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日强;崔阳;周炜;许文兵;曾小峰;张奉春;赵岩
自1970年问世以来,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研究至今还在应用.在国内有关杂志上经常见到两类典型研究:抗原的酶联反应(或金标法)对结核病临床诊断价值的研究和一些抗原或商业试剂盒的验证,这些研究大都采用以健康对照为参比系,获得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作者:潘毓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岁.因反复发热、盗汗、乏力5年余,肺部阴影原因不明于2004年2月25日入院.患者1999年6月无明确诱因感觉乏力、发热,自测体温40℃,无皮疹,无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腹痛、腹泻.曾于当地医院就诊,予以退热消炎治疗2 d后体温正常.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在新西兰兔肺泡灌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过程中,使用静态压力-容积(P-V)曲线描述肺复张及肺塌陷的特征,寻找复张肺泡并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方法.方法在10例新西兰兔肺泡灌洗ARDS模型中,动态CT扫描肺泡逐步复张及逐步塌陷时肺内气体压力、容积及分布,同时测量静态P-V曲线,评估肺复张和肺塌陷的特征.结果吸气时各充气区域容积比例随气道压力的变化而变化(t=2.477~9.794,P均<0.05).肺复张不仅包括闭合区域开放过程即肺开放,还包括充气不良区域肺泡张大的过程;肺塌陷也不只是闭合区域的产生即肺闭合,还包括充气不良区域的产生.肺开放与肺吸气频数分布不一致(r=0.219,P=0.220);肺闭合与肺呼气频数分布也不一致(r=0.094,P=0.593);静态P-V曲线顺应性仅与充气不良区域容积相关(吸气相r=0.827,P=0.006;呼气相r=0.792,P=0.011);吸气相曲线大顺应性点压力[(16.2±3.5)cm H2O,1 cm H2O=0.098 kPa]与肺开放压[(16.4±3.4)cm H2O]接近(r=0.900,P=0.002),而呼气相曲线大顺应性点压力[(11.9±2.4)cm H2O]与肺闭合压[(11.3±2.5)cm H2O]接近(r=0.887,P=0.003).结论吸气时肺复张和肺泡过度膨胀同时发生.静态P-V曲线顺应性可反映肺增大潜能,并可预测肺开放压和闭合压.
作者:隆云;刘大为;金征宇;柴文昭;刘宏忠;王小亭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支气管上皮细胞长期受烟雾中的氧化剂等有害物质损伤时,可产生气道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导致气道结构改变,表现之一为细胞外基质(ECM)结构重塑.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失衡,与ECM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胆红素既是体内有潜在毒性的代谢产物,也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1],对某些组织具有保护作用[2,3].我们在吸烟大鼠肺气肿模型建立过程中进行胆红素干预,观察胆红素对吸烟大鼠支气管黏膜的保护作用,以及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建强;赵卉;李胜文;刘卓拉;宋满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原代培养的气道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胸外科2004年1月至10月因肺部肿瘤而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24例,体外分离其肺标本并培养气道上皮细胞,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及有无吸烟史分为COPD组、非COPD吸烟对照组及非COPD不吸烟对照组,每组8例.用100μg/L LPS刺激原代培养的气道上皮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原代培养的气道上皮细胞表面的TLR4,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TLR4 mRNA表达.结果FCM检测显示,COPD组的气道上皮细胞表面TLR4荧光阳性细胞数[(10.23±0.58)%]与非COPD吸烟对照组及非COPD不吸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2±0.06)%、(1.78±0.06)%,q=5.61、5.38,P均<0.05];LPS刺激后,非COPD吸烟对照组及非COPD不吸烟对照组气道上皮细胞表面TLR4荧光阳性细胞数显著升高[(10.69±0.74)%、(11.28±0.68)%,q=9.58、8.98,P均<0.05],荧光强度增强,而COPD组则未见明显升高[(11.89±0.89)%,q=1.95,P>0.05].LPS刺激前,COPD组气道上皮细胞TLR4 mRNA(吸光度值)水平(0.359±0.032)与非COPD吸烟对照组及非COPD不吸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47±0.008、0.152±0.013,q=5.12、4.99,P均<0.05);LPS刺激后,非COPD吸烟对照组及非COPD不吸烟对照组TLR4 mRNA水平显著升高(0.425±0.037、0.418±0.035,q=4.58、4.65,P均<0.05),而COPD组无显著变化(0.398±0.028,q=0.86,P>0.05).结论慢性炎症和LPS刺激导致原代培养的COPD患者气道上皮细胞表面TLR4和TLR4 mRNA水平升高可能是COPD发病的一个关键因素.
