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端锚聚合酶1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战忠利;李翀;孙慧

关键词:肿瘤辅助疗法, 动物实验替代实验, 寡核苷酸类, 反义, 端锚聚合酶, 基因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端锚聚合酶1(tankyrase 1,TANK1)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肺癌细胞的影响,为肺癌治疗的靶向研究探索新途径.方法合成TANK1正义寡核苷酸(TANK1-SODN)、反义寡核苷酸(TANK1-ASODN),待人肺癌细胞株CALU在裸鼠蹊部皮下接种成瘤后,将成瘤裸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4只(每天上午于瘤体内多位点注射生理盐水200 μl/只),正义组(每天同法注射含TANK-SODN 100 μg的生理盐水200 μl/只)和反义组(每天同法注射含TANK-ASODN 100 μg的生理盐水200 μl/只)各5只,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及组织学改变.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肿瘤细胞Ki67及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的阳性表达率.结果在裸鼠成瘤部位连续注射相应液体16 d后,反义组移植瘤体积为(1.46±0.70)cm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29±0.47)cm3及正义组的(3.14±0.70)cm3,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肿瘤细胞Ki67标记指数及hTERT细胞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正义组(P均<0.01).结论人肺癌细胞株端粒酶呈高度表达,TANK1-ASODN可降低瘤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肺癌细胞增殖.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散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思考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自2003年6月暴发停止后,又经历了一年.回顾这一年国内外SARS发生的特点:一是散发,二是患者数量少.经过认真调查,除为实验室污染外,国内病例都没有找到传染的来源.

    作者:饶纬华;李羲;况九龙;齐协飞;颜春松;陈美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高血压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后咳嗽机制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性别、服药种类、吸烟习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及其服药前、后血清ACE水平变化与咳嗽的关系及研究服用ACE抑制剂(ACEI)类药物后发生咳嗽的机制.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127例,依据服用ACEI(97例口服西拉普利、30例口服盐酸贝那普利)8周后是否出现咳嗽分为咳嗽组(48例)和不咳嗽组(79例).比较两组ACE基因多态性(II型、ID型、DD型)及服药前、后血清ACE水平的差异,并将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出是否咳嗽的方程式.结果 127例患者中有48例 (37.8%)出现咳嗽.咳嗽组ACE的I等位基因及II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0.70%和56.3%,不咳嗽组分别为0.42%和2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咳嗽组服药前、后血清ACE水平分别为 (26±6)U/L、(4±4)U/L,不咳嗽组分别为(33±8)U/L、(8±8)U/L,两组服药前、后血清ACE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均<0.01).咳嗽组和不咳嗽组服药前、后血清ACE水平变化幅度分别为 (22±7)U/L、 (25±9) U/L,两组血清ACE水平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77).服药前血清ACE水平DD型高[(36±8) U/L], ID型次之[(29±6)U/L],II型低[(26±7)U/L],服药前3个基因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全部病例中咳嗽与否与性别、吸烟、服药种类无关.得到判断是否咳嗽的概率值的回归方程.结论 (1)血清ACE水平与ACE基因多态性相关,ACE基因II型和I等位基因与服用ACEI药物引起的咳嗽相关,服药前患者血清ACE水平与服药后咳嗽相关;(2)公式预测服药后不咳嗽的正确率高.

    作者:叶阮健;何权瀛;改军;尚颖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黏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黏蛋白5AC(MUC5AC)在外周气道中的表达,确定小气道EGFR表达与黏蛋白合成的关系.方法肺组织标本取自38例肺癌手术患者,于远离病灶处取材,按照基础疾病和吸烟史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16例、吸烟组10例、对照组12名,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研究外周小气道EGFR和MUC5AC蛋白表达.结果吸烟组和COPD组EGFR蛋白表达较高,吸光度(A)值分别为4.89±1.89、4.62±1.65,较对照组(2.01±1.02)显著增高(q′=6,P<0.01).吸烟组和COPD组EGFR主要表达在基底细胞,阳性百分率分别为52.1%±13.5%、42.9%±14.2%,比对照组基底细胞阳性百分率(23.7%±9.5%)显著增高(P<0.01);吸烟组和COPD组EGFR杯状细胞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1.9%±9.7%、21.1%±8.6%,比对照组杯状细胞阳性百分率(71.1%±14.3%)显著降低(P<0.01).吸烟组和COPD组EGFR表达量及定位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在所有研究对象中,EGFR阳性区域和MUC5AC阳性区域呈正相关(r=0.877 4,P<0.001).结论 EGFR活化参与了COPD患者气道上皮黏蛋白表达.

