;Khalid S;Ormerod LP;刘一典;唐神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因此,临床医生发现患者的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又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时,多诊断为涂阳肺结核,并采取相应的治疗,但对有些患者疗效欠佳,痰菌持续阳性.这时除要想到治疗方案是否合理、患者的依从性差、原发或继发耐药等因素外,还需考虑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NTM)肺病的可能,这是结核科乃至呼吸科医生值得关注的问题.
作者:马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对患者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监护病房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以及亚急性、慢性肺血栓栓寒症急性加重<2周的患者共102例,其中男53例,女49例,年龄23~85岁,平均(64±14)岁.同期纳入来自同一医院体检中心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51名,其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31~79岁,平均(61±9)岁.并以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该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年龄匹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160例作为疾病对照,其中男90例,女70例,年龄29~81岁,平均(61±11)岁.调查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及其他可能影响左心功能的因素.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结构与功能,采用跨二尖瓣前向血流速率法评价左心室舒张充盈特性,以左心室舒张早期流速(E)小于左房收缩期流速(A)或E/A比值>2判定为存在左心室舒张充盈异常.左心室射血分数>50%定义为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结果 102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中,72.5%(74/102)存在三尖瓣反流,77.5%(79/102)存在左心室舒张充盈异常,95.1%(97/102)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对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一步分析显示,伴有高血压和(或)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充盈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x2=5.280,P<0.05),分别为85.2%(52/61)与65.9%(27/41).所有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左心室舒张充盈异常发生率(77.6%,79/10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25.5%,13/51,x2=38.300,P<0.001),收缩功能受损率(4.9%,5/102)显著低于冠心病对照(29.4%,47/160,x2=23.450,P<0.001).单纯肺血栓栓塞症左心室舒张充盈异常发生率(65.9%,27/41)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25.5%,13/51,x2=15.070,P<0.001),而与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8%,118/160,x2=1.013,P>0.05).结论 左心室舒张充盈异常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左心室功能受累的常见和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体循环受到影响的重要标志.
作者:陆艳辉;米玉红;刘双;卢家凯;李雅敏;刘文旭;胡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随着结核病发病率明显回升,结核性脓胸的病例也明显增多.结核性脓胸的病程长,手术治疗的难度大且并发症较多.1995年1月至2008年1月北京胸科医院采用不同外科手术方式治疗198例结核性脓胸,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常秀军;王子彤;杨声;傅瑜;段勇;李福根;韩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前COPD的诊断、评估和治疗面临着困境.一方面,COPD定义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疾病,根据气流受限严重程度指导治疗[1];而另一方面,COPD又是具有肺和多种肺外效应的多系统疾病,因此,患者在临床表现、生理学、影像学、对治疗的反应、肺功能下降速度和死亡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目前普遍认为,FEV1本身不能全面反映疾病的复杂性,也不能单独用FEV1作为疾病诊断、评估和治疗的手段[2-3],但目前尚无其他替代标准.解决这种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对COPD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识别及分组,形成亚组(即表型,phenotype),这种亚组能反映疾病的预后,并指导对患者的治疗[4-5].
作者:陈亚红;姚婉贞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