作者:李雯;徐永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作为碳青霉烯抗生素,具有耐酶、广谱、高效的抗菌活性,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常用来治疗导致呼吸衰竭的各种感染及呼吸机相关肺炎.
作者:蔡闯;池丽庄;李志斌;黄文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咳嗽激发试验有助于对咳嗽的不同程度和各种镇咳药物疗效的评价,还可以用来检测动物支配气道的单个迷走传入神经的活动,辣椒素或枸橼酸吸入激发试验可用来研究清醒动物的咳嗽反射[1,2].咳嗽激发试验与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方法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测定气道对支气管收缩剂的反应性,而咳嗽激发试验则评价咳嗽反射对致咳物质的反应.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标准指南已被广泛用于支气管高反应性的研究中;而咳嗽激发试验尽管已有40多年历史,但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指南,对吸入特殊致咳物质咳嗽反应的正常值仍然未确定[3].
作者:曾军;谭锦文;钟南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本室前期研究结果显示,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作为体内重要抗氧化剂谷胱甘肽的限速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抗氧化机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
作者:陈林;戴爱国;胡瑞成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编辑同志:由卫生部组织专家制定的<初治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管理指南(试行)>(简称<指南>)[1]对于普及我国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免费治疗,降低结核病疫情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拜读<指南>受益匪浅,但我认为有几点值得完善,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作者:李新;杨国儒;张绍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研究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对肺成纤维细胞(LF)糖代谢及其分泌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调控作用,为从LF环节干预肺纤维化提供线索.
作者:秦永新;万献尧;陈佰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应用Pharmacia UniCAP100E荧光酶联免疫检测系统对209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患者进行9项特异性IgE(sIgE)测定,对其中132例同时进行总IgE(TIgE)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郑跃杰;刘萍;袁雄伟;李成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4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血清PCT水平,并进行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治疗后达稳定期时再次进行血清PCT水平测定及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作为自身对照.以痰中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PPM)浓度≥107 CFU/ml作为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标准,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A组,15例)、无细菌感染组(B组,30例).结果(1)45例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有21例(46.7%)痰培养出PPM,其中15例痰中PPM浓度≥107 CFU/ml.稳定期时有9例患者的病原菌仍存留[2.8×106(1.3×106,1.9×107)CFU/ml],但细菌浓度较急性加重期显著降低[7.0×107(4.5×107,7.1×108)CFU/ml,Z=-2.666,P=0.008].(2)在急性加重期,A组血清PCT水平[0.24(0.17,0.28)μg/L]显著高于B组[0.13(0.10,0.18)μg/L,Z=-3.531,P=0.000].A组患者稳定期血清PCT含量为0.12(0.10,0.14)μg/L,显著低于急性加重期[0.24(0.17,0.28)μg/L,Z=-3.298,P=0.001];B组患者稳定期血清PCT含量为0.13(0.10,0.15)μg/L,与急性加重期[0.13(0.10,0.18)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14,P=0.107).在稳定期2组血清PCT含量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0.382,P=0.703).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PCT水平升高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