    作者:毛翎;白春学;张敏;王悦虹;陈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侧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的对比观察

    目的评价侧卧位通气和俯卧位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种通气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方法以2002年3月为分界线,将24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施行侧卧位通气(2002年4月后13例)和俯卧位通气(2002年3月前11例),监测体位改变前、后的呼吸循环指标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体位改变1 h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升高,侧卧位组由(103±12)mm Hg(1 mm Hg=0.133 kPa)上升到(126±13)mm Hg,差异有显著性(P<0.01);俯卧位组由(87±19)mm Hg上升到(119±15)mm Hg(P<0.01).以PaO2升高10 mm Hg为治疗有效标准,治疗有效率侧卧位组61.5%,俯卧位组63.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作为ALI/ARDS的辅助治疗手段,侧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的治疗有效率接近,但侧卧位实施更容易,护理更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吴威士;罗敏;杨翠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Na+/H+交换器1核酶对缺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拟观察转染Na+/H+交换器1(NHE-1)核酶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后,缺氧培养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增殖和凋亡变化.

    作者:陆俊羽;钱桂生;吴国明;姚伟;陈维中;李淑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及周期调节蛋白表达的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及其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CRP)的表达,探讨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过度活化、增殖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碘化丙啶DNA染色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30例发作期哮喘患者(哮喘组)及20名正常人(正常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同步测定相应T淋巴细胞内CCRP、依赖激酶抑制蛋白(P27kipl)、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cyclin A、cyclin B的表达水平.比较哮喘患者和正常人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哮喘组S期、S+G2/M期的T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8±9)%和(25±10)%,对照组分别为(5±4)%、(11±6)%,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哮喘组G0/G1期的T淋巴细胞百分率为(76±10)%,对照组为(9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组T淋巴细胞内P27kipl的表达水平为 (4.0±2.4)%,对照组为(6.7±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哮喘组cyclin E、cyclin A、cyclin B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5±24)%、(9±7)%、(6.4±5.9)%,对照组分别为(6±5)%、(4±4)%、(3.4±1.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 T淋巴细胞内CCRP异常表达与发作期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过度活化、增殖有关,将CCRP作为调控靶点,可望成为治疗哮喘的新途径.

    作者:张宏美;邱晨;李富荣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参与白三烯合成的酶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近年来,关于白三烯(LTs)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白三烯调节剂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在过敏性哮喘、运动性哮喘、阿司匹林哮喘等各种哮喘患者中应用5-脂氧化酶(5-LO) 抑制剂或LTs受体拮抗剂等LTs调节剂可明显缓解哮喘症状, 提高患者肺功能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1-3].深入研究参与LTs合成的酶基因时,人们发现其多态性与LTs调节剂疗效的个体差异密切相关[4].我们就参与LTs合成的酶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关系,及相应的药物遗传学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潘明鸣;孙铁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维甲酸对烟雾暴露所致大鼠肺气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发展与体内诸多趋化活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酶等密切相关.且吸烟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本文旨在研究维甲酸对烟雾暴露大鼠肺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以探讨其在COPD防治中的意义.

    作者:辛建保;李艳;汪世灏;张培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胸腺瘤伴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认识.方法对1例经胸腔镜肺活检病理确诊为DP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DPB是一种慢性小气道疾病,以两肺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炎症为特征.DPB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和免疫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常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如不治疗,患者可发展为呼吸衰竭,预后不良.结论遇到不明原因的双肺结节状阴影应想到DPB,并争取做肺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长期低剂量红霉素治疗可能通过控制炎症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妲;王昌惠;李强;郑建明;余永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重度肺泡蛋白沉积症五例分析

    目的评价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重度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全身麻醉下双腔气管插管,大容量分次肺泡灌洗,负压回收灌洗液并记录出入量,计算回收率.以患者症状的改善及胸片或胸部CT及肺功能、动脉血气的改变评价疗效.结果 5例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胸片显示大部分阴影消失,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有明显好转.5例患者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重度肺泡蛋白沉积症疗效高、安全性好.

    作者:闻胜兰;吴晓虹;应可净;周畔;洪武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慢性间歇低氧诱发大鼠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慢性间歇低氧诱发大鼠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其受体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在慢性间歇低氧诱发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间歇低氧组(IH组)、实验对照组(SC组)和空白对照组(UC组);IH组大鼠循环给予氮气和压缩空气(每一循环60 s,使舱内低氧浓度达4%~6%,然后恢复至21%,8 h/d),SC组大鼠循环给予压缩空气,UC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观察第7、21、42天时各组大鼠血压、血浆肾素活性(RA)和ATⅡ水平以及不同组织ATⅡ1型受体(AT1R)mRNA的表达.结果第42天时IH组大鼠平均动脉压(MAP)为(102.2±6.2)mm Hg(1 mm Hg=0.133 kPa),显著高于SC组[(95.7±3.6)mm Hg]、UC组[(97.2±3.6)mm Hg,P均<0.05]和实验前水平[(94.1±4.3)mm Hg,P<0.01];IH组大鼠血浆RA从第7天[(3.86±1.25)ng·ml-1·h-1]开始显著高于SC[(2.73±0.98)ng·ml-1·h-1]、UC组[(2.55±0.87)ng·ml-1·h-1,P均<0.05],血浆ATⅡ从第21天[(214±41)ng/L]开始显著高于SC[(124±21)ng/L]、UC组[(121±18)ng/L,P均<0.01];并且血浆RA和ATⅡ水平与MAP均呈正相关(r=0.529,P=0.008和r=0.475,P=0.019);IH组大鼠主动脉、心脏和肾脏AT1R mRNA的表达与SC、UC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慢性间歇低氧可引起大鼠血循环RA和ATⅡ水平升高,而对组织AT1R的表达无影响,提示慢性间歇低氧可能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导致高血压发生.

    作者:袁志明;陈宝元;王佩显;李淑英;陈永利;董丽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红霉素对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录因子核因子κB、激活蛋白1活性的影响

    长期小剂量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泛性细支气管炎(DPB)、囊性肺纤维化、支气管哮喘等慢性肺部炎性疾病中疗效良好[1,2],为探讨其作用机制,本实验观察了红霉素(EM)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1(AP-1)转录活性的影响.

    作者:何志义;邹朝霞;刘启才;李冰;钟南山;冉丕鑫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酸敏感的漏钾通道TASK-1与呼吸调节及其临床意义