作者:常春;姚婉贞;陈亚红;刘振英;张晓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CB)与肺气肿大鼠模型肺腺泡内动脉炎症反应特点及红霉素(EM)的干预作用.方法18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CB与肺气肿组(B组)及EM治疗组(C组),每组6只.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及烟熏法制作CB与肺气肿动物模型.8周后对大鼠肺脏进行病理学及形态学检测.结果(1)肺腺泡内动脉炎症反应表明,A组外膜面积炎性细胞总数为(33±6)个/mm2,B组为(158±68)个/mm2,C组为(54±7)个/mm2;A、B两组间及B、C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6、9.2,P均<0.01);(2)肺腺泡内动脉病理图像分析显示,A组内膜面积/血管总面积为(21±4)%,B组为(37±3)%,C组为(30±1)%,B、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7、9.4,P均<0.01);(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腺泡内肌型动脉(MA)外膜炎性细胞总数与血管内膜厚度呈正相关(r=0.662,P<0.01).结论CB组大鼠MA、非肌型动脉(NMA)和部分肌型动脉(PMA)存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该炎症反应在肺血管重塑中起重要作用.EM对CB大鼠肺血管炎症及其重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钟小宁;郭韶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国内对呼吸道病毒的临床研究多集中在儿童,成人报道甚少.我们通过对兰州地区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5种病毒血清IgM的检测,了解该地区病毒感染的特点,为有效的防治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提供依据.
作者:张方;王嘉祺;马慧;杜玲玲;魏莲花;邹凤梅;刘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B1是存在于细胞核的一种RNA结合蛋白,在肺癌细胞株和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中表达,在临近的正常组织、正常的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未见表达.我们推测抗hnRNP B1单克隆抗体(MAb)能特异性与肺癌组织高表达的hnRNP B1蛋白结合,是潜在的肺癌治疗靶点.
作者:陈明勇;李为民;徐丹;陈文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VILI)是机械通气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参与VILI的细胞很多,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中性粒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而肺泡巨噬细胞(AM)在VILI发生中的作用尚少见报道[1].
作者:张新日;杜永成;姜宏英;许建英;徐永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患者男性,61岁,2005年11月12日入院.该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舌痛,舌体肿大,呛咳及吞咽困难.曾于当地医院经喉镜检查,结果不详.症状逐渐加重.
作者:霍建民;车春莉;桑玉兰;王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1,NF-1)是一种源于神经嵴发育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关于该疾病对肺血管损害的报道,目前全世界仅有5例,国内尚无此种病例报道.
作者:冯莉;倪新海;熊长明;何建国;柳志红;程显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其特点是累及以唾液腺、泪腺为主的外分泌腺,造成口眼干燥.常累及肺部,肺部病变的发生率文献报道不一,为52.8%~88.3%,主要为肺间质病变,而引起双肺多发肺大疱的报道较少.SS分为继发和原发两种,前者指继发于其他结缔组织病,而后者则不伴有其他结缔组织病.现报道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并发肺大疱5例.
作者:罗日强;崔阳;周炜;许文兵;曾小峰;张奉春;赵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4受体α链(IL-4Rα)基因Ile50Val位点的多态性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探讨Ile50Val位点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2002至2004年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和体检者,利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对103例哮喘患者(哮喘组)的IL-4Rα链基因的Ile50Val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62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Ile50Val位点在汉族人群中存在3种(Ile50/Ile50、Ile50/Val50、Val50/Val50)基因型,103例哮喘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2.0%(33/103)、35.0%(36/103)、33.0%(34/103);62名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9.0%(18/62)、37.1%(23/62)、33.9%(21/62);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2,P>0.05).哮喘组与对照组的Ile50、Val50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9.5%、47.6%、50.5%和52.4%;哮喘组与对照组Ile50及Val50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6,P>0.05).结论IL-4Rα链基因Ile50Val位点在汉族人群中存在多态性(Ile50/Ile50、Ile50/Val50、Val50/Val50);Ile50Val位点的多态性与哮喘不存在相关性.
作者:汤彦;许振华;吴晓琴;李月琴;周天鸿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