    钾离子通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K+选择性通过的蛋白复合体,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形成离子通道的一个大家族.这类离子通道在维持细胞内外K+稳态和细胞容积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并通过膜电位调控神经元和肌肉兴奋性、影响着神经递质和激素的产生.这其中酸敏感的K+通道TASK-1是一种近几年在哺乳动物细胞膜上克隆到的,对细胞外生理H+浓度敏感的开放-整流型漏钾离子通道.本文就此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与呼吸调节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王菁;王广发;凌亦凌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Ag85B与MPT64 DNA疫苗联合免疫对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Ag85B与MPT64 DNA疫苗联合免疫对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C57BL/6小鼠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 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PBS)、pcDNA3.1(+)、卡介苗(BCG)、pcDNA/Ag85B、pcDNA/MPT64、pcDNA/Ag85B+pcDNA/MPT64经肌肉注射法免疫小鼠,0、3、6周各1次,即PBS 组、pcDNA3.1组、BCG 组、pcDNA/Ag85B组、pcDNA/MPT64组及pcDNA/Ag85B+pcDNA/MPT64组. BCG组只在0周予皮内注射卡介苗1次.末次免疫后第5周用1×106CFU的H37Rv 经尾静脉实施攻击,攻击后6周处死部分小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G、纯化蛋白衍生物(PPD)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分泌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增殖;作脾、肺组织荷菌量和病理学检查,并观察小鼠存活时间.结果 PBS组肺和脾器官荷菌量分别为lg-1(7.854±0.003)CFU/g和lg-1(7.190±0.016)CFU/g、pcDNA3.1组分别为lg-1(7.700±0.016)CFU/g和lg-1(7.072±0.068)CFU/g、BCG组分别为lg-1(6.449±0.002 )CFU/g和lg-1(5 .436±0.042)CFU/g、pcDNA/Ag85B组分别为lg-1(7.370±0.002 )CFU/g和lg-1(6.429 6±0.009)CFU/g、pcDNA/MPT64组分别为lg-1(7.547±0.003)CFU/g和lg-1(6.784±0.002)CFU/g、pcDNA/Ag85B+pcDNA/MPT64组分别为lg-1(6.918±0.002)CFU/g和lg-1(6.079±0.004)CFU/g,Ag85B与MPT64 DNA疫苗联合免疫组与DNA疫苗单独免疫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不及BCG组(P<0.01);免疫小鼠诱导的特异性IgG、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FN-γ的分泌以及肺、脾病理学改变和小鼠存活时间Ag85B与MPT64 DNA疫苗联合免疫组也明显优于其他DNA疫苗单独免疫组.结论 Ag85B与MPT64 DNA联合免疫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但没有达到BCG的免疫保护水平.

    作者:骆旭东;朱道银;陈全;蒋英;江山;杨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潮气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绵羊肺复张容积的影响

    小潮气量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塌陷肺泡复张效应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潮气量时ARDS绵羊肺复张容积的变化,探讨潮气量对肺复张的影响.

    作者:邱海波;许红阳;杨毅;周韶霞;孙辉明;陈永铭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口服八种细菌提取物对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预防作用

    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提出使用口服细菌提取物来激活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以抵御致病菌的侵蚀[1].八种细菌提取物(商品名:泛福舒,瑞士欧姆药厂)是从8种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提取的,它可通过刺激黏膜源性淋巴组织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各种免疫细胞活性以及免疫细胞因子生成,使支气管黏膜的巨噬细胞活性增强和分泌性IgA的分泌增多[2].国外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对八种细菌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3],国内尚少见相关报道.我们研究的目的在于以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及多中心的方法观察八种细菌提取物对我国慢性支气管炎合并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预防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作者:李靖;郑劲平;袁锦屏;杨灵;罗锭芬;安嘉颍;肖正伦;钟南山;钟维农;何为国;赵子文;曾军;林材元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

    巨细胞病毒感染在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十分常见,严重的感染特别是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病情重,病死率可高达80%,直接影响骨髓移植受者的存活率.我院1998年11月~2002年11月收治异基因骨髓移植者间质性肺炎14例,其中治愈5例,好转2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3例.

    作者:徐志松;周建英;黄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机制的探讨

    临床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代谢综合征(MS)较为常见,二者的相关机制尚未阐明.为探讨OSAHS与MS患者部分重叠的原因,即可能存在的共同致病机制,我们将104例习惯性打鼾者的参数及MS相关的参数,与反映胰岛素抵抗(IR)的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指数和胰岛素原(PI)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作者:张希龙;殷凯生;王虹;贾恩志;杨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胸膜浆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性,76岁,右侧胸痛1年余,加重20 d,疼痛为持续性针刺样,深呼吸时加重.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史10余年.查体:形体消瘦;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双侧胸廓对称,形态正常,右侧第6前肋压痛,右下肺叩诊音稍浊、呼吸音稍减低,余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脏和腹部未发现阳性体征.

    作者:孟婕;胡成平;周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在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Th2细胞因子是气道炎症细胞特别是嗜酸粒细胞浸润、气道高反应性及哮喘慢性炎症发生、发展的基础.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p38 MAPK)作为细胞间信号传导的重要成分,参与了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可能在哮喘和自身免疫反应中起作用.但目前的研究尚不能确定p38 MAPK与Th2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我们通过建立哮喘动物模型,观察p38 MAPK表达与哮喘气道炎症、Th2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白建文;邓伟吾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主管